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 工作

2025年3月5日23:5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
1.
情緒,有兩種。
如果有一隻巨大的熊突然從樹木後方跳出來,在那一瞬間你感受到的情緒,就是恐懼。
如果你行走在森林裡,一邊走著,一邊在想著:「那個是熊的腳印吧?這座森林裡有熊?如果熊突然跑出來該怎麼辦?我要裝死嗎?還是要爬上樹?」那你所感受到的情緒,就是焦慮。
2.
焦慮,按外界和內在分,有兩種。
如果新進一家公司,在陌生的環境裡拿自己還不熟悉的工作做簡報,怕自己做不好。這是對應外界真有威脅而存在的的「現實性焦慮」。
如果除了擔心自己做不好簡報之外,還開始擔心這次做不好簡報會被罵,同事會瞧不起自己,自己可能在這家公司混不下去,這是在內心加油添醋地想出其他自己嚇自己的事情,那就是「神經性焦慮」。
3.
焦慮,按不確定的性質分,又有兩種。
如果你不確定某件事會不會發生,譬如考試有沒有及格,這是「概率不確定性」所產生的焦慮。
如果確定某件事情會發生,但不確定何時發生,譬如你知道這次考試不及格會被爸爸罵,但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要罵你,那這是「時間不確定性」所產生的焦慮。
4.
我把這四種焦慮畫成一張圖。
人不可能完全沒有焦慮,但焦慮可怕的就是會不知不覺地沒有邊界地擴大。
從這個圖就可以看出:本來只存在一個象限裡的焦慮,我們很容易就擴大成四個象限裡的焦慮。
所謂「面對現實」、「把握當下」這些話,都是在提醒我們只要面對四個象限裡的哪一種焦慮來處理就好,而不是一直把一個象限裡的焦慮擴大成四個象限的焦慮。
5.
晚上讀《上班路上心理學:養成堅韌靈活心態的33種心理學工具》,其中有一章談為什麼每個星期都覺得星期一很可怕,裡面談焦慮談得很有意思,我就做了筆記,畫了一張圖。和大家分享。
《上班路上心理學:養成堅韌靈活心態的33種心理學工具》還談的題目有:
我為什麼一去公司就很辛苦?
如果每天見面的人每天都很討厭?
我只是一個齒輪嗎?
如果和同事關係變好,會顯得很不專業嗎?
如何應對反覆無常的上司?
如何成為擅長拒絕的人?
這是一本上班族自救心理處方箋,讓上班這條路,不再是辭職的黃泉之路。

2025年3月4日21:50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D 佛法
《金剛經》,可能很多人聽了就覺得深奧難測,又金又剛,難以親近。
如果《金剛經》可以開口說話,很可能會說:「我只是一本名叫金剛經,實際上你讀一讀就明白生命和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書。」
如果你還是不相信,那麼就讀一讀蔡志忠的《漫畫金剛經》吧。
我摘了其中<一相無相>這一章。
「因為我實際上只是一個名叫須菩提,樂於修行的僧侶。」
真好。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
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即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2025年3月2日21:07

A 工作C 出版
進入了三月,上個月底大辣總編輯黃健和離職,因為是我們重要人事異動,也和大辣接下來的規劃有關,所以在這裡說明一下。
1.
2003年我想成立大辣的初心有兩個。
一是想給「黃色」、「性」去污名化。讓性主題相關的書不再只是躲在書店陰暗的角落,看書的人也不必再偷偷摸摸。所以創業作的焦點之一就是找到更頓群培這位西藏僧人的《西藏慾經》。
二是引介和日本漫畫不同的其他漫畫。希望讀者能享受多元圖像語言的刺激。所以創業作的另一個焦點就是當時沒人碰的歐漫,圖像小說版《追憶似水年華》。
我想到找阿和來一起做,是因為我們同事過,彼此有共識又有默契。因此打好國內外一些奠基工作後,我可以放心地由他後續發揮。
2.
大辣的起始階段順暢,但隨著整體出版市場的變化,難免也受影響。十年前,有過一次波折。
近幾年又有新情況。兩年前我們深談過一次,到去年十月,我決心另做一次改變,希望阿和能調整工作角色。但阿和考慮之後選擇了離開。
雖然遺憾,也尊重他的選擇,給予祝福。
感謝二十二年來阿和對大辣的熱情付出和努力。
3.
接下來我希望大辣做的,首先是更聚焦。
聚焦的第一點,還是性。
今天臺灣社會對性的態度,和性的環境,已經和二十二年前截然不同。和性有關的知識、討論、娛樂、機會,無所不在。
和性有關的視角,早已超越傳統兩性、同性的範疇;和愛有關的可能,也需要重新探索。
我們需要新的性智慧,以及新的性文明。
聚焦的第二點,還是漫畫和圖像小說。
回到多元開發圖像語言衝擊感官的初心。未來除了持續拓展原先的特色作家、作品之外,更進一步發現臺灣年輕世代特有的生命力,並與國際市場尋求新型態的交融。
4.
這兩者中,我尤其對如何好好重做性的部份有很深的期許。
在我記憶裡,大辣有個輝煌的時刻,在2007年。
那一年,李安的《色戒》上映。
有一天,一位中國的文化界人士來臺灣。他跟我說,他這次來臺灣要做的兩件事情是:先去戲院看完整版的《色戒》,因為中國只有刪節版;再來看看大辣新出了什麼書,因為大辣很多書在中國無法出版。
我深感榮幸。那不只說明了臺灣社會的可貴之處,也印證我本來想做大辣的初心。
在所有極權國家,性都是最不可碰觸的課題。因為性的解放,也就會連動思想的解放。同理,思想解放的社會,也才會有性的解放。二十多年前我之所以想到臺灣可以有一個和性主題相關的出版品牌,正是因為當時我們在解嚴之後進入了民主時代。
所以許多臺灣出版業者在中國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同業品牌,只有打出性旗號的大辣,沒有。
所謂臺灣是全華文世界出版最自由的地方,大辣是最好的註腳。
我們要好好延續這個價值。
感謝大辣一直以來的所有作者、讀者與夥伴,也歡迎對大辣未來有同感的人和我聯絡。
感謝大家。

2025年2月27日23:3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談及武俠小說,很多人或許會以為其與中國文化一樣源遠流長,但事實上,我們目前所熟悉的武俠小說特徵─ 即所謂「新派武俠」─ 其實是在短短一百年內形成的。……
『「新派武俠」在當時的香港、台灣帶起巨大熱潮。當年影響力廣大的報刊雜誌,無不以連載武俠小說作為吸引讀者的手段,數十年間連載了超過數千部武俠小說;遍布街頭巷尾、供應廣大民眾休閒的租書店,也因武俠小說的長紅而蓬勃發展。…..
『若我們比較數十年以來,台灣與香港的武俠小說發展,將能看出顯著的特色差異。香港武俠喜愛追求與中國歷史的強烈結合,而台灣武俠則多半刻意模糊歷史背景,且更注重故事情節的詭異曲折,也開發出許多實驗性的表現手法與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
2.
拿到《文學關鍵詞100: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我先挑了「武俠小說」來讀。
一下子少年時期躲在棉被窩裡讀武俠小說的種種記憶、感受都浮上心頭。
我主要是讀台灣武俠小說長大的。臥龍生、諸葛青雲、伴霞樓主、司馬翎、柳殘陽、獨孤紅等等,當然還有古龍。
除了這些大家之外,到今天要說我最難忘的,是一部叫作《第三夢》的小說。一部武俠小說(中間情節不記得)大殺四方之後,結尾是主角做了一場夢醒來。師父叫他去練功了。
當時對這樣一個結局的驚奇之感,到今天都很清楚。
《文學關鍵詞100》說台灣的武俠小說『開發出許多實驗性的表現手法與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的確如此。
3.
這本書的源起是這樣的:
『不少初次接觸文學的人,可能都遇過這類情況:明明自己讀過了某本書,讀完覺得還 算明白;但一翻看書評或推薦序,卻反而被這些專家的評述搞昏了頭。……..不瞞你說,每個看起來學識淵博的作家、學者、評論家,一開始接觸「文學」的專業知識時,大概都有和你一樣的困惑。只是,他們可能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在漫長年月的跌撞摸爬裡,終於久病成良醫,熬出一套自己的心法。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如此苦熬,也並不是只有這麼一條天堂路,才能讓人爬進文學殿堂。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和說明,很多文學名詞,及其背後的理論體系,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所以,六位青年作家與文學研究者,呂珮綾、班與唐、秦佐、陳泓名、陳冠宏、盞彧一起組隊,共同撰寫了這本文學的關鍵詞詞典。朱宥勳則當總顧問,寫了導言加最後的潤飾。
朱宥勳說:
『從文學圈「排資論輩」的習性來看,這些作者都稱不上資深,並不是文學史裡的名宿。然而,我認為這正是本書最大的優點—他們都是剛出一、兩本書,或者即將出書的新人作家/準作家,這也意味著,他們的閱讀品味、養成背景、用語習慣,最能貼近「新人讀者/新人作者」之所需。如果找一批中研院院士和國家文藝獎得主來編寫同樣一本辭典,或許能寫出功力精純、思想深邃之作,但這會不會又回到文章開頭的那種困境裡呢?』
4.
《文學關鍵詞100》不是一本不是「老師教你」,而是「學長姊帶你」的書。
並且不只是工具書,而是一本可以一路讀下去的書。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我和朱宥勳、班與唐、陳冠宏、盞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