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1 月 5 日,21:16

P 隨筆

張麗芬:工會動員

「低薪是國恥,派遣是元凶。」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在整理這些訪問稿的時候,要挑出一句最具現當事人講話情境與立場的話,多半要思考一下。

張麗芬是少數我不用回想就能馬上寫下來的人之一。

「低薪是國恥,派遣是元凶。」

在那個早上,她講這句話的神情,印象很深刻。

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句話的精悍結棍,直指核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到那天和張麗芬見面之前,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如此嚴重。

去見張麗芬之前,很好奇。

她是中華電信工會的秘書長。之前,中華電信不免總和國民黨產生聯想,這個工會的秘書長會加入綠黨,成為綠社盟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有種戲劇性。

張麗芬和我想的樣子不大一樣。中華電信工會果然很大,有2萬3千名會員,而張麗芬一方面看起來就是一般的女性上班族,但另一方面隱隱有一種這麼大工會的秘書長的特別氣場。

張麗芬非常清楚地鎖定自己關注及要改善的勞工問題:派遣。並且她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她要改善這個問題有個很寬濶、很溫暖的立場:「台灣不應該有一堆人在這麼不穩定的狀態下工作。」

這是一句應該出自哪位總統候選人口裡的話。

我問她中華電信工會的意向,她肯定地說,「我們有二十八個分會,每個分會都支持社會的貧富差距不能再擴大。」

那天要離開的時候,張麗芬指指她辦公室旁邊另一間辦公室。門口有一張招牌,上書「漂泊協會」。張麗芬說是他們工會的理事長朱傳炳支持弱勢,因此提供給街友使用的。

這次選舉,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之外,小黨或新成立的政黨最欠缺的資源之一,就是組織,打不成組織戰。

現在綠社盟有張麗芬加入,她如何動員中華電信工會,又如何她的身分來串聯其他工會,可能是唯一稱得上另類的組織戰。

身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張麗芬正在打一場另類組織戰。

期待看到她的努力有成。

@張麗芬自己說的話

我們不要再拼經濟了。

拼經濟拼了二三十年,拼成這樣,年輕人22K,真的很糟糕,還拼他幹嘛。

拼經濟,無限上綱,反對就是錯,但其實只是口號好聽,但底下的事都沒顧好。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派遣,我們五一工運,最強調一句話,「低薪是國恥,派遣是元兇」。

連台灣的政府,都成了最大的要派公司,用了三分之一的派遣工,約雇、約聘、約用,花樣很多。但是,這些工作沒保障的人,沒遵守勞基法,沒退休金,從沒加薪,做的卻是政府部門最繁重的工作,譬如勞動檢查員(沒保障)、清潔隊員(沒加薪)。

最慘的是,換了民選市長縣長,搞不好馬上就失業了,因為新市長縣長要用自己的人。

高雄市政府說沒有派遣工,卻是全部外包,結果更糟。

公家機關的官員沒事就講,是不得不委外,不然難道要每個人都去考公務員嗎?

這其實有很多方法補救,只是政府不去做。你要執政,就要有能力解決問題;自己不行,也要有能力找有能力的人來做。但政府根本就不在意這群基層低薪的人。

派遣應該是臨時性補充性的,現在全被濫用了。明明是長期性的工作,卻用定期契約一年一簽。派遣工大概做滿了十一個月,就得準備換公司了,一家公司幾塊招牌。

今年是A公司的派遣工,明年成了B公司的派遣工,A公司B公司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派去工作的公司卻沒有變,永遠都是C公司。這是應要派公司的要求,派遣公司樂得配合。對派遣工來說,老闆年年換,薪水卻沒變。

企業用這種方法,這個漏洞,來壓低薪水,政府配合財團不調高基本薪資。

不調高基本薪資,派遣工又沒加薪機會,一天過一天,不安定沒希望,怎麼會盡心盡力工作?

在花東離島的基層工作人員,連基本薪資都拿不到;這麼清楚的違法,政府連勞動檢查都不做,擺明了放縱。

我們的職業安全衛生法,當年是依製造業的標準而設,但時代變了,現在服務業的壓力最大。光是颱風假,就吵得雞飛狗跳,更不要說過年過節了,他們的工作量更大。

二十年來,我們台灣實在變化太大,人情全沒了。以前,過年過節,電影院最少還晚上不營業,讓員工回家團聚。現在呢,年夜飯大家還跑到飯店吃,春節高消費,這就是服務業勞工的犧牲。

我出門逢人就講工人權益,但是很奇怪,我認識的一家商店工讀生很害怕,連我的粉絲頁都不敢按讚。大家被欺壓得很慘。

大家還以為銀行員很好,其實也一樣壓力大,勞動條件差,工作做不完,加班也沒加班費,休假不敢休,積假一大堆。不只一個銀行工會的幹部朋友告訴我,現在銀行員的薪水,比他們二十年初入行的時候還糟。

為什麼會低薪?為什麼會派遣?因為老闆不願意分享啊。政府向財團靠攏,不提高基本工資,不禁止派遣,資方當可以少給當然不會多給。結果是什麼?企業家的存款增加了,豪宅越來越多了。

日本電信工會和我們交流,他們一樣認為,全派遣,大家薪水上不去,社會沒消費,經濟永遠不會好。

我這幾個月勤跑各工會,獲得很多支持認同。也向教師會表達,希望國高中課程能放入勞動教育,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工會,知道依法能保障那些權益,更重要的,讓大家知道,權益是要站出來爭取的。

我知道我們第三勢力綠社盟要進入國會有點難,但希望至少能獲得三席,這樣就能組黨團,推動民生法案。

當然禁止派遣是第一要務,團結工聯已經擬出兩年的落日條款,希望台灣兩年後沒派遣。

還有其他的民生法案也得推動也得落實,國會要立法,就立人民,尤其弱勢、基層最需要的民生法案,不要打政治的高空,這些高空,真不曉得在幹嘛。

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改善派遣的問題。台灣不應該有一堆人在這麼不穩定的狀態下工作。

@陳季芳的側記

綠黨張麗芬的工作職務是,中華電信工會秘書長,但她卻不是中華電信員工。她笑說,「我是中華電信工會第一個外聘的秘書長,算是比較特別的。」

她認為,勞動是為了民生,勞動條件不好,還會有什麼好的民生。這個不是問號,而是句號。沒有什麼好懷疑。

張麗芬談勞動很嚴肅,也很擔憂,年輕人找不到穩定工作,因為派遣盛行啊。弄得兩敗俱傷,除了中介走漏洞拿到好處。她說,這是必須革除的制度。

318太陽花讓她太感動,年輕人站出來了,很有希望。所以,李根政幾句話,讓她也站出來了。她要用她的專長保護下一代的勞動權益。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1 月 5 日,15:03

P 隨筆

謝英俊:方法自如

「台灣不缺議題,只缺技術、缺方法。我有專業、有經驗,進了立法院,可以天翻地覆的幹。」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漢寶德先生在世的時候,幾次和他談話,都對他講建築師的思路深為著迷。他用手指凌空畫著一個螺旋圖,談建築的概念和方法來回調整的脈絡。

那天訪問謝英俊的時候,他一說起方法,我就想起了漢寶德畫的圖,也勾起了對建築師的思維更深的興趣。

謝英俊剛開始講話的時候,跳躍得比較大。

不只他工作的地區涵蓋得比較大:他在台灣有建築師事務所,在對岸有公司,也開始接非洲、中南美等地的案子。也因為他的建築方法和技術很特別:他除了提供一套特殊的鋼結構外,盡量用當地建材和工法,讓當地的人自己參與建築,所以是協力建築,因此建築成本是一般的三分之一而已。

謝英俊又不只談建築,談東亞島鏈、談世界局勢,談都更,談政府的改造。

他說著話,翻翻面前一疊黃色的筆記紙,再怎麼大的問題,他很輕鬆地就翻過去了:「這都是沒有方法。」

不是曾經看漢寶德歸納過建築師對方法的思維和敏感,我那天大概不會那麼容易體會謝英俊為什麼說得那麼輕鬆。

治大國若烹小鮮。也是方法。

所以那天聽他說話,起初感到跳躍很大,但是後來跳得十分通暢,是一次很愉快的經驗。

尤其最後聽謝英俊說他在台灣的「總公司」設在台中一個原住民村裡,很感興奮,馬上就說我想去,只可惜我想的時間他不在。不過,當天晚上就接到了他要我隨時可去的來信:

「日月潭邊『伊達邵』村,派出所斜對面路上坡50米左手邊鐵門進去就是我們部落, 左手邊最後,辦公室。 冰箱打開,有啥吃啥煮啥烤啥,火塘自己生火,瓦斯爐也可用,桌上茶葉尚可。」

這是我忙完這些訪問整理之後,一定要赴的約。

@謝英俊自己說的話

這世界正在巨變,表面上看起來沒事,其實天翻地覆。

最近的社會運動、這次的大選,表面上看不出來,但隱約可以感受得到。

台灣問題,應該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而不要老是從台灣這個小地方看全世界;應該用全世界的趨勢來看這些變化。

從華爾街的佔領運動、顏色革命,到318;318是引爆點,這背後有一個價值觀在推動。當然這些運動背後有特殊的條件,有各方面的問題,看起來是不同的個案,但絕不是,有共通性,是某種全球共通價值觀念的轉變,只是還沒被很清楚解讀出來。

我簡單的說,老一輩的革命家,他們「頭裡」想的是什麼東西?再看這一輩年輕人整個世界的革命行動,他們「頭裡」又裝了什麼東西?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是某種價值觀的改變,而且非常巨大。

‪#‎新價值觀正在推動全世界‬

改變中的價值觀念,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美國綠黨提出來的十個價值觀,生態智慧、草根民主、社會正義、非暴力、去中心化、社區自主經濟、尊重女性、多樣化、國際責任、永續。尤其社區自主經濟是反經濟全球化,代表了經濟正義,這是未來大趨勢,但大家還沒感覺出來。

在我看來,美國綠黨這十個價值觀的核心,就是永續,這衝擊了我們的現代文明現代生活,包括生活、產業、資金流動等等等,牽涉到方方面面。差不多整個文明要重構了。

我看國際情勢,台灣是空前的危險,也是最脆弱的時刻。美中緊張關係造成東海、南海衝突,一旦升溫,衝突擴大,主動權在老共那邊,隨時可以動手,他不會去和老美硬幹,而會跟老美的代理人打,有限度的打,那時台灣就倒楣了。對大陸來講,第一島鏈,最容易突破的是台灣。

我很擔心蔡英文太偏美日,別人打架,你嘛閃一下,免得被K。

我從事建築業,在台灣、中國大陸、中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推動我們這套非常環保的建築理念和方法,涉及建築設計、材料生產、工程營建、施工以及使用管理等不同層面。是一種可以協力參與的永續建築,不只講究安全、美觀、實用還要有開放性、彈性可以結合不同的材料和工法,尤其強調綠色環保、就地取材、施工簡單──家戶或當地的師傅都可以做。成本可以低到三分之一。

在極端狀況下,例如我們目前協助尼泊爾震後重建,每戶兩層樓約25坪預算只有美金二千元,所以我們不認為有人沒房住,只要你有勞動能力。

我們的作法對當今的建築界影響很大,尤其是應對那十個價值觀,這是革命性的。建築是人類最大的積累,大家有錢了幹什麼?蓋房子。蓋房子就牽涉到政治和經濟活動,放到都市,就是權力與資本的角力場,這會是非常大的翻轉。

我們參與了921地震原民部落重建,至今十六年了還住在日月潭伊達邵部落。88水災我們協助十三個部落一千戶重建,由於居民參與度高矛盾較小,現在房子都不夠住。

我們的作法台灣的政府官員沒法接受,客氣的說太前衛;我倒是很緊張他們的落伍僵化,不接受新觀念,不體察世界趨勢。

我以前從沒參與政治活動,但參與了一些社區運動,如新竹的竹科污染抗爭、反新竹南寮填海造陸、新竹空軍11村保存、邵族還我土地、阿里山來吉部落遷建。從這也積累了群眾運動以及與政府互動的經驗。

我進了國會,可以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光是都市計畫、都更這一塊就做不完,因為政府沒作為。

全世界城市都在都更,只有台灣從事都更成了原罪,太荒唐了。這是為什麼?技術出問題。

現有都更整合幾塊地、老房子換新房子,這和都市有什麼關係?這和公共利益有什麼關係?以都市觀點來看, 這地塊提高容積依據為何?沒交待。

既然是都更就要從都市計畫著手。才能跟公共利益掛勾, 才能動用政府公權力去執行, 簡單講台灣都市計畫也要大翻修。

還有很多關於國土計畫、區域計畫、農地農宅問題的解決, 政府手上可以運用的工具很多, 但都不作為, 誰管得了它們? 監察院?也廢了, 無法處理行政單位不作為的問題, 但立法院有預算權勉強還可以管。

我參與這次選舉,是長遠的,不是只有一次決勝負。在這全球巨變中,得為台灣出一點力,不在乎什麼黨,社民黨找我,我就去,只要他們了解認同我這個人、我的理念。我以工程師角度看,台灣不缺議題,只缺技術、缺方法。我有專業、有經驗,進了立法院,可以天翻地覆的幹。

譬如講服貿談判,就是技術問題,操作技術太差了,一碗看似香香的八寶粥打翻在地,當然大部份的人還不知道八寶是怎麼回事。

談判,全世界都在談判,就是有為有守,不打一架不戰爭就行。連戰跑到中國去坐坐,大家不高興,這也不必,只要對台灣無傷,就當他是吳鳳,讓他去解決他們自己的歷史問題。

@陳季芳的側記

郝明義和我坐在謝英俊建築師的對面,這個兩張桌子距離,聊天實在有點遠,但是,謝英俊自信的力道,很武俠,好像把我們都罩住了;同時,又把他舉重若輕揮灑自如的優雅,表現得淋漓盡致。

「台灣社會不缺議題,只缺技術。」從服貿到馬習會,還有都更和大巨蛋,他都認為「沒技術」,所以搞得歷歷落落。「大巨蛋,柯市府那批人不行。」他認為,都更要提升到都市計畫的層次,才不會礙手礙腳,「這就是沒技術。」

你不要以為他是隨口亂講;他面前一本筆記本,講到那裡,翻到那裡,頁頁寫滿了字,顯然每個議題都經過思考,寫下論點。

你也不要以為他是建築師,只做「永續建築、協力建屋、居民參與」這一套十分綠色的工程,他說,世界各方面都在改變,而且是天翻地覆的改變,「在318這個社會運動中,隱隱約約有點天翻地覆感覺了,但應該更宏觀的推動一系列的新價值。」

他推荐美國綠黨的十個價值體系,重構文明。

謝英俊自1999年協助921災戶重建之後,在日月潭部落至今住了17年,他重建都市,隱居部落,看似矛盾,卻有一脈的精神──綠色永續,減輕地球的負擔。像他這樣的人,忙的要命,個性似乎也不太適合選舉,他卻要跑遍部落拉政黨票,為什麼?

http://twunbound.github.io/view/hsiehyingchun

謝英俊建築師 第三建築工作室 Hsieh Ying-Chun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1 月 5 日,10:30

P 隨筆

詹順貴:串聯異議者的人

「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生存選擇,來到了一個關鍵點。」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沒見到詹順貴之前,我和他在網路上因為討論核廢料的處理,交換過電郵。

當然也經常看到他對許多議題的發言 ,許多和生態環保相關,也有台南的鐵路東移問題。

我看他是律師,涉獵的範圍廣,批判火力強,所以想像他的相貌,和見到他本人的時候差距不小。

這個常帶著笑容,說話不快,語氣也很柔和,看來就像是學校老師的人,很難聯想到我從他文章裡看到的那位精力充沛,為國內眾多不同領域內的弱勢團體發聲,把他們串聯起來的詹順貴。

詹順貴說話的要點很清楚,不時會有些金句。

他說:「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生存選擇,來到了一個關鍵點。」而那天他談的許多重點,都是環繞著這個來的。

「過去政府的大有為,是鋼筋水泥思維與邏輯。今天的政府沒有大有為,也不能囿於鋼筋水泥思維。」

從這一點,詹順貴再說了一個重點:「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應該由人民參與決策。」

他認為,過去的施政議題由官員決定,透過行政程序,把人民排在最外面。而未來,施政議題應該由人民決定,政府協助進行程序,做出最好的決策。

我問他身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如何進行助選。

「我本來就是透過自己處理的案件,接觸各地的異議者,如新北貢寮、台東美麗灣、苗栗大埔與灣寶、新竹竹東二、三重埔與璞玉、彰化田中與二林相思寮等等地區面臨開發徵收的這許許多多事件,」詹順貴說,「我再努力把他們串聯起來。」

最有意思的,是聽他解釋怎麼告訴大家蓋綠社盟的政黨票。「我跟他們說:大選有三張票,第一張第二張上有人頭像,投誰或不投,都可以,第三張沒人頭像,看見有微笑的圖案,就給他蓋下去。」

詹順貴是個串聯異議者的人。

@詹順貴自己說的話

我出來選,和區域候選人的「志在參選」不一樣,我只是盡力壯大綠黨的力量。

綠黨十九年,一直很努力關注社會議題,但是窮嘛,在政治上很難突破。318之後,大家認為時機到了,再加上(2014)地方選舉選上了兩席議員,信心大增,綠黨決定參與大選不缺席。

假如綠黨、社民黨、時代力量,所謂的第三勢力能夠整合成功,人才濟濟,我就不必出來選不分區了。整合失敗了,我對老戰友李根政說,到最後如果有需要就跟我講。之前他也有提過,我沒答應。這次我答應了,先是代表綠黨,後來和社民黨結合,就變成代表綠社盟了。

既然出來了,雖然是不分區,我還是盡全力輔選。

綠黨是小黨,不會造勢,沒有明星光環,候選人媒體曝光率很差,知名度打不起來,是現階段最大的問題。

譬如講,馬習會宣布後,第三勢力和社運團體一起到總統府抗議,我們看三立和民視新聞,我們的發言沒看見,標題只提到黃國昌,畫面焦點也是黃國昌,我們都成了背景。

由於我們的人力、資源少,相對的,無法造勢、廣告,只能靠勤跑社區,從草地札根方面努力,這也是我們突破困境的方法。

李根政長期在高雄著力於環保、空污、水污議題,和後勁居民建立了情誼,也得到支持。

我呢,這幾個月持續在投票日前,勤跑全台各地。

我曾經長期協助過或一起努力反不當開發、捍衛生活環境的人與團體,例如宜蘭蜜月灣、美麗灣、淡海二期新市鎮開發、貢寮反核四、竹東土地徵收自救會、再到最多浮濫開發徵收的苗栗、往南到台中、彰化、雲林(反六輕空污)、台南反鐵路東移,一直到高雄屏東等等。

現在我反過來尋求他們協助,請在地意見領袖支持幫忙,我告訴他們,候選人要投誰,沒關係,但政黨票投綠黨。

中南部還有一個麻煩,綠黨會被誤會為綠營,民進黨,又得好好解釋說明,不然的話,他們大喊支持,章蓋下去卻是民進黨。

我們用草根力量積少成多,雖然很難反映在媒體的民調上,能擴散多大,也不曉得,但盡力而為,聚沙成塔。

我們也把這次大選當練兵。希望三年後在地方選舉能選上更多的席次。這次,我們當然希望能突破5%,不只進國會有力量,也可以讓我們能進行更多草根運動的培力。

國會單一選區制,對小黨十分不利,設限5%,在我們看來,根本是兩大黨夾殺小黨。

這也是我進入國會後,要做的事。我們到底要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大家討論清楚。但不能像現在一樣,根本是一個有權無責的總統無限大制。

今年(2015)空污愈來愈嚴重。北部是由中國境外移來,中南部則是境內製造。環保署時時發表PM2.5預警,媒體報導也多。

這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經濟發展是手段,還是目的?

經濟發展的成果,利益不能公平合理的分配不說,也沒有帶來乾淨的空氣、乾淨的水、安全無毒的食材。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顯然很有問題。從這個角度,大家就應該有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選擇。

未來政府施政,應該由平民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說,政府的決策,不是由政府決定政策走向、預算分配,而是由人民決定政府有限的資源,怎麼做出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的先後秩序。

過去政策,全是由官員控制,操縱行政程序,把人民放在最外圍,未來政策要和人民貼在一起,公務員在外圍,透過行政程序,協助人民做出最妥善的政策。

年輕的一代要認識這一點,不要相信萬能政府、官員清廉,他們會以民為主那一套。

監督政府,不只是在國會,我們必須把制度、平台建構出來,法律、預算公布出來,讓民間對議題有實務操練的機會。

在中央,例如服貿,不能由政府簽了才說。馬英九一直說利大於弊,但利在哪裡、弊在哪裡,誰獲利、誰受害,為什麼那些人平白受益、另一批人平白受害?受害如何補償?這都得由大家來討論。

甚至經濟走向,是要跟中國靠近呢,還是跟美國靠近,或者在中間?甚至那些項目可放在服貿裡面,那些項目不可以,都得由人民決定。

在地方,譬如說,新竹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畫了440公頃土地,其實產業專區只佔60公頃,有180公頃劃為住宅區,裡頭還包括獨棟豪宅,美其名說是國際示範村;交通大學負責規畫,也拿走了40公頃。如此明顯炒地皮的開發案,為何被提出來?事先是否曾與人民溝通?是不是應該與人民討論後才決定?

但我們看到的卻是政府強勢主導,想區段徵收徵收,然後發生抗爭,不僅徒增很多社會成本,也讓這欠缺正當性的案件,一拖十幾年,不僅毫無效率,更葬送政府公信力。

航空城也一樣,第三跑道不過需要700公頃,兩任縣長朱立倫、吳志揚,由700變2200,再變6000公頃,玩的全是地目遊戲。

但為什麼上表面支持的人多?因為規劃的時候風聲就出來了,投資客進場,農地價格翻兩翻,地主也換了兩三遍,他們說他們地主,你也不能否認,投資客當然支持區段徵收,聲音還很大。反對的呢,全是一代代務農,從沒易主,這是他們的根,結果卻被打成釘子戶。

這樣的都市計畫,不該用大政府模式,由首長一個人和一群裙帶派系決定。一開始就該公布,有利害關係的人一起來討論。

政策執行,事前多一點溝通,執行就快一點;事前不溝通,執行就問題百出,譬如,服貿就造成了太陽花運動。

老官僚抱著大有為政府的觀念,懷念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也拼命喊建設,建設還嫌不夠大不夠誇張。蔣經國的十大建設,有他時空背景和脈絡,到今天,核電、五輕也發生問題。

如今時空不一樣,台灣已經是全世界道路密度最高的國家,還搞造橋舖路大有為的建設,而且集中在鋼筋水泥,豈不是可笑。

政客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改不了,所以得多一點有別於傳統、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進入國會,衝擊現行傾向財團的施政邏輯才行。

我進入立法院,還會特別重視預算監督,該刪的就要刪。有個笑話,說是行政機構怕預算被刪,浮編了一成,結果沒被刪,錢多了花不完,還得被檢討執行不力,這些亂花的錢,都是舉債來的。

有限的資源、預算得用在該用的地方,而不是拿去蓋蚊子舘。

這次立法院會期更荒謬,國民黨執政,不刪預算;民進黨準執政,也不刪預算。國會只有這兩黨,國家完蛋了。

另一方面,用我二十幾年社運經驗,在憲改中,也要盡一份力。

除了國土、都更、農業之外,憲法第七條到第二十三條的人權部分,一條條整理,希望能把有尊嚴的勞動權、工會、居住權、媒體的接近及使用權等都列進去,這是人權清單,得更周全和現代化。

綠黨在選舉中很艱困,已經十九年了,但因小黨知名度有限,加上長期以來我們倡議的環境議題,多多少少和大企業站在相反的立場,要得到他們的贊助太難了,所以募款頗為困難。

過去十九年,大概有十四年,生態議題上升緩慢,到近五年才熱起來。
但到今天,主導台灣政治走向、資源分配,還是發展主義、建設主義。可喜的是,潛在的對抗角色,也因生態議題發熱而逐漸浮出水面。

這是我們的機會,也是台灣永續的機會。

@陳季芳的側記

「我們綠黨啊,經常是新聞的背景畫面。」

詹順貴律師,很瘦,講話完全沒有律師那種「雄」的氣勢,甚至有點害羞,稍多講了幾句,就會覺得「搶了你的話」,不好意思,頭稍稍的往後縮;笑也很含蓄。

他是聆聽的人,「我比較像社運人。」哈哈,你說像嗎?

但是,他就是從事社運20年了,從高爾夫球場濫墾抗爭運動開始──這是大家都已經遺忘了的環保運動,直到今天,足跡從台東美麗灣,到苗栗大埔,台南鐵路東移。

他加入了綠黨約8年,綠黨窮,人力也不夠,「不會造勢,沒有明星光環,媒體不寵,經常變成背景畫面。」他感慨,「因為這樣,也很難反映在媒體民調中。」

詹順貴是相信一步一腳印的人,他本無意參選,因為第三勢力協調不成,各自為政,他反而跳出來了。他要利用選舉宣揚綠黨。他曾經參與過社運的地方,都要跑一次。

「你們要相信我。」他告訴大家怎麼投政黨票,「第一張(總統票),第二張(立委票),怎麼蓋章都沒關係,第三張(政黨票),你們看見那個笑笑的太陽,就給他蓋下去。」

他希望能過5趴,讓綠黨更有力量保護環境生態。

最重要的,詹順貴說,「在今天,我們得用不同的思維,衝擊固有的思考模式,台灣才會更好。」

http://twunbound.github.io/view/thomas0126

詹順貴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1 月 5 日,08:32

P 隨筆

1月5日在香港明報發表,同日台北蘋果日報也刊登(但標題被更動)

台灣新價值觀形成的起點
-在2016台灣大選之前給習近平主席的信

習主席:

新年好。

兩年前的三 月九日,我曾經就兩岸服貿協議的發展,寫了一封信給您。

那時我不知道十天後會有太陽花學生運動發生。只是就我當時對台灣民情的體會,建議您如何避免在兩岸越走越近的同時,卻越離越遠。後來,我也很高興看到中國大陸開始對台灣三中一青的重視。

十天後台灣選舉在即。對於這次選舉結果,很多人都預測會有明顯的政黨勝負。我相信您對情勢也都有瞭解。

今天寫信,是想和您分享一些看法。

我花了兩年多時間,訪問台灣社會裡許多領域的人寫了一本書。最近又再訪問了許多年輕世代的參政者,印證他們所看到或代表的民意。

我體會到的是,雖然台灣朝野政黨仍然把這次選舉的主調訴諸於 政治或經濟路線之爭,但事實上這是一場大致以三十五歲年齡線為界,前後世代不同的生活觀、價值觀之爭。

這麼說,是因為今天台灣所面臨的問題,不論政治、經濟、環境、教育、兩岸等,每個領域都來到了一個臨界點,不能因循以待,也不能再個別應對。新世代的年輕人越來越體認到:台灣面對的是結構性問題,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需要審視過去所有引以為常的思維和習慣,需要從新的生活觀、價值觀裡思索答案。

所以這次選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個別政黨的興衰起伏,而在於這將是台灣社會開始思辯,並形成新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起點。

過去,台灣都是政黨來形塑大家的生活觀和價值觀。從這次選舉開始,將有越來越多的人以自己相信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來參與政治。

在這個新的生活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我們會不可避免地把兩岸關係當成一個重要的指標來審慎檢視。但中國大陸不必把這些審慎檢視看作兩岸關係的倒退,也不必將之與所謂的反中畫上等號。

當然,如果中國大陸對於台灣新的選舉結果有些新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對您在2014年9月底接見台灣 一個政黨時候的所言,也印象深刻:「兩岸選擇不同的政治發展道路,台灣同胞對於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大陸予以尊重;對於台灣政治發展道路對其自身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大陸無意評論,但希望台灣方面尊重大陸13億人民的選擇與追求。」

以中國大陸之大,猶希望台灣能尊重大陸13億人民的選擇與追求;以台灣之小,希望大陸能尊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選擇與追求,想必也可以被理解。

兩年前寫給您的信裡,我曾經提到:以中國大陸今天巨大的經濟實力,以銀彈而非砲彈淹沒台灣並非難事; 但事實上這可能不但不利於台灣,也不利於大陸。

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而言的真正價值,在於彼此可以進行「較勁的合作」。

對台灣來說,只有較勁而沒有合作,會形成無謂的衝突;只有合作而沒有較勁,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倚賴而被淹沒。「較勁的合作」的價值,不言自明。

對中國大陸而言,經濟力量大到可以吞併台灣卻不為,讓台灣持續成為「較勁的合作」對象,也有價值。

台灣經濟的活力,相當程度立足於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政治與社會體制。中國大陸如果只想借由強勢的經濟力量就把台灣沒入,將發現不過多了一個相當於大陸三線省市,不如雞肋之地。相反地,當時我說,「中國大陸如果真正尊重一個『通過實力的較勁而相互合作』的台灣,那我們也可以提供中國大陸任何其他省市都無法提供的資源和動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近中國大陸一家IC 集團為了要投資台灣IC設計產業的許多動作與發言,不無令人遺憾之處。

該集團有中國的國家隊背景,其負責人購併美、韓等國的廠商不得,進而想整合兩岸IC產業的資源,其急切可以想像。

但是該負責人聲言「台灣 如果不讓我們投資,那我們就禁止台灣生產的產品在大陸銷售」,則有多重爭議。

其一,這種發言語帶威脅,是 中國大陸不可能對拒絕其購併企業的美國、韓國所說的話。但卻對台灣說了。

其二,兩岸之間的往來,包括簽署ECFA 而不是一般WTO的貿易協定,本來是要證明彼此的來往,可以立足於優於WTO的原則和基礎。現在中國大陸把不會對其他WTO貿易伙伴所說的話卻拿來對台灣說,從根本動搖兩岸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基礎。

當然,這種發言也不符合您三個月前在新加坡發言時所強調的:兩岸有能力、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事實上,如果兩岸能體會較勁而合作的作用,不只IC產業,許多產業都可以共同開展大不相同的新局。

對中國大陸而言,有一個較勁而合作的台灣的價值,應該還不只在經濟層面。

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與台灣,一直在走兩條不同的路子。
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與國力躍升上展現了「有用之用」的極致。台灣則在政治民主與社會多元價值的發展上一路探索「無用之用」的力量。

今年2016年,是文革五十周年。

在五十年前,兩岸軍事力量尖銳對立的時刻,很難有人相信台灣這個蕞爾小島在經濟上的種種努力,將在日後對中國大陸的發展有什麼大用。

今天,兩岸經濟力量差距對比明顯的時刻,可能也很難有人想像台灣即將展開新的生活觀、價值觀的調整,以及包括憲政在內的改革,對日後中國大陸有何可用之處。

但是如果我們彼此都多相信一些時間的作用,再五十年後回顧,很可能又有今天回顧五十年前之感。

我會寄一本我寫的《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給您,得便或請過目。

如果您想要多瞭解一些台灣這次選舉與生活觀及價值觀的變化,也歡迎到我的臉書來看一下我們對一些年輕世代參政者的訪問。

新年,祝
如意

郝明義  謹啟

2016年1月5日

註:2014年3月9日
<在越走越近與越離越遠之間- 給習近平主席有關兩岸服貿協議的公開信> http://bit.ly/1RVSRgB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1 月 4 日,20:57

P 隨筆

許秀雯:女同志寫給台灣的情書

「新政治,就是價值的選擇走在選票的計算之前。」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不像區域立委候選人那樣有直接面對第一線選民的壓力。

所以我們訪問過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大多主要從自己的專業發言,把面對選民的活動則留到比較後頭才進行。

許秀雯是少數的例外之一。

我見她的那一天,在台中。她正在全台環島途中,前一天剛參加了台中的一場同志大遊行,和我見完之後,還要繼續南下。

「我買了一輛二手休旅車來跑各地,雖然不可避免會製造些碳足跡,」許秀雯指指她那輛彩虹車,「但是可以幫我把全國當選區來跑。」

許秀雯說,她是台灣史上第一個被政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出櫃同志。過去台灣的選舉,還沒有過旗幟鮮明主打同志議題的出櫃同志候選人。

而她之所以決定參選,並且堂堂正正地亮出同志的旗號,是因為這是「女同志寫給台灣的一封情書」。

所有的情書的根源都是「愛」。所以她寫這封情書的目的,也是要告訴大家,政治,可以有「愛」。

「現在的選舉,時間到了,許多人就要催化對立。連性別議題,也只是被利用。」許秀雯說,「太多人根本沒想過:政治可以是溫柔的。」

她分析,同志從小就不是主流的性向。對差異、霸凌、弱勢,都比較敏感,所以較可能擁有「雙重視野」,不帶偏見,而帶有溫柔。

因此那天聽許秀雯講她所主張的「弱勢相挺,底層相連」這句話,我在筆記上做了個很大的星號。

她所說的「弱勢」,不只是指她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所致力協助的同志、原住民、勞工、其他社會底層,甚至也包括台灣本身。

許秀雯說,面對仍然把同志議題當禁忌的對岸,在這方面相對開放許多的台灣,應該意識到善用同志的議題,對台灣資源不足的國際活動的本身就會是很大的助力。

「318才過了一年多,但已經相當多的人不記得當時為什麼發生此事了。」許秀雯講話指東打西,但是脈絡很清楚。

「所以許多事情需要紮根,對於民主政治的關心與意識更需要日常化,讓一般人都能輕易地跨越門檻,有時間接觸政治、有能力廣泛而不偏食地討論政治。」她說,「只是小黨在主流政黨與媒體所設定的框架下被夾殺,生存空間很小,往往沒有足夠資源紮根。」

這樣看,許秀雯一早就開著彩虹車環島到處走,目的倒也很清楚。

「我們就是要攪動不同階層的對話。」

然後,她又加了一個金句:「新政治,就是價值的選擇走在選票的計算之前。」

那天我們分手的時候,許秀雯很開心。因為她們的下一站去台中基地辦講座。

「我太太會去那一站和我會合。」

@許秀雯自己說的話

我們台灣人權運動發展到現在,枱面上,不管是選出來的政治人物,還是政府官員,沒有一個出櫃同志。

這有很大的象徵意義,我們知道男的政治人物,參加各種活動,都會帶著夫人出席。

我是女同志,要是我當選立委,也會帶著夫人出席茶敘之類的公開活動。

上次冰島女總理帶著同性配偶到中國訪問,中國媒體雖然很不甘願或報導同志新聞受限制,但基於外交禮儀,也得乖乖報導。

所以,台灣承認同志的存在,報導同志的現身,不只可以對社會起正面的作用,也會是我們外交困境中可以利用的一種國際資源。

我這次參選,站到政治舞台上,是「女同志寫給台灣的一封情書」。而這封情書的根源,是「愛」。

台灣這塊土地上,近年不斷有新政治、人權議題出現。

但是,扭曲的政治遊戲規則,使人民和政治的關係疏離敵對而對抗。彼此缺乏真實的對話與理解,有些友善的態度,是包裝出來的幻覺。

譬如講,台北同志大遊行,規模亞洲最大。國外媒體都認為,台灣將是亞洲第一個承認婚姻平權的國家。民調也顯示,民眾支持婚姻平權過半。

但是,在我們的國會裡,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委是少數。這個落差怎麼來的?

這個是我參政必須追問的問題。

我這次全台跑,推銷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在民間和民眾交換意見。

我發現,兩大黨看選票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他們腦袋裡轉的是算計,議題只是鬥爭的工具。

我們在一些事例中可以觀察到,當主流政黨判斷某個公民運動對自己不利之時,往往會進行政治操作,將這個公民運動簡化或乾脆抹成對手政黨操縱的產物,以削弱、打擊運動訴求的正當性。

性別議題也是一樣,只是工具,平常沒人關心,沒吭過氣,有機會就拿出來鬥爭。

我們也承認人權是鬥爭而來,但不是這種鬥爭。

價值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我們為捍衛價值而戰鬥,而非為了政治算計而鬥爭。

我們所要的新政治,是要讓價值走在選票算計之前。

而我們同志,因為不是「主流性別」,對於差異與社會排除很敏感。我們之中很多人從小體驗歧視和霸凌,對於什麼是「弱勢」感受往往也特別深刻。

我們因為深受主流壓迫而格外了解所謂主流觀點是什麼,因為被排除,而擁有「被排除者」的另一重視野,這種「雙重視野」使得我們在許多事情的思考上,較可能擺脫主流偏見,發展出同理心,甚至獨特的幽默感與創造力。

台灣是母親。在母親的懷抱裡,我們可以想像政治是不粗暴的,是溫柔的。讓對話變為可能。讓眾聲喧嘩成為多音部的愛的合唱。

這是我進入國會後,一定要塑造的氛圍。

我加入綠黨,除了議題認同;多元成家法案,是我和幾位律師與非律師的朋友共同寫出來的。

在這之外,我過去對兩大黨遊說人權、性平議題的經歷中,發現兩大黨在這方面非常保守。尤其有選票壓力的時候,顧慮太多。

這也讓我相信進步的第三勢力空間,非常重要。

我代表綠黨不分區,重點是政黨票。

我買了一輛二手休旅車,全台跑,發現選情相當有趣。

綠黨黨小人少,知名度也不夠,九月十九,我去南投參加內地搖滾。這個內地搖滾,意思是台灣的內地是南投,到內地不必出國去對岸。

我穿著綠黨的T恤,還是有位老先生問我,有這個綠黨噢?

我回答,有啊,我就是綠黨黨員啊。引起了很多好奇心,方便我們拉政黨票。

我在中壢威尼斯影城外公園演講,我開口便說我是同志,大家也不會排斥。

但我注意到聽的最仔細的是旁邊一位大樓的派遣清潔工,也有六十了。
大家的偏見或許會以為,以她的學識、經歷,不懂性別議題。這實在大錯特錯,她後來還和我們聊天,最後說,她的票一定是我們綠黨社民黨聯盟的。

我去苗栗,拜訪大埔案的秀春姐、灣寶的洪箱阿姨,這兩位溫暖堅毅的女性,她們也很支持我們。

她們好好的家被拆了。而我們同志,也需要一個家。家,成了我們的連繫。

洪箱阿姨講了一個鄉下同志的故事。說一位務農的同志,怕鄰居閒言閒語,給家裡帶來壓力,結婚了,也生小孩了,但痛苦的要命。

大家以為城市才有同志議題。其實鄉村也一樣有。只是找不到協助的資源,壓力又大,只好跑到城市討生活,才能以同志本色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

我們網站上有很多年輕的粉絲,他們很希望我們的婚姻平權法案能夠通過,特別關心。

他們之中有的人天天來看,但不敢按讚,怕家裡知道。

他們說,如果制度能承認同性也有平等結婚的權利,也就可以告訴父母,同志關係是政府承認的,也受法律保障。

這對他們的心理、感情的支持,特別有幫助。他們也不必隱藏自己,而讓家裡接受。這當然雙方都還要努力。

嚴格來說,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要讓同志成家,而且還要讓同志可以回家。

我競選不分區立委的好處,就在於能和全台各地的同志聯絡,集中力量。再進一步,和弱勢議題相挺,譬如,土地、勞工、動保、婦女等團體合作,結合社會底層,撑出新的空間。

我和律師團為花蓮太魯閣族原民,義務打了十年官司,替他們向遠東集團的亞洲水泥要回了兩塊地,還有很多地還得慢慢討回來。

這事說起來太荒謬,國民黨政府說是光復台灣,把原民的土地直接收歸國有,也不管他們耕作權人的權利,然後再撥給亞洲水泥。

他們說是有協調,但原民國語都講不好,也不會看法律文件,土地就莫名其妙通通給拿走了。

更荒唐的是,拋棄耕作權同意書一大叠,全是同一個人的筆跡。

弱勢團體就是這樣給政府欺負。

所以,我們要弱勢相挺,底層串連。攪動、促進不同階層的對話。讓政府站在弱勢的角度思考。

說到種族、階層,其實,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都有相對弱勢、不被理解的部分,這需要好的方式溝通和解,互相看見。

說起來,我們同志組織在國際上聯繫緊密,對外交也很有幫助,因為是人權議題,普遍受到尊重與重視。

我們台灣對政治認知,一般還是局限於兩大黨或明星式的理解,少有脈絡深入了解政黨的發展與主張。

綠黨十九年,基礎有了,但資源有限,紮根不夠,在地方上連專職工作人員都請不起,依賴志工,雖然如此困難,但不是沒有空間。我們一步一腳印,總能打出空間來。

我們靠的就是溫柔的愛,沒有偏見的愛。

國際組織Freedom to Marry的主席Evan Wolfson,來台灣時,不斷的鼓勵我們。

他說,法官也是社會的產物。同樣的法條,在不同的時代,就會有不同的見解。

只要我們的公民力量夠強,不斷地扣問,自然會得到我們要的答案。

@陳季芳的側記

綠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許秀雯,談性別政策很嚴肅,眉心溝深深幾許;很熱情,講話快狠準,句句要害;但不激動,只是會臉紅。

從九月二十七日起,一輛小巴(裝滿了宣傳品),一輛小車,她帶著五位工作人員(有些站更多),從台北出發,走西岸繞東岸,預定十月二十四日完成環島一周;她這麼做的目的,是答客問;進城下鄉,到處解釋為什麼要推動同志成家,鼓勵同志回家,說明政黨票的重要。

許秀雯非常有信心,正面思考;她不寄望政府、民代,還有大法官,會主動改變觀念,但民衆要給他們壓力,要求他們改變。

她更相信,政治可以很溫柔,平權是溫柔的起點。有些人或許以為同志運動看起來激烈,但讓人們終能彼此溫柔善待,才是他們的目的。

http://twunbound.github.io/view/MeVictoriaHSU

同志許秀雯 綠黨不分區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