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1 年 6 月 16 日,22:53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為了這次座談影片,我在第三段訪問波隆那書展主席 Elena Pasoli, 請她談這幾年對台灣畫家與繪本參與波隆那書展的觀察。
因為我們播出的時間在波隆那時間下午5點,已經在今年宣布「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之後,所以她說她除了要恭喜台灣今年有林廉恩的 HOME得到故事繪本的首獎、阿尼默再度得奨以《情批》拿到詩類的評審優選奬之外,還要講個消息,「The Surprise of Bologna Never Ends! 」(波隆那給人的驚奇不停止!)
今年的「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又是台灣人!
她笑一下,說了得主是卓霈欣。
她說這位二十歲的畫家,著著實實(Literally)讓國際評審大感驚喜。
「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是波隆那書展和西班牙 SM 基金會合辦的一個獎項。
得奬的人會有1.5萬歐元獎金,SM會在一年內和她合作出一本書,並且明年波隆那書展會為她辦一場個人畫展。
卓霈欣是繼2011年Page 鄒駿昇之後,台灣第二位得主。
所以Elena 也祝福卓霈欣未來能和 Page一樣走上成功之路。
台灣今年拿了三項大獎,大家恭喜並同喜。

2021 年 6 月 16 日,20:03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晚上台北時間 11點, 義大利時間下午5 點,波隆那書展的網站會公開一部我幫台北書展基金會主持、製作的座談紀錄短片。
片名是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aiwanese Illustrators and Picture Books (台灣畫家與繪本的新起點) 。
會想到做這件事,是因為有感於今年台灣畫家與繪本在波隆那的突出表現,前陣子先應媒體之邀寫了篇短文。
台灣畫家與出版社參加波隆那書展的競賽活動,可以分兩塊來看。
一塊是插畫展,一塊是書籍的拉加茲獎。
插畫展部份,台灣畫家從1988年開始參加,到今年已經32年。其中前十年有五年入選,從2000年起則持續二十二年每年都有入選。近年來更達到高峰,像2019年共有9位畫家入選,義大利本國才有7位,而唯一比台灣還多的只有日本,是10位。而今年,台灣已經和日本、義大利並列最多入選國家。
相對而言,參加書籍拉加茲獎的部份,則一直要到 2015年、2016、2017 三年,才各有孫心瑜以《北京遊》、蔡兆倫以《看不見》、鄒駿昇以《禮物》拿到不同門類的評審優選獎。
其後中斷兩年,2020年阿尼默以《小輓》在漫畫主題青少年類拿到創紀錄的首獎,幾米也以《時光電影院》拿到電影主題類的評審優選獎。
而進入2021年今年,不但有阿尼默以《情批》再度拿到詩主題的評審優選獎,林廉恩更以《Home》拿到故事類首獎,寫下新的里程碑。
回頭看這三十多年的路程,其實也是很合理的。
挑戰書籍創作的拉加茲獎的難度,和插畫入選大不相同。
所以書籍要直到六年前才開始陸續得到評審優選獎,再開始比較密集地拿到首獎,應該可以說是台灣整體插畫、繪本創作持續耕耘了三十多年後,終於逐漸開花。
再結合2014年格林,2019年大塊在波隆那書展得到亞洲區BOP(年度最佳童書出版社)獎來看,綜合而言,說整個台灣繪本及童書創作在波隆那書展日益受到重視應不為過。
所以我覺得站在2021年新的立足點來看,台灣整體繪本、童書、插畫創作者、出版者應該共同把握這個基礎和機會,一方面彼此加油、刺激,以更多更精彩的圖像作品更上層樓,另一方面參考韓國的經驗,互相結合,共同開創更大的國際能見度,為台灣的圖像出版品打開新的出路。
在這個思路下,我想應該盡量利用今年的波隆那書展,就在最後關頭問了書展主席Elena Pasoli 是否可以給我們一個時段,她爽快地一口答應,我也就趕快準備。
全部內容分三塊,Part 1 是談HOME.
我們邀請林廉恩和巴巴文化的主編詹倩宜,對談者是拉加茲獎綜合類評審之一的 Izabella Kaluta, 她是波蘭文學界卓有聲譽,剛離開朵卡萩創立的基金會副執行長位置。
Part 2 是談 情批。
主談者有阿尼默和大塊文化副總編輯林怡君,對談者是拉加茲獎詩類評審之一Morag Styles,但後來因為她只能寄短片來,所以再邀請兼顧綜合類與詩類評審之一的Chiara Basile。Morag是劍橋大學教授,Chiara則是義大利推動少年讀詩運動的推手之一。
Part 3 則是訪問波隆那書展主席 Elena,請她談對台灣畫家與繪本這些年的表現的觀察。她談得非常誠懇,並有令人驚喜之處。
我當主持人,同事 Phoebe 當我助理與翻譯。Robin協助我後製。
今晚有興趣的人請到這裡登記上網就可以看:https://bit.ly/35qdkWz
波隆那書展結束後,台北書展基金會就會另外播出,並且會準備中文版。

2021 年 6 月 15 日,09:52

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對好心肝疫苗事件的兩點補充意見】
1
我認識許金川醫師有十幾年了。
最早,是因為家人的治療。
當時,因為那是個很奇異的病,情況也幾度非常緊急,所以和許大夫見幾次面,印象最深的是他話不多,而他講「安心」的語氣。「安心」兩個字他說得很輕柔,雖然很輕柔,但真的讓我比較心安。
後來我思索過是為什麼。
聽他講得那麼自然,我相信那是他常講的話。但為什麼常講的話卻可以不流於客套,而能夠保持讓人感受到的力量,讓我很好奇。
近幾年,我自己也去好心肝診所。一年會固定見許大夫兩次,雖然見面次數不多,每次談話也就那幾分鐘,但他給我那種輕柔的感受始終沒變。
說話聲音很柔和,握手的手感也很柔軟。
但沒多久,我的好奇倒有了解答。
因為看著好心肝從一開始小有模樣,到逐漸卻很快地有了規模,志工越來越多,服務也越來越多。
我體會到許大夫的「柔」是怎麼回事了。
比較像是「柔道」的柔。雖然柔,但是有力量。
這力量顯示在他自己的醫學專業上,顯示在好心肝門口立著台灣肝病醫學之父宋瑞樓雕像所象徵的傳承上,也顯示在他不只有醫師也有事業經營者的敏感和能力。
有這些綜合的力量,許大夫會和社會各個層面的人都有交往,受到多方廣泛的支持,毫不足為奇。
2.
這次好心肝疫苗事件沸揚了幾天。可說的我看各方也都說了。
我只想補充兩點。
好心肝打疫苗的人數有1,200多人,固然其中有逾越了施打身分標準的問題,但說是打「權貴疫苗」則不周全。
看那天被通知去打疫苗的人裡雖然有不少社經地位比較高的人,但是柯文哲都說「但打掃阿姨或水電工等人數更多」。
何況,如果真是打「權貴疫苗」,應該是VIP室專人接待,儘量不欲人知,不會有「權貴」和其他人擠在一起打的道理。
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好心肝這次事件主要是一種對他們廣義的志工「好康道相報」,但在相報時疏忽了施打身分應有的分際問題。
也從這裡來看,第二點我們需要𨤳清的是好心肝的「好康」到底是怎麼來的。
以我對許大夫的認識,以及上述的分析,不相信是因為好心肝使用了什麼特權,所以壓迫著台北市政府獨厚給了他們「好康」。
綜合看一下新聞,我還是相信問題根源在於台北市政府有5.4萬劑疫苗施打太慢,快要過期,而柯文哲市長給了屬下必須緊急消化的期限,所以出現行政上的疏失,造成有六家診所拿到「好康」。
柯文哲說:如果疫苗不短缺,就沒有好心肝的問題。但同樣地他也該說:如果台北市政府及早把該施打的疫苗安排施打完畢,也不會有好心肝疫苗事件。
何況不要忘了,好心肝總共幫台北市衛生局消化的好康也不過1200劑。而台北市政府積壓沒打的疫苗有5.4萬劑。
現在好心肝事件都發生了五天了,台北市政府把其他5.3萬劑又做了什麼安排?
3.
現在檢調在調查過程。前天媒體也披露好心肝發了內部信函承認有「決策疏失」。
在檢調調查告一段落後,好心肝如果能進一步說明他們的決策疏失,我相信會更有助於澄清一些事實。
但在那之前,我覺得有些媒體和人,就不必把好心肝污名化。
許大夫長年為改善台灣肝病與健康狀況所付出的心力,不應該因為這件事被抹殺。
這麼多年支持好心肝走到今天的人,也無需氣餒。
期待許大夫再用他那句「安心」來和他的同仁與支持者分享。

延長三級管制之前,請先改善三隻駝鳥的問題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延長三級管制之前,請先改善三隻駝鳥的問題】(修訂版)
1.
拖了這麼長時間後,柯文哲今天終於承認傳統市場、攤販集中場有人潮群聚的問題,要採取行動,但他的承認和行動顯然都還是只有一半。
他說這些市場都是周末人多,所以台北市從明天(7日)開始的這一個星期,周一到周五仍然照過去一樣自主管理,到星期六和星期天才強制要求市民按身分證尾數單、雙數採買。
柯文哲真應該看看陳愷巨6月2日拍的那張濱江街照片。6月2日是星期三,星期三可不是周末,照片裡看得出照樣人擠人。並且網友的回應說,那天早上人還更多。
所以柯文哲對周間如此有恃無恐,是說病毒周間會休息,只有周末才出來活動嗎?
用滅火的比喻,還是柯文哲認為周末才需要滅火,周間就隨它燒?
2.
新北市長侯友宜更奇異。
到今天,許多其他縣市的市場都已分流,侯友宜看來還是主張新北市的市場性質不同,只說哪個市場做不好防疫要關哪裡。
問題是防疫首在避免群聚是個常識。各個市場人擠人早就不符防疫標準,那怎麼不把市場都關掉?
遇上圖書館,侯友宜就拿出地方防疫指揮官的權力老早說是防範群聚要關掉,遇上市場就忘了自己的身分和責任,到現在還在當駝鳥。
看來柯文哲願意當當周末兩天探頭出來的駝鳥,而侯友宜顯然是堅持當一星期七天的駝鳥。在他自己權責範圍之內可以做好的三級管制不做,卻想訴諸四級管制,只能說駝鳥當久了都忘了責任兩個字怎麼寫。
3.
這次疫情就是從雙北爆發,其他許多縣市早就為了避免市場的群聚感染而分流,禍源的雙北市長兩人卻自我感覺良好地一直放任市場的群聚風險持續,不可思議。
而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對此視若無睹,不加糾正,也是不可思議。
從雙北三級管制到5月28日,到現在全國都一起三級管制到6月14日,大家一起陪雙北付出這麼大代價,中央指揮官卻對雙北市長疏忽群聚管制的這一點不加遏止,不能不說也是一隻駝鳥。
如果說雙北這兩隻駝鳥氣熖太盛,陳時中正可以援引其他縣市的市場如何進行分流而訓誡他們,殺殺他們的威風,要他們抬頭看看不是嗎?
今天最好笑的,是經濟部出面說,基於本土疫情嚴峻,傳統市場卻人潮湧現或群聚於管制區外,所以「將採取5大管制措施,包含擴大管制至周邊攤販,消費限制一小時,管制出入口,動員公所人力駐守查核,並加強流動攤販取締。」
何時開始,經濟部次長要比疫情防治指揮官更重視避免群聚這件事情了?
並且,在雙北首長堅持人吹一把號的情況下,由經濟部次長來說「將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落實執行」,是怎麼密切合作,怎麼落實執行呢?
3.
今天聽說陳時中又要考慮把三級管制從6月14日延長到28日,提交行政院來宣布,但是如果三隻駝鳥的心態不改,大家繼續坐視雙北每天這麼多人使用的傳統市場群聚風險存在,那三級管制的延長是沒有意義的。
像我早上貼文所說的,沒有一方面要國際送疫苗來救急,一方面卻放任市場裡人群摩頂接踵,毫無保持安全距離可言的三級管制;沒有請別人來幫忙救火,一方面又同時自己在放火的三級管制。
請在延長三級管制之前,先改善三隻駝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