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5年1月28日 20:02

P 隨筆
蛇年怎麼行大運
每年不同生肖,大家總會說些對應十二生肖的祝福語。
但除了祝福語之外,我覺得如果能更了解那個生肖動物的生命特性,可以更掌握祝福的力量和意義。
蛇沒有腳的。但蛇行迅速。
這是因為蛇的行進在於其強大的生命力,以及貼近草根和與土地的連結。所以蛇代表一節一節積沙成塔的行動力及執行力。
一般來說,蛇是不為人所喜歡的,甚至為人所懼怕的。所以蛇也是孤獨的。
但是蛇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蛻變。
蛇在需要的時候會冬眠,一動不動;而且蛇會一層層脫皮蛻變。等蛻變完成時,就像閃電般精準地瞄準目標一擊而中。
所以蛇最懂得掌握動靜之間的分寸,也最懂得對自己生命的期許和等待,以及對一擊而中的時機最精確的掌握。
新春,祝大家都能體會蛇的生命力和特質,蛇行大運!
 

2025年1月27日 21:5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他是個忙到上洗手間沒時間沖馬桶的人。」
賈伯斯有個長大後才相認的小說家妹妹。這是她以賈伯斯為原型寫的一本小說的開場。
喜歡工作的人總會把自己搞得很忙,但是會忙到這種境地還是很誇張。過去我這麼想。
但是去年最後兩個月,我終於體會到實際為什麼可以忙成那樣子。所以等年前終於把所有工作告一段落,我決定趁春節假期無論如何要出國休息一下。
但是,沒有我預期那麼順利。
2.
主要原因是手機。
雖然到了有陽光,有海灘,可以游泳的地方,開始的幾天我沒有享受多少。
說是放鬆了嘛,但也花很多時間在看手機,看影片、看北極熊和企鵝、看大衛.林區相關的講話、看AI相關的新聞,直到我警覺到忘了這次休假最重要的事情——運動和休息。
2024年是我終於走出自己低潮的一年,尤其下半年。但也因為走出低潮,這一忙就不可收拾,而相對地,除了少了休息,就是少了運動。所以這次出國前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就是要運動,並且因為運動而產生自然的休息。
但結果竟然因為耽溺於手機而浪費了好幾天大好假期。
3.
所以,春節假期我還是要推薦大家讀《失控的焦慮世代》。
這本書談的實在不只是成長期的孩童和少年要注意的課題。成年人也一點不少。
我整理了一下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對比。
未成年人因手機而陷入失控的焦慮,主要是因為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是父母過度保護而封閉了孩子在真實世界裡成長的機會。
二是父母過度放縱孩子在虛擬世界裡的活動,導致他們遭遇許多意料不到的危險。全球性青少年大幅上升的自殘與自殺比率,只是例證之一。
以台灣來說,還有三,就是考試教育的壓力太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把手機當作考試監獄中最渴盼的放封出口,和第二點相互滾動加大。
我拿自己來分析成年人的情況,也是受到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是太重視因為手機而產生的諸多聯絡、溝通機能。
二是太忙碌,所以沒有時間去進行實體世界該做的許多事情,不只是人際的互動,甚至連自己的運動和休息都大量減少。
三是工作的壓力大,手機成了要放封、舒壓的時候,下意識就拿起來了。像我前幾天就是。
成年人這樣下去的危機是什麼?當然也是焦慮世代這本書裡的四個癥狀:社交障礙(同溫層)、睡眠剝奪 、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我曾經自以為這四個癥狀並不嚴重,但是細想一下,光是上癮這件事就夠可怕。
在它面前,我已經不自覺地把這個假期本來放在最上位的「運動」和「休息」自動降級了。
4.
COVID-19是帶來人類生理疾病的瘟疫,手機和社群媒體則帶來我們心理疾病的瘟疫。
《失控的焦慮世代》不只是幫我們關心子女和下一代如何避免這場心理疾病的瘟疫,也可以幫每一個成年人都檢視自己為什麼比過去更難以思考、不容易專心,過度看重自己而忘了關心他人並建立親密關係。
《失控的焦慮世代》是協助各個世代重新找回正常人類生活的書。
我們也在準備一個大家可以如何一起行動的網站,會再跟大家分享。
很高興有這些體會之後,我開始把握這個難得的假期和機會。
今天小年夜,祝大家新年每個人都能當手機的主人(而不是讓手機當自己的主人),並能給自己補充好休息和養分。
 

2025年1月26日 22:34

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說故事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不論對任何行業,是今天大家都有的共識。
但是會說故事的人不多。
能跨越媒體型態說故事,從童書、繪本、漫畫、圖像小說、文字小說,善於以各種媒體來說故事的人,就更少。
然後,說故事的體材,從寓言、童話、搞笑、愛情、戰爭、哲思、奇想,各種內容都可以信手拈來,就當真是鳳毛麟角了。
而大衛.卡利(Davide Cali)正是這樣一個人。
他興趣廣泛,創作領域豐富且多元,到2024年,他出版了超過200本書(含繪本、漫畫、圖像小說和小說),與全世界大約100位畫家合作過,作品被翻譯成超過30種語言,榮獲以 IBBY國際青少年文學獎為代表的多項國際大獎,廣受全球讀者的喜愛。
2.
大衛.卡利在成為全方位說故事的人之前,先曾是漫畫家。
1998年他在熱那亞看過一次法國繪本展之後,體會到給兒童看的繪本有時候可以比漫畫還漫畫,也體會到多年來一些他覺得難以用漫畫表現出來的構想原來可以用繪本來表現,從此開始了另一個生涯:為繪本、童書寫故事、編劇。
大衛.卡利相信:「為兒童寫作並不表示你要一直想著兒童」、「為兒童寫作並不表示一定要講兒童當主角的故事」、「你可以跟兒童講任何故事」。秉持著這三個原則,他的創意全面爆發。
也因此,他講故事的類別、角度、結構、節奏、人物都總是出人意料,作品也兼具娛樂性、哲理性與獨特的視角,雖以童書創作為主,卻常能引發成人讀者的深刻共鳴。
全球各地圖像創作者都願意和他合作,也是基因於此。
此外,大衛.卡利也非常熱情。他樂意和別人分享他說故事的能力,所以經常到處演講,並且舉辦工作坊,透過各種管道發現世界各地可以合作的夥伴。
當年,莫尼卡·巴倫可( Monica Barengo)就是在大學畢業作品的評審上為大衛.卡利所發現,給了她《白花之愛》的劇本,從此嶄露頭角。
3.
2024年4月波隆那書展期間,我因為策劃「當兩個海洋相會在波隆那」特展,認識了大衛.卡利。(相關貼文請見留言區。)
大衛.卡利在看到臺灣圖像創作者的作品,非常喜歡,說書展結束之後,自己要回去再看一次。
當時他也提到一個感想,就是臺灣圖像創作者的繪畫技法,已經足以和歐美並駕齊驅,但是書籍作品在國際獎項和國際市場上,則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
他也注意到臺灣不論繪本或漫畫,故事的編劇和圖像的創作者都經常是同一人。而義大利和歐陸則相反,編劇和畫家通常是不同的人。「兩個不同的人,彼此激盪的火花會不一樣。」他說。
我也是從那時起,就動了念頭要邀請他來臺灣一趟,一方面希望他來刺激起大家的討論,二方面也想請他設法來臺灣也辦一下工作坊,讓他的心法和臺灣的創作者分享。
很高興大衛.卡利一口就答應了。
所以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大衛.卡利第一次來臺灣,除了在書展期間有豐富的多種活動,和高瑞俠一起談給臺灣創作者望向國際市場的建議之外(請看留言區),在書展結束之後,還將舉辦兩場工作坊。
4.
第一場工作坊,在2月13日(四)與14日(五)舉行,專門為臺師大設計系的同學開設,目前已經額滿。這場是越圖力國際學會和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合辦。
第二場工作坊,在2月15日(六)與16日(日)舉行,開放給專業工作者及社會人士報名。由越圖力國際學會主辦。
工作坊是兩天十四小時的課程,小班制,只收十五人。
目標是:如何以繪本型態講好一個故事。
參加者的資格,是有志於創作繪本的人,含圖像創作者,以及寫故事的文字創作者。
報名辦法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開放報名30人(免費),完成報名得到票券者,2025年2月7日前繳交個人插畫作品電子檔案與簡要介紹, 寄至越圖力學會信箱:academyofTBVL@gmail.com
第二階段:大衛.卡利從報名30人資料中錄取15人。錄取者會在2月10日前收到通知,以及繳費票券。收費5,600元。請於2月11日前完成繳費。未完成繳費者等同放棄資格,由其他人遞補。
報名請到這裡:https://bit.ly/4hqhsIY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歡迎大家參加。
 

2025年1月25日 23:1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1.
從前從前,有一位老師沒有班級可以教了。
她踏上了旅程,來到一座濱海的小鎮。
「這裡有我可以教的班級嗎?」她問了一位漁夫。
「應該沒有喔!」他微笑著說,「我們這地方,小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去捕魚!」
他向她指了指學校,老師看到漁網被鋪開在課桌椅上晾乾……..
2.
去年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才剛打開《老師想起來了》,心裡就一陣波動。
當時,我們正在準備兩個月後出版《失控的焦慮世代》,我馬上覺得這是一本應該接續其後出版的書。
《失控的焦慮世代》談的主要是今天孩童及青少年在社會環境和手機科技的影響下遭受的壓力和迷失。
《老師想起來了》的故事,說的是在今天在社會環境、手機科技,以及孩童與青少年的焦慮中,老師所遭受的壓力和迷失。
3.
那個沒有班級可教的班師,不只去海邊沒有找到要上學的孩子,她去了山上,山上只有山羊和土撥鼠在上學;她去了都市,都市裡學校一所又一所,班級一間接一間,那裡成堆破舊的東西,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孩子的蹤影。
但是老師是個性格堅韌的女子。
「即使我只遇到一個想學習的孩子,」她對自己說,「我也會是他的老師。」
她不想放棄。她繼續自己的旅程。
只是走著走著,她流浪、尋訪了半個世界之後,有一天,她卻忘了自己為什麼展開旅程…….
4.
臺灣的教育體系裡有多少流浪教師,這些流浪教師又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發揮多麼重要的作用,是大家都知道的。
《老師想起來了》不只是一本獻給流浪教師,也是所有老師的書。
義大利兒童文學名家薩賓娜.科洛雷多(Sabina Colloredo)以非常動人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關於教學「冒險」的故事。
這場冒險又在瑟琳娜.馬比利亞(Serena Mabilia)淡雅的筆觸之下,散發出「教學熱誠」的柔光,把「學生都不見了」的世界又重新照亮。
因此,《老師想起來了》會讓人嘆息,也會讓人流淚,只是淚水會讓我們的心底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