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他已經進入上帝的國度——記董鵬程先生】
董鵬程先生走了。
對於不認識他的人該怎麼介紹最簡要呢?
如果你聽過孔子學院,對岸這個企圖以華語教學來建構他們對全世界影響力的單位,那就該知道這個單位不過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才成立的,至今不過十五年歷史。
而董鵬程是在台灣遠早於他們的先行者。早在上個世紀的1970年代初,董鵬程就一手促成了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世華會)的成立。
語文教育,一向不只是語文教育的事。英國政府如何結合國力,支持英語在全球的推廣,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國經濟起飛後,如何透過孔子學院,把中文當作一個國家戰略向全球推廣,也是大家都看到的。
而董鵬程就是在將近五十年前的時候,就以他前瞻的視野,民間有限的資源,卻首開風氣,推動了台灣面向全世界的華語教學。
他在這個領域開創了許多里程碑,不只教育了一批批人才,協助或激發國內許多大學開設華語教學科系,建立海內外廣濶的人脈,更一直對華語教學保持著見人所未見的視野。所以,長期以來,全世界做華語教學的人,莫不對這位前輩十分敬重。
我因為在十年前嘗試透過AR及數位工具開發華語教學的軟體,因而接觸這個領域,也結識董先生。隨著向他請教許多,也有些交往,對他的為人、長期的願景,遭遇的問題也多少有些了解。
基於這些,我在四年前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第一章<救世主改善不了的行政崩壞>就以董鵬程的遭遇舉了例。
———-當一個人努力了幾十年終於被肯定的時候———-
2009年底,世華會召開每三年一屆的教學研討會,馬英九總統蒞臨致辭,嘉勉董鵬程的耕耘,並鼓勵把這麼重要的研討會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一年後更特別召開「如何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會議,邀請他到總統府提出建言。
這場會議規模盛大,充分顯示政府的重視。馬總統主持會議之外,當時的行政院吳敦義院長、陳冲副院長、曾志朗政務委員、吳清基教育部長,以及僑務、外交、文建會、國科會、客委會等機關首長一同出席。
我在書中寫了台灣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情的理由:「今天在中國崛起,全世界都重視中國的潮流中,台灣也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的語文在其中的戰略地位;台灣不但要讓全球知道我們所使用的華語和這股中國熱大潮的關聯,還要解釋清楚自己的語言,以及由語言而顯示的社會特點。因此,這裡頭有語文產業的考慮,更有文化與自己主體性發聲的著眼點。」
而以馬英九總統為代表的政府官員之所以重視,相信他們至少是看到孔子學院的全球推廣,意識到台灣也應該有相應作為。
董鵬程趁機在會中提出諸多具體建議,獲得採納,並決議由行政院成立跨部會推動小組,該小組再在教育部下成立一個推動指導委員會,其後三年時間內召開了四十多次會議,確認了一個把華語文教育當產業輸出的八年計畫(以下簡稱「華語文八年計畫」),編列三十億元的預算。
說起來,我們政府後知後覺地重視華語教學的輸出,八年總經費也才不過三十億台幣,雖然離對岸孔子學院光二○一三年就有五億七千多萬美元(僑辦等單位還不計)的預算甚遠,畢竟是有了開始,當時被各方視為一個激勵人心的開端。
董鵬程也為此精神大振,準備結合新的資源來做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當這個「肯定」還不如不來的時候 ————
然而,這個八年三十億的「華語文八年計畫」,後來卻面目全非,難以為繼。
2013年教育部先是徵選工作規劃,首先倡議此案的世華會去投票落選,由資策會得標。
接著教育部基於資策會所做的工作規劃,再徵選一個籌設華語文教育全球發展協會(簡稱M E G D C)的方案。
資策會前後舉辦過多次說明會,並且在公布徵選辦法的時候表明他們只是規劃單位,將來不參加執行工作,所以請各單位踴躍參加投標。於是世華會再次投標。
但這個標案先是不見下文,到了2014年,教育部另提一個內容大同小異的新標案。董鵬程又再度如期投標,可是過了一個多月後,在教育部網站看到一則公告,該案由資策會得標。
董鵬程馬上向教育部抗議,也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申訴。
他最沒法接受的有兩點:
一、資策會成為八年計畫的工作規劃者之後,再徵選M E G D C 的成立方案,結果其本身同時也再參與競標,形同裁判兼球員,於法於理於情皆不當。資策會得標的計畫書的清白,都要被質疑。更何況中間還有一次徵選結果不明不白的失蹤。
二、M E G D C 畢竟要負責我國的華語文教育全球發展策略及資源整合。資策會不論在華語文教育的專業知識、經驗、資源、人脈與願景上,都不足以與世華會相比。但是從華語文八年計畫的規劃到執行,全都由資策會得標,根本是外行領導內行 。
這些事情都發生在蔣偉寧當教育部長的時候,等吳思華部長上台,我代為向吳部長轉達。不久,董先生告訴我教育部宣布廢標,原負責此案的人員也調離原職。只是M E G D C 案的下一步怎麼走,則再沒見下文。
所以我在書裡寫:
「曾經如此從國家戰略的層次思考,跨部會決議層級如此之高,並有八年三十億經費的一個計畫,也就如此無疾而終了。」
———-從一個案例看出來的政府行政之崩壞———-
民間積極做事,一旦受到政府的重視和鼓勵,結果卻可能把美事糟蹋,例子不少。董鵬程這次世華會的情況,正是其一。
幾十年來,他自己努力為世華會奮鬥,在有限的資源之下每三年舉辦一次教學研討會,即使拮据,有自己的節奏。
馬英九總統不發現世華會的重要倒好,發現了之後反而給世華會造成打擊。鼓勵世華會把三年教學研討會改為兩年,但政府單位沒提供相應支持;召開偌大會議要推動「華語文八年計畫」,結果讓董鵬程投入大量經驗和資源提出計畫,結果卻不明不白地沒有了下文。
我也因為經由和董公討論這個案例的過程,整理出當時所看到政府行政崩壞的許多根由:
一、政府對國家重要的戰略並沒有深刻的思考,所以也沒法堅持。
二、對自己國家與社會的資源與人才,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外行領導內行所在多有。
三、好不容易決定了的重大政策,沒有追蹤執行的機制。
四、欠缺跨部會之間的協調與溝通,所以反而是越重要越需要跨部會協調溝通的計畫越沒法推動。
五、因為沒有戰略思考,所以重要計畫沒有整合也沒有重點,只有看來琳琅滿目、數量很多的子計畫,但實際上備多力分、支離破碎。
六、因為大計畫被切割得細碎零落,上級單位沒有人關心整體如何執行,下級單位則急於搶食預算。
七、政府計畫都開放競標。即使是國家重大計畫,交由人數往往不過五、六人,每人領取微薄酬勞的評審委員來決定,結果政務官不負責,事務官不作為。
八、又因為政務官的頻繁更動,某些事務官想要「有作為」的時候,卻又容易任意而為。以本案為例,就會出現教育部縱容資策會身為招標的承辦單位卻又同時參與競標而得標。
九、至於許多基層的公務人員在作業上不會重視基本守則,出現種種荒誕的鬆散與失誤,就更不在話下了。
也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說什麼要拚經濟、重視民生,都是空話;一旦碰上緊急、重大的意外事件,慌亂失措固然難免,不火上加油造成更大的傷害已經是萬幸了。」
———-相信他一定已經進入上帝的國度———-
當時八十六歲的董鵬程經過這一連串打擊,心灰意冷,雖然在日益困難的情況下縮減人手,也更改多年來的會址,但是看得出他儘管規模和資源日益縮小,但仍然盡最大的努力設法維持世華會的運作。
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教育部在董先生念茲在茲的華語文大計劃上也沒有作為,也並沒有就之前的事情給他什麼交待。我曾經向文化部鄭麗君部長說明過他的情況,鄭部長因為感佩董鵬程的精神,私人捐助過一筆錢,董先生一直感念在心。
今年董先生九十歲了。3月見到他的時候,精神還很好。沒想到4月中,檢查出癌症,病情就急轉直下。他卸下重擔,世華會交棒給新任理事長任弘。8月17日世華會新舊任理事長交接,並在當天向一個向董鵬程先生致意的儀式。只是他身體已經太過虛弱, 結果沒能出席。
我意識到他可能來日無多,當天會後設法徵得他家人同意,去他府上見了一面。他難以起身,可是我握住他手的時候,雙手十分溫暖。
那天在向董鵬程先生致意的會上,許多人都回憶了他對華語教學的熱情、遠見、堅持和無私——包括連自己退休金都貢獻出來。
要我再補充什麼的話,我會說他工作方法的嚴謹。
今天網路、電腦普及,各種資料整理的工具便利,如果有人是「資料控」,或者在工作效率上掌握得很好,不足為奇。
但是董鵬程先生讓我們看到:從過去沒有網路、沒有電腦的時代走過來的人,倚靠他清晰的邏輯和嚴謹的工作方法,照樣可以把所有繁雜的資料整理到何等細密。
幾次去世華會見他,聽他要助理去哪個架子取出什麼樣的資料,拿來的資料又分門別類,綱目清楚,實在佩服。
董先生又是個十分客氣,不麻煩別人的人。
那天去看過他後,等他精神好些之後,有一天硬是來電再致謝。
而他的身後,則要求家人堅決不要打擾別人,不舉辦告別式,只辦家祭,也不通知任何外人出席。
現在他的後事都料理完畢,我終於可以寫這一段經過。
董公和我是不同的宗教信仰。
他是虔誠信仰基督。
我相信他一定已經進入上帝的國度。
(照片是今年3月中旬,董鵬程先生來找我的時候拍的。之前都是我去南海路找他。這次他堅持一定要過來。當時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生病。)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