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1 年 4 月 11 日,20:59

G 政府與政治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對時速平均120至130公里的高速行駛火車來說,軌道的清空才是唯一安全的可能。《報導者》在太魯閣事故發生後,搭乘其他列車經過時,發現明隧道內有簡易推車、紙箱、工程樓梯與施工器具等等,萬一雜物在列車通過時傾倒在軌道上,恐怕會再發生憾事。……….
「該名不願具名的專家直指,台鐵內部對於事故,通常都對單一事件本身進行檢討改善,完全不會擴及到其他類似工程或檢討規章制度是否有所疏漏,所以無法預防下一次再次發生意外。……….
「鐵道安全專家、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賴勇成認為,鐵道系統在設計上都是有層層保護,就是為了避免一個疏忽造成嚴重事故,但原本應淨空的軌道,卻不時發生被外物入侵,這次又發生太魯閣號嚴重出軌事故,必須認真檢討各種規章制度當中是否有漏洞,以及怎麼落實到執行面,否則只是下次再換另一個地方發生工安意外。」
TWREPORTER.ORG
5年前巨石掉落僅用人工監控!太魯閣號事故只是台鐵安全堪慮的冰山一角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報導者》從工地現場、法規制度、內控外核層面檢視台鐵安全管理缺口,發現在太魯閣事故相近地點,5年前即有巨石掉落,但台鐵用人工監控2年多才發包興建明隧道。專家呼籲在台鐵體質改善前,要修改施工區的內規,強制….

2021 年 4 月 10 日,21:48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去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跳火圈,導覽,合影,過了個開心的下午。感謝大家的參與。

 

 

和顛狂世界的小丑跳了火圈。

 

和夜巡貓合了影。

 

看讀者和夜巡貓合影。

 

在這個月新設的小林賢伍的攝影展區。

 

為大家導覽四月份的重點。

 

和大家合影。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230518416982331&id=272264852807727

2021 年 4 月 9 日,23:42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痛苦的人之所以不說話,並不是因為無話可說。
他們只是努力找尋不是謊話的語詞而已。」
這麼充滿睿智的話,會是誰說的呢?當然是夜巡貓。
一個被霸凌要自殺的女孩子被攔住,「從那天晚上起, 我開始寫遺書。 很不可思議地, 心情竟然逐漸平靜下來了。 因為沒寫完, 第二天就繼續寫。 隔天也是,再隔天也是……………終於寫完的時候, 我已經長大成人了。 而且, 成了作家。」
會是誰讓這麼神奇的事發生呢?當然是夜巡貓。
夜巡貓第六集裡特別的,不只有一向的八格漫畫,還有一篇長達21頁的《夜巡貓咖啡館》,讓人看到溫暖和陽光,也同時有一點細微的雨絲。
還特別的,有深谷薰2019年來台灣參加台北國際書展的實錄(把我們同事都畫得很傳神),說了她為什麼要謝謝台灣的理由。
周五夜裡,真是看《夜巡貓》的好時候啊。
第一次出現的21頁中篇漫畫《夜巡貓咖啡館》裡,出現了一位美形女郎噢。

 

深谷薰記她2019年來台北國際書展的經過,以及她為什麼要向台灣致謝。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227612017272971&id=272264852807727

2021 年 4 月 9 日,10:00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四月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裡,和圖像有關的關鍵字是:ATAK / 創作的秘密 / 夜巡貓 / 童年情書 / 歌川廣重 。
☞ATAK ,是德國鬼才畫家阿塔克,我們出版了他顛覆常理的紙上荒誕劇場《顛狂世界》。這本純手繪的繪本,也是想像力的狂飆運動。
☞創作的秘密,是德國導演溫德斯,解讀他眼中許多藝術家、無蹈家、攝影家、電影導演、服裝設計師是如何做出他們各自令人驚豔的作品。
☞夜巡貓,第 6 集來了。收錄作者深谷薰2019年初受邀來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之後所繪製的三篇特別篇漫畫,仔細又可愛地描繪了她首次應邀出國的緊張心情、受訪和參觀發生的趣事,以及她對台灣讀者們的滿滿感動和感謝。
☞童年情書,是法日混血畫家卡蜜兒・華耶以黑白鉛筆稿漫畫與彩色繪本交雜的敘事方式,寫給童年的一封情書。
☞歌川廣重,是日本浮世繪大師。《跟著浮世繪去旅行》完整收錄歌川廣重晚年名作《六十余州名所圖會》全系列70幅作品,是獻給後疫情時代的紙上旅遊提案。
明天,4月10日星期六,下午三點,我會為大家做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四月特展導覽,歡迎參加。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永遠的石博士

P 隨筆
【永遠的石博士】
今天早上醒來看到訊息,石滋宜博士走了。
百感交集。
1.
1986年初,我正處於失業狀態。有一天黃明堅跟我說,中國生產力中心石滋宜博士想要把雜誌改版,在找人,要我去看看。
石博士是在1980年代初應李國鼎和趙耀東之邀,回國成立自動化服務團,協助政府推動產業自動化。1984年,再擔任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輔導全國中小企業的經營。
中國生產力中心成立於1955年,當時已有三十年歷史,石博士就任後先把組織大力改革,接著就想把所屬的一份名為「生產力」的刊物大幅革新。
當時生產力中心還在敦北台塑大樓。我去先見了石博士的左右手萬以寧,再見了他本人。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希望的方向,石博士說沒有任何限制,給我幾個月試編的機會,讓我放手去做。
既然如此,我就完全放下那是一本機關刊物的限制,想要編一本在台灣獨樹一格的商業雜誌。當時台灣已經有《天下》、《卓越》、《統領》、《遠見》等雜誌,我想那就善用生產力中心深入中小企業、黑手經營者的特點,走一條不同的路。
我從黑手老闆聯想到「實戰」的關鍵詞,於是把雜誌的特色定位為之前沒有人提過的「實戰的經營智慧」。
美術設計找了劉開,攝影找了何經泰,做出了革新號第1期。
之後我在生產力中心工作了兩年。
後來引介我進中國時報的余範英小姐,也是因為看了生產力雜誌而認識我。
因為石博士當年給了我那個機會,我人生後面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2.
我離開了生產力中心後,也持續與石博士來往。
認識石博士三十五年,看他三件事情始終如一。
第一是他對衣著的考究。
他身材高碩,是天生的衣服架子。而西裝、領帶、領巾的搭配,有些華麗但又不會太華麗,和台灣企業界的人士大不相同。
並且,他要經常出入工廠、接觸機器設備,與黑手老闆相會,他考究的穿著竟然也可以非常相搭,沒有違和之感。十分奇妙。
即使晚年因為生病而身體不便了,他的衣著品味絲毫不減。
每次見到他,他整個人都能保持神采奕奕,太難得了。
第二是他旺盛的求知慾。
從在生產力中心起,就經常看到他手裡拿著書。
由於他精通日文、英文,辦公室裡滿是各種書籍、報刊。
也看過他出國回來攤開來在地上的行李箱裡塞滿了書。
他的閱讀範圍又很廣,不只愛讀最新的經濟、商管、科技,也包括人文。晚年就鑽研論語,還寫了相關的書。
而即使為疾病所苦的時候,他也上網、讀書沒有中斷,樂於回答我有時候要請教的問題。
第三是他的犀利和熱情。
我相信是因為他隨時隨地的閱讀,所以使他在不論看待、討論任何議題時,總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十分犀利。
也因為他的見解不同,所以他總想推動一些改革,永遠抱著熱情。
他會放下國外的事業,回國投入自動化服務團,是犀利和熱情。
他會放手給初次見面的我把雜誌改版,也是他的犀利和熱情。
晚年他關注教育,還催生了一家別開生面的藝術學校,還是犀利和熱情。
這三個特點能兼具,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實在非比尋常。
3.
前一陣子得知石博士在年初突然健康急劇惡化,心情很沉重。
所以今天早上得知他離去,一方面不捨,另一方面也覺得他不再受太多折磨,離開也好。
我為石博士祈禱。
也向他致謝。
(底下照片是去年與石博士在萬以寧公子婚禮上的合照。後面是生產力中心同事蔡淑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