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 工作

2025年2月3日22:4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明天,2月4日,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就要開始了。
才剛進入2025年第二個月,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不論是我們自己的本土臺灣,還是世界其他各地,都處於和過去多麼不同,以及變化多麼急遽的狀態。
從加州大火,到連續的飛機事故,到AI領域的劇變,到生命須臾無常,一切的變化都不是過去的思維所能想像。
過去十年間,我一直在說台灣已經由陸地時代進入海洋時代,也就是從內外環境都相對穩定的時代進入波浪起伏變動不停的時代。今天我們看到,進入海洋時代之後,風浪只會越來越急。
我們無從感嘆陸地時代之一去不回,只能調整自己在海洋中的生存心態、意志和能力,把風急浪高轉為破浪前進的動力,開向海闊天空。
此外,陸地時代著重的是眾志成城,海洋時代著重的是同舟共濟。
雖然都強調合作,但是「眾志成城」強調的是成就功業、對外防禦;「同舟共濟」強調的是生命一體,並且向前航行。
從來,閱讀都是為我們打開未來的。而今天又格外如此。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我們除了有各個專區,以及專區裡為讀者特別推薦的書之外;還整理了有關生命九種力量的特別書單,並月因應今年義大利主題國,也有一個特別的Italian Corner。
變化無常的新年,讓我們相信 𝐅𝐮𝐭𝐮𝐫𝐞 𝐓𝐨𝐠𝐞𝐭𝐡𝐞𝐫 。我們一起同舟共濟。

2025年2月2日22:49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閱讀自己
1.
台北書展要開始了。對於各種閱讀的尋找也開始了。
今年大塊展位上,有一塊是談怎麼透過閱讀來加強自己的生命力,或者,透過加強自己的生命力來閱讀。
會想到這一點,是從鑽石生命靈數開始的。
2.
去年因為寫鑽石生命靈數的書,整理九個數字,歸納出九個數字代表的其實就是九種生命的力量。
1 是自信、行動的力量。
2是聆聽、聯結的力量。
3是創意、表達的力量。
4 是理性、自律的力量。
5 是浪漫、叛逆的力量。
6 是關懷、親密的力量。
7 是孤獨、沉思的力量。
8. 是財富、成就的力量。
9. 是夢想、理想的力量。
有人說,千帆過盡,不過是名、利兩艘船而已。
同樣的,抽象的生命要怎麼具體化,其實也就是看這九種力量就夠了。
所有我們在追求的生命力量,都不外乎這九種。
每個人用這九個數字代表的力量對照一下自己,自己該彌補什麼弱點,該加強什麼長處,也就十分清楚了。
3.
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加強什麼,還是如果覺得自己想加強的力量太多,那該怎麼辦?
我建議從自己生日的數字來選。
就是把自己生日數字加總到成為個位數。
譬如23就是2+3=5 。
用我說人生是拍一部電影的比喻來看,這個數字是你電影的第一主角。
雖然認識電影的全片主題、導演手法等都很重要,但是把握好第一主角很關鍵。否則電影不會在主角明星人選上花那麼多錢。
這次我們針對九個數字各選了九本書給大家參考,可以照自己的生日數字,選一本書。
了解自己的生命力,就是閱讀自己。
閱讀自己,也就是了解自己的生命力。
大塊展位在 𝐁𝟔𝟏𝟎。

2025年1月30日22:54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D 佛法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時間流動,山河移轉,人世變化本來就無常。
但是從2020年COVID 來襲開始,俄烏戰爭、世界各國政局的急劇變化、新AI、氣候及自然現象的異常,綜合起來,相信每個人都感受到今天的無常,以及無常變化的速度,和過去任何時代都不同。
進入2025年,不論台灣國內外各種變化的情況和速度更加劇烈。一些預言的焦點也集中在今年。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急劇變動無常的世界?如何從中找到祝福?自己該做些什麼準備?
這次台北國際書展,我們邀請了易經大師劉君祖、紫微斗數名家慧心齋主、新銳星座專家奧力,來各從不同角度說明他們的解讀及建議。我自己也會從鑽石生命靈數的角度提供自己的看法。請大家綜合參考。
時間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開幕第一天的2月4日(二)下午1點,在主題廣場。
歡迎大家參加。
報名辦法請見留言區。
 

2025年1月29日21:2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1.
很多經典都是傳說中的書。傳說中的書指的是人人都耳聞其名,也可以把書名琅琅上口,但很少人當真完整讀過的書。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也是一本傳說中的書。
但其他經典,大多是因為大家被書名所代表的深奧所震懾,所以望之卻步。
而《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卻相反。因為迪士尼改編的動畫太成功,加上太多為了兒童改寫的簡化版本、圖畫書版本,所以很多人自以為對內容都已經了解,因而不需要再讀原著。
就算小時候讀過改編的簡化版,長大後對這本書記得的,大概也就是一個說謊話的時候鼻子就會變長的木偶小孩。
我就是如此。
近年來,我和皮諾丘的相遇,先是發生在亞歷山卓.桑納(Alessandro Sanna)畫的《皮諾丘前傳》(Pinocchio prima di Pinocchio)上。在這本無字繪本裡,皮諾丘從天地雷火之間破空而出的爆發力,讓我認真想像卡洛迪(Carlo Collodi)的原著可能洋溢的魅力。否則無從解釋為什麼世世代代有這麼多畫家願意為之引伸、重新詮釋。
我第一次有了想要找原著來讀的念頭。
2.
2019年,我在波隆那兒童書展讀到馬托蒂(Lorenzo Mattoti)畫的卡洛迪全本原著《皮諾丘:木偶奇遇記》(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
雖然是義大利文,沒法直接閱讀,但這本書激起我更大的好奇。
首先,光看馬托蒂畫的圖,一幅幅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圖像,讓我目眩神馳。
再來,從馬托蒂留在書裡的一些草圖,我看出畫家本身的童心,以及對這本書由衷的喜愛。並且,在書裡為這個版本寫了篇導讀的高瑞俠(Grazia Gotti)告訴我,馬托蒂至少為皮諾丘畫過三個版本。當時這是最新的版本。(詳情請見本書第287頁)。
從1985年馬托蒂第一次畫兩張皮諾丘的圖,當時是完全不顧原著的自由發揮,歷經三十多年時間後,到他第三個全書版本選擇了和原著並駕齊驅,但兩者角度迴異之路。一方面他設法讓自己的創作更接近科洛迪的原著;但另一方面,科洛迪是用文字語言進行故事的描述、深入勾動讀者的情感,馬托蒂則是用圖像語言、用顏色來推進故事,讓讀者進入一個奇異又令人感到溫暖的世界。
我愛上了這個版本。心底也有了皮諾丘那樣的問句:如果我能讀這本書有多好啊!如果有一天我能翻譯這本書有多啊!
3.
最終,我當真決定親自來翻譯這本書,並且從英文版來翻譯,先要感謝高瑞俠。
她不只鼓勵我,願意提供她一切協助,最重要的是,她為我引介了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Daniela Marcheschi)。
義大利在1962年成立了卡洛.科洛迪國家基金會(Fondazione Nazionale Carlo Collodi),以《皮諾丘:木偶奇遇記》為核心來推廣屬於兒童,並且為兒童服務的文化。這個基金會負責研究科洛迪的生平和作品、收集科洛迪作品的各種版本、辦展覽、辦童書寫作和繪畫比賽,也負責管理皮諾丘紀念碑、皮諾丘公園及相關聯建築。2009年,基金會並特地再成立了卡洛·洛倫齊尼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Edizione Nazionale delle Opere di Carlo Lorenzini)。(卡洛·洛倫齊尼是卡洛.科洛迪的本名。)
丹妮耶拉·馬爾凱斯基就是卡洛·洛倫齊尼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的主席。
丹妮耶拉說,就他們的收藏來看,從1927年以來,皮諾丘有大約40個中文翻譯版本;其中,至少有12個是在1961年至2016年間在臺灣出版的。她聽我想嘗試再翻譯一個新譯本,說她會盡全力協助。
我說我不懂義大利文,但是從英文翻譯有把握。因此請丹妮耶拉從他們所知道的各種英文版本裡,選一本最值得推薦給我的當參考來翻譯,然後當我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向她請教。
丹妮耶拉都答應了,也都做到了。
沒有丹妮耶拉,不會有各位現在看到的這個譯本。有關她為這本書寫的介紹,請見本書第283頁)。
4.
丹妮耶拉推薦我Gloria Italiano Anzilotti 的英語譯本。
她推薦的理由是:科洛迪的小說是用19 世紀義大利托斯卡尼地區的口語來寫的,並且有許多成語、習慣用語。「這些表現方法今天只有一部份容易懂,並且只限於托斯卡尼一部份地區。」丹妮耶拉說這個英文譯本「在19世紀的義大利和今天美國的現實及文學風格之間取得了平衡」。
我在翻譯過程中的確看到這些優點,但是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有些基本地方,譬如把原著的公制尺度都改為英制,公里成為哩;原著最後高潮出現的角鯊,改為殺人鯨;也有些微細的地方,譬如把托斯卡尼地區的cibreino菜式(相當於小菜拚盤)譯為omelet(煎蛋捲)。
於是我盡可能把我在翻譯過程中覺得可能有問題的地方都整理出來,請教丹妮耶拉。
她不只同意協助我,還更進一步,她拿卡洛迪國家版本編輯委員會的2012年版本,逐一比對義大利文,對那個英文版新做了一次詳盡的審閱。並對我後來繼續以一個又一個問題來問她,也都連耶誕夜和新年除夕都在詳盡回覆。
我對丹妮耶拉誠心的協助與投入,無盡感謝。
經由這樣一個英文譯本和工作方法,我希望盡量拉近直接從義大利文翻譯的距離,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好中文翻譯了。
5.
翻譯這本書,是我今年下半年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我常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工作忙碌、壓力大到無以復加的時候,再多加一個任務,反而會使自己輕鬆起來。但前提是我要非常非常喜歡那個任務。
因為喜歡,我會從看似不可能中設法找出時間來做;也因為如此,我就會自動把其他要做的事情一起安排好料理的順序。
翻譯《皮諾丘:木偶奇遇記》,就是這樣一個任務。
幾乎從一動筆,我就被這本書吸進去了。
不只是卡洛迪講故事的方法讓人停不下來,也讓我不斷地從那個木偶的念頭和遭遇中看到自己兒少時期的身影。
不只是因為他的文筆是我最喜愛的風格:簡單、生動中卻蘊含著任你想像的無限可能,還因為其中有著我認為寫作中最難達到的一種效果:讓讀者看著看著不由自己地笑起來。那不只是一般所謂「幽默」的力量,也不只立足於科洛迪對當時義大利許多負面社會現象所做的戲謔針砭,而是結合並超越其上的一種綜合能力。
卡洛迪的原作是為了在雜誌上連載,一章一章寫出來的。
我翻譯這本書也是為了配合也調節自己的工作節奏,一章一章翻譯出來的。不論白天的工作有多忙,是在臺灣還是出差到外國,每天早上、晚上找一些時間來翻譯。翻譯完一章,就歡欣鼓舞地打開下一章。
翻譯工作的挑戰,在於如何(不漏過作者任何一個用字)「完整」地,(找到自己文化裡的對應表達方法)「自然」地,並(使用作者的風格與語氣)「體現」原作想要讀者感受到的樂趣、思索和感動。
這樣,現在我非常開心也榮幸地寫這一篇譯者的話,來和大家分享我經過的這段路程。
我也終於發現了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人愛讀,以及馬托蒂為什麼會用了三十多年時間畫了三個版本的原因。卡洛迪寫的故事,真是好看。不需要多說的好看。
「皮諾丘全身煥然一新登場。他有一條亮皮製造的新韁轡,配著黃銅扣和鉚釘,兩隻耳朵上各插一朵白色山茶花,鬃毛梳分成許許多多小捲,一一用小小的紅綢蝴蝶結綁起來。他的腰間繫著一條寬寬的金銀兩色腰帶,而他整條尾巴上都編織著藍色和深紅色天鵝絨絲帶——這真是一頭人見人愛的小驢子。」
這一段描述讓我想起《紅樓夢》裡一些描寫賈寶玉出場的段落。
而不知怎麼,整本書最觸動我的一段文字,其實不在結尾,而在倒數第二章,皮諾丘背著他爸爸傑佩托,從角鯊嘴巴裡朝大海一躍而下,開始向前游去的那一段:
「大海平靜得像油一樣,月光明亮地照著,角鯊繼續酣睡,連炮聲都吵不醒他。」
如果照高瑞俠所推測,卡洛迪原先是打算寫一個黑暗的故事,到第十五章皮諾丘吊死在老橡樹的地方,其後都是新填加的發展;那麼卡洛迪新的故事光是寫到這第三十五章結束,其實也已經足以讓所有讀者的心裡都有一面平靜得像油一樣的大海,大海上有月光明亮地照著。
6.
感謝大家一路讀到這裡。
雖然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設法翻譯出一個好的中文版本,但是翻譯不免疏誤之處,請大家諒解,也請在發現後務必告訴我。
在翻譯上,一方面我就卡洛迪的用字遣詞盡力思索中文相對應的用法,一方面也盡量保持他原始的表現方法。
譬如前一段說的「大海平靜得像油一樣」,直接用中文相對應的話,我可以譯為「大海波平如鏡」,但我選擇了用卡洛迪原始的形容,以免翻譯太過逸出。
科洛迪在這本書裡,很喜歡用「一千」為單位來形容事情。
木偶戲的大帳蓬上,有一千種各種顏色;一千隻啄木鳥來把皮諾丘變長的鼻子啄回原形,等等。
在第19章結尾的地方,皮諾丘在逮呆瓜這個城市被關進牢裡四個月之後,遇到年輕皇帝大赦。但是所有其他罪犯都得到釋放,皮諾丘卻沒有。直到他承認自己也是個混蛋之後,獄卒才說:「哦,這麼說的話,你就有一千個可以放出去的理由了。」
所以,最後,我也想借用卡洛迪的話來說:
請大家來讀這本書吧。這是一本有一千個理由要讀的書。
#皮諾丘 @image3
 

2025年1月27日 21:5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他是個忙到上洗手間沒時間沖馬桶的人。」
賈伯斯有個長大後才相認的小說家妹妹。這是她以賈伯斯為原型寫的一本小說的開場。
喜歡工作的人總會把自己搞得很忙,但是會忙到這種境地還是很誇張。過去我這麼想。
但是去年最後兩個月,我終於體會到實際為什麼可以忙成那樣子。所以等年前終於把所有工作告一段落,我決定趁春節假期無論如何要出國休息一下。
但是,沒有我預期那麼順利。
2.
主要原因是手機。
雖然到了有陽光,有海灘,可以游泳的地方,開始的幾天我沒有享受多少。
說是放鬆了嘛,但也花很多時間在看手機,看影片、看北極熊和企鵝、看大衛.林區相關的講話、看AI相關的新聞,直到我警覺到忘了這次休假最重要的事情——運動和休息。
2024年是我終於走出自己低潮的一年,尤其下半年。但也因為走出低潮,這一忙就不可收拾,而相對地,除了少了休息,就是少了運動。所以這次出國前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就是要運動,並且因為運動而產生自然的休息。
但結果竟然因為耽溺於手機而浪費了好幾天大好假期。
3.
所以,春節假期我還是要推薦大家讀《失控的焦慮世代》。
這本書談的實在不只是成長期的孩童和少年要注意的課題。成年人也一點不少。
我整理了一下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對比。
未成年人因手機而陷入失控的焦慮,主要是因為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是父母過度保護而封閉了孩子在真實世界裡成長的機會。
二是父母過度放縱孩子在虛擬世界裡的活動,導致他們遭遇許多意料不到的危險。全球性青少年大幅上升的自殘與自殺比率,只是例證之一。
以台灣來說,還有三,就是考試教育的壓力太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把手機當作考試監獄中最渴盼的放封出口,和第二點相互滾動加大。
我拿自己來分析成年人的情況,也是受到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是太重視因為手機而產生的諸多聯絡、溝通機能。
二是太忙碌,所以沒有時間去進行實體世界該做的許多事情,不只是人際的互動,甚至連自己的運動和休息都大量減少。
三是工作的壓力大,手機成了要放封、舒壓的時候,下意識就拿起來了。像我前幾天就是。
成年人這樣下去的危機是什麼?當然也是焦慮世代這本書裡的四個癥狀:社交障礙(同溫層)、睡眠剝奪 、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我曾經自以為這四個癥狀並不嚴重,但是細想一下,光是上癮這件事就夠可怕。
在它面前,我已經不自覺地把這個假期本來放在最上位的「運動」和「休息」自動降級了。
4.
COVID-19是帶來人類生理疾病的瘟疫,手機和社群媒體則帶來我們心理疾病的瘟疫。
《失控的焦慮世代》不只是幫我們關心子女和下一代如何避免這場心理疾病的瘟疫,也可以幫每一個成年人都檢視自己為什麼比過去更難以思考、不容易專心,過度看重自己而忘了關心他人並建立親密關係。
《失控的焦慮世代》是協助各個世代重新找回正常人類生活的書。
我們也在準備一個大家可以如何一起行動的網站,會再跟大家分享。
很高興有這些體會之後,我開始把握這個難得的假期和機會。
今天小年夜,祝大家新年每個人都能當手機的主人(而不是讓手機當自己的主人),並能給自己補充好休息和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