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5年6月22日22:3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1.
역시 대만이 좋아!
昨天在臺灣館熙來攘往的讀者中,一個年輕女孩子這一句話特別入耳。
按單詞來翻譯,「역시」是「的確」的意思,「대만」是「臺灣」,「좋아」是「好」。
整句唸下來的意思:「臺灣就是好!」
這幾天雖然聽了很多韓國讀者對我們的肯定,但是這個女孩子簡單直接的一句話,代表一切。
2.
去年在構想臺灣館的時候,我先電話採訪了在韓國的一些朋友,問他們對臺灣的印象。
我得到了一些關鍵詞:
「亞洲最安全的地方」、「美食」、「有文化」、「自然景觀好」、「(校園)電影好看」。
他們為什麼覺得臺灣校園電影好看,讓我好奇了一陣子。後來才揭曉謎底。
不像韓國許多校園電影霸凌、黑暗面多,臺灣校園電影讓他們覺得是真實世界帶了童話的色彩。
這個發現讓我突然明白為什麼韓國人來臺灣觀光拍照都有那種很特別的取景,也讓我決定用「臺灣感性」這個觀光客喜歡用的詞來建議臺灣館的主題,但是設法擴大更多層面來解釋。
3.
第三天在書展最大的一個場地有一場令全場聽眾澎湃的座談。
大多臺灣聽眾所能體會到的是陳思宏和陳雪直面同志議題的熱情發言,但當天還有一個重要角色是主持人Roh Yuda。
Yuda是在韓國出版邱妙津《鱷魚手記》的人。她在2019年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正好臺灣同婚法通過,在韓國掀起話題,她也成為在韓國努力讓「鱷魚族」浮上水面的重要人物,酷兒文學的代言人。所以這次主辦方也邀請她來當主持人。
我問Yuda同志議題在韓國的情況,她說韓國社會在這方面要比臺灣封閉很多。也因此,她很感謝從來不曾公開自己同志身分的陳思宏,那天最後願意公開高喊出我是 gay! 還說一起來革命吧! 給了韓國酷兒很大的激勵。
4.
不只吳明益那一場的讀者說她如何透過《單車失竊記》理解她身為日本人的丈夫,令人感動;臺灣館23名參展作者的活動中,每一場都可以看到聚精會神的讀者;許多讀者發問的問題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用心和深刻。
而平路說:「對臺灣來說最需要了解,最能夠得到啟發的地方就是韓國」;楊双子說「臺灣及韓國在終戰80年後 ,可以彼此拉抬得到力量」,的確如此。
5.
這兩天遇見韓國出版界朋友都說,這次臺灣是歷來主題國裡討論熱度最高的,也是最受大家喜愛的。
今天下午和尹哲鎬會長和朱一尤書展主席開會時提到這一點,他們也說是。
光是在書展第三天,尹哲鎬說各方報導不下兩三百則。雖然這次書展開幕之前他們就預料到臺灣主題會引起大家注意,但是這幾天實際看到各個媒體的報導之多,連他們自己都大感驚奇。
下午快要接近五點結束的時候,在展場又遇見尹哲鎬會長。
我們互相道別,回去臺灣館,同事都在忙著拆裝。
雖然又是一次書展結束,但是如同我提出「臺灣感性」規劃建議的時候就期望的,這次我們不只是要辦一次成功的書展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夠成為兩國友誼和合作的新起點。
希望我們再一起繼續努力。
6.
感謝韓國出版協會(KPA)、首爾國際書展,及協助的韓國網路書店yes24.
感謝文化部從前任部長史哲,到現任部長李遠、李靜慧次長,對這次臺灣主題國館的一貫支持與贊助。
感謝文策院從前任董事長蔡嘉駿 、院長盧俊偉,到現任董事長王時思、副院長張文櫻,持續率領所有參與的同事主辦這次主題國館,也和承辦的台北書展基金會合作無間。
感謝國立臺灣文學館陳瑩芳館長的積極協助。
感謝駐韓國台北代表部的協助。
感謝交通部觀光署、二二八事件紀念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合作。
感謝中央通訊社提供新聞查詢協助,元太科技提供現場電子紙展示器協助,重版文化、三鳳製作提供人像輸出協助。
感謝各方學者專家及單位提供諮詢協助:
政大韓文系系主任陳慶智、副教授林侑毅、歷史年表資料整理任偲萍、白沙屯拱天宮、台大經濟系鄭秀玲教授、翁稷安教授、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兒童文學專家柯倩華、黃惠鈴、漫畫工作者黃健和、陳靜怡、呂靜芬、Open Book閱讀誌、設計師簡廷昇。
感謝創作及製作單位:
主視覺插畫元素創作者藝術家Croter、主視覺設計及展館設計禾育佶有限公司、迷野影像、睛緻設計、「裝咖人Tsng-kha-lâng」樂團。
感謝前來出席首爾國際書展的二十三位焦點作家(姓名筆劃序):
文學類創作者
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董恕明代)、吳曉樂、阿潑、唐福睿、馬尼尼為、張嘉祥、陳思宏、陳雪、楊双子、鄧九雲、薛西斯、瀟湘神
圖像類創作者
Pam Pam Liu、PONY、周見信、林小杯、林廉恩、張筱琦、陳沛珛、黃一文、貓魚。
感謝超過60場活動的中韓主持人及專業譯者,聯手於首爾書展舉辦了講座及文化體驗,人潮爆滿,更有多場至韓國獨立書店的演講及簽名會。
感謝臺灣館26家出版品牌專區共同推廣臺灣版權外譯不遺餘力(筆劃序):小牛頓科學教育、小孩設計工坊、大塊文化、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巴巴文化、木果文創、幻華創造、心靈工坊、目宿媒體、匠心文創、尖端媒體集團、我識出版、是路故事、信誼基金出版社、時報文化、城邦原創、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世語文化、康軒文教、捷思版權、慢工文化、親子天下、蓋亞文化、獨立出版聯盟、鏡文學,及Books From Taiwan。
感謝臺灣主題國館授權圖像及照片展示名單(筆劃序):
一葦文思、小兵出版、小魯文化、大塊文化、大辣文化、中央社、天下雜誌、巴巴文化、木果文創、文訊雜誌、目宿媒體、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春山出版、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金石堂、誠品書店、紅樹林出版、蓋亞文化、慢工文化、聯經出版、漫遊者文化,臺北市立美術館
李竹旺、林小杯、林廉恩、阿尼默、周見信、卓霈欣、苗兒、黃一文、張筱琦、陳沛珛、陳逸宏、孫心瑜、幾米、蜜兒(曾春滿) 、劉振祥、廖軒毅、蔡兆倫、蔡奇璋、鄒駿昇、貓魚、聶永真、Pam Pam Liu、Rsa、Sinsyuan、Tyler等。
感謝現場,以及沒到現場,在臺灣後勤支援的文策院、臺文館,及台北書展基金會所有執行同仁的辛勞。
有疏失之處,請大家見諒。
我們再從新起點上繼續前進。
感謝前來出席首爾國際書展的二十三位焦點作家(姓名筆劃序): 文學類創作者 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董恕明代)、吳曉樂、阿潑、唐福睿、馬尼尼為、張嘉祥、陳思宏、陳雪、楊双子、鄧九雲、薛西斯、瀟湘神 圖像類創作者 Pam Pam Liu、PONY、周見信、林小杯、林廉恩、張筱琦、陳沛珛、黃一文、貓魚。 感謝超過60場活動的中韓主持人及專業譯者,聯手於首爾書展舉辦了講座及文化體驗,人潮爆滿,更有多場至韓國獨立書店的演講及簽名會。
有韓方重要人物來訪時的人潮之一。
平時也隨時滿是讀者,不時出現的媒體。
直到最後一天下午還在排隊的讀者。
今天下午快要接近五點結束的時候,在展場又遇見大韓出版協會尹哲鎬會長。
感謝現場,以及沒到現場,在臺灣後勤支援的文策院、臺文館,及台北書展基金會所有執行同仁的辛勞。
我們再從新起點上繼續前進。

2025年6月21日07:01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補發第三天
1.
早上首爾大都會圖書館館長吳芝恩和臺灣駐韓代表梁光中大使來參觀臺灣主題國館。
大都會圖書館在首爾共有200多家分館,這次文策院張文櫻副院長代表致贈300本書,吳芝恩說會在各分館巡迴展示,讓首爾市民感受臺灣感性。
我為吳館長導覽,她很驚訝臺灣作者出成韓文版的書可以多達三個檯面。到了臺文館也特別為她介紹了邱妙津日記的展出。
除了書,這次送大都會圖書館的贈品還有「雅美族Tao avavang (傳統木製小獨木舟」。這是臺灣原住民十六族中唯一海上民族的代表物,創作者是顏沐志。
也特別為她介紹了白沙屯媽祖的粉紅超跑。
吳芝恩館長逛歷史感性區,聽說明年是首爾和臺北締結姐妹市60周年,也說一定要持續合作,在明年推出一個特別活動。
吳芝恩在飲食與娛樂的感性區域看到四十種韓國人最喜歡的臺灣伴手禮,說來過兩次臺灣,每次都胖了一些回去。
我請她寫下對臺灣的祝福,她寫的話很棒:「臺灣感性、韓國感性,一起走向世界感性」!她也回贈了禮物。
梁光中說他才剛從第38屆台韓觀光交流會議」木浦市趕回首爾,他說臺韓文化觀光都創下新高峰,觀光人次上衝刺互訪已經達250萬人次。
2.
吳館長離開後,看到金石堂總經理周瑾瑜來。我們去歷史的感性區域,在 1983年的「第一家連鎖書店金石堂(Kingstone)的汀州店開張」 底下合照。(誠品書店是在1989創立,也在年表裡) 。
周瑾瑜離開去逛書展後,有人要我轉告,說金石堂從小對他學習和成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尤其重慶北路那一家店,有各種類別的藏書、文具、卡帶。他小時候投稿國語日報或參加各種比賽,目的都是為了拿到讀書禮券,然後去那家金石堂書店換東西。「當時換東西最豐富的地方就在那裡。我有一整個鐵櫃的書、音樂卡帶都是這樣換來的。」
3.
下午李靜慧次長來參觀書展。陳瑩芳館長和我說明臺文館邀請三名作家的意義,逛了各區,我也特別說明這次準備原住民介紹牆的想法。
我們也幫她引見大韓出版協會會長尹哲鎬和首爾書展主席朱一尤,向他們致謝,也討論未來合作可能。
今天稍早尹會長在路上看到我就說你們的新聞太多了。
見到李次長後,尹哲鎬又說,雖然這次書展開幕之前他們就預料臺灣主題會引起大家注意,但是這幾天實際看到各個媒體的報導之多,連他們自己都大為訝異。
4.
今天臺灣館還有周見信、陳雪、Pampam Liu、林小杯、貓魚的活動,再另整理。
早上首爾大都會圖書館館長吳芝恩和臺灣駐韓代表梁光中大使來參觀臺灣主題國館
我請她寫下對臺灣的祝福,她寫的話很棒:「臺灣感性、韓國感性,一起走向世界感性」!

除了書,這次送大都會圖書館的贈品還有「雅美族Tao avavang (傳統木製小獨木舟」。這是臺灣原住民十六族中唯一海上民族的代表物,創作者是顏沐志。
也特別為她介紹了白沙屯媽祖的粉紅超跑。
吳芝恩館長逛歷史感性區,聽說明年是首爾和臺北締結姐妹市60周年,也說一定要持續合作,在明年推出一個特別活動。
吳芝恩在飲食與娛樂的感性區域看到四十種韓國人最喜歡的臺灣伴手禮,說來過兩次臺灣,每次都胖了一些回去。
吳館長離開後,看到金石堂總經理周瑾瑜來。我們去歷史的感性區域,在 1983年的「第一家連鎖書店金石堂(Kingstone)的汀州店開張」 底下合照。(誠品書店是在1989創立,也在年表裡) 。

2025年6月18日21:14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今天傍晚嗓子有些啞了。快速回顧一下一天。
1.
早上10:30 首爾書展開幕式上,代表主題國臺灣致詞。我決定用韓文發言,並且沒看講稿。
結果全程都很順利,沒想到講完後我用中文重講一遍最後兩句話的時候,反而心情一陣激動,中間不得不停了一會兒。
「臺灣感性是聯結世界的熱情。
臺灣感性是尊重每個人的獨立與尊嚴。」
很感謝韓國朋友的鼓勵和回應。
(發言稿全文附在最後)
2.
11:30回到臺灣館為大韓出版協會會長尹哲鎬等一行貴賓導覽。
12:00 臺灣館開幕。
尹哲鎬會長致詞結束,因為有一段話翻譯譯成英文的時候表達不完整,所以我又上台幫他重新補充。
那段話的大意是:
「不知道我在這裡講是否適合……韓國和臺灣斷交的時候,我有些傷感,因為好像跟原來的朋友道別了。所以今天有機會能促成(主題國)這件事情發生,多少感到彌補一點什麼。」
3.
記者聯訪我的時候,我特別指出2008年的時候,首爾書展的主題國是中國。當時在政治壓力之下,書展單位要求臺灣館改以Chinese Taipei 名義參展。
那時候的新聞局謝志偉局長決定取消參展。
而17年之後,時過境遷,臺灣可以成為首爾書展的主題國,是許多因素綜合形成的。
有韓國人整體對臺灣印象好感的增加。在韓國人心目中,臺灣不只是人文素養深厚的地方,也是亞洲旅遊最安全的地方。
當然也有臺韓兩國出版界的交流,以及台北書展基金會歷任董事長持續深化和大韓出版協會的共識和默契,終於在吳韻儀董事長任內開花結果,去年年初談定了此事。
基金會也立刻向文化部和文策院報告此事,並確認由文策院主辦,得到一直持續到今年的支持。
4.
昨天接到通知,文在寅前總統會在今天下午三點來參觀臺灣館。
今天下午果然準時來了。但是文在寅的安全護衛滴水不漏,只能由我為他快速導覽。
來到歷史感性的八十年年表,文在寅看到二二八事件幾個字,就說他知道,以及第二天就發生的濟州島三一事件。
文在寅前總統看著八十年年表說,「韓國和臺灣正因為政府沒有邦交,所以民間單位可以做的事就更重要。」
我送了他一張臺灣感性的主視覺海報,也請他幫我們簽名留下一張。
也因為文在寅退休後開了一家書店,我也再送了他一本我剛出版的《燦爛的不便》,簽名給這位「在寅文山書房主人」。
5.
今天白天在臺灣館版權區看到爆滿的人,晚上在文策院辦的臺灣之夜,更比較完整看到這次前來首爾參展的三百位臺灣出版人相聚的熱烈場面。
感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豐富了臺灣館真正的內容。
因為不能「酒駕」,也因為明早我有一場和Suzy Lee的對談,就先和大家告辭了。
祝大家豐收!
——
(中韓文)
尹哲鎬會長、朱一尤代表、大韓出版協會的各位理事,各位來自韓國及各國的貴賓,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
我是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郝明義。因為我是出生於釜山,在那裡生活了十八年的華僑,今天很想用韓語來致詞。對於我比較生疏的釜山方言,希望大家能諒解,接受我的誠意。
 
首先我要代表郭秋雯公使、TAICCA的張文櫻副院長,及為了準備這次臺灣館,各個單位的全體同仁,還有所有這次來參加書展的作家和出版社,向大韓出版協會KPA,以及首爾國際書展致謝。
臺灣在2025年成為首爾國際書展的主賓,有三個很特別的意義。我先講前兩個。
首先,韓國第一次成為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是在2005年。所以,今年剛好是在20年後,臺灣成為了首爾國際書展的主題國。
第二,明年2026年,將是首爾和台北,以及釜山和高雄成為姐妹市的六十周年。
所以,這次臺灣成為首爾國際書展的主題國,不只是歸納過去二十年臺灣出版界和韓國出版界的友誼和合作的成果,我們也希望是未來更多二十年、六十年臺灣和韓國友誼和合作的新起點。
我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希望能盡最大努力,趁著首爾書展,向韓國讀者和朋友介紹臺灣。因此籌辦了「臺灣感性」的主題。
「臺灣感性」是近年來許多韓國人講起臺灣愛用的詞。表示那是一種溫暖和親切的印象。
我們希望在這個基礎上,幫助韓國讀者與觀眾對臺灣感性有多面向的了解。
所以這次的「臺灣感性」主題館裡,共有六種感性:文學的感性、圖像的感性、Life Style的感性、土地與旅行的感性、飲食與娛樂的感性,以及歷史的感性。
我們邀請了二十三位作家和圖像作家,還有來自85 家出版同業 550 本以上的書,也舉辦六十場以上的各種活動。
其中,歷史的感性,我們也想特別和韓國讀者分享一件事情。這也是我說的第三點特別意義。
今年是二戰結束80年,也是臺灣和韓國兩個國家都脫離日本統治的八十周年。這八十年間,不論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上,臺灣和韓國兩國都有太多同步發生,可以相互對照的借鏡。兩國都經歷了1950、60年代的戰爭與貧窮時期,1960年,兩國的人均國民所得都在160美元左右。然後我們都在1970年代,直到1980年代初,在軍人和強人的統治下。在這同時,我們都在發展經濟,並且在1980年代中期同時開始了民主化。而今天,我們兩國國民所得都超過了三萬美元。
所以,在歷史感性裡,我們簡要地整理了臺灣從1945年之後一路走到今天的路程,希望韓國讀者能有共感。
那麼,臺灣感性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認為的臺灣感性是這樣的:
臺灣感性是自由的風。
臺灣感性是開放的懷抱。
臺灣感性是校園裡的榕樹。
臺灣感性是太平洋裡的鯨豚。
臺灣感性是巷弄裡的日常。
臺灣感性是慶典裡的歡樂。
臺灣感性是飲食裡的愉悅。
臺灣感性是旅人的自在。
臺灣感性是圖像裡的深沉和絢麗。
臺灣感性是晶片裡的前瞻。
臺灣感性是聯結世界的熱情。
臺灣感性是尊重每個人的獨立與尊嚴。
臺灣感性歡迎大家。也再次向大家致謝。
感謝。
———–
尹哲鎬 회장님, 주일우 대표님, 대한출판협회 이사진 여러분, 한국과 여러 나라에서 오신 귀빈 여러분, 기자 여러분,
안녕하세요. 저는 타이베이서전재단 이사장 호밍이(郝明義)입니다. 부산에서 태어나 그곳에서 18년을 살았던 화교로서, 오늘은 꼭 한국어로 인사를 드리고 싶었습니다. 아직 부산 사투리에는 서툴지만, 저의 진심 어린 마음으로 이해해 주시길 바랍니다.
먼저, 저는 TAICCA의 장문영 부원장님과 이번에 함께한 모든 대만 측 동료들, 그리고 참가한 작가 및 출판사를 대표하여 대한출판협회(KPA)와 서울국제도서전에 깊은 감사를 드립니다.
2025년, 대만이 서울국제도서전의 주빈이 된 것은 세가지 특별한 의미를 지닙니다. 첫째과 둘째를 먼저 말 하겠읍니다.
첫째, 한국이 타이베이국제도서전의 주빈이었던 것은 2005년이 처음이었습니다. 그리고 딱 20년이 흐른 올해, 대만도 서울국제도서전의 주빈으로 초청받았습니다.
둘째, 내년인 2026년은 서울·타이베이, 그리고 부산·가오슝이 자매결연한 지 60주년이 되는 해이기도 합니다.
그러므로 이번 타이베이의 주빈 선정은 지난 20년간 한국과의 출판계 우정과 협력을 돌아보는 기회일 뿐 아니라, 앞으로의 20년, 그리고 60년 동안 보다 깊고 따뜻한 협력의 시작이 되길 기대합니다.
저희는 이 소중한 기회를 맞아, 최대한 준비하여 한국의 독자분들께 대만을 소개하고자 ‘대만감성 (臺灣感性)’이라는 주제로 전시관을 구성했습니다.
‘대만 감성’은 최근 한국에서 대만을 방문한 사람들이 자주 사용하는 표현입니다. 따뜻하고 친근한 느낌을 주는 단어입니다.
우리는 이 감성을 바탕으로 한국 독자들이 대만 감성의 더 많은 면모를 발견할 수 있기를 바랍니다.
그래서 전시관은 다음의 여섯 가지 ‘감성’으로 구성되어 있습니다:
– 문학의 감성,
– 이미지(圖像)의 감성,
– 라이프스타일(Life Style)의 감성,
– 땅과 여행의 감성,
– 음식과 오락의 감성,
– 그리고 역사(歷史)의 감성입니다.
저희는 23명의 작가 및 일러스트레이터, 85개의 출판업체와 함께 550권이 넘는 도서를 전시하고 60회 이상의 다양한 이벤트를 준비했습니다.
그중에서도 ‘역사의 감성’에서는 한국 독자 여러분과 특별히 나누고 싶은 이야기가 있습니다. 이것이 바로 제가 말씀드리고 싶은 세 번째 특별한 의미입니다.
올해는 제2차 세계대전이 끝난 지 80주년이자, 대만과 한국이 일본 식민 지배에서 벗어난 80주년입니다. 이 80년 동안, 정치·경제·사회 전반에 걸쳐 대만과 한국은 놀라울 정도로 많은 동시대적 경험을 공유하며 서로 비교하고 참고할 수 있는 지점을 만들어 왔습니다. 두 나라는 1950~60년대의 전쟁과 빈곤기를 거쳐, 1980년대에는 경제 성장과 민주화를 동시에 경험했고, 오늘날에는 모두 1인당 국민소득이 3만 달러를 넘는 나라가 되었습니다.
저희는 1945년 이후 오늘날까지의 대만의 여정을 간략하게 정리하여 전시했습니다.
그렇다면 ‘대만감성’은 무엇일까요?
우리는 이렇게 생각합니다:
대만감성은 자유로운 바람이고, 열린 품입니다.
대만감성은 캠퍼스 안의 반얀나무이고, 바다의고래와 돌고래입니다.
대만감성은 골목 안의 일상이고,축제의 환희입니다.
대만감성은 먹고 마시는 즐거움이고,여행자의 편안함 입니다
대만감성은 마이크로칩 속의 통찰이고, 글과 그림 속의 깊이와 찬란함입니다.
대만감성은 이 세계를 연결하는 열정이고, 모든 사람의 독립과 존엄을 믿는 마음입니다.
대만감성이 여러분을 진심으로 환영합니다. 다시 한 번 모두께 감사드립니다.
감사합니다.
一大早,我們臺灣團成員剛在自拍的時候,大韓出版協會會長尹哲鎬路過,就先拍了一張。
開幕典禮之前。和趙政岷、王秀銀、吳韻儀。
開始前,和文策院張文櫻副院長(左)及郭秋雯駐韓戈使。
尹哲鎬會長致辭。
輪到我。
我決定用韓文發言,並且沒看講稿。
結果全程都很順利,沒想到講完後我用中文重講一遍最後兩句話的時候,反而心情一陣激動,中間不得不停了一會兒。
「臺灣感性是聯結世界的熱情。
臺灣感性是尊重每個人的獨立與尊嚴。」
開幕式的高潮:灑花。
結束後,這位先生上台來要我在海報上簽名,說要回去收藏到出版博物館。
文策院聘請裝咖人來為臺灣館表演。
開幕典禮結束後,由身材最高的俊華舉小旗帶隊,把韓國貴賓都一路請來臺灣館。
歡迎尹會長。
為尹會長介紹台文館的自然書寫,以及土地與旅行的感性。
在土地與旅行的感性裡,我們找了一百張韓國人的IG. 也請來了白沙屯媽祖的粉紅超跑。
為大家介紹歷史的感性。
回到臺灣館,文策院張文櫻副院長主持開幕。
臺文館陳瑩芳館長致詞。這次陳館長出面邀請平路、吳明益、夏曼.藍波安,發揮重要作用。
張文櫻副院長致贈獎牌。
張文櫻副院長、陳瑩芳館長、尹哲鎬會長及KPA重要代表,和臺灣23位創作者合影。
尹會長接受聯訪。
歷史的感性八十年年表,台北書展基金會和文策院通力合作。
年表內容的整理,感謝任偲萍的協助。
年表的設計與編排,感謝Bryan和Mitch的協助。
年表涉及韓文出版品的陳列,感謝政大陳慶智、林侑毅教授。
後排右起:張文櫻副院長、秀銀、淑冠。
昨天接到通知,文在寅前總統會在今天下午三點來參觀臺灣館。
今天下午果然準時來了。
但是文在寅的安全護衛滴水不漏,只能由我為他快速導覽。
來到歷史感性的八十年年表,文在寅看到二二八事件幾個字,就說他知道,以及第二天就發生的濟州島三一事件。
文在寅前總統看著八十年年表說,「韓國和臺灣正因為政府沒有邦交,所以民間單位可以做的事就更重要。」
我送了他一張臺灣感性的主視覺海報,也請他幫我們簽名留下一張。
留下來我們保存。
也因為文在寅退休後開了一家書店,我也再送了他一本我剛出版的《燦爛的不便》,簽名給這位「在寅文山書房主人」。
晚上在臺灣之夜見到的韓國朋友。
和陳思宏。
和一位日本朋友。
和陳雪。
累了一天之後。
還見韓國朋友。
和子華。
和Whitney.
和圖像創作者一起!!
結束時,又遇見尹哲鎬會長和朱一尤主席。
今天有頭有尾。
太完美了。

2025年6月11日08:34

L 人物
1.
南方朔過世了。
他崛起於余紀忠先生時代的中國時報,在社群媒體還沒出來,尤其報紙媒體的時代,臺灣筆鋒最健的政論家,代表性的名筆之一。從戒嚴時代到解嚴之後,他也曾經是臺灣尋找知識、研讀理論,又能從文學到政治,從媒體到學術,跨界遨遊的代表性人物。
解嚴之後,1990年代開始的時候,我在時報出版了長達數十年的禁忌之書《資本論》。新書發表會要邀請與談的人裡,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他。
那天在耕莘文教院,會場的背景是深酒紅色帷幕。南方朔開始致詞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大意是:「今天我們能在這裡辦這個活動,是有儀式性的。」
2.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不久,南方朔是最早看出他的問題,撰文批評他小圈圈治國的人之一。到2009年寫了一篇崇禎自戀型領袖誤國亡國的文章,廣受討論。
後來2012年他再寫了一篇文章,首次公開揭露自己長期的政治傾向為「偏藍的改革派」,但<這次大選我為何挺蔡不挺馬>。
昨天南方朔去世的消息,正好和馬英九辦公室又在考慮要去北京馬習三會的新聞同時出現,重新看一下十三年前他那篇文章的重點,可以體會他的犀利。
南方朔說馬英九成了「恐懼販子」,「馬政府有個伎倆,那就是用中共來嚇台灣人,用台獨來嚇北京,他就可以撿到便宜。」、「就以九二共識而言,任何人都知道北京說的九二共識和馬團隊說的九二共識完全不一樣,因此馬用九二共識來嚇唬台灣人民,乃是一種非常不道德也不應該的態度。」
他直指核心說馬英九是「他祇是懂得在既有結構中鑽縫隙搞點小權謀的普通靈巧型政治人物。他缺乏一個政治領導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當然對事務就不可能有自主的判斷標準。」
3.
2013年,我受益於他一句話。
那年6月下旬,我在馬英九政府擔任國策顧問任內開始參與反服貿行動的時候,原來是決定不辭國策顧問的。我告訴自己的理由是:我本來就是要當中華民國的國策顧問,不是馬英九總統個人的國策顧問,也在接任之前就說明過我這個立場。
一些夥伴也支持我這麼做,他們的看法是:國民黨政府一直想把反黑箱服貿給標籤化,塑造成是政黨亂鬥、民進黨逢 中必反的形象。如果我留著這個頭銜,有助於化解這種標籤化。
過了大約一個月的時候,我心裡覺得有些不安,但也說不清理由。有一天我打電話給南方朔。
南方朔聽了我的猶豫後,跟我說:不妥。
他說:無論如何,我的聘書是馬英九給的,這個國策顧問職銜是他給的。我不同意他的施政,要公開唱反調,就該辭掉之後再大鳴大放。否則,他說,在道德上有瑕疵。
我是在他的提醒下,決定在7月底去立法院公聽會時公開發表了一篇致馬英九總統的辭職信。
4.
社群媒體當道,短影音視頻當道,許多政治人物沒有核心價值之嚴重更恬不知恥的今天,南方朔離開,希望大家能一起回望他所相信筆、相信手寫、相信論述、相信常識的時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