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 工作

2025年6月25日23:12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新人作家的韓國巡迴新書分享會,除了首爾書展期間6/19 和Suzy Lee的對談,以及今天6月25日去韓國外國語大學的演講之外,還有:
6/26
13:00-15:00 濟州島心心書房book talk
6/30
19:00 首爾 서울 숭례문학당 book talk
7/2
17:30 -19:00 大邱北部圖書館演講
7/3
16:00 -18:00 釜山圖書館演講
歡迎大家轉告韓國的朋友參加。
(前兩場活動情況,再另整理。)

2025年6月25日07:34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
首爾國際書展臺灣主題國館線上導覽2之2
歷史感性區,整理戰後八十年臺灣社會發展大事。太多關鍵時刻和韓國亦步亦趨。希望韓國讀者能有共感。這是6月18日開展前拍的。歡迎光臨 (主要翻譯有照片的說明。)
各牆面下方書籍是該年代臺灣作家已有韓文出版品的展示(局部)。
歷史感性區的入口。

1940年代。 1947年228事件的第二天,韓國濟州島發生31節警察開槍事件,並引發第二年的43事件,至今仍為歷史傷口。

 

1950年代。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兩天後,美國第七艦隊護防臺灣。
1950兩年兩國都是農業,勞力密集的輕工業。

 

1960年代。
制定「獎勵投資條例」,吸引外資,並以「客廳即工廠」口號鼓勵家庭代工、出口。
1960年,臺灣個人國民所得163美元,韓國個人國民所得158美元。
現代文學創刊。
1966年朴正熙總統訪問臺灣,蔣介石接機。高雄與釜山締結姊妹城市,臺北與漢城(今首爾)也成為姊妹城市
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在高雄成立。
1967年《秋霜寸草心》、次年《淚的小花》大紅。韓星文姬來臺拍片。

 

1970年代之一
臺灣退出聯合國。
國民儲蓄運動,累積資金,支撐經濟建設與發展。

 

1970年代之二
十大建設,帶動石化工業、重工業、電機製造。紡織業並持續帶動成衣服飾品出口。
1973年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成立
1975年現代民謠
1977年中壢事件、鄉土文學論戰。
1978年高速公路開通。雲門舞集《薪傳》首演。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 ,兩天後韓國發生雙十二事件。

 

1980年代
1980年代初,臺灣和韓國都還在強人政治的陰影下。
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
1980年代由工研院科專計劃先後衍生出聯電和台積電兩家技術轉移公司,並以新竹科學園區墊定了之後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石。
1976年朱邦復開發出「倉頡輸入法」後,1980年宏碁發表第一部中文電腦。
1983年第一家連鎖書店金石堂汀州店開張
1986年侯孝賢《戀戀風塵》,日後九份成為韓國人來台觀光熱點。
1980年代中,臺灣和韓國都開始民主化。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
1987年盧泰愚629民主化宣言後半個月,臺灣解除40年戒嚴,開始民主化篇章
同年開放中國大陸探親 。
1987年第一屆 TiBE 台北國際書展、開卷書評創刊
1989年誠品書店創立、股市首度突破萬點、
1990年代
新竹科學園區成為積體電路製造重鎮,帶動半導體及其相關電子業開始成為經濟發展主軸。
1990年「野百合學運」。(臺灣和韓國歷史同步性只有學運比韓國晚發生很多。)
1993年 第四台(有線電視)正式立法開放,大量有線電視頻道出現
1995年 李登輝總統代表政府正式為二二八事件致歉。
第一家網路書店通路「博客來」上線。
1995年邱妙津自殺身亡。她的作品日後深受韓國酷兒文學讀者注目。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臺北捷運首條路線「木柵線」通車。

 

2000年代之一
2000年代初,政府推動矽導計劃,台灣整體半導體業上千家廠商形成完整的產業鍊。
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
《藍色生死戀》首播,開啟韓流熱潮。
2002年加入WTO

 

2000年代之二
2004年 101 落成。
2005年,前一年成立的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台北國際書展。韓國第一次成為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
2007年高鐵通車。
2008年第二次政權輪替。

 

2010年代
2014年太陽花學運爆發。
2016年第三次政權輪替。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開館,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主題的紀念館。
2019年 「同性婚姻專法」立法完成,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2020年代
2020年代,台積電長期配合NVIDIA開花結果,推動AI革命。
2020年全球爆發COVID-19,臺灣的防疫成績受到全球注目,並且以Taiwan Can Help 協助其他國家。
2020年起,2阿尼默、林廉恩及韋蘺若明、簡嘉誠各拿到國際重要繪本及漫畫獎金獎。
2024年楊双子小說《臺灣漫遊錄》日文版獲得第10屆日本翻譯大賞,英文版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2024年臺灣平均每人GDP 33,324美元。也和韓國緊接。

 

2025年6月24日22:16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首爾國際書展臺灣主題國館線上導覽2之1
6月18日開展日一早,我去臺灣館把每區拍了下來,希望能為沒去的人做一次導覽。
這是開展前一般觀眾還沒進場時候拍的。
各位貴賓,歡迎
 
大門入口處主視覺。

主視覺旁邊有「臺灣感性」中韓英文三種語言的說明。旁邊有元太科技的電子紙圖像,以及臺灣館各區位置說明。

近看。

櫃台及各得獎書、外譯英文、外譯韓文書區,及主影像牆。

詢問台放臺灣感性海報、護照、介紹。

節目表。

詢問台的電子紙導覽圖像。

藍底主視覺牆。

轉角是這次評讚入選來韓國參展的九位圖像創作者作品牆。

旁邊有入口可進入圖像感性區。

 

圖像感性區的說明。
這一面牆是繪本創作者歷年在波隆那書展得到拉加茲、SM 首獎及評審團大獎得主的作品。

其他繪本作品。



童書作品。

漫畫區。主牆是歷年國際獎項首獎或金獎得主作品。
其他入選漫畫作品。


評選參展的九位圖像創作者作品區域。



文化部特別推薦三十位圖像創作新人說明。

這一桌專為許多圖像創作者帶動讀者遊戲。
從圖像感性區可穿透進入得獎及英譯、韓譯書區。
已經譯為韓文作品的書,有三個桌子。
另一個的桌面。
另一個。
進入文學感性區。這個牆面是曾經獲得重要國際文學獎的作品介紹。
文策院評選來韓國的11位文學作家,及臺文館推薦的3位文學作家的區域。
桌子是其他沒有來首爾,但作品入選的書。
共十四位來首爾文學作家牆之一。
共十四位來首爾文學作家牆之二。
再往前走,是臺文館。右牆是臺文館介紹及遴選作品。左牆是邱妙津生活周記等遺作特別輸出展覽。
近看。
旁邊是臺文館金典獎作品。
土地與旅行的感性區域。和臺文館陳瑩芳館長特別討論後,臺文舘另定原民文學及自然書寫兩個主題。這樣正好可以豐富土地與旅行的感性層次。
原民文學及自然書寫兩個主題的選書。
照片是從 徐嘉君, 余勝焜所著的《台灣附生植物與它們的產地》中選出。

有關海洋介紹,主要引用廖鴻基作品,照片並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為表現臺灣的海洋文化,請夏曼藍波安推薦了雅美族迷你版獨木舟。展後捐贈給了首爾圖書館。

也特別用一面牆介臺灣的原住民十六族。
介紹文字主要摘要改寫自文策院評選入選書,蜜兒編著、李清旺攝影的《原飾那麼美》(木果文創)。

十六族介紹。

土地與旅行的感性區,另一個重點是介紹韓國人在IG上發表的100張和臺灣相關的照片,以及臺灣的媽祖信仰,並特別聚焦白沙屯媽祖。

牆上白沙屯媽祖進香及遊庄照片,左選是蔡奇璋攝影,右邊是《朝聖臺灣》作者陳逸宏提供。

白沙屯媽祖的粉紅超跑,由白沙屯拱天宮提供。

韓國人在IG上發表的100張和臺灣相關的照片
白沙屯拱天宮提供的粉紅超跑。並有影片QR Code。
歷史感性區,戰後八十年臺灣社會發展大事,會另貼一文詳細介紹。
Life Style 感性區域。
飲食與娛樂的感性區。除了評選入選書,主打40種韓國人最愛的臺灣伴手禮。
也請獨立出版聯盟遴選了三十種臺灣有特色的小誌。
三十種小誌。
拍貼機。
請韓國讀者給臺灣的祝福牆。書展結束時已經滿滿的。
(前)文策院副院長張文櫻,(後右)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與文策院蘇淑冠在準備開館前最後檢查。


總節目表。
VIP 區。
參加臺灣館的26家出版社及單位的展示區。
版權洽談區。開展後就一直爆滿。
留了一個書店區,由Yes24負責。

2025年6月23日20:51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金A是一種信念。
隨著自己生理年齡的繼續增長,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設法調適自己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人際關係、工作、生活、娛樂等,閃耀出黃金般的光芒。

2025年6月22日22:3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역시 대만이 좋아!
昨天在臺灣館熙來攘往的讀者中,一個年輕女孩子這一句話特別入耳。
按單詞來翻譯,「역시」是「的確」的意思,「대만」是「臺灣」,「좋아」是「好」。
整句唸下來的意思:「臺灣就是好!」
這幾天雖然聽了很多韓國讀者對我們的肯定,但是這個女孩子簡單直接的一句話,代表一切。
2.
去年在構想臺灣館的時候,我先電話採訪了在韓國的一些朋友,問他們對臺灣的印象。
我得到了一些關鍵詞:
「亞洲最安全的地方」、「美食」、「有文化」、「自然景觀好」、「(校園)電影好看」。
他們為什麼覺得臺灣校園電影好看,讓我好奇了一陣子。後來才揭曉謎底。
不像韓國許多校園電影霸凌、黑暗面多,臺灣校園電影讓他們覺得是真實世界帶了童話的色彩。
這個發現讓我突然明白為什麼韓國人來臺灣觀光拍照都有那種很特別的取景,也讓我決定用「臺灣感性」這個觀光客喜歡用的詞來建議臺灣館的主題,但是設法擴大更多層面來解釋。
3.
第三天在書展最大的一個場地有一場令全場聽眾澎湃的座談。
大多臺灣聽眾所能體會到的是陳思宏和陳雪直面同志議題的熱情發言,但當天還有一個重要角色是主持人Roh Yuda。
Yuda是在韓國出版邱妙津《鱷魚手記》的人。她在2019年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正好臺灣同婚法通過,在韓國掀起話題,她也成為在韓國努力讓「鱷魚族」浮上水面的重要人物,酷兒文學的代言人。所以這次主辦方也邀請她來當主持人。
我問Yuda同志議題在韓國的情況,她說韓國社會在這方面要比臺灣封閉很多。也因此,她很感謝從來不曾公開自己同志身分的陳思宏,那天最後願意公開高喊出我是 gay! 還說一起來革命吧! 給了韓國酷兒很大的激勵。
4.
不只吳明益那一場的讀者說她如何透過《單車失竊記》理解她身為日本人的丈夫,令人感動;臺灣館23名參展作者的活動中,每一場都可以看到聚精會神的讀者;許多讀者發問的問題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用心和深刻。
而平路說:「對臺灣來說最需要了解,最能夠得到啟發的地方就是韓國」;楊双子說「臺灣及韓國在終戰80年後 ,可以彼此拉抬得到力量」,的確如此。
5.
這兩天遇見韓國出版界朋友都說,這次臺灣是歷來主題國裡討論熱度最高的,也是最受大家喜愛的。
今天下午和尹哲鎬會長和朱一尤書展主席開會時提到這一點,他們也說是。
光是在書展第三天,尹哲鎬說各方報導不下兩三百則。雖然這次書展開幕之前他們就預料到臺灣主題會引起大家注意,但是這幾天實際看到各個媒體的報導之多,連他們自己都大感驚奇。
下午快要接近五點結束的時候,在展場又遇見尹哲鎬會長。
我們互相道別,回去臺灣館,同事都在忙著拆裝。
雖然又是一次書展結束,但是如同我提出「臺灣感性」規劃建議的時候就期望的,這次我們不只是要辦一次成功的書展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夠成為兩國友誼和合作的新起點。
希望我們再一起繼續努力。
6.
感謝韓國出版協會(KPA)、首爾國際書展,及協助的韓國網路書店yes24.
感謝文化部從前任部長史哲,到現任部長李遠、李靜慧次長,對這次臺灣主題國館的一貫支持與贊助。
感謝文策院從前任董事長蔡嘉駿 、院長盧俊偉,到現任董事長王時思、副院長張文櫻,持續率領所有參與的同事主辦這次主題國館,也和承辦的台北書展基金會合作無間。
感謝國立臺灣文學館陳瑩芳館長的積極協助。
感謝駐韓國台北代表部的協助。
感謝交通部觀光署、二二八事件紀念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合作。
感謝中央通訊社提供新聞查詢協助,元太科技提供現場電子紙展示器協助,重版文化、三鳳製作提供人像輸出協助。
感謝各方學者專家及單位提供諮詢協助:
政大韓文系系主任陳慶智、副教授林侑毅、歷史年表資料整理任偲萍、白沙屯拱天宮、台大經濟系鄭秀玲教授、翁稷安教授、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兒童文學專家柯倩華、黃惠鈴、漫畫工作者黃健和、陳靜怡、呂靜芬、Open Book閱讀誌、設計師簡廷昇。
感謝創作及製作單位:
主視覺插畫元素創作者藝術家Croter、主視覺設計及展館設計禾育佶有限公司、迷野影像、睛緻設計、「裝咖人Tsng-kha-lâng」樂團。
感謝前來出席首爾國際書展的二十三位焦點作家(姓名筆劃序):
文學類創作者
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董恕明代)、吳曉樂、阿潑、唐福睿、馬尼尼為、張嘉祥、陳思宏、陳雪、楊双子、鄧九雲、薛西斯、瀟湘神
圖像類創作者
Pam Pam Liu、PONY、周見信、林小杯、林廉恩、張筱琦、陳沛珛、黃一文、貓魚。
感謝超過60場活動的中韓主持人及專業譯者,聯手於首爾書展舉辦了講座及文化體驗,人潮爆滿,更有多場至韓國獨立書店的演講及簽名會。
感謝臺灣館26家出版品牌專區共同推廣臺灣版權外譯不遺餘力(筆劃序):小牛頓科學教育、小孩設計工坊、大塊文化、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巴巴文化、木果文創、幻華創造、心靈工坊、目宿媒體、匠心文創、尖端媒體集團、我識出版、是路故事、信誼基金出版社、時報文化、城邦原創、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世語文化、康軒文教、捷思版權、慢工文化、親子天下、蓋亞文化、獨立出版聯盟、鏡文學,及Books From Taiwan。
感謝臺灣主題國館授權圖像及照片展示名單(筆劃序):
一葦文思、小兵出版、小魯文化、大塊文化、大辣文化、中央社、天下雜誌、巴巴文化、木果文創、文訊雜誌、目宿媒體、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春山出版、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金石堂、誠品書店、紅樹林出版、蓋亞文化、慢工文化、聯經出版、漫遊者文化,臺北市立美術館
李竹旺、林小杯、林廉恩、阿尼默、周見信、卓霈欣、苗兒、黃一文、張筱琦、陳沛珛、陳逸宏、孫心瑜、幾米、蜜兒(曾春滿) 、劉振祥、廖軒毅、蔡兆倫、蔡奇璋、鄒駿昇、貓魚、聶永真、Pam Pam Liu、Rsa、Sinsyuan、Tyler等。
感謝現場,以及沒到現場,在臺灣後勤支援的文策院、臺文館,及台北書展基金會所有執行同仁的辛勞。
有疏失之處,請大家見諒。
我們再從新起點上繼續前進。
感謝前來出席首爾國際書展的二十三位焦點作家(姓名筆劃序): 文學類創作者 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董恕明代)、吳曉樂、阿潑、唐福睿、馬尼尼為、張嘉祥、陳思宏、陳雪、楊双子、鄧九雲、薛西斯、瀟湘神 圖像類創作者 Pam Pam Liu、PONY、周見信、林小杯、林廉恩、張筱琦、陳沛珛、黃一文、貓魚。 感謝超過60場活動的中韓主持人及專業譯者,聯手於首爾書展舉辦了講座及文化體驗,人潮爆滿,更有多場至韓國獨立書店的演講及簽名會。
有韓方重要人物來訪時的人潮之一。
平時也隨時滿是讀者,不時出現的媒體。
直到最後一天下午還在排隊的讀者。
今天下午快要接近五點結束的時候,在展場又遇見大韓出版協會尹哲鎬會長。
感謝現場,以及沒到現場,在臺灣後勤支援的文策院、臺文館,及台北書展基金會所有執行同仁的辛勞。
我們再從新起點上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