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22:56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一個國中時候很喜歡畫畫,但只能偷偷畫…不然就會被老師撕掉的女孩,
高中終於放飛,大學也讀了一個可以繼續畫畫的科系,
但是到了臨近畢業時,才發現自己並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走。
於是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申請了唯一一所她知道的美國動畫學校……向銀行借了一大筆錢,想說只去個一年也好……
然後她去了,認真畫圖畫到要一直戴著護腕。
還同時確診了憂鬱症。
然後好想回家,整整一年,都活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就是很焦慮又不開心,而且非常孤獨的輪迴中…….
然後,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收到了一個小小的禮物盒,蓋子鬆鬆地放在上面……
2.
水晶孔的《我很多的美國時間》,講的是一個愛畫畫的人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在成長過程中認真探索自己的人都會遇上的歷險,以及柳暗花明的轉折。
譬如,她收到那個禮物之後,生命如何出現嶄新的光亮,以及又連續出現一幕幕的驚異。
這些故事雖然用文字來講也很精彩,但是水晶孔用圖像來講,又有文字所沒法傳達的層次。
譬如,疫情期間,她被公司裁員,走投無路之際,卻收到皮克斯動畫的錄取通知。等她回荒蕪的辦公室打包準備從美東去美西的時候,她在開車途中「悲從中來」。
「悲從中來」到底該如何形容?水晶孔用畫筆呈現了文字看不到的場景。
又好比她回到舊金山,像開盲盒一樣滑交友軟體,遇上恐龍對象的表情,也是漫畫才能表達得入木三分。
3.
水晶孔的第一部作品是九年前的《流浪小孩》。
畫的是當時二十歲的自己曾經來去過的西藏、紐約、西安、新疆、上海,以及住下來的台北。
現在快十年過去,她來去的城市又多了奧克蘭、紐約、舊金山。果然真是流浪的小孩。
流浪的人有一個特質,就是要做和那些定居的人不一樣的事,看待世界不一樣的角度。不但總要和別人不一樣,也要總和自己不一樣。
看她的作品,顯然是如此。
《流浪小孩》,已經充分顯露當年她在畫的漫畫是和台灣最主流的日漫風格不同的路;而九年後的這本書,她又換了另一種風格說故事。
這樣看來,她在風格之間也已經輕鬆自如地流動了。
說流動而沒有說流浪,是因為在生命靈數的比喻裡,這樣的經歷像是在拍一部5的人生電影,或者5是主角。所以需要把各種流浪看出是流動的時候,才能自由自在。
4.
明天星期天,是個讀《我很多的美國時間》的好時間。
不論在不在美國,為了探索人生所需要的勇氣、機會、等待,以及途中的起伏悲喜是相同的。
每個人也都有很多臺灣時間。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