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殘忍且勵志的異境生存實錄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殘忍且勵志的異境生存實錄】

睽違四年,歐陽靖出新書了:《歐陽靖 ‧ 裏東京生存記》。
星期四下午我們辦了新書發表會。同事寫的文案很傳神:

「當路跑女神不再路跑,人生最大的挑戰才要真正開始
「用生命走進東京的裏側,一場殘忍且勵志的異境生存實錄」

歐陽靖說她24歲之前,從沒出過國。而第一次出國,就是去東京。至於去的目的,她說不是為了去東京迪士尼,更不是去博物館或參加什麼搖滾音樂祭。

「我的目的是 模仿電玩遊戲《人中之龍》的男主角桐生一馬,像他一般站在新宿『歌舞伎町一 番街』牌樓下拍張紀念照」。只因她為身為電玩愛好者,覺得這樣在「巴哈姆特」哈拉板上發文應該會得到很多Good Point。

可是2011年的311大地震改變了東京,也改變了她和東京的緣份。

那年她養了13年,陪她度過青少年憂鬱症時期,平撫了她喪父之痛的愛貓過世,讓她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就在她愛貓火化的隔天,她出差去東京,抵達當晚在南青山的深夜街頭狂奔,試圖紓壓與宣洩情緒,「當下冰冷的雨水打在我的面容上與淚水、汗水糊成一團……我不顧一切地放聲大哭,就在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挑戰馬拉松』或許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於是歐陽靖在南青山的街頭對著她天上的父親和愛貓發誓:她一定要完成全程馬拉松!她相信,就在她完成全程馬拉松的同時,也將證明自己「已經徹底蛻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這樣,歐陽靖從名古屋跑完第一個馬拉松,接著跑遍日本與世界各地的馬拉松賽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出版了《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 《旅跑日本》兩書。

也在這個過程中,她在某一年的東京馬拉松賽後派對上,和東京跑團中的一名成員開始交往,有了一位同樣喜歡龐克、爵士樂和街頭文化的日本男友。

接著她就在東京住下來了。也成為探索東京的裏巷人。

歐陽靖在這本新書裡寫出她內心的探險,東京隱藏的內側,奇異又華麗的食物,還有她對日本文化的觀察。

這本書有多種讀法。

可以跟她直走穿走,一口氣讀完她對內視和外觀的奇異之旅。
可以當工具書一樣當作進入裏東京的秘笈。
也可以信手閱讀她令人難忘的文字—-譬如這一段:她寫過去透過文學家所理解的日本社會是緊繃而邊緣的,「所有人的情緒都像是拖著長刀行走在氣球表面。」

「拖著長刀行走在氣球表面」,真是很有歐陽靖風格的文字。

確實,「殘忍」、「勵志」、「異境」、「實錄」是這本書的關鍵字。

周末,推薦給大家。

(本書相片攝影 by Instagram.com/rkrkrk )

很「裏」東京吧。
這一張更「裹」。
我每次去東京,都因為許多店面的窄小或有階梯而有遺憾。看歐陽靖的這本書,遺憾更大了。不過,也因為如此,這本書格外可以讓我「神遊」。
在記者會上和那天一身淑女裝的歐陽靖合影。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博客來:https://rebrand.ly/20085 @誠 品:https://rebrand.ly/2caa5 @金石堂:https://rebrand.ly/h8apuw @讀 冊:https://rebrand.ly/68nk7m @大 塊:https://rebrand.ly/1111CA244

有關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提醒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有關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提醒】

「工會的協商代表已經在桃園市政府的會議室和長榮航空公司針就協商方案的細節文字及保證不秋後算帳、保障工會團結權進行協商,工會會在桃園市府持續靜坐至協商結束。」http://bit.ly/2FH057z

剛看到她們還在細部協商文字,想提醒一點:簽秋後不算帳的時候,要小心長榮事後把處置那18人和秋後不算帳分開來說。

需要提防長榮有可能說秋後不算帳是對罷工的人,而那18人是「曠職」,不是同一件事。

所以以書面寫明秋後不算帳的時候,需要註明包括那18人。以免事後又各說各話。

圖片取自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http://bit.ly/2FH057z

 

 

球回到長榮手上之後的兩個可能,以及對大家的意義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球回到長榮手上之後的兩個可能,以及對大家的意義】

1.
昨天長榮罷工空服員修改了她們的訴求,包括疲勞航班、日支費、勞工治理、禁搭便車四個項目都大幅退讓,說是期待與長榮盡早重啟協商。

也在昨天,看到長榮掛起了「回家吧」的氣球;前天,也有一位副總也強調「孩子做錯什麼事情,回到家裡面,一切好談」。

所以,看情勢,空服員既然退讓,球回到長榮手上,長榮有了一個讓這次罷工善以落幕,並且創造雙贏的好機會。

只是,如果真要掌握這個機會,長榮首先需要調整一個地方,那就是不要再用對「孩子」說「回家」的心態和方法。

2.
長榮空服員罷工,是在做一件超出她們自己經驗的事,也超出台灣社會經驗的事。

這麼說,有三個原因。

政治上,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和共產黨爭鬥的時期,吃足了共產黨滲透工會,策動罷工的苦頭,所以來台灣之後始終視工會為洪水猛獸。

國民黨政府從威權時期認為的「勞工意識=左派=共產黨」,這種連動等號使得工會在台灣長期成為大忌,遑論罷工。

經濟上,台灣長期各行各業都善長Cost Down(壓低成本)而不是 Value Added(增加價值),加上台灣人習慣以吃苦耐勞為美德,所以用勞工的低薪、過勞來成就頭家,習慣偏向資方而不是勞工立場,成了大家慣常的思維。

在這種思維下,我們看到民進黨在野時期會喊勞工是他們心頭最軟的一塊肉,到了上台之後就會露出「功德院」的面目,也把勞基法越修越惡。

社會上,大家習慣地接受企業管理應該是家長、父權、天縱英明的強人來從上而下地控制、分配。所以,不論大小企業,老闆動不動就被稱為「大家長」。

長榮前幾天有高階主管義正辭嚴地說他就是要專制怎麼樣,這兩天把空服員當「孩子」喊話「回家」,都說明了他們正是相信「家長」、「父權」制的代表。長榮當然絕不是唯一的企業,只是他們空服員只聘用女性這一點格外再突顯了他們「男性沙文主義」的這一點。

在「恐左」、「功德院」、「父權大家長」三種習慣性思維之下,其結果就是:我們社會沒什麼罷工,也不習慣罷工。而兩者又相互影響。

以2016~2018年這三年為例,我們看其他一些國家的罷工次數是:

美 國   38
日 本   97
韓 國   336
英 國   362
加拿大   569
德 國  2973
(來源請見附錄。)

而我們台灣同一時期的罷工次數則是「6」。

台灣常常拿各種指標和韓國來比較,而韓國同期的罷工次數是台灣的將近60倍。從這一點來看,韓國早把自己視為「先進國家」,根本不把台灣當作當年四小龍同級對手,不是沒有原因。

也正因為我們社會的罷工次數這麼少,所以許多人不適應罷工的不便,遇到罷工造成不便,就會先習心慣性地責怪罷工者「貪得無魘」、「自私自利」,卻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功德院」的勸募主,而自己也是「功德院」的受害者。

這就是為什麼長榮空服員罷工所做的事,不只首開民營交通事業罷工的先例,也超出我們社會經驗之處。

3.
近五年來我一直說台灣社會的主要課題是不同世代的價值觀衝突。

過去的世代相信「穩定、秩序、尊重權威、自上而下的分配」,形成陸地思維及其價值觀。
而新的世代則是相信「變動、自由、個人意志、公平透明的分配」,形成海洋思維和價值觀。(詳情請見附圖。)

這次長榮空服員罷工,正是海洋思維對陸地思維的另一次正面展示。而由於長榮長期清一色只錄取女性空服員,使得這次展示還是一次粉紅力量的海洋思維展示,格外戲劇化。

現在球回到長榮手上,長榮有兩個處理的方向。

一個方向是繼續堅持陸地思維,繼續把這些空服員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女兒」,所以只待事件落幕,就要大肆清理,「糾正」孩子的思路。

今天還是六月。而今年六四三十周年的時候,有些人的回顧可以給長榮參考。

回顧那年學運的失敗,有些人遺憾當時沒有工人參與。

在討論中,可以看出有些原因和學生自己設定的策略有關,但也可以看出那時中共對工人的處理有多麼鐵腕:

「當時只有一些零散的工人市民去支持學生,而大企業的工人都不敢。為什麼?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親自下了命令,哪一個工廠的工人要上街,首先開除這個工廠的黨委書記和廠長,然後處理工人。」

所以,對罷工的處理,再厲害也比不過中共。

中國共產黨以「工農兵」為旗幟,而其中以「工」為首,就知道他們多重視勞工的力量。當年他們以工運讓國民黨吃足苦頭,自己掌權當然更知道要控制得密不透風。

所以長榮如果要走陸地思維的老路,把工會和罷工都視為敵方,那應該思考一下:你們控制得再厲害,能比得上國民黨威權時代對這些力量的壓制嗎?能比得上共產黨還更上一層樓的壓制嗎?

相反地,長榮也可以走另一條路。

那就是接受時代已經改變,年輕世代的價值觀已經改變的事實,把工會的勞方當作調整資方思維和習慣的平衡工具,把罷工當作公司運作出問題時候類同感冒發燒所提出的警訊,大家共同努力來調整體質。

這樣的話,我相信長榮不只可以很快結束這次事件,也有機會因禍得福,翻轉自己的形象,成為真正開放型企業的表率,在台灣政治的民主化之後,在經濟活動和社會觀念上也樹立新標竿。

只是,長榮如果要走後面這條路的話,首先需要的就是不要再用「回家吧」這種語氣說「孩子做錯什麼事情,回到家裡面,一切好談」這種話。

繼續使用對「孩子」說話的語氣,一來沒法滿足空服員需要平等對話的立場;二來這種語氣也難免不讓人聯想未來有「關門打孩子」的可能。就算勉強能讓事件告一段落,但是對解決問題的根本則難有幫助,更挽回不了受損的企業形象。

非常期待長榮可以走一條新的路,為自己,也為台灣不只大企業,包括所有的企業樹立勞資關係新的里程碑。

4.
最後,也再次向長榮罷工的空服員致意。

她們做的這件事,都超出了台灣社會的經驗,當然更有超出她們自己經驗之處。

所以她們在先前行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瑕疵是難免的。像長榮的企業工會失能,使她們只能透過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來進行而產生的一些扞格,更不是她們的責任。

但不論任何瑕疵,都無法掩蓋一群年輕女性在一個以父權管理為大旗的企業裡,按步就班,溫柔而堅定地進行她們合法罷工的光芒。

就長榮而言,固然應該不要覺得這些光芒刺目,而練習借用這個光源思考如何調整自己應該調整之處,我們旁觀者也是。大家可以借用這個光源來檢視一下自己的位置,思考台灣社會可以如何繼續往前行進,不要倒退。

這也是我相信大家都該多同情她們、支持她們一些的理由。

相關閱讀:

台灣罷工年僅2至3件 學者:因工會組織率偏低
http://bit.ly/2RHMl0V

六四30週年特輯之八:中國百姓 同情多於行動的旁觀者
https://bbc.in/2XDhCrs

前天晚上回國,出了機場後我有去她們現場致意加油。

 

昨天長榮放的氣球。 圖片截自東森新聞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627/1476431.htm

 

圖片截自這一則臉書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EvaAirstrike/permalink/2568098593443491/
台灣各個領域傳統、守舊的觀念和力量,匯整為一個可以名之為陸地思維的價值觀;以1987解嚴前後出生的年齡線為界,另一個領域新生的觀念和力量,匯整為可以名之為海洋思維的價值觀。
陸地思維各個領域的價值觀;海洋思維各個領域的價值觀。 相關閱讀請看: 【從林飛帆們錯過的事看2020大選 (下篇)】 http://bit.ly/2FCUq2i

 

一個長期使用者給長榮及罷工的女空服員的建議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一個長期使用者給長榮及罷工的女空服員的建議】(修訂版)

我想我有資格說幾句話,因為近二十年來,在國內兩家航空公司裡,我一直是長榮的愛用者。除了去年兩次今年一次我使用過華航之外,我一直是非長榮不搭。

長期以來我不搭華航的原因,是1990年代他們出了那麼多空難,一來看他們一些機師原來飛軍機出身,喜歡玩藝高人贍大挑戰高難度起落的遊戲,二來也是看他們內部那種官僚層層欺壓的組織型態本身就是壓力鍋,或者說定時炸彈。

所以相形之下在另一端的長榮就成了我長期的選擇。長榮不只讓我覺得更多些飛安,也很享受她們空服員溫柔的服務。

也因此,很感謝這次長榮空服員的罷工,讓我有機會看清長榮的真面目。

很慚愧,以前都沒注意到長榮的空服員清一色是女性。看了這一個星期的新聞,有一則談去年十九名空姐的「巴黎事件」,另一則一位已經離職二十年的空姐的投書,讓我印象深刻,也可以掌握到長榮航空的經營核心要點。

簡單地說,就是杮子挑軟的吃。在機師和空服員之間,長榮是把空服員當軟杮子;空服員裡,長榮不用男性,是把女性當軟杮子。長榮只要讓機師避免發生墜機這種發安事件,他們怎麼讓女空服員當「阿信」就不在大家的注意焦點之內了。

這次罷工,到今天新聞報導只有一位機師來聲援罷工的女空服員,另一位機師來了還是反聲援,可以看出長榮的杮子挑軟的吃策略有多麼成功。

所以,一如那位投書者所言,不論罷工結果如何,至少讓大家有機會看得清長榮航空如何對待員工。至少對我是如此。

也因此,我也同意有些人所言,空服員罷工提了八個訴求,重點順序是有些問題。如果空服員能把自己受的不合理待遇,尤其是清一色女空服員在一個大男性沙文主義企業裡種種不合理的待遇講在前,講得更清楚一些,應該會取得社會大眾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我對長榮航空的建議是:請不要以為這次對一群罷工女空服員進行威嚇、寸土不讓,就是你們企業文化的勝利。

那只是顯露貴公司男性沙文主義及威權積習有多深重。

有篇貼文說得好:人家四月預告罷工、五月開始表決、六月決議通過,終於可以合法罷工的時候,竟然要說人家是突襲罷工?

長榮航空如果真的要立下表率,那就應該守你們要守的,讓你們可讓的。別再拿一群首開民營航空企業罷工,沒有經驗的女人發狠。對女空服員有一些讓步,不要秋後算帳,其實一點也不有損於你們的雄糾糾氣昂昂。

不然,就像我當年看華航的問題,長榮內部這種大男人主義、威權主義的組織文化本身就是壓力鍋,或者說定時炸彈。

長榮既然這麼多年非女性不用空服人員,這次就傾聽一下這些女性空服人員的聲音,練習一下柔性溝通吧。

否則,光是想到那些女空服員溫柔的服務之後有這麼多挑軟杮子吃的大男人,就讓人不想搭長榮了。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EVA Airways Corp. 長榮航空

相關閱讀:

「巴黎事件」讓空姐切心!她揭長榮「慣老闆」挺罷工
http://bit.ly/31UMhzz

不論罷工結果如何,至少看看長榮航空如何對待員工
http://bit.ly/2Jca6u7

〈起初我們〉http://bit.ly/2YgD2HK

長榮機師聲援空服員卻「大罵工會」http://bit.ly/2KBhcLW

 

 

這一則講得真是清楚、溫柔又堅定。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這一則講得真是清楚、溫柔又堅定。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曾元濃

〈起初我們〉

起初我們四月預告罷工。
你沒有說話,因為你覺得不會成案。

接著我們五月開始表決。
你沒有說話,因為你相信不會通過。

後來我們六月決議通過。
你沒有說話,因為你以為不會執行。

最後我們終於合法罷工。
你於是說話了,說我們是突襲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