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21:30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明天是世界讀書日,來介紹一本我們即將出版的書。
是一本圖畫故事書。
書名是《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創作者是吳明益。
他是代替《海風酒店》裡的小鷗完成這部作品的。
請看他自己如何說明背景,
以及搭配這本書的出版,一日書店、一月藝廊、一年的巡迴活動 。
——————————
𓇠 乾季過去是雨季,遠方過去是遠方 𓇠
吳明益
《海風酒店》寫到長大之後的小鷗,成了家鄉的導覽員,參與焚化爐的抗爭外,她還成了繪本作家,把她小時候遇見巨人的往事,畫了下來。彼時我就決定,要代替小鷗,把這本圖畫故事書完成。
《海風酒店》在2023年中出版,出版後我同時開始畫草圖,直到2024年底完成四十二幅的圖畫,如果臺灣存在著乾雨季的話,那就是從雨季畫到雨季,終究拖延到乾季。而這本書的行銷企劃,則會在颱風季開始。
在我的構想中,這本書的行銷必須是立體的、和讀者接近的、自己有感的。在一次與紀錄片工作者黃邦銓和林君昵合作的會議之後,我把當時的草圖寄給他們兩位,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就這部圖畫故事書,拍一個短片。內容隨意、完全自主。他們完成影片後,又找了聲音藝術家澎葉生,和詩人蔡宛璇合作,行銷的第一個錨點因此得以釘著。
第二部分就是延續我和獨立書店合作的經驗。我跟編輯文君商量許久,最後完成了「一日書店、一月藝廊、一年巡迴」的計畫。簡單地說,就是在北、中、南、東各徵求四家書店,展出書裡的「四話」,大致以一個月為度。在這一個月中,我會找一天,在這些書店裡,暫時性地開設一家叫做「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的「書店中的書店」。這一天,我會帶著原稿(如果書店決定展出複製稿),至少停留六小時,在那間書店裡賣自己的書,和讀者討論、談天,並且有一個小時的「故事時間」(不一定要有,端看書店的需求)。除此之外,我也會在剩下的三季,陸續在不同書店進行名為「說故事挽救一個巨人」的計畫,報名的辦法,就請參考下方。
第三部分則是踏查,也許能和一些讀者,站在土地上,站在海風下。
關於臺灣的書市狀況,我自己有自己的看法,也想按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本圖畫故事書,依舊是全通路不折扣,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要感謝大塊文化協助協調經銷商與通路。在成書過程中,我們尋找可能降低售價的方法,期望不折扣的精神接近「名符其實」,而不是從讀者身上獲取更多利潤。
我當然也知道書市長期處於乾季,雨季苦盼不來。
幾個月前,丹麥詩人勞淑珍(Sidse Laugesen)來臺灣時,除了帶她去幾間台北跟花蓮的書店外,還一定要我帶她到花蓮的溪谷尋找蝴蝶,因為她正在翻譯《迷蝶誌》,她說感覺一定要看到我筆下的一些蝶種和景觀,才能完成這個她進行許久的工作。(事實上,上週她真的完成了。)
由於花蓮大地震後各地山況並不穩定,我只好忐忑地帶她去三棧溪谷走一小段路。由於地震後落石堵塞,水流看起來特別虛弱,她好像問了現在是乾季嗎?我說臺灣東部並沒有明顯的乾濕季,這附近常常早上晴空朗朗,下午就下起雨來。「早上乾季,下午雨季」,我在心底想,這可以做為一首詩的標題呢。
我多希望世事真的是循環可預測的:乾季過後是雨季,雨季過後是乾季,只要撐一下,雨季終究會來。但現實中,雨季是有可能久盼不來,或來了不走的。
我們走著走著,離出海口漸漸遠了,Sidse 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風景。是的,乾季過後不一定是雨季,但走向遠方之後,肯定是更遠的地方,只要足夠遠,多少會看見自己從來沒有看過的風景與物事。
這是創作一本我不擅長的圖畫故事書的緣故,也是這本書進行這樣折磨自己的行銷活動的緣故。
因此我想邀請你(書店、某些難以定義的空間,以及讀者),陪我走這麼一段,然後就像李格弟(夏宇)寫的那句歌詞「原來的歸原來,往後的歸往後」。我會繼續往下一個已經開始的小說計畫走,走進那些「我回憶中的群山」。
————————
吳明益首部圖畫故事書《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 一日書店、一月藝廊、一年巡迴活動 ꒱
❝ 即將開始 .ᐟ.ᐟ.ᐟ ❞
⇲ 更多資訊,請點選留言處 #預覽表單 及 #新書網頁 ⇲
4/21 ㊀ 14:00 將會更新發布正式 #報名表單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