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12 日,07:36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馬英九不肯參加國慶,說蔡英文把「中華民國」消失了。但是更早把「中華民國」消失的是他吧。他應該重讀一遍劉柏煙給他的信。
1.
一七八〇年,清朝乾隆四十五年,當時李氏朝鮮派了個「入燕使節團」去中國祝賀乾隆皇帝七十大壽。使節團裡有個隨行人員朴趾源,紀錄了從那年六月下旬渡過鴨綠江開始,到八月底到達熱河,再回北京的五十七天見聞,是為《熱河日記》,成為後來要研究中國當時政經、文化、生活情況的重要經典。
《熱河日記》開篇是〈渡江錄〉。〈渡江錄〉的第一句話是「後三庚子,我聖上四年」。
「我聖上四年」說的是那年是朝鮮正祖四年。庚子年是說那年是庚子年。但為什麼說「後三庚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那年之後的第三個庚子年」。
哪一年?
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的那一年。
因為李氏朝鮮自認是明朝的屬國,瞧不起奪取了中原的滿族人,心裡供奉著明朝又不能明著說,所以朴趾源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要紀念中斷的明朝正朔,又不敢明寫那是崇禎十七年之後的第三個庚子年,只得寫「後三庚子」。
不敢明寫自己國家年號,就是心裡接受了已經亡國的事實。
中國共產黨自認已經消滅了中華民國,不肯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不肯承認中華民國年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直自視為延續中華民國國祚的國民黨;一直鼓勵民眾在臺灣揮舞中華民國國旗、喊中華民國國號的國民黨;在動員戡亂時期一心光復大陸,收復匪區的國民黨,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後不把共產黨當勢不兩立的敵人看倒罷了,自從和共產黨開始有來往,更連中華民國的年號都不敢講出來,主動有了亡國之民的心態。 Keep reading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