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 隨筆

2024 年 5 月 13 日,21:46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而我有幸,在這些生命隕落之前,成為接住他們最後一張網子的一條絲線,在他們行過人生的死蔭幽谷時,提供或多或少的幫助。』
1.
《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這本書有兩個軸線。
一條是一個自認為暫時把自己寄放在地球的人,在等待回母星的時候生了三個小孩,披上了公務員和詩人兩張外皮的故事。
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李夏苹,『初入職場時,根本沒搞清楚職場的狀況。把自我放得太大,不在意職場的規則,依照一路走來的自我訓練,天真地想著要與眾不同,導致找工作時處處碰壁。』
這樣,在無數沒有下文的投履歷和挫敗的面試之後,她先是進了殯葬業,後來賣過線上遊戲寶物、做過房地產廣告文案和翻譯機中文編輯,但都待不久,兩次遭遇收到『妳就做到今天,下週不用來上班了』通知的惡夢情境。
李夏苹痛下決心報考了文化行政的普考,也幸運地考上,加入了全國第一個成立『文化課』的區公所團隊,雖然忙碌,假日不斷辦活動成了日常工作,但她以為自己從此可以在『文化行政』的工作中得其所哉。
只不過,因為她依然無法把自己變成一個善於執行命令的屬下,幾次衝突下來,成為長官眼中的麻煩人物,終於有一天接到雖然不是解聘,但要被調到社會課的衝擊。
從此,她從事社會救助的業務 ,櫃台上主要服務的人是生活困頓,來尋求社會救助的老人。

Keep reading

2024 年 5 月 6 日,22:14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臺北道》是一本用手機拍的攝影作品。從iPhone4 到iPhone11,從2014拍到2023. 拍了六萬張之後,選出了102張照片。
拍的人是林國彰。他從余紀忠先生中國時報時期擔任攝影記者,幾十年來除了新聞攝影之外,也從許多不同的面向鍛煉出自己風格獨特的作品,到他用手機拍出這本書,可以看出爐火純青是怎麼回事。
至於為什麼是臺北,他說:「臺北。既近實遠。你我常遊的城市。一座歷史與地理患了健忘症的城市。……臺北城。今日看不見城。看見的是江山易代之際。後殖民者拆毀城牆。顛覆地景。錯置街道。…….」
而另外兩位攝影家是這麼說的:
「國彰是一位安靜的攝影者,近十年的攝影風格卻非常喧嘩、熱鬧、多義且充滿黑色幽默。他將地理(空間)、歷史(時間)、當下(自我)全部解構之後,以手機瞬間重組,造就了亂中有序的林氏風格。在當代藝術狂飆的年代,國彰預示了紀實攝影仍有無限的可能性⋯⋯」——林伯樑。
「《臺北道》是一本將城市剖面切成正方形的影像集,儘管聽覺無法觸及,但視覺卻是另一種強有力的感知方式。 透過捕捉街道上的喧囂或寂靜,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沉浸在城市的魅力之中。 透過創造性的視覺象徵,描繪出聽覺無法感知的城市景象。」——劉振祥。

2024 年 4 月 28 日,21:27

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今天去一家開了三十多年的醫療器材店,和老闆聊天。我問他最近生意如何,他說競爭激烈、利潤微薄,過去做一萬元的生意賺的錢,今天要做七萬元才抵得上。
我說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可以想像,可是現在做七萬元生意才抵得上過去一萬元很難想像。
他說是啊,看看我騎的scooter,說:「像你這台車,過去我賣一台就賺飽了。現在簡直只能賺個手續費。」
我安慰他:「你這也是功德生意啊。」
出來後兩個感想:一,今天真是什麼生意都不好做。二,臺灣身障者的便利和福利確實改善很多了。
大家都加油吧。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