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阿鼻劍讀者的盛情厚意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阿鼻劍讀者的盛情厚意】

2 月14日在台北,15日在台中的活動,因為連兩天晚上都很晚回家,今天又去高雄,所以直到現在回台北的高鐵上才有空整理一下貼文。

在此刻大家比較少進公共場合,加上情人節的時間點,先感謝大家的出席。而這兩場除了大家的熱情鼓勵之外,也著實地感受到諸多盛情厚意。

台北場的家昌帶來三十年前的漫畫版本,並引述了一段漫畫裡的歌詞,說後來他因而自己也寫了一本書。

另有一位讀者贈送了我他親手做的阿鼻劍拆信刀+鑰匙圈,還給我看了他手做的何勿生模型。

台中場的耕宇,他前一陣子找出鄭問創作阿鼻劍構思的原型,拍照傳給我,昨天他則把自己珍藏的當年書籍送了我一份。太珍貴了。並且他還提了一個行李來,把歷年各種版本的阿鼻劍都收在其中。

另一位峻榮,試閱的時候他仔細地看出有個地方有校對問題,讓我們趕在發行前做了一個紀念版的阿鼻劍勘誤書籤隨書附贈。昨天他帶來現場的書不多,但他回去之後貼了一張他收集的全套《星期漫畫》,真是令人驚嘆。

還有許多其他的讀者,有男有女;有十分資深的阿鼻劍迷,有最近才開始看的;在此都一併再次致謝。

對各位的盛情厚意。等待並信任這部作品的盛情厚意。

有一點不好意思的是,台北場在拍照的時候大家都有拿阿鼻劍,但是台中場就疏忽,我拿了拍一張之後就忘了拿出來。致歉。

有一些讀者名字沒有記住,也請見諒。

最後,就是請合影的各位看看自己是否已經加入 阿鼻劍社團,歡迎!

阿鼻劍

峻榮傳來他收藏的全套《星期漫畫》。真是不知言說是好。

 

耕宇從鄭問早年為一本書做的插圖找到他畫的金剛杵。說是阿鼻劍的原型,應不為過。

 

台中場我把劍亮了一下相之後,後頭和大家個別拍照時反而忘了。不好意思。— 和游輝岳。

 

台北場亮了劍之後,後頭每一張合影也都有。:) 只是劍擋住這一位的臉,不好意思。

 

家昌帶了三十年前版本給我簽名,並說明了哪一段歌詞引發他走上自己的創作之路。

 

弓子ㄙ虫。去年十一月阿鼻劍三十周年誠品敦南那一場,他是晚班跟老闆請假來參加。情人節這一場,我忘了問他。

 

和這一位合照時忘了拿下口罩。記得他說是我《工作DNA》讀者,起先不知道郝明義和馬利的關係。

 

和另一位讀者。

 

和另一位面熟的讀者。

 

和另一位讀者。

 

很高興看到這位小姐拿劍。

 

這一位也是。她不拿下口罩,我也趕快戴上。

 

這一位製作了阿鼻劍拆信刀送我。

 

他還自己做了一尊何勿生的人形。

 

和另一位讀者。

 

和立易兄。

 

台中場是植羽和我一起對談。

 

由大辣總編輯黃健和開場。— 和游輝岳。

 

講到2017年我剛對「圖像語言」有深刻體會的那時,鄭問卻走了。也在他的追思會上,我說會寫小說。

 

現場之一。

 

現場之二。

 

簽名開始的時候。

 

這是峻榮,收藏了全套《星期漫畫》那位。

 

這是耕宇。他整個行李包裡都是各個版本的《阿鼻劍》。這一本《封印重啟》也包好了書皮。

 

這一位是 William Fan。他買了阿鼻劍小說之外,還買一瓶酒要我們簽名。

 

這一位小姐和她的同伴,一位是英文名字,一位是中文,但記不清哪一位是英文。為免失禮,就不寫了。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這一位是志弘。也是三十年的讀者。他特別拿當年星期漫畫頭一次出現這個畫面的封面來要我們簽名。

 

另一位讀者。

 

這一位是 Kao Mingyu 。直到一年前,他還不是阿鼻劍的讀者。去年他因為幫兒子買了阿鼻劍漫畫,因而成為讀者。昨天他特地把漫畫帶來,要我為他兒子簽名。

 

另一位讀者。這麼年輕的讀者,太高興了!

 

一個人獨享的劉國松展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一個人獨享的劉國松展】

趁下午演講開始之前,去高美舘看了劉國松畫展。人少之又少,享受了展廳好像只爲我開放的待遇。

有興趣的人趕快去看看吧。別把自己嚇壞了。何況,高美館𥚃裡外外都在提供消毒水。

一面看一面又想念起鄭問。

 

 

在高雄和台中的人,如果你今天下午有空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在高雄和台中的人,如果你今天下午有空】

今天星期天,下午我應邀去高雄市圖講一場「書與人生的組合」。

源起是因為《尋找那本神奇的書》被高雄市文化局選為2019年12月的每月好書,所以定了今天去講。

因為我去年又寫了《如果我十五歲》之後,相信把這兩本書合起來講,聽眾的印象應該會更清楚,所以把講題訂為「書與人生的組合」。

這兩天實在太忙,沒來得及更早一些貼出來,不好意思。希望高雄地區的朋友如果看到有興趣參加。

時間:2月16日(星期日)14:30
地 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B1小劇場(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
報名網址:https://pse.is/KXBVM(另開新視窗)
洽詢電話:07- 2225136*631

————————————

今天在台中的朋友,則歡迎參加楊馥如主講的「解放世界的美好想像——羅大里的《空空先生》」。

從前從前,有位空空先生⋯⋯空空,是有,還是沒有?如果有的話,但他的遭遇,一切空空。

這本書不只適合兒童閱讀,也是一本充滿禪門機鋒的書,成人閱讀照樣可以深思。

本書的文字原創作者賈尼.羅大里(Gianni Rodari)一生創作無數,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本書的繪圖作者為義大利知名平面設計師奧林皮雅.札尼歐利(Olimpia Zagnoli),她擅長以簡潔俐落的圖像,搭配千變萬化的色彩,創造出風格簡約、時髦流行的書籍設計。

講者楊馥如曾經在義大利讀取大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博士,並擁有英國牛津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台灣輔仁大學德國與英國文學雙學士等背景。目前還有一個身分是美食作家。

楊馥如把講題定為「解放世界的美好想像」,就可以想像其精彩。如果我不是自己在高雄有演講,很希望到場聆聽。請台中的朋友不要錯過。

時間:2月16日(日)15:00-16:30
地點: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20200216

 

 

2020 年 2 月 15 日,12:00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另一位讀者。這麼年輕的讀者,太高興了!

 

台中場我把劍亮了一下相之後,後頭和大家個別拍照時反而忘了。不好意思。— 和游輝岳。

 

這一位是 Kao Mingyu 。直到一年前,他還不是阿鼻劍的讀者。去年他因為幫兒子買了阿鼻劍漫畫,因而成為讀者。昨天他特地把漫畫帶來,要我為他兒子簽名。

 

簽名開始的時候。

 

另一位讀者。

 

這一位是志弘。也是三十年的讀者。他特別拿當年星期漫畫頭一次出現這個畫面的封面來要我們簽名。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另一位讀者。

 

這是耕宇。他整個行李包裡都是各個版本的《阿鼻劍》。這一本《封印重啟》也包好了書皮。

 

這一位小姐和她的同伴,一位是英文名字,一位是中文,但記不清哪一位是英文。為免失禮,就不寫了。

 

這是峻榮,收藏了全套《星期漫畫》那位。

 

這一位是 William Fan。他買了阿鼻劍小說之外,還買一瓶酒要我們簽名。

 

現場之二。

 

現場之一。

 

講到2017年我剛對「圖像語言」有深刻體會的那時,鄭問卻走了。也在他的追思會上,我說會寫小說。

 

台中場是植羽和我一起對談。

 

他還自己做了一尊何勿生的人形。

 

這一位製作了阿鼻劍拆信刀送我。

 

和立易兄。

 

和另一位讀者。

 

這一位也是。她不拿下口罩,我也趕快戴上。

 

很高興看到這位小姐拿劍。

 

和另一位讀者。

 

和另一位面熟的讀者。

 

弓子ㄙ虫。去年十一月阿鼻劍三十周年誠品敦南那一場,他是晚班跟老闆請假來參加。情人節這一場,我忘了問他。

 

和另一位讀者。

 

和這一位合照時忘了拿下口罩。記得他說是我《工作DNA》讀者,起先不知道郝明義和馬利的關係。

 

台北場亮了劍之後,後頭每一張合影也都有。:) 只是劍擋住這一位的臉,不好意思。

 

家昌帶了三十年前版本給我簽名,並說明了哪一段歌詞引發他走上自己的創作之路。

 

QR code

情人節特別企劃之二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情人節特別企劃之二】

今年的情人節,我們有兩場不同的活動。

一場是在情人節當天,「今夜我們性致高昂」的講座。
另一場則是在情人節的第二天,一場「活著的人承受傷痕」的講座。
這個講題的起源是《與亡妻共度的夜晚》這本書。

除了愛人變心、離世,愛情中還有什麼更令人痛苦難當的時刻?《與亡妻共度的夜晚》作者塞缪・本榭特里特(Samuel Benchetrit)或許能夠回答。

本榭特里特透過小說裡與自己同名的主角來講述這樣的一件事:塞缪失去摯愛兩次,心愛的妻子瑪麗愛上了別人,然後死於那個別人的拳下。

故事的開始便是瑪麗的幽魂在深夜回到塞缪的床邊,使塞缪得以與亡魂在兩人共度憂歡歲月的巴黎街頭共遊,追憶往事,也訴說瑪麗出走、離世後他與兒子如何走出痛苦和外界的譏諷,重新面對生活。他也講述著一個男人因嫉妒以愛之名施加在女人身上的暴力,如何由另一個深愛她的男人來承擔苦果。也談論一個謳歌自由的世界,在暴力發生的時刻怎麼反過來指責女性的自由。

雖然亡魂顯靈這樣的事看來玄怪離奇,但本榭特里特以如詩語言寫出的愛和痛苦卻極度真實動人。因為這故事的原型事件,正是本榭特里特自身的遭遇。

2003 年,他分居的妻子知名女演員瑪麗・坦帝尼昂(Marie Trintignant)正是這樣死在黑色欲望(Noir Désir)主唱貝特宏・康塔(Bertrand Cantat)手下。這在當時的法國,乃至國際,都是極為重大的事件,引起眾人極大的憤慨與惋惜。他不願在書中直接指涉相關人士的姓名,或許是出於不願過度消費摯愛,也或許是以虛構的方式呈現,更能點出種種現象的普遍。

這本 2016 法國花神文學獎入圍之作,本榭特里特將之視為禱詞,抒發自我以外,也想以普世角度討論愛情、嫉妒、失去、親密關係間的排他與暴力等等。他說寫作時有個句子在他腦海裡盤旋不去:「我會再去愛,一邊繼續愛著妳。」他自問這有可能嗎?他認為愛不會止息。人們說愛結束時,都是在騙人的。

主講的人是這本書的主編張雅涵。

她副修法文,曾在巴黎短期求學。她說自己最初拿起這本書的理由,是出於對真實事件的好奇,也帶點對巴黎風景的想念,想大致隨意翻翻。但開始閱讀後,由於作者的筆觸淺白又迷人,裡頭講述亡者親屬如何哀悼、走出傷痛的事,以及愛情怎麼轉換形式細水長流,傷痛與愛的描述都太寫實了;雖然故事很私人,卻讓人覺得跟自己切身相關,令人不斷思考愛情的真實樣貌;不禁就克服了語言的難關,還拋下了其他正在閱讀的小說,短短幾天就把書一字一字看完了。

這個星期六夜晚,她會向大家介紹這本書的背景,協助台灣讀者更加了解我們不熟悉的事件,也會稍微聊聊作者對於愛與哀痛的看法,並花一點時間與讀者分享她特別喜歡的段落,讓大家實際品味本榭特里特的文字如何讓人回味再三、餘韻不絕。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20200215B

時間:2月15日(六)7:30 pm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五樓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