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5年3月6日22:22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我在2023年寫《臺灣的未來在海洋》的時候,訪問廖鴻基,談到到一百多年前,大翅鯨曾經以臺灣南部恒春半島為棲息地,但可惜在遭到大量捕殺之後,就遷移到菲律賓,不回來了。
不過,表情一向平靜的廖鴻基略顯激動地說,近年來他們在花蓮外海發現了抹香鯨定期出現的蹤影,所以他們發起了一個連續三年的「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
如果連續三年都有明顯的證據可以顯示抹香鯨會定期出現在臺灣外海,那就可以正式宣布抹香鯨已經不畏懼接近臺灣,是我們的朋友了。
這件事將不只在海洋生態上有重大意義,並且也將成為全球賞鯨、愛鯨族群的話題,帶來商機,也會同時讓臺灣從另一個方向成為國際焦點。
我很感佩廖鴻基的意志與努力。
長期以來他從黑潮文教基金會、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等位置上上持續推動海洋生態保護、愛護鯨豚的活動,到前年就已經讓全臺灣有超過一千萬人觀賞過鯨豚。花蓮外海從捕殺鯨豚,進化到親近鯨豚和捕殺鯨豚的活動並陳,再進化到只剩下觀賞鯨豚的活動,一定對現在抹香鯨之願意再接近臺灣功莫大焉。
所以就說我們會連續三年出版「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
2024年第一年出版《台灣π》,今年2025年出版《海洋台灣新地標》。
2.
2023年至2024年,這兩年計畫已進一步證實,每年三月到十月間,有抹香鯨群分批來到花蓮海域。
廖鴻基說:除了多筆水下聲音資料的收錄,也記錄到花蓮海域很可能是牠們的生產及育嬰場所,還記錄了牠們在我們海域集結休息的畫面。
「抹香鯨為國際上知名的大型鯨,若能證實牠們存在、牠們年年來訪,國際社會可能因為抹香鯨而看見台灣。我們也認為,台灣社會可能因為認知海洋裡的厝邊隔壁——抹香鯨,而願意轉過頭來,甚至踏上甲板,看見、親近並珍視我們的海。」廖鴻基說。
3.
站在陽光露臉的船板上
迎著風
我放下所有一切
傾聽太平洋 海的聲音
在波浪起伏光影中,我看見
海上曾經的傳說
抹香鯨
請允許我向你揮手
就在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美麗裙襬,掀起一朵朵小浪花
我們是
踏足在同一片海的哺乳類,湛藍的
光折射我們相遇的擁抱
我將整座海儲藏在你背脊的波紋裡
深吸一口氣,你所吐出的光譜
都是我曾夢見的潮汐
我知道
你習慣舉尾
也習慣用濕潤的筆在海上行著泡沫的詩句
——<舉尾>.謝祥昇
4.
「遠處海面上接二連三的噴氣再次振奮了船上的士氣,這次不是一隻、是一群,牠把牠的朋友一起帶上來見我們了!
「牠們靜靜地漂浮在海面上,散發出一種帝王之姿的霸氣,比船還大的身軀平穩而緩慢 地移動,不用像飛旋海豚瘋狂華麗地轉體,就能吸引大家的目光,灰黑色的背鰭在海水和陽 光下閃閃發亮,伴隨著一陣陣的噴氣聲,斜四十五度的氣柱形成了短暫的彩虹。
「近距離觀察,牠們皮膚上斑駁印記代表著經歷無數冒險的勇敢,身上黏貼著的鮣魚, 好像也訴說著牠們的從容大度。這一切是這麼地真實卻又不真實。
時間好像靜止了一樣不知道過了多久,帶頭的抹香鯨開始拱背下潛,尾鰭向上舉起, 然後開始慢慢沒入水中,在海面上留下一圈水花,緊接著一隻、兩隻、三隻都依序下潛。」
——<每次的舉尾都是在說再見>.鄭欣宜
5.
《海洋台灣新地標》是廖鴻基和參加台灣π計劃的許多人共同寫的一本書。
有人用詩。有人用空拍攝影。
有人書寫記錄。有人抒發感想。
對象則都是他們在追蹤的抹香鯨。
廖鴻基說,二〇二五年是「π計畫」的最後一年,但不會是最後一年。
「海洋生物的海上調查資料,特別是抹香鯨這種神祕的大洋深海型大朋友,累積個二、三十年資料是基本功。往後無論有沒有得到計畫經費的支持,我們的計畫航班將持續出海收集及累積資料。」
他也說,「台灣社會與海的不合理關係,需要更多的溝通管道,無論是研究論文或藝文作品,相信都將成為海洋台灣與大海間架起的一座座橋樑。」
謝謝廖鴻基,和「π計畫」的朋友。
也請大家共同關心海洋台灣新地標。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
 

 

抹香鯨尾鰭。 攝影 / 游原煥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海洋台灣新地標作者們在夢想沙龍演講後和大家合影。

 

左起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理事長 廖鴻基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總幹事 藍振峰
多羅滿賞鯨總經理 呂世明
水下聲學訊號處理專家 溫在昇

2025年3月3日22:39

L 人物P 隨筆
上次去苑裡有幸認識鄭記(進發)魚丸店老闆之後,不時收到他寄贈的美味。這次又是不同風味子美食。真是晚上不想吃澱粉時候的最佳晚餐。感謝。
想到苑裡就想到白沙屯媽祖,剛查今年進香、繞境時間是陽曆五月一日開始。期待。
@苑裡鄭記(進發)魚丸店

2025年2月27日23:3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談及武俠小說,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其與中國文化一樣源遠流長,但事實上,我們目前所熟悉的武俠小說特徵─ 即所謂「新派武俠」─ 其實是在短短一百年內形成的。……
『「新派武俠」在當時的香港、台灣帶起巨大熱潮。當年影響力廣大的報刊雜誌,無不以連載武俠小說作為吸引讀者的手段,數十年間連載了超過數千部武俠小說;遍布街頭巷尾、供應廣大民眾休閒的租書店,也因武俠小說的長紅而蓬勃發展。…..
『若我們比較數十年以來,台灣與香港的武俠小說發展,將能看出顯著的特色差異。香港武俠喜愛追求與中國歷史的強烈結合,而台灣武俠則多半刻意模糊歷史背景,且更注重故事情節的詭異曲折,也開發出許多實驗性的表現手法與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
2.
拿到《文學關鍵詞100: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我先挑了「武俠小說」來讀。
一下子少年時期躲在棉被窩裡讀武俠小說的種種記憶、感受都浮上心頭。
我主要是讀台灣武俠小說長大的。臥龍生、諸葛青雲、伴霞樓主、司馬翎、柳殘陽、獨孤紅等等,當然還有古龍。
除了這些大家之外,到今天要說我最難忘的,是一部叫作《第三夢》的小說。一部武俠小說(中間情節不記得)大殺四方之後,結尾是主角做了一場夢醒來。師父叫他去練功了。
當時對這樣一個結局的驚奇之感,到今天都很清楚。
《文學關鍵詞100》說台灣的武俠小說『開發出許多實驗性的表現手法與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的確如此。
3.
這本書的源起是這樣的:
『不少初次接觸文學的人,可能都遇過這類情況:明明自己讀過了某本書,讀完覺得還 算明白;但一翻看書評或推薦序,卻反而被這些專家的評述搞昏了頭。……..不瞞你說,每個看起來學識淵博的作家、學者、評論家,一開始接觸「文學」的專業知識時,大概都有和你一樣的困惑。只是,他們可能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在漫長年月的跌撞摸爬裡,終於久病成良醫,熬出一套自己的心法。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如此苦熬,也並不是只有這麼一條天堂路,才能讓人爬進文學殿堂。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和說明,很多文學名詞,及其背後的理論體系,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所以,六位青年作家與文學研究者,呂珮綾、班與唐、秦佐、陳泓名、陳冠宏、盞彧一起組隊,共同撰寫了這本文學的關鍵詞詞典。朱宥勳則當總顧問,寫了導言加最後的潤飾。
朱宥勳說:
『從文學圈「排資論輩」的習性來看,這些作者都稱不上資深,並不是文學史裡的名宿。然而,我認為這正是本書最大的優點—他們都是剛出一、兩本書,或者即將出書的新人作家/準作家,這也意味著,他們的閱讀品味、養成背景、用語習慣,最能貼近「新人讀者/新人作者」之所需。如果找一批中研院院士和國家文藝獎得主來編寫同樣一本辭典,或許能寫出功力精純、思想深邃之作,但這會不會又回到文章開頭的那種困境裡呢?』
4.
《文學關鍵詞100》不是一本不是「老師教你」,而是「學長姊帶你」的書。
並且不只是工具書,而是一本可以一路讀下去的書。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我和朱宥勳、班與唐、陳冠宏、盞彧。

2025年2月19日22:45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L 人物P 隨筆
1.
昨天,澤倫斯基抗議美俄兩國代表在沒有烏克蘭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停戰會談之後,川普的回答登上了歐美媒體的頭條。誰發動的戰爭成了話題。
川普說:「哦,你們已經在那裡了三年。你們本來就不該發動(這場戰爭)。你們早該談出結果。」(Well, you’ve been there for three years. You should have never started it. You could have made a deal.)
這讓我想起《皮諾丘:木偶奇遇記》裡的一段。
2.
皮諾丘被狐狸和貓騙走了金幣之後,飛奔回到城裡,直衝法院去找法官控訴那兩個無賴。
在科洛迪的筆下,這位法官是一隻猩猩家屬的老猿㺅。他傾聽了皮諾丘陳述之後,伸手按鈴,叫進兩隻穿著警衛制服的巨大獒犬。
然後,法官指指皮諾丘,對警衛說:「這個可憐的混蛋被打刧了四枚金幣。把他抓起來,然後馬上關進牢裡。」
3.
因為被打刧卻反而關進監獄,和因為抵抗入侵卻反而被怪發動了戰爭,真是小說預告了現實。
這也就是文學的力量。
並且馬托蒂還把那隻老猿㺅也畫得很預告現實。
這也是圖像的力量。
不過,皮諾丘最後渡過了各種考驗。我們也祝烏克蘭渡過各種險關。

2025年2月18日23:4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去臺師大辦工作坊,沒想到有如此驚喜。
這次邀請大衛.卡利來台灣,除了讓讀者得以和他相遇之外,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要借鏡他講故事的本領和視野,對台灣的圖像創作者發揮助力。
因此,除了書展期間有一場他和高瑞俠談如何幫助臺灣的圖像創作者面對國際市場,以及一對一的協助之外,還在2月13、14日由越圖力國際學會和臺師大設計系合辦了一場大衛.卡利的說故事工作坊,專門為臺師大設計系同學而開的十五人小班。
說實話,工作坊開始之前,因為之前聽多了現在學生上課可能互動不多,也沒法那麼集中精神等等,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預期。大衛.卡利第一次來臺灣,當然也更不知道。
實際開始後,大出所料。
第一天前半天,同學和大衛的互動確實不多。但是到第一天快結束看同學的作品時,大衛不時表示很精彩,其中有一個人尤其和我交換了一個眼神。
到第二天早上看作業的時候,大衛對很多同學在一個晚上能趕出這麼豐富的作業,更是大感驚奇。第二天大家和他的互動就十分熱絡。
所以工作坊結束的當晚,大衛.卡利在自己IG上表示,他有點難過。這是他舉辦工作坊以來,遇過最好的學生。他說從未見過如此有動力的學生,也從未見過如此多的想法。他已經在想念大家。
工作坊結束後這兩天,我繼續和大衛討論後,決定在他離開臺灣之前做一件事情。
今天我請了第一天我就和大衛有同感的那位同學鄭盛謙來公司,和他簽了那部作品的約。並且接下來大衛.卡利也會在歐洲協助推廣外語版權的銷售。
鄭盛謙畫了一部作品,不論技法或故事布局,都讓人馬上眼睛為之一亮。
我們決定這麼快做這件事情,除了想鼓勵鄭盛謙之外,也是想為臺灣年輕世代的圖像創作者喝采。
我一向相信臺灣年輕世代海洋思維的價值。鄭盛謙、這次參加工作坊的臺師大設計系其他同學,以及這兩年看到許多跳脫傳統框架,展現奇異力量的創作者,真心為他們鼓掌!
書展最後一天,2月9日下午,大衛.卡利在義大利館最後一場演講的結束時,我請他說一下對臺灣圖像創作者和讀者的祝福。他說完了之後,主動說還有第三個祝福。那就是臺灣買了很多義大利版權,但義大利買臺灣的不多,他希望自己能為雙方的交流多出些力,祝臺灣和義大利的友誼更深遠。
非常感謝他的身體力行。
中間是越圖力國際學會副理事長嚴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