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 隨筆

2024 年 7 月 1 日,22:24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之前搭飛機,印象中像我這樣需要航空公司準備輪椅特別服務的旅客,一個班機大約就一兩個人。
但是這兩年出國,有好幾次看到需要輪椅的人多到一班六、七個人。
也許是凑巧。
但是不知道是否也和臺灣進入了六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是六十五歲有關。
畢竟,今天上了年紀的人可是有出國觀光需求的。
從這個角度看,《帶外婆公主去倫敦!》是一本不論當外婆(或奶奶)的人,還是有外婆(或奶奶)的人都該讀的書。
2.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小說家椹野道流。
椹野在一年新年聚會上分享了自己在英國留學的事,沒想到八十多歲的外婆居然許願說:「哪怕人生只有一次,我想去倫敦來一趟公主之旅。」於是,全家族出錢出力的七天五夜英國豪華之旅就此展開!
雖然這趟旅程的資金由親戚金主們全力支持,但被任命為旅行隨身祕書的孫女,心裡卻只有滿滿的焦慮。號稱「旅行達人」的她,在留學中培養的那些引以為傲的技能,完全使不上力。「公主之旅」完全與她的人生技能,背道而馳。…….作者精心安排的行程,每一項都被外婆秒打槍,每天來自長輩「意外驚喜」不間斷,不到旅程的最後一站,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來自外婆最恐怖的情勒會是什麼~~
所以,這本書也說是「帶長輩出國旅行求生寶典!」:)
但,也不只如此。

Keep reading

2024 年 6 月 30 日,22:17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今年首爾書展,我守到最後一天五點結束的時候。
眼看到大約十年前還以童書為主焦點的這個書展,今年徹底轉型成年輕人不是追漫畫而是追各式各樣閱讀+書籍裝幀+新型態內容載具,其中年輕女性佔比高達九成的書展,我在結束時特別去向首爾書展主席朱一尤致賀。
2.
今年文策院和台北書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臺灣館和相關的活動,也多樣而豐富。
書展第二天早上十點半一場由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吳韻儀、親子天下何琦瑜、文策院代表蘇淑冠介紹臺灣出版現況的講座,在主題廣場座無虛席。
臺灣館的版權洽談區每張桌子的使用登記都沒有任何空檔。文策院在場外辦的臺灣小說影視媒合會進入第三年,也是坐滿了人。
連續第二年參加臺灣館的徐宗懋,則以他策劃、編輯、印製再銷給韓國出版社的一套三本韓國珍貴史料照片,取得大突破。從展前就是韓國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書展期間前來觀看、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南方家園劉子華和留守番吳思蜜共同在書展的獨立出版及書店區租了個展位,有些書第一天就賣完。幸好有人從臺灣及時幫她們補貨。
SEOMDRE出版社介紹出版臺灣繪本不遺餘力,這次老闆阿瑞從展前就邀請黃一文來辦活動,書展期間辦簽名會,並在展後再去濟州島辦活動。SEOMDRE也是于小鷺《Somewhere 好地方》的出版社。
昨天也恰好見到漢城華僑中學于植學校長、梁兆林顧問、黃群老師來接受臺灣舘贈書。他們很高興為學校注入這些精神資糧。
3.
書展期間每天一大早門口就大排長龍。十點開始進場,到十一點半左右就全場擠滿了人。平日如此,最後兩天周末更是如此。
今天到五點結束時還是人潮遲遲不肯散去。
書展主辦單位在IG上發文感謝所有讀者在政府今年完全不支持下如此熱情相挺。讀者的回應也都熱情。
恭喜首爾國際書展。 Keep reading

2024 年 6 月 28 日,22:28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從來自印度的寶寶說起
1.
「春天二月,斑駁紅葉飄落滿地,樟樹新芽吐出,花朵盛開,滿樹細細小小的花朵散發出幽幽微微的清香,花香混雜滿地落葉溢散的樟腦香氣令人陶醉。
「在網路上買進十隻眉紋天蠶蛾寶寶。會養蛾是因為我想親眼觀察畫下牠們的變態歷程。養蛾是非常費時又費神的事,需要時時留意、觀注,還要天天到處採葉、洗葉、清潔飼養箱。有些嗷嗷待哺的幼蟲只吃嫩葉,風大雨大也要出門尋找。但有時候就算找了整排樹也沒辦法找到嫩葉,不然就是那些嫩葉像天高,看得到摘不到,所以我都飼養少量的蟲寶寶。
「我分了五隻眉紋天蠶蛾寶寶給蛾友。隔日收到來訊:這不是臺灣產區的眉紋天蠶蛾,是蓖麻蠶,原產於印度的眉紋天蠶蛾,也稱為印度蠶。雖然心裡有些小小的失望,但是我已經畫完兩隻不同色體的蓖麻蠶寶寶,牠的體色是我喜歡的莫蘭迪色調。身披古典色澤的蛾寶寶美麗極了,養了畫了就有了感情。………」
—-蓖麻蠶與樟樹
2.
黃湘玲繼臺灣第一本古典水彩植物畫《植物情人》、臺灣第一本古典水彩蘭花畫《蘭花絮語》之後,又做了新的嘗試。
她不只再次掌握了植物美麗、蜿蜒的細節,並進一步將眼光放在飛舞於花葉之間,造型奇特、多變的蛾與蝶身上。
她集結自己多年來畫下的蛾蝶身影還有牠們熱愛的食草,以一貫細膩、優雅的古典水彩畫風搭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字,完成了《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作為一個迷戀植物的畫家,黃湘玲觀察植物的深度與情感奠定了她獨特的風格,而這本新作除了有她對植物的細心描繪之外,還有她的戀蝶歲月,以及她尋找、等待、守護、養育三十六種蛾類的旅程。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