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 隨筆

2021 年 4 月 9 日,23:42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痛苦的人之所以不說話,並不是因為無話可說。
他們只是努力找尋不是謊話的語詞而已。」
這麼充滿睿智的話,會是誰說的呢?當然是夜巡貓。
一個被霸凌要自殺的女孩子被攔住,「從那天晚上起, 我開始寫遺書。 很不可思議地, 心情竟然逐漸平靜下來了。 因為沒寫完, 第二天就繼續寫。 隔天也是,再隔天也是……………終於寫完的時候, 我已經長大成人了。 而且, 成了作家。」
會是誰讓這麼神奇的事發生呢?當然是夜巡貓。
夜巡貓第六集裡特別的,不只有一向的八格漫畫,還有一篇長達21頁的《夜巡貓咖啡館》,讓人看到溫暖和陽光,也同時有一點細微的雨絲。
還特別的,有深谷薰2019年來台灣參加台北國際書展的實錄(把我們同事都畫得很傳神),說了她為什麼要謝謝台灣的理由。
周五夜裡,真是看《夜巡貓》的好時候啊。
第一次出現的21頁中篇漫畫《夜巡貓咖啡館》裡,出現了一位美形女郎噢。

 

深谷薰記她2019年來台北國際書展的經過,以及她為什麼要向台灣致謝。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227612017272971&id=272264852807727

2021 年 4 月 9 日,10:00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四月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裡,和圖像有關的關鍵字是:ATAK / 創作的秘密 / 夜巡貓 / 童年情書 / 歌川廣重 。
☞ATAK ,是德國鬼才畫家阿塔克,我們出版了他顛覆常理的紙上荒誕劇場《顛狂世界》。這本純手繪的繪本,也是想像力的狂飆運動。
☞創作的秘密,是德國導演溫德斯,解讀他眼中許多藝術家、無蹈家、攝影家、電影導演、服裝設計師是如何做出他們各自令人驚豔的作品。
☞夜巡貓,第 6 集來了。收錄作者深谷薰2019年初受邀來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之後所繪製的三篇特別篇漫畫,仔細又可愛地描繪了她首次應邀出國的緊張心情、受訪和參觀發生的趣事,以及她對台灣讀者們的滿滿感動和感謝。
☞童年情書,是法日混血畫家卡蜜兒・華耶以黑白鉛筆稿漫畫與彩色繪本交雜的敘事方式,寫給童年的一封情書。
☞歌川廣重,是日本浮世繪大師。《跟著浮世繪去旅行》完整收錄歌川廣重晚年名作《六十余州名所圖會》全系列70幅作品,是獻給後疫情時代的紙上旅遊提案。
明天,4月10日星期六,下午三點,我會為大家做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四月特展導覽,歡迎參加。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永遠的石博士

P 隨筆
【永遠的石博士】
今天早上醒來看到訊息,石滋宜博士走了。
百感交集。
1.
1986年初,我正處於失業狀態。有一天黃明堅跟我說,中國生產力中心石滋宜博士想要把雜誌改版,在找人,要我去看看。
石博士是在1980年代初應李國鼎和趙耀東之邀,回國成立自動化服務團,協助政府推動產業自動化。1984年,再擔任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輔導全國中小企業的經營。
中國生產力中心成立於1955年,當時已有三十年歷史,石博士就任後先把組織大力改革,接著就想把所屬的一份名為「生產力」的刊物大幅革新。
當時生產力中心還在敦北台塑大樓。我去先見了石博士的左右手萬以寧,再見了他本人。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希望的方向,石博士說沒有任何限制,給我幾個月試編的機會,讓我放手去做。
既然如此,我就完全放下那是一本機關刊物的限制,想要編一本在台灣獨樹一格的商業雜誌。當時台灣已經有《天下》、《卓越》、《統領》、《遠見》等雜誌,我想那就善用生產力中心深入中小企業、黑手經營者的特點,走一條不同的路。
我從黑手老闆聯想到「實戰」的關鍵詞,於是把雜誌的特色定位為之前沒有人提過的「實戰的經營智慧」。
美術設計找了劉開,攝影找了何經泰,做出了革新號第1期。
之後我在生產力中心工作了兩年。
後來引介我進中國時報的余範英小姐,也是因為看了生產力雜誌而認識我。
因為石博士當年給了我那個機會,我人生後面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2.
我離開了生產力中心後,也持續與石博士來往。
認識石博士三十五年,看他三件事情始終如一。
第一是他對衣著的考究。
他身材高碩,是天生的衣服架子。而西裝、領帶、領巾的搭配,有些華麗但又不會太華麗,和台灣企業界的人士大不相同。
並且,他要經常出入工廠、接觸機器設備,與黑手老闆相會,他考究的穿著竟然也可以非常相搭,沒有違和之感。十分奇妙。
即使晚年因為生病而身體不便了,他的衣著品味絲毫不減。
每次見到他,他整個人都能保持神采奕奕,太難得了。
第二是他旺盛的求知慾。
從在生產力中心起,就經常看到他手裡拿著書。
由於他精通日文、英文,辦公室裡滿是各種書籍、報刊。
也看過他出國回來攤開來在地上的行李箱裡塞滿了書。
他的閱讀範圍又很廣,不只愛讀最新的經濟、商管、科技,也包括人文。晚年就鑽研論語,還寫了相關的書。
而即使為疾病所苦的時候,他也上網、讀書沒有中斷,樂於回答我有時候要請教的問題。
第三是他的犀利和熱情。
我相信是因為他隨時隨地的閱讀,所以使他在不論看待、討論任何議題時,總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十分犀利。
也因為他的見解不同,所以他總想推動一些改革,永遠抱著熱情。
他會放下國外的事業,回國投入自動化服務團,是犀利和熱情。
他會放手給初次見面的我把雜誌改版,也是他的犀利和熱情。
晚年他關注教育,還催生了一家別開生面的藝術學校,還是犀利和熱情。
這三個特點能兼具,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實在非比尋常。
3.
前一陣子得知石博士在年初突然健康急劇惡化,心情很沉重。
所以今天早上得知他離去,一方面不捨,另一方面也覺得他不再受太多折磨,離開也好。
我為石博士祈禱。
也向他致謝。
(底下照片是去年與石博士在萬以寧公子婚禮上的合照。後面是生產力中心同事蔡淑賢。)

奪回想像力的主導權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奪回想像力的主導權】
「老實說,這是多年來我寫繪本推薦時,第一次在心裡激動地大喊:『相見恨晚!這根本太適合我啦!』」
說話的人是 #蘇仰志
大學他在台灣讀造型藝術,再去美國讀了繪畫與影像科技,之後創業六次失敗依然堅持做夢,先開了一家策展公司,再創立了一所不太乖的全民社會學校–「雜學校」。
蘇仰志說的繪本是《顛狂世界》。這是德國鬼才藝術家阿塔克(ATAK)的作品。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明這本書的特色,那就是「如果達利做繪本,大概會跟這本很像。」
老鼠追貓、人跳火圈、嬰孩餵食媽媽、白領向龐克乞討、童話裡的野狼遭到徹底逆襲…….這本無字書是在紙上演出顛覆常理的荒誕劇場,展現狂歡節般的顛倒和踰越。
阿塔克鼓動了 想像力的狂飆運動,讓秩序、階層、鐵律另顯延展性和開放性。
蘇仰志則一直在透過斜槓人生做一些解構行動,顛覆現有社會的制式現象。
所以,由蘇仰志來分解《顛狂世界》,迸出的火花想必不同。
這個星期天,4月11日下午三點,在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蘇仰志的《顛狂世界》新書分享會,令人期待。

付費活動,報名費可全額抵扣現場購買《顛狂世界》.

為什麼從二十歲就該開始思考如何死亡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為什麼從二十歲就該開始思考如何死亡】
以《阿信》編劇而廣為人知的橋田壽賀子,今天去世了,九十五歲。
橋田在四十一歲才結婚,她先生去世後因為兩人沒有子女,就一直自己生活。九十歲的時候,她為了實踐自己的終活計劃,進一步在生活中進行各種斷捨離,並呼籲安樂死立法。
下午我把曾經出版過她的書找出來重讀一遍,感觸很多。
1.
橋田的晚婚,和她成長的階段是戰爭時期有相當關係:
『出生在大正年代、和我們同輩的男生,很多都死在戰場上了。活著回來的,則都娶了比我們年輕的女生。我們是遭受冷落的一個世代,甚至可以說一卡車的人當中,只有一個男生,其餘全是女生。我的大學朋友半數也都終生未婚。』
她少女時代受到軍國教育的洗腦,激情到一旦美軍登陸日本就要先自殺。
後來她覺醒之後,就認為『所有日本人都該為那場戰爭負責。除了主導戰爭的主事者之外,堅守後方的我們也有責任。』
也因此,她說『一般人都將《阿信》視為是一部忍受貧困與艱辛的成長勵志劇,但其實我想探討的重點之一,還有戰爭責任的問題。………..在《阿信》劇中,阿信的長子最後戰死沙場。先生也因為協助戰爭、加入滿蒙開拓團而感到自責,最後選擇自殺。這些劇情安排的背後意義,全是對過去為求生存而協助戰爭的阿信的「懲罰」。 』
2.
沒有子女,讓她雖然有遺憾,但也有收穫。
『我一直覺得正因為我沒有家人,所以才有辦法寫出這麼多家庭連續劇。畢竟如 果有小孩,就難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了。因為萬一孩子看到自己寫的台詞,難免會覺得「原來媽媽是這麼想的啊」。……正因為我沒有任何家人,才能毫無顧忌地任憑想像盡情發揮。 』
而她也觀察到一些女人,『對家人奉獻就是她的人生,所以她只會照顧孩子和孫子、做家事、為他人忙忙碌碌。為家人做了這麼多之後,一旦不再有自己可以做的事、只剩獨自一人時,卻找不到任何想為自己做的事了。 』
更有甚者,『如果心懷期待卻得不到孩子的回報,期待的心情將有可能轉變成恨意。對自己的孩子懷恨在心,難道不是很悲哀嗎? 』
3.
橋田說十分注意自己的健康,『因為我不斷告訴自己,如果沒了健康,就無法繼續寫出大家喜歡的東西。』
所以她五十歲時學會游泳,到了九十多歲還每周上三次健身房,每次一小時。每年定期體檢之外,每月驗血驗尿,注意癌症指數。
而她的樂趣是搭遊輪,不只環繞過日本和亞洲,還環遊過世界三次,去過兩次南極。
橋田注意怎麼活得健康,因而也注意怎麼走。
她從進入九十歲之後,實踐人生進一步的各種斷捨離,並呼籲安樂死的立法。安樂死的立法,不只對重症病人的生命尊嚴有價值,還有其他意義。
她在書裡舉了比利時女選手瑪瑞克.福沃特(Marieke Vervoort)的說法。
福沃特在十幾歲時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導致下半身不遂。2008年,她獲得安樂死的許可。到2016年里約殘障奧運時,新聞報導說,曾經在上一屆殘障奧運拿下一面金牌和一面銀牌的福沃特,『將以里約殘障奧運為最後的舞台,之後或許就會安樂死』。
然而福沃特在賽後召開記者會否認這項報導,並表示:
『假使我今天沒有獲得安樂死的許可,恐怕早就自殺了。安樂死不是一種殺人手段,而是會讓人活得更長久。 』
『當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可以靠自己決定時,我的心才獲得了平靜。 』
4.
橋田壽賀子說她一直到九十歲才開始準備自己如何善終這件事,但她覺得其實早一點進行會更好。最好趁年輕就開始思考,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萬一的時候,到底是要選擇『只要還有呼吸,就算沒有意識,我也想活下去』,還是『我想要安樂死』,並且每年針對內容再重新思考記錄。
橋田的建議是這樣的:
『思考自己的死亡,同時也是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畢竟沒有人知道災難何時會降臨。
『如果可以當場死亡最幸福,不需要參考每年生日寫下的死亡意願,也不用擔心是否能安樂死。
『不過,有人還年輕就發生腦中風,或者說不定只是走在人行道上,就被暴衝而來的車子撞飛,成了半身不遂。
『所以,最好還是利用每年生日的時候,好好回想這一年來生活的意義與歡樂, 思考自己的死亡。在自己出生的日子思考自己的死亡,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習慣。』
5.
橋田壽賀子定義的『安樂死』,就是『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因而取了這個書名。
讀這本書,看了日本社會的變遷,一個女人的成長,她怎麼走上編劇,從電影轉到電視,以及她對感情、生命的思考。
在新聞裡看了太多和死亡相關的痛苦、憤怒的下午,讓我的心情有了轉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