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4年12月31日 19:31

A 工作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今天晚上,看還沒有要下班的同事從冰箱拿出自己存放的各式飲料要慶祝2024年最後一天,就也分了半罐汽泡酒一起同樂。感謝大塊、大辣、大製造所有同事,感謝所有作者,感謝所有支持我們的協力公司,尤其支持我們的讀者!為了回報大家,今晚我也去工作、催稿!(也會去吃一頓!其實太多久沒喝酒,現在已經半醉了。)
大家新年快樂!

2024年12月26日 19:1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L 人物

1.
今年九月,我們和劉振祥決定要出版他拍《戀戀風塵》的相關攝影作品之後,最重要的挑戰就是找誰來做美術設計。
要出版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只是《戀戀風塵》這部電影上市近四十年來從沒有完整披露過的劇照,還有阿祥拍攝大量電影畫面之外的人物和工作照。
就編輯的角度,我可以馬上想出劇照部份如何展現的調性,但是工作照如何編輯的調性是另一件事。尤其如何把這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需要非常細緻的拿捏。稍微處理不好,會把整本書的調性亂掉。
所以,我和阿祥討論找誰當美術設計的時候,就跟他說:那找劉開來做吧。
阿祥睜大了眼睛說:能找他出山來做,當然好!
2.
想到找劉開來做,不只是因為相信他有能力處理我想到的那些挑戰;相信他能給這本書的視覺帶來獨特的美感;也不只是因為想到劉開之前就和這部電影所有的那些淵源。(他和侯孝賢有過很多合作。)
也因為大致在《戀戀風塵》上演的1980年代中期,我也和劉開有兩年時間密切合作。
那時我在《生產力》雜誌工作,劉開在《中國時報》上班,幫我編的雜誌跨刀。每個月一次出刊前就到他和玫憶當時還在永和的家裡熬夜,出來看天色從魚肚白而轉亮的記憶,到現在還很鮮活。
不知是不是這些因素綜合發酵,讓我一下子想到劉開。而完全沒考慮到他已經隱退江湖多年。
3.
真正讓我確認是怎麼回事,是十月七日那一天。
當天劉開和協助他的蕭士淵來,我請他們和阿祥一起晚餐。
我們交換了初步工作方法後,談到另一個課題,就是書名。
劉振祥並不想這本書只是一本讓人想到那部電影的書。所以不希望直接用到電影的全名。
想書名是件有意思的事。
有的時候踏破鐵鞋也想不出來,有的時候就突然信手拈來。
那晚是後者。
我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跟他們說,我想到了書名,並且連副標都想好了。
風塵前後:一部電影、一個攝影者、一個時代的風塵。
4.
侯孝賢拍這部電影又立下他導演工作,以及臺灣電影史的一個里程碑。
劉振祥以一個剛從軍中退伍,初出社會第一個工作的年輕人拍這部電影的劇照,就一鳴驚人,不只改寫臺灣電影劇照的定義,也為他自己以攝影記錄臺灣的人生開啟澎湃的序幕。
那是解嚴前後,從硬體到軟體,從政治到社會,從經濟到生活到娛樂,臺灣全面在變動的時刻。
大約那個時候有一個冬天的早上,我站在松山機場和民權東路交叉口等紅綠燈,覺得空氣中有什麼東西在微微震動得臉皮都有感覺。
真是風塵前後。
5.
因此出版這本書有很多希望。
希望能完整為劉振祥從沒完整公布的這部電影幕前幕後的作品,一次展現,讓讀者有一場視覺的饗宴。
希望這本書的美術、裝幀設計,以及精緻、到位的印製工法,能體現紙本書籍的美感與價值。
更希望大家透過劉振祥鏡頭裡記下的臺灣的那些時刻,書裡那些人所浮現的時代氛圍,重新不只回顧那個時代的臺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也能思索我們可以給自己的未來發生些什麼。
畢竟,現在也是風塵前後。
6.
感謝所有參與那個時代的人。
感謝所有參與出版這本書的人。
#風塵前後
劉振祥

劉振祥對印出來的照片上的粒子很滿意。說那絕不是數位相機的感覺。
劉開重新出山的設計。
10月7日晚上的晚餐會後,和劉振祥和劉開。很高興那天想出「風塵前後」的書名。
侯孝賢拍這部電影又立下他導演工作,以及臺灣電影史的一個里程碑。
劉振祥以一個剛從軍中退伍,初出社會第一個工作的年輕人拍這部電影的劇照,就一鳴驚人,不只改寫臺灣電影劇照的定義,也為他自己以攝影記錄臺灣的人生開啟澎湃的序幕。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要出版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只是《戀戀風塵》這部電影上市近四十年來從沒有完整披露過的劇照,還有阿祥拍攝大量電影畫面之外的人物和工作照。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那也是解嚴前後,從硬體到軟體,從政治到社會,從經濟到生活到娛樂,臺灣全面在變動的時刻。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因此出版這本書有很多希望。
希望能完整為劉振祥從沒完整公布的這部電影幕前幕後的作品,一次展現,讓讀者有一場視覺的饗宴。
希望這本書的美術、裝幀設計,以及精緻、到位的印製工法,能體現紙本書籍的美感與價值。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更希望大家透過劉振祥鏡頭裡記下的臺灣的那些時刻,書裡那些人所浮現的時代氛圍,重新不只回顧那個時代的臺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也能思索我們可以給自己的未來發生些什麼。
畢竟,現在也是風塵前後。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感謝劉開和玫憶,及蕭士淵,為這本書的設計定下許多高規格標準。感謝大製造的塗思真,沉著地完成印製上相對應的高規格執行。
也要感謝本書執行編輯陳秀娟完成高規格任務。
拿到書的第一天,正好阿祥來公司。耶!

 

2024年12月24日 21:23

Uncategorized

耶誕夜是一個檢測你有數字6比較多,還是數字7比較多的時刻。也是檢測你和伴侶關係的時刻。
耶誕夜裡,6 想演出的,就是溫暖地和家人、親愛的人相聚在溫暖的家裡,一起唱耶誕歌、交換耶誕禮物。
7 想演出的,則是萬家燈火中,自己推門而出,走進茫茫的風雪中,天地悠悠,自己踽踽獨行。
這是因為,6 和 7 這兩個演員的特質迥然不同。
6 主要的特色之一, 就是溫暖、關懷,喜歡和大家抱團取暖。
7 主要的特色之 一,就是冷靜、沉思,行事喜歡獨來獨往。
所以6 和 7是一組誰看都很清楚相斥的數字,但是在戀愛中,卻又往往會產生致命吸引力的數字。
對於 7 來說,6 會吸引他,是因為可以給他那些溫暖。 但是溫暖了一下,他又懷念自己的孤獨。
對於 6 來說,7 會吸引他,是因為那種迷離和孤獨,她渴望給對方溫暖。但是給了溫暖之後,卻不明白對方為什麼還是要選擇孤獨。
耶誕夜裡,你是6還是7 呢?
如果你和伴侶間有一個6,有一個7,你們兩個人會怎麼過耶誕夜呢?
祝大家耶誕夜快樂。
#用鑽石生命靈數拍好你的人生電影

2024年12月22日 11:27

G 政府與政治

1.
這次立法院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追星人。
那位講出「粉絲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身份認同。……在任何的身份之前,我們是台灣人」的女孩子,清楚地說出這次為什麼連她們也站出來。
但是國民黨的人,不是說她們瘋了;就是說她們「不是追星族,只是些青鳥。」
從馬英九時代的國民黨就善長於把年輕世代逼到站在他們對立面,而這一次,又成功地把更年輕的追星人逼到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這是為什麼?
也是身份認同的原因。國民黨太多人是:比起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比起認同台灣人要走出自己的路,更認同台灣要走仰賴中國的路。
所以他們會和台灣解嚴後出生的一代代年輕人越走越遠,越來越對立,是不可避免的。
2.
一個一直要和一代代年輕人站對立面的政黨,怎麼可能再取得執政機會?
國民黨嘴上不說,內心是很明白自己這個困境的。所以從去年總統大選,他們千方百計要綁定善於吸引小草的柯文哲。他們知道沒有柯文哲,光靠國民黨自己是吸引不到年輕人的票,不會有機會。
這次在立法院也是。國民黨立委只多民進黨一個席次,總得票也少於民進黨,沒有柯文哲的政黨幫他們撐腰,他們絕沒有興風作浪的本錢。
國民黨好不容易得到一次可以滿足許多選民不想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而希望立法院有制衡力量的時候,為什麼不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表現,卻反其道而行,再度激起這麼多人反感?為什麼他們只想逞一時之快,卻沒想到這可能是他們下次選舉的毒藥?
一來還是那個身份認同的問題。他們的身份認同,使他們只會做出這樣的事。
二來是他們的「末日感」。
3.
過去的國民黨,當他們還期待自己有機會重返執政的時候,即使在野,他們在立法院裡也會給自己留個後路。很多事情,他們還是要維持表面該有的形象,還要想想所謂中間選民的票。
但是近十幾年來,國民黨拱手把本土話語權讓給他人,越來越失去國政論述的能力,再加上和年輕世代越走越遠,他們自己也知道想再取得執政權是越來越不可能了。
這種末日感,使得他們不會再把一些政治的ABC放在心上。
當國民黨主席敢找一個犯罪坐牢的人,一個敢當眾性騷擾女性的人來領導立院黨團,任憑他為所欲為的時候,其實已經說明了一點:他們早就不顧任何基本顏面,內心也並不指望自己有機會重返執政。
也是同樣的末日感,使得國民黨立委在國會才不過多民進黨一席,總票數也輸人家,卻絲毫不知謙虛,只知利用和民眾黨結伙的機會,不斷地突破立法、修法上不該逾越的底線。
4.
今年五月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強行通過的國會職權修法,已經是一次突破底線。
很遺憾的是:後來大法官釋憲,雖然說他們修法的內容不是違憲就是部份違憲;但是對破壞立法程序,藍白立委甚至敢講出「先立法,再說明」這種話,卻只是說:「立法程序很難說沒有瑕疵,但憲法法庭認為,表決方式的決定跟運作,屬於國會議事的自律範圍。………至於這樣的立法程序是否符合民意的要求跟期待?應該由選舉、罷免等程序進行判斷,並非憲法法庭的審查範圍。」
正因為大法官放過了藍白兩黨五月對破壞立法程序的違憲,使得他們敢以又在十二月有了更進一步突破底線的膽子。
十二月國民黨和民眾黨修法的亂象中,最關鍵的一幕是:國民黨和民眾黨修選罷法封鎖議場,不讓民進黨進場,自己逕自初審通過。
立法的過程,只要是按照立法程序走,中間的場面再混亂,都算是民主政治的一部份。
但是封鎖議場,不讓另一黨進場,把議案自審自過,是另一回事。這相當於根本不給另一方選票、沒收另一方的選票,這和「先立法,再說明」是同一種思維,是只有獨裁政權才會想到的招數。
他們連這種招數都敢出,後來會把立法條文的擬定變成現場個人作文本領作秀,也就不足為奇。
和他們在五月破壞的立法程序比起來,這是更進一步的毀滅性破壞。
5.
藍白兩黨很清楚他們在做的是什麼,他們也心虛。所以必須要把選罷法修法走到底之外,再把憲法訴訟法也修成對自己沒有威脅。
對於他們的作為,不必憤慨,更不必鬱卒。但必須把所有的警惕再加大兩倍。
借一句話,對於國民黨和民眾黨立委,我們必須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
在戰略上藐視他們的原因是,國民黨因為身分認同錯亂而必然和年輕世代站到對立面,是沒有前途的;民眾黨借著對小草的洗腦而有這次的席次,但是柯文哲信用破產,下次不消滅也會大幅萎縮。
戰術上更要重視他們的原因是,正因為他們都沒有出路,都有末日感,勢必會狗急跳牆、不擇手段。不要用傳統的想法看待這兩個黨的立法委員。
就算他們這次通過了給自己保護傘,免於立即遭到罷免的選罷法;就算他們這次修了憲法訴訟法,免於被大法官判決違憲的風險,難道他們沒想到下次立委選舉的時候仍然可能嘗到教訓?
他們當然會想到,也當然會怕。所以,他們的狗急跳牆、不擇手段,是會一不作,二不休的。
今年十二月這些事情,只會是他們的開始。
如果說今天他們很瘋狂,接下來他們會更瘋狂。
所以,在戰術上我們要非常非常重視他們,非常非常警惕他們。
我們千萬不能只是想像過去一樣想:「等下次選舉用選票教訓你們。」
到下次選舉之前,每個人都要仔細地思考、想像,這兩個黨還會有哪些一不休、二不休,甚至三不休、四不休?
或者說,他們兩黨繼續三不休、四不休,是會希望下次選舉發生哪些事呢?或者,是指望不發生哪些事呢?
再怎麼荒謬的劇本都不無可能。
沒有最小心,只有更小心。
6.
並且,我們也要立即做三件事。
一件事情,是聯絡我們認識的國民黨、民眾黨人士,請他們節制自己的立法委員。提醒他們:如果他們是想節制民進黨,那這些立法委員在做的事正好在反其道而行,只是在給民進黨下次選舉重新獲得完全執政的機會。
一件事情,是聯絡我們認識的民進黨人士,請他們千萬不要以為隨這兩個黨去玩就好,以為他們越胡搞就會給民進黨在下次選舉贏來更多的票。
看過去半年民進黨政府的表現,已經可以知道他們並沒有跟上藍白兩黨的思維,遑論超前布署。
民進黨政府有責任想出如何此刻此地,在2024年12月就擋下藍白兩黨這次發動的偷襲的對策。他們應該認清,這是 Now or Never的時刻。
第三件事情,就是聯絡我們所有的朋友,借用那位韓團粉絲的話:「說什麼追星歸追星,政治歸政治,他們是在PUA你。他們在騙你。」
我們要大聲地告訴那些藍白立委:「我們現在也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