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月 14 日,23:08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母親節的月份,我們有一本書談「不當媽會怎樣!」
「我喜歡談無後生活的可能性。當我們準備好了也樂意這麼做,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經驗和身分認同,能為我們打開大門,開創從前所沒有的理解和關係。我們可以讓別人知道沒有小孩是什麼樣的經驗,試著讓對方產生切身感受。我們也能理直氣壯地以女性的身分,展現出與傳統不一樣的性別角色。嘗試互動同樣也有潛在風險,所以請不要勉強,要準備好讓妳從對話撤退的策略。 」
母親節的月份,我們有一本書談「不當媽會怎樣!」
「我喜歡談無後生活的可能性。當我們準備好了也樂意這麼做,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經驗和身分認同,能為我們打開大門,開創從前所沒有的理解和關係。我們可以讓別人知道沒有小孩是什麼樣的經驗,試著讓對方產生切身感受。我們也能理直氣壯地以女性的身分,展現出與傳統不一樣的性別角色。嘗試互動同樣也有潛在風險,所以請不要勉強,要準備好讓妳從對話撤退的策略。 」
我訪問米奇.艾爾邦的內容發表在 OPENBOOK 上。不論是否米奇.艾爾邦以前的讀者,都可以認識他這個人很特別的一面。
我自己就收穫很多。
「即使我不是奇卡的爸爸,但她是我的女兒。她讓我覺得我像個父親,比任何小孩的爸爸都更像個父親。」

母親節,先對所有的媽媽說:「母親節快樂!」
之外,我們也有一本送給所有不當媽媽,或準備不當媽媽的人的書。
『不論東西方,主流文化仍以家庭為中心,「母親」身分被視為女性的必經之路,年少女孩、新手媽媽總不斷接收著母職的經驗傳承──就算沒孩子的女性日增,卻少有聲音告訴女孩與女人,如果女性不願、沒機會或沒辦法生小孩,可以怎麼規畫人生。
『凱特.考夫曼是位嘗試生育未果的「非媽媽」,回首來時路,不禁希望當初能有前人傾聽心事、指點迷津。
『她訪問跨越五個世代、24 至 91 歲的數百位「非媽媽」,寫下她們與自身的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無後生活百科」,記錄這些女性如何成為「非媽媽」,以及她們對事業、家庭、社交、健康、理財、臨終安排等等的體會與看法,試著說明:女人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麥人杰說他拖稿中卻先來寫這一篇,為什麼?
『每個月有11個連載,單篇完結有6篇,兩天要完成50頁,15分鐘上完一頁墨線⋯⋯手塚什麼連載邀約都答應,後果當然就是大災難,這當中應該⋯⋯不!絕對有著無數的故事和傳說,如今,終於有人想到去問問這些曾經與神同行的責任編輯們:「當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手塚趕稿醒著的時候,編輯也得醒著,否則他會認為你根本不急嘛,因此編輯學會了催稿時站著睡覺,但編輯一眨眼,他就逃走了,逃去公園睡覺,逃去看電影,甚至逃到了九州等地。九州大逃亡不算什麼,為了催稿還追到美國去,沒催到稿子編輯還得自費⋯⋯』
我記得我們編輯要我千萬別看這本書,顯然是不想要我見「手」思齊。

瘟疫如戰爭。戰爭如瘟疫。
「戰爭竊竊私語,像飛速蔓延的疾病,撕毀日夜。」
也可以換過來說,「疾病竊竊私語,像飛速蔓延的戰爭,撕毀日夜。」
戰爭逼出恐懼的所有形狀。一如瘟疫逼出恐懼的所有形狀。
我們怕瘟疫,也要怕戰爭。
《戰爭》是葡萄牙詩人José Jorge Letria 和他的兒子 畫家André Letria共同的作品,文字和圖像都深沉、濃郁,令人直視恐懼的本質。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