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如何打破這麼聰明的三個設計(與上報同步發表)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有些事情的設計,你不能不說聰明。

國民黨威權時代,為了架空立法院的監督,把各個委員會設三個召集人(沿續到今天成兩個人)每星期輪值,這是讓每個人都沒法建立專業、權威的問政能力。

今天,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在立法院讓小黨進委員會的時候,即使小黨的立法委員人數比委員會的數目還少,每年卻必須抽籤才能決定各自進哪個委員會。這是大黨給小黨穿小鞋,讓小黨難以發展專業、權威的問政能力。

兩者都是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從制度上設計有利於自己的優勢,不讓競爭者長大。

Keep reading

2018 年 11 月 4 日,20:39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遇見阿苗的父母+預告】

苗博雅 MiaoPoya 相信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所以今天下午辦了個「選個好的音樂會」,我因為有事,只能在傍晚快結束的時候才過去。

除了幫阿苗打一下氣,也很高興遇見許久不見的朱立熙、范雲等人之外,很意外地有機會認識了阿苗的父親。

阿苗的父親瘦削,相貌和聲音都很沉穩。但是敘述自己長期在外工作,以及他和阿苗從小的溝通,卻沒有保留。

我和他一面說話的時候一面在想:阿苗的母親呢?會是什麼樣子?

就在好奇的時候,她出現了。又完全出乎我意料。說話輕快,熱情洋溢,問我剛才的橘子好不好吃。

我跟他們說,三年前我訪問苗博雅的文章說他是冰下之火,看到他的父母,明白其來由了。

阿苗的父親說:他本來從來不碰政治的議題,也不使用臉書,因為阿苗的關係,現在都接觸了。他聲量沒有什麼高低起伏,但是不難體會到其中飽含著對孩子的關切和自豪。

我和他們一起比了個 苗博雅 在大安文山區競選 8 號的手勢合影。

前兩個星期,我寫了一篇〈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舉〉,呼籲我們從自己手中的一票開始,支持願意改革的政黨和年輕世代進入縣市議會,讓目前還沒有被沾污的力量進入縣市議會,把其中的黑暗揭露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推動改革。

那篇文章,感謝很多人回應。只是發表之後,我循著自己納悶的一些線索再思考下去,整理出接續的一篇文章。

我取名為〈如何打破這麼聰明的三個設計〉。明天早上七點,也是上報發表。我會在七點半貼在自己臉書上。

讀過上一篇文章的朋友,請在看過這一篇之後再給我意見。

相關文章:

【他相信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http://bit.ly/2RwvYTN

【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舉】 http://bit.ly/2PFLyvD

 

阿苗的父親瘦削,相貌和聲音都很沉穩。但是敘述自己長期在外工作,以及他和阿苗從小的溝通,卻沒有保留。   阿苗的母親說話輕快,熱情洋溢,問我剛才的橘子好不好吃。   我跟他們說,三年前我訪問苗博雅的文章說他是冰下之火,看到他的父母,明白其來由了。

 

 

2018 年 11 月 3 日,22:05

P 隨筆

【來自北國的背後】

1.
走在街上,看到迎面來一個人滿面春風,你會怎麼想?

倉本聰說:「肯定是剛看完一齣好戲,正在回家的路上。」

這位日本編劇大家的這個回答實在太妙了。

人生的確應該環繞著每個人相信的事情展開。

劇作家會相信所有美好的事是因為一齣好戲而發生的。畫家會相信是因為有美好的畫作,音樂家會相信是因為有美好的音樂。

昨天讀了柯波拉的書,今天又讀倉本聰的自傳:《先跳了再說:我的履歷書》。一位電影導演,一位電視劇作家,有不同也有相同角度滿足了我。

2.
倉本聰曾經說:寫劇本讓觀眾看到的是冰山的七分之一,但必須有底下的七分之六,才能拱出那最頂端的一角。

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他的一個實例。

《來自北國》劇裡,主角黑板五郎的兒子小純讓一個少女懷孕,他帶兒子去對方家裡賠罪,帶了一個南瓜。

五郎怎麼會帶一個南瓜去呢?

倉本聰說:他有一個五郎沒有公布的履歷。

原來五郎自己讀高中的時候就搞大過好幾個女孩子的肚子。當時他爸爸每次帶他去人家家去賠罪,就是帶一個南瓜。所以在五郎心裡留下了烙印,等到他帶自己的孩子去賠禮的時候,也帶南瓜去。

而五郎的這份履歷,是設定在劇作家腦中的背景,不會寫到劇本上。

真是學到了很重要的一招。

創作者做每一個動作,安排任何一個細節,都要想好背後的原因和故事。

3
之前我對倉本聰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我最喜愛的一部日本電影《驛》的編劇。

看這本書才知道那是他在高倉健五十歲的時候,為他量身打作,送給他當生日禮物的劇本。

他在書裡還提了高倉健一個小故事。

說他們雖然不時會在一起喝咖啡,但有時還是因為高倉健太沉默寡言而尷尬。

有天高倉健開車,他受不了無言的安靜,就問了高倉健「你對女人沒興趣嗎?」
高倉健一下子緊急停車,回答:「當然有。」
他又問了第二個問題:「那你喜歡女人的什麼地方?」
高倉健想了足足十五分鐘之後,回答:「應該是柔情吧。」

身為高倉健的粉絲,真感謝倉本聰這一段故事。

《驛》能寫得那麼迴氣盪腸,不知是他聽了高倉健這段話之前還是之後的事?

4
在書的卷首,寫著「先跳了再來想」。

倉本聰說他沒有時間三思而後行,「先跳了再慢慢思考,一路走來,我都是這樣的人生。」

他回顧了自己的人生,在NHK 正當紅之際,為了一口氣就決定離開東京出走到北海道,全家只剩七萬日幣的時候再峰迴路轉,結果不只編劇事業攀登頂峰,也因為他的戲劇之受歡迎,在北海道造就了一番文化事業。

倉本聰相信一個文明社會是因 經濟、環境、文化三足鼎立而穩定,所以他的反核立場也最堅定。

真是全力為自己相信的價值而活的人。

而這本書講的是《來自北國》背後的故事,也是他自己相信的這些價值的來由。

5.
看完書之後,我現在想的倒是:怎麼找「富良野三部曲」的電視劇來看呢?
找到了,又該什麼時候看呢?

挺傷腦筋的。

 

 

2018 年 11 月 3 日,22:05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來自北國的背後】

1.
走在街上,看到迎面來一個人滿面春風,你會怎麼想?

倉本聰說:「肯定是剛看完一齣好戲,正在回家的路上。」

這位日本編劇大家的這個回答實在太妙了。

人生的確應該環繞著每個人相信的事情展開。

劇作家會相信所有美好的事是因為一齣好戲而發生的。畫家會相信是因為有美好的畫作,音樂家會相信是因為有美好的音樂。

昨天讀了柯波拉的書,今天又讀倉本聰的自傳:《先跳了再說:我的履歷書》。一位電影導演,一位電視劇作家,有不同也有相同角度滿足了我。

2.
倉本聰曾經說:寫劇本讓觀眾看到的是冰山的七分之一,但必須有底下的七分之六,才能拱出那最頂端的一角。

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他的一個實例。

《來自北國》劇裡,主角黑板五郎的兒子小純讓一個少女懷孕,他帶兒子去對方家裡賠罪,帶了一個南瓜。

五郎怎麼會帶一個南瓜去呢?

倉本聰說:他有一個五郎沒有公布的履歷。

原來五郎自己讀高中的時候就搞大過好幾個女孩子的肚子。當時他爸爸每次帶他去人家家去賠罪,就是帶一個南瓜。所以在五郎心裡留下了烙印,等到他帶自己的孩子去賠禮的時候,也帶南瓜去。

而五郎的這份履歷,是設定在劇作家腦中的背景,不會寫到劇本上。

真是學到了很重要的一招。

創作者做每一個動作,安排任何一個細節,都要想好背後的原因和故事。

3
之前我對倉本聰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我最喜愛的一部日本電影《驛》的編劇。

看這本書才知道那是他在高倉健五十歲的時候,為他量身打作,送給他當生日禮物的劇本。

他在書裡還提了高倉健一個小故事。

說他們雖然不時會在一起喝咖啡,但有時還是因為高倉健太沉默寡言而尷尬。

有天高倉健開車,他受不了無言的安靜,就問了高倉健「你對女人沒興趣嗎?」
高倉健一下子緊急停車,回答:「當然有。」
他又問了第二個問題:「那你喜歡女人的什麼地方?」
高倉健想了足足十五分鐘之後,回答:「應該是柔情吧。」

身為高倉健的粉絲,真感謝倉本聰這一段故事。

《驛》能寫得那麼迴氣盪腸,不知是他聽了高倉健這段話之前還是之後的事?

4
在書的卷首,寫著「先跳了再來想」。

倉本聰說他沒有時間三思而後行,「先跳了再慢慢思考,一路走來,我都是這樣的人生。」

他回顧了自己的人生,在NHK 正當紅之際,為了一口氣就決定離開東京出走到北海道,全家只剩七萬日幣的時候再峰迴路轉,結果不只編劇事業攀登頂峰,也因為他的戲劇之受歡迎,在北海道造就了一番文化事業。

倉本聰相信一個文明社會是因 經濟、環境、文化三足鼎立而穩定,所以他的反核立場也最堅定。

真是全力為自己相信的價值而活的人。

而這本書講的是《來自北國》背後的故事,也是他自己相信的這些價值的來由。

5.
看完書之後,我現在想的倒是:怎麼找「富良野三部曲」的電視劇來看呢?
找到了,又該什麼時候看呢?

挺傷腦筋的。

 

 

2018 年 11 月 2 日,21:01

P 隨筆

【喜歡教父的人都該讀的書+去的餐廳】

今天比較早來家,迫不及待地看起新出版的《未來的電影》。

《教父》導演柯波拉的這本書,真是滿足各種需求。

他寫書的目的是為了把他研究多年的「現場電影」的所有知識和盤托出,以便即使他自己有生之年完成不了他的夢想電影,也希望後進能接力實現。

「現場電影」是結合了電影、電視,甚至戲劇表演的新創作形式。柯波拉舉了伍迪哈里森拍的 Lost in London為例,來說明這種方興未艾的新電影。

此外,光是看他提到因為科技的發達,有人使用8K 攝影機,可以完全用一個主鏡頭拍完全部電影,再從中分割、剪輯各種鏡頭,就大長見識。

書裡還可以讀到他三言兩語道盡電影語言之本質:電影的基本單位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可以像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句子。拍一個鎮公所,把「這裡」的地點講出來,就是詞語;一個鎮公所的鏡頭,加上一個被私刑處死的人投下的陰影,就可以解讀為「在這裡公義往往遭到濫用」。

也可以讀到有趣的軼聞,譬如他九歲的時候得過小兒痲痺,無法行走過。還有,金哈克曼在《霹靂神探》裡本來再三捉摸不到怎麼演那個角色,有一天把一個甜甜圈泡進咖啡裡咬了一口扔掉,突然開竅。等等。

我最開心的,是讀到他說,《教父》在1971年第一次排演的時候,是在紐約的Patsy’s 餐廳。

在紐約工作的那幾年,Patsy’s 是我最愛去的義大利餐廳。我去義大利餐廳都點蛤蜊麵,用這道菜來比較各家手藝,結果吃來吃去覺得這一家最豐美,不該稱蛤蜊麵而該稱蚌麵,但完全不知道有此來頭。這一下子想到我原來去的是《教父》排演起始的地方,想到他們的蚌麵就不只流口水了。

電影、電視,甚至戲劇表演相關工作的人,要讀這本書。
喜愛《教父》,喜歡柯波拉的人,也要讀這本書。

在下雨的周五夜,推薦給大家。

 

Patsy’s 的蚌麵,非其他地方的蛤蜊麵所能望其項背。 有興趣去的話,在 236 W 56th St。

 

去 Patsy’s 也必點的炸花枝圈+青口。

 

柯波拉在書中提到 Patsy’s 的段落。

 

柯波拉講鏡頭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句子的段落。

 

《未來的電影》,幫我們展望電影的未來,也回顧過去。 周末別錯過。 @博客來 https://rebrand.ly/4f0cb @金石堂 https://rebrand.ly/395ea @誠品 https://rebrand.ly/1a957 @讀冊 https://rebrand.ly/taaze66a13 @大塊 https://rebrand.ly/1111FM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