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李光耀沒有看到的香港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李光耀沒有看到的香港】

李光耀以政治的洞察力著稱。網上最近也流傳一篇27年前他接受一名香港記者訪問,談他怎麼看香港爭取民主和中國的關係。

李光耀說:「在香港有多少民主,在戰略和地緣政治上並不重要。對你們重要是因生死悠關,但對世界並不重要。」因為世界期待的是中國的民主化,中國的民主化才對世界有意義,而中國在這一點上絕不會讓步。http://bit.ly/31XdCAu(12’20”處開始)

看這次反送中行動持續到現在,尤其是818的「和理非」之後再出現昨晚的「香港之路」手牽手行動,覺得李光耀當時說的,在這次可能用不上了。

因為香港人如此源源不絕的「創意」,顯示了和所有大家熟悉的街頭運動都不一樣的底氣。完全顛覆了抗爭運動的「典範」,並且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激起回應。

就像新加坡人會自豪地說:「新加坡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點(small dot),但卻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點」,香港今天在全球戰略和地緣政治上雖然只是一個小點,卻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點,尤其在21世紀的此刻,在世界與中國局勢風雲詭譎的此刻。即使過去對香港的生死悠關對世界並不重要,今天卻不一樣了。

這是27年前的李光耀看不到的地方。

昨天823 香港之路的路線圖,請看「有種責任叫堅持」的這個圖:http://bit.ly/2P9GUKE

實際拍的照片和報導,請看 HK01的這一篇:http://bit.ly/31XdCAu

其中拍的照片實在太好了。我也摘錄一張在這裡。
攝影是李澤彤的作品。

報導裡說:在山上的人說:催淚的效果強過催淚彈。
光看照片都可以感受。

香港人,加油!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你們,觀摩你們。

相關閲讀:
我的香港之路——Yes,we made it
http://bit.ly/30Fsmnz

 

 

無比敵的白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無比敵的白】

上個星期六,我在台北談《白鯨記》;這個星期六,我在台中聽謝佩霓談《白鯨記》。

她說這本書是她小時候最早接觸的小說之一,談她每次如何設法從舅舅六層書架的最上層拿下厚達六百頁的書,我自己一些童年為了閱讀而「尋寶」的記憶跟著湧上心頭。

佩霓旁徵博引地介紹了梅爾維爾以及白鯨相關的背景和知識,再導入Alessandro Sanna畫的《白鯨記》,讓我差點沒趕上回台北的高鐵。她說香港人把 Moby Dick譯為「無比敵」最傳神,的確如此。

上周六我講《白鯨記》的時候,有一個焦點放在小說作者和圖像作者各自如何詮釋「白」這件事。

《白鯨記》全書135章(外加尾聲),而梅爾維爾用了第42章整整一章,(聯經)中文版十頁的篇幅來形容白鯨的「白」是怎麼一種白。我才整理了不過兩頁,就有16種和白相關的關鍵詞。所以小說作者是不停地以文字進行各種交叉錯位的投射,讓讀者逐漸在心中浮現自己想像的「白」。

而從Manuel Marsol 的《亞哈與白鯨》,以及Alessandro Sanna《白鯨記》,則可以看到圖像創作者是用他們筆下的顏色,讓讀者驚異地發現:原來那種「白」是可以想像成這個樣子。

閱讀文字語言和閱讀圖像語言,有著完全不同的樂趣的角度,身為人類,能同時擁有兩種享受,真是幸福。

《白鯨記》的短片請看這裡 http://bit.ly/31SrzzA

 

上周六在台北王大閎書軒 cafe

 

Alessandro Sanna的《白鯨記》不只有雙封面,並且是雙向閱讀。從一面讀是陸地講起,另一面是從海洋講起。

 

今天星期六在台中新手書店,謝佩霓和謝祖華談《白鯨記》。— 和謝佩霓。

 

《白鯨記》原著135章,其中第42章整章談白鯨的白是什麼樣的白。聯經的中文版這一章有10頁,我從前兩頁就整理出16個相關的字詞。

 

Manuel Marsol 在《亞哈與白鯨》中,讓亞哈一直視白鯨的「白」於不覺。

 

Alessandro Sanna 則在他的《白鯨記》裡,把年少時期的白鯨畫出這種「白」。

 

陸、海兩個角度發展的故事,匯集到中間的地方,達到高潮。Alessandro Sanna 用一個四頁的拉頁來呈現對決。

 

腿軟+嘴硬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腿軟+嘴硬】

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和許多人模人樣的大官,遇到共產黨就腿軟,說到核四就嘴硬。

這成了他們的傳統和特徵。

 

傳奇

P 隨筆

【傳奇】

今晚看了《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28年蓋希文的名曲,到1951年成為金凱利的名片,到2014年成為東尼獎名劇。

真是傳奇。

這次來台,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八場都滿,創下歌劇院票房紀錄。

散場後很多人在留影。

 

在最黑暗的時刻,我至少沒有選擇沉默

P 隨筆

【在最黑暗的時刻,我至少沒有選擇沉默】

早上剛聽說:《我相信未來可以改變》作者李容馬走了。

找出去年做的他的短片,裡面的兩個句子仍然重擊人心:

「在最黑暗的時刻,我至少沒有選擇沉默」。

「沒有夢想的現實,就像沒有未來的現在。」

李容馬寫的書,當真是給韓國人的照後鏡,也是給台灣人的鏡子。韓國的病根,也正是台灣的病根。出版了一年之後,尤其深刻感受如此。

他因為看韓國政黨三次輪替,政府一直癱瘓,而想出的解方,雖然很多人也許覺得天方夜譚,我也覺得的確可能是解方。

另有一篇介紹他的文章,請看這裡。http://bit.ly/31TiqXI

 

잘가시오, 이용마 씨.

郝明義Rex How

【熱血】

李容馬的《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讀來熱血十足。上個星期先是為這本書做了一首主題曲,前兩天決定配合音樂做一支短片。今天早上終於完成了。和大家分享。

讓我們一起相信世界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