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訪問長榮—-給林寶水董事長的信

P 隨筆

【訪問長榮—-給林寶水董事長的信】

今天本來準備開始發表「Eva 不是 EVA」的結語部份,但是我想到如果能先訪問一下長榮的林董事長或孫總經理,加上八樓空服管理部的主管,會更完整。

所以我寫了封信給林董事長如下。也請一直在看這個系列文章的讀者再等待一下。

————————————-

林董事長:

您好。

我正在寫一個 【Eva 不是 EVA】的系列文章。
第一篇聯結在此:http://bit.ly/32fkLNu

目前我要寫結語部份,因為已經聽了空服員和工會等各方的意見,所以也很想聽聽長榮航空本身的說明。

我希望能到南崁 貴公司拜訪一下,做兩件事。

一是訪問您,或者能代表您的孫總經理,需時半小時至一小時之間。

一是訪問負責管理空服員的「八樓」主管,聽聽她們在第一線上實際的說明。需時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之間。

如果您和孫總經理時間公務太忙,沒有空,願意授權空服管理部主管接受我訪問也可以。但希望不會是只訪問您或孫總經理,卻訪問不到八樓的主管。

不論基於我訪問寫作這個系列的立場,還是一個近二十年來愛用長榮航空的乘客的身分提出這個要求,尚請理解,不以為怪。

如果能在今天下班前賜知是否可以做以上安排,以及何時比較可能,不勝感謝。這樣我也好決定寫最後結語的時間。


如意

郝明義 謹啟

2019年7月16日

應該問林飛帆的3件事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應該問林飛帆的3件事】

林飛帆去民進黨當了副秘書長。

2016年初,上次大選結束後我訪問林飛帆,他談到三點。

第一,林飛帆說,『他自己很早就在想組黨這件事,覺得年輕人應該有自己的政黨,思考「我們年輕世代最優先最主要處理的議題該是什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有自己的政治綱領,或者行動綱領?」』

太陽花學運結束之後,因為有些學運成員和他的意見不同,所以此事沒有發生。

第二,對於那次大選的結果,林飛帆說『他認為學運的力量是被民進黨收割了。』

我問他這對學運世代本身的意義是什麼,他說:『我們的時代還沒那麼快到來吧。』

第三,對於學運世代如何參與2016年那次大選,林飛帆的主張是:『本來,搞運動的時候大家一起搞,到後來介入政治,參選的時候,大家也應該形成集體力量。譬如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就都投入民進黨,或是都加入時代力量,或是都加入綠社盟。但是沒有,我們反而是各自行動。』

所以基於他說的這三點,應該問他的是三個問題:

一,時間又過去了四年,林飛帆為什麼認為年輕世代今天仍然還沒有等到自己的時代到來,思考自己的政治綱領或者行動綱領?為什麼反而去為已經代表既得利益的民進黨助陣?

二,他四年前感嘆『學運力量是被民進黨收割了』,那現在他是否更落實了自己當初的感嘆?

三,或者,他是因為想要實踐『應該形成集體力量』的想法,所以投入民進黨,期待從內部推動什麼改革?如果是,那為什麼沒有考慮進入時代力量形成集體力量?如果是,接下來他要如何號召更多的學運世代進入民進黨集體推動改革?做不到的話,豈不仍然是各自行動?

林飛帆也可以現在不必回答。將來時間會回答。

相關閱讀:

【訪問林飛帆】 http://bit.ly/2XSEuz4

【從林飛帆們錯過的事看2020大選 (下篇)】http://bit.ly/2wTbhcc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五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五

第四組關鍵詞,是「待命班、請假、相對剝奪感」。

空服員排每個月的飛行航班,除了確定哪天飛哪個班之外,還有所謂的「待命班」。有「待命班」的那一天,就是事先不知道自己飛哪個航班,何時報到,只待公司臨時通知。

待命班的安排,不同航空公司有不同規定。

工會的常務理事李瀅和理事林昱嘉兩位,跟我解釋了長榮有關待命班的規定。

———–待命班——–

長榮的待命班分兩種:在公司待命,或在家裡待命。

在公司待命,從凌晨四點開始,每小時都有一班,每班三小時。最晚一班是晚上九點,所以結束就是半夜十二點。

在家裡待命,從凌晨四點開始第一班,十點第二班,下午四點第三班,總共三班,每班八個小時。最後一班結束也是半夜十二點。

去公司待命的難題是:到了公司,換裝梳化打扮好,等了三小時結果沒有被「抓飛」,白跑一趟。時段不凑巧的話,還要自己貼餐費。

在家裡待命的難題是:整個待命時間處於緊繃狀態,要隨時注意公司有沒有來電,並且經常是一來電通知就要在極短時間報到。李瀅說她知道有例子是:半夜兩點接到電話,五點就要報到。

至於現場待命和家裡待命如何分配,長榮的辦法改過多次,林昱嘉說,最新的規定是:菜鳥級的空服員都是現場待命;座艙長和副座艙長級則在家待命和在公司待命兩者兼有。

正因為「待命」有很大的等待的壓力,所以2008至2009在國泰工作過的盧敏芳說,當時國泰的規定是,把每三小時的待命時間視同飛行一小時,支付飛行津貼。並且,對「待命班」的安排也減到極少。

日航把待命時間視同為一般工作,不支付待命三小時相當於飛行一小時的津貼,但是限定每月待命班不得安排超過三次。

長榮則不但沒有任何津貼,並且待命班的次數沒有限制。林昱嘉說,長榮的空服員平均每個月會有五天到八天的待命班,甚至有人可能會拿到半個月、整個月都是待命班。

「如果你拿到這麼多待命班,表示公司認為你請病假的天數太多了。」林昱嘉說。

現在長榮的空服員每個月有一天的生理假,全年十二天。而全年法定可請病假加生理假的天數是三十天。所以如果公司覺得某個空服員請病假的天數「很多」,就會給她排半個月的待命班;如果覺得她請病假「太多」,就會給她安排整個月都是待命班。

「公司美化自己的作法,說是因為這些人請病假多,所以讓她們多排些待命班休息。」林昱嘉說,「因此公司說這是給你『關懷班』。」

當然,她也說,事實上在待命班的狀態是根本不可能休息的。「在待命期間你隨時都可能被通知要抓飛,要排自己去看一下醫生都不可能,怎麼可能享受到被『關懷』的好處?」

至於排到待命班,又白等的機會,林昱嘉說大約一半。而排到待命班,最後又白等,不只是白費了那段時間的準備,也就拿不到飛行津貼。

我問林昱嘉,那長榮認為一年請多少病假才算「合理」?她說,「可能就是每個月請一天生理假吧。」

長榮不樂意空服員請病假,還可以從另一點上看出來。

林昱嘉說,如果是在周一到周五這種上班日請病假,每次年度考績會扣 1分。但是如果是在周末或國定公休日等請病假,每次會扣 1 .5分。

———–請「病假」之難——–

長榮對空服員請「病假」的規定之嚴格,是久受空服員抗議的。

李瀅說:到五年前,請病假要去指定醫院開診斷書,並且當天要親自到公司交。人都生病了,還要跑去南崁一趟交診斷書,被抗議沒有人性。

這個規定到三、四年前改為:拿到診斷書,只要在下次上班前交給公司就好。但是因為連生理假都也要診斷,有些醫院要照超音波,又有些醫院近乎「騷擾」,所以抗議聲浪仍然很大。

經過工會成立之後的交涉,現在最新的規定是,三天之內,只要任何診所有看診單就可以;生理假也不需要證明了。

但是如上所述,你請病假雖然容易了,但是待命班多起來,甚至拿到「關懷班」的機會也就大起來了。

我問李瀅:管理空服員的「八樓」,不也都是資深空服員升上去的,怎麼會沒有同理心?

李瀅的回答是:八樓雖然有空勤升上去的,但也有地勤升上去的。而地勤一向不明白空勤的情況。

她說:地勤總覺得空勤太「嬌貴」,地勤腳上打石膏都可以上班,空勤為什麼腳踝扭傷就要請假?為什麼眼睛不舒服就要請假?

「她們不知道:空服員腳踝扭傷根本不可能在飛行中服務;空服員以前只能戴隱形眼鏡,眼睛不舒服戴不了隱形眼鏡的時候怎麼服務?」

———–空地勤之間的「相對剝奪感」——–

這陣子罷工新聞中,我看到長榮空勤、地勤之間的摩擦挺多的。也看到有空服員貼文說:空服員因為服儀規定,可能被地勤「註記」N點,造成雙方矛盾。(請參見本系列之三)

李瀅說:她不覺得那是重點。她認為矛盾真正的根由來自於空勤和地勤之間的「相對剝奪感」。

地勤覺得:空勤佔了太多好處。譬如:

新進的空勤可以拿到的全部薪水要比同樣新進的地勤多;

空勤的制服、大衣、鞋、絲襪,都是公司派發;而地勤只有制服,鞋、絲襪都要自己買,大衣要五個人共用一件。直到去年,空、地勤才一致。等等。

空勤則覺得:地勤有太多好處。譬如:

新進的空勤加了飛行津貼等的全薪雖然比地勤高,但是底薪卻比地勤低。新進地勤的底薪是三萬四千元,這是李瀅做了七年之後才拿到的底薪;

長期以來,地勤一天之內的病假,完全不用證明;

請事假,空勤需要提供完整的證明,譬如喜帖,或家人生病的證明等等,但是地勤請事假,不需要證明,只要寫事由就好;

空勤的「副事務長(副座艙長)」職等,要五年才升得上,而地勤的相同職等「助理副課長」,則三年就可以升上;

其影響是:因為地勤相同職等的資歷會比較久,所以在使用「優待票」的時候,地勤的「助理副課長」會比空勤的「副事務長」更容易先等到位子。等等。

總之,就是地勤會覺得公司很多措施「偏愛」空勤,空勤又覺得公司很多措施「偏愛」地勤。這就是李瀅所說的「相對剝奪感」。

我問李瀅:她們公司為什麼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李瀅沒有想太久就回答:「這是公司刻意操作的對立。」

這樣看,罷工期間長榮地勤不但沒有和空勤站在同一條線上,彼此還有些衝突的新聞,也就不足為怪。

操作空勤和地勤的「相對剝奪感」,真是深刻。

明天7月16日星期二,繼續發表系列之六。

——–

相關文章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四 http://bit.ly/2LXG2pr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三 http://bit.ly/32lAnPB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二 http://bit.ly/2JyGYh0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一 http://bit.ly/32fkLNu

永不忘記柔性的,寬容的力量—-給罷工空服員的建議
http://bit.ly/324OMzG

請長榮和工會雙方公布簽約的完整團體協約內容
http://bit.ly/2FUcLrS

為什麼不是突襲罷工?不能預告罷工?——我們可以做的第二件事
http://bit.ly/2JF1Cfk

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最卑微的起點——我們可以做的第一件事
http://bit.ly/2IZpiMv

有關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提醒 http://bit.ly/2FHBO11

球回到長榮手上之後的兩個可能,以及對大家的意義
http://bit.ly/2YhPK9l

一個長期使用者給長榮及罷工的女空服員的建議
http://bit.ly/2Nj3kbD

 

台灣菜是我們的母語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台灣菜是我們的母語】

七月份Soac的新書,到很晚才出。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等得焦急,後來書一出,在各個通路都很好,佔上一些通路的排行榜冠軍,上市當天就決定再版。

Soac說:「食物,是我們共通的語言;台灣菜,就是我們的母語。」他從出道就做西餐,這次決定回到母語。因此在上次出書三年之後,這次出版了《Soac的台灣菜—-54道家庭料理》。

這本書不只有他精心灌注的台菜廚藝心得,攝影和設計都打破了同類性質書的型式,令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的封面很精彩,可以是我們的年度書封設計之一。但可惜在電腦或手機螢幕上看不出色彩之美。因為那個特別色在螢幕上顯示不出來。

今天下午辦新書Party,我也去沾了一下 Soac 和大家的快樂。

台灣菜是我們的母語!

 

宮保雞丁。攝影林志潭,很精采。

 

下午Party的地點。

 

別被螢幕上封面的顏色誤導。書的色彩要漂亮至少好幾倍。

 

Soac今天親自做了書裡的菜色。

 

和 Soac合影。

 

本書主編 Barry, 和 Soac ,以及 我們的企劃主管晁銘,形成一幅畫面。

 

Soac的各路好友。

 

另一張。清蒸全魚。

 

再一張。涼拌小黃瓜。

 

再一張。魚香茄子。

 

請不要忘了:實體書的封面,比螢幕上看到的漂亮至少好幾倍。 博客來/ http://bit.ly/2KOQmA6 大塊/ http://bit.ly/2xoDUOJ 金石堂/ http://bit.ly/2XCI2tn 誠品/ http://bit.ly/327aYt0 讀冊/ http://bit.ly/2Lqt2bk momo/ http://bit.ly/2FJonOa

 

一個土包子駱駝騎在scooter上在台北街頭的活動

P 隨筆

【一個土包子駱駝騎在scooter上在台北街頭的活動】

早上十點去當代美術館參加一個活動之後,看到我的人都問:你怎麼今天還能穿這麼多衣服?不中暑啊?我的同事說:你這簡直是駱駝啊。

我因為要騎Scooter去下一站的餐廳,出來在街上自拍了一張準備出發。接著我從長安西路騎到大稻埕附近,又回頭到圓環,再去華陰街,一路發現太多過去不知道的地方,真是個都市土包子。

所以就用圖片記錄了這一天在街頭上的活動。

 

聽說今天台北的太陽底下這樣會中暑。 為了怕不要嚇壞大家,後來我少披了一件。

 

看到了一家特別的花店。

 

看到了這段燈籠街。

 

真是大夏天了。

 

到了約好的餐廳,發現門口的台階太高,上不去。不過這家餐廳櫥窗裡有展示《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還是初版的封面。

 

餐廳進不去,往回走,看到這麼特別的法主公廟。一樓中央底部懸空,太特別了。

 

繞到另一邊看。

 

到了圓環,看到一家米粉攤。老闆娘問我:你坐在太陽底下不熱嗎? 我說我喜歡曬太陽。

 

端上來的東西。

 

吃完了再到隔隣水果攤喝果汁。看到這一家捏的兩個愛玉子「桃子」。

 

到了圓環,有個女人跟我說:看你在這附近繞了好幾趟。等一下三點鐘這裡有噴水池噴水,你來一起玩吧。

 

我再往南走,第一次知道『苦茶之家』。

 

吃了一碗綜合的。

 

再往南走,看到了一條巷子專賣帽子。還標榜韓國帽子。

 

又看到一家魯肉飯和湯魷魚不錯。…..這一碗蘿蔔湯喝下去倒流了汗。

 

終於來到漫畫基地。

 

參加法國漫畫、戲劇編劇 Loo Hui Phang 的工作坊。

 

發現簍子裡的一瓶水都很熱了。

 

所以又出來吃了一碗冰。

 

又往前走,才知道台北有個京西廣場。

 

到了策展人莊依婷為 Philippe Dupuy 辦展的綠境藝廊。

 

一樓是 Philippe Dupuy 的 Left 展。Philippe Dupuy是漫畫家也是藝術家,因為有次他右手受傷,必須用左手,所以他就試著用左手畫了一本書。 這次一樓展出的是這本書的畫作。

 

小毛和靜芬今天也有來看,正好和 Philippe Dupuy 合照。

 

展覽說明,莊依婷也用左手寫中文做的。

 

往二樓去。

 

樓上展 Philippe Dupuy 的另一本書,漫畫藝術史,是用極長的一個條幅畫成。

 

漫畫藝術史的一部份。

 

Philippe Dupuy 是 Loo Hui Phang的先生。 Loo 這次來台,在台中還有一個自己的劇作演出。 在國家歌劇院,下周六 20日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