Category: L 人物

2025年8月24日15:31

L 人物
我和侯長蘭老師見面了。
侯老師是我在韓國釜山華僑小學三年級時候的級任導師。
在最近出版的韓文版《燦爛的不便》裡,我也提到了侯老師對我人生的影響。
 
 

Keep reading

2025年8月23日08:49

G 政府與政治L 人物P 隨筆
「太陽可能是為每一個人升起的,但是世界真正的改變只發生在當你起身的時候——心中懷著志向,行動帶著溫暖,並且無所畏懼地散發出別人祈願的光亮。
讓自己成為別人今天開心微笑的理由吧,
也永遠別忘了不要讓自己選擇的幸福對他人造成傷害。」
今早起來看到基努.李維寫的這段話。
今天八二三,感謝六十七年前在金門那些無所畏懼地護衛我們國家的人。
出門投票。

2025年7月31日23:52

A 工作L 人物
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今天最後一天上班,明天就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
秀銀前後兩次在基金會工作十四、五年,尤其2017年,趙政岷董事長任內聘她回來擔任執行長的時候,那一年內外變動因素都極大。
秀銀不慍不火地率領團隊化解接任後的挑戰,也沉著、冷靜地渡過疫情期間台北書展連續兩年停辦的各種挑戰。
今年台北書展期間,法國駐台代表頒發了騎士勳章給她,感謝她推動的台法文化交流。
 
 

Keep reading

2025年7月23日23:16

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今晚我也包場請同事和朋友看《造山者》。
結束後大家鼓掌,都說很感動
我說:蕭菊貞為了保持這部電影的中立性,沒有接受任何政黨補助,有科技公司要贊助,也都平均分散。所以要包場支持。
 
 
 
2.
今天看第二遍,更深刻感受用影像來記這段臺灣半導體發展過程,不同於文字的魅力。
至少兩位參與當年計劃的人接受採訪時候哽咽落淚的場景,讓人直感當年他們的壓力、決心,也是只有影像媒體才能傳達的感受。
菊貞的文字功力深厚,但是她一直拍紀錄片,甚至最近的七、八年間還同時拍兩部(另一部是《南方,寂寞鐵道》),也是這個理由吧。
 
 

Keep reading

2025年7月06日22:21

L 人物P 隨筆
乾拌麵和那個小本本
1.
釜山是一個我既熟,也很不熟的地方。
說不熟,在於我住那裡的時候,還沒有地鐵,搭公車又不方便,所以我實際去過的地方,主要是靠拐杖走路能及之處。日常活動範圍在草梁洞,假日會去南浦洞。還有一次拚了命地走去松島過。
說熟,是因為許多地名都會一再聽同學,尤其我父親提到。
我父親在上海學做買賣,很早就在東北亞各地做貿易,1949年之後帶我母親去了韓國。先住首爾,韓戰爆發後定居釜山。在釜山本來也很成功,但是後來投資失敗,只能靠留下來的住宅有些分租收入,再加上在華僑協會謀了一份去各地華商店家收取會費的差事,賺些微薄的薪水養家。
因為他每天要奔波各地收費,所以我不時聽他提起廣安里、南川里、水營,或是開琴、沙上、龜浦這些我從沒去過的地名。
也因此,多年後每當我有機會實際去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心情都難免波動。
我總會想像,在1960、70年代的時候,那個儘管工作性質不需要他正裝,但他總是每天西裝筆挺的男人,快步走在街道上,或者擠上公車的身影。
騎著Scooter在街角等紅綠燈的時候,我也不時想像他是否也曾經在這裡佇足過。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