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19 年 3 月 1 日,21:19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進入新里程的能量】

今天誠品30周年活動的未來書店特展開始,我應邀致詞,大致如下。

我說上一個星期五,和一些漫畫家相聚。那天是談30年前創刊的星期漫畫,也是為了解答我一個疑問。

我的疑問是:為什麼1980年代中期,在歷經之前台灣漫畫漫長的黑暗期之後,突然有一批創意迸發的創作者橫空出世。到底是什麼因素形成的。

那天我得到了答案。(請參閱 http://bit.ly/2SClX7E )

而答案中有一個是:經過戒嚴時間漫長的高壓統治,到1980年代,台灣社會各個領域都累積了巨大的能量,要尋找突破口。漫畫正是其一。

台灣的出版業,也是如此。書店也是。緊接金石堂之後登場的誠品,也正是那個時代的一個代表。

正如80年代有歡樂、星期漫畫等漫畫雜誌搭起舞台,讓漫畫家大展身手,那時登場的金石堂、誠品,也給台灣的創作者、譯者、編輯、出版者搭起平台,讓台灣的出版業進入新的里程。

從台灣每年新書出版種數的增加,就可以看出新的動能。在1980年,台灣一年新書是4,500種左右;到1990年是16,000種;到2000年則是 35,000種。其後到今天大約 40,000種。

所以我說今天去參加誠品30年的活動,首先是因為聽到誠品30年,馬上聯想起30年前的種種。包括第一次去敦南誠品,地下室,那時我拄拐杖還可以下去,認識吳清友先生等等。1989年也是法蘭克福書展第一次同意我們組成台灣館,當時新聞局來找我,由我負責策展組團,後來在書展上看到廖美立去找書等等。

再來是恭喜。Mercy 接任董事長後,我去拜訪過一次她和李介修。Mercy有一種很特別的沉穩,這一年多來看誠品繼續發展,新店及新的計劃持續發表,不論從讀者或出版者立場,都應該來祝賀並分享一下喜氣。

第三,是台灣的出版業經過1980、90的黃金年代後,到2000年來到一個高峰,之後就成為高原期,高原再一路下滑。到今年也有很長的時間了。但這兩年台北書展持續讓我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現象,今年尤其明顯。所以我聯想起30年前漫畫家,以及台灣出版業曾經發生過的那次能量大爆發,也相信到了可以期待下一次大爆發的時候了。

壓抑固然是壓抑,但壓抑也是在給我們彈跳起來的力量。不是嗎?

所以這次誠品30周年,我也期待誠品再和30年前一樣,和大家一起爆發進入新里程的能量。

誠品30周年也製作了創辦人吳清友的紀錄片《夢想騎士的誠品之旅》,特映場次請參考:http://bit.ly/2XzpwyW

 

未來書店特展訪問了一些人,我也是其一。今天到現場應邀在一顆球上寫下我對未來書店的想像時,我寫了三句話:「溫暖的所在。奇異的邂逅。華麗的體驗。」 這裡我要補充一下,「華麗的體驗」不只是大書店才能做到,小書店也同樣可以。 這好像比我接受訪問的時候講得還好些。:)

 

和誠品的同事。 我身旁白衣服的是今天的主持人企劃協理林宣㯋;宣宣身旁,我身後的是林婉如副總;婉如旁邊是商品協理武慧芳。照片最左邊是負責策展行銷的郭育純。 其他幾位我認不出名字,要請見諒。:)

 

信義誠品整個三月都有這個未來書店的特展。策展人 Acqua。第一區是書店的歷史。

 

有個區域是各個受訪人談未來的書店。 共有詹偉雄、黃子佼、李惠貞、林婉如、連俞涵、五月天瑪莎,及我。

 

另一個區域。各地一些有特色的書店。

 

就在這裡讓參觀者寫對未來書店的想像。

 

我和我的球。

 

另一個區域。許多人期待的未來的書店。

 

一些和書店有關的書。

 

2019 年 2 月 23 日,11:00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感謝十五歲的讀者+明晚七點半】

台北書展期間,講了兩場和《如果我十五歲》有關的題目。遇見了熟悉的讀者,也遇見新讀者。把一些讀者的合影貼在這裡。因為手機送修,有些照片沒能下載,不見了很可惜。

明天2月24日,星期天晚上七點半,在誠品信義店3F Forum,和謝哲青對談一場。錯過前兩場的朋友,如果感興趣,歡迎參加。

相關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5992518928475/

 

在大塊沙龍講的一場。

 

在主題廣場講的一場。

 

一位讀者。

 

這一位十三歲,最年輕。:)

 

這一位王先生,八十八歲,年長的年表。精神奕奕,是我要學習的對象。

 

謝承志。多年熱情的讀者。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這位讀者連續幾年都有見到。

 

以前我們在高雄地區的經銷藍小姐。

 

Michael。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Fifi Kuo 去年書展上認識。今年發現竟然還另有共同認識的人。

 

2019 年 2 月 17 日,08:40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書展最後一天推薦的參觀點】之三

台北書展越來越多有特色的館。
我選了些這幾天看到想推薦給大家去看一下的館。
說明都在他們的照片裡。

之一 http://bit.ly/2V1cVm7
之二 http://bit.ly/2S7YN8K
之四 http://bit.ly/2TSxz82

 

香港的獨立出版人,連續幾年參加台北書展,今年擴大為十八家聯展。他們有些只是一年出兩三本書,並且香港的出版環境有其特別的挑戰,但每次看到他們熱情的活動,以及和台灣讀者越來越密集的互動,都覺得很溫暖。

 

和他們合照。

 

大學出版社聯盟,每年的展位設計都見巧思。今年也是。

 

不少國外的朋友看到台灣的大學出版社聯盟展位,都驚嘆大學出版社可以做到如此平易近人。

 

獨立出版聯盟和獨立書店聯盟展位,也是每年都有特色。

 

今年還特別有一個利用AI 製作臉相的裝置。(我的說明不清,到現場去試一下就知道。)

 

獨立出版聯盟豐富的講座內容。這是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

 

故宮博物院展位,很精緻。有許多特價的雜誌,值得淘寶。

 

另一景。

 

國家圖書館今年有個「從作者到讀者」的主題,並做了一個特別的展覽。今年國家圖書館也宣布要籌建出版博物館的計劃,接受文物的捐贈。 館長曾淑賢。

 

國際區裡,以色列館今年的裝置很用心,所以也特別一提。

 

國家人權博物館有一個展位,值得去看一下。

 

許多和人權主題相關的展品。

 

2019 年 2 月 17 日,08:18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書展最後一天推薦的參觀點】之二

德國主題館
德國這次是繼二十年前再次來當台灣的主題國,真的是準備充分,不但各區內容豐富精彩,一場場館內演講陣容堅強,並且整個館色彩及設計都繽紛活潑,和大家習慣中以為的德國形相出入甚大。

之一 http://bit.ly/2V1cVm7
之三 http://bit.ly/2EcRIjR
之四 http://bit.ly/2TSxz82

 

 

2019 年 2 月 17 日,08:13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書展最後一天推薦的參觀點】之一

台北書展最後一天早上匆匆整理一下這段時間覺得大家不要錯過的必看點。

首先是波隆那插畫獎台灣畫家入選30年展+波隆那知識類圖書展。

這是連續兩年我們把波隆那的台灣館移師回台北書展,讓國內讀者也有機會看到精彩的展出內容,並且這次還加上 Grazia Gotti策展的波隆那知識類圖書特展。

在三館。絕對必看。

之二 http://bit.ly/2S7YN8K
之三 http://bit.ly/2EcRIjR
之四 http://bit.ly/2TSxz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