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Q 前瞻條例

『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行動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行動,目的有三個:

一,請蔡英文總統與林全院長正視「前瞻計畫」受社會各方質疑之處;

二,請各黨立法委員在臨時會期善盡職守,把連一個字都沒討論過就送出委員會的「前瞻條例」做七點應有之修正,之後再全面檢視「前瞻計畫」的項目,要求行政院各部會就各項補充七點內容;

三,連署聲明的行動,放在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join.gov.tw/…/d…/26976d28-1908-4bb7-b9e8-8df662af4f04
」,邀請各界關注「前瞻計畫」的人來連署。

根據「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如果60天內有五千人連署立案,政府各部會就得做出回應說明,因此不論立法院情況如何,大家都有機會從網路上要求政府全面檢視「前瞻計畫」,提供大家需要的說明。

請大家告訴大家來匯聚眾力。

我們催促立法院來監督,也讓我們在這𥚃監督!

也歡迎您繼續參與平臺中的討論或關注各項議題,讓我們一起彙集群眾智慧,讓台灣變得更好!
JOIN.GOV.TW

【為什麼需要全面檢視前瞻計畫】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為什麼需要全面檢視前瞻計畫】(發表於6月12日蘋果日報)

前言:郝明義發表〈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之後,因為林全院長的約見而在5月19日進行了訪問。他公布了訪問稿之後,再訪問了不同領域的人士,就各界對林院長的回應寫了四篇文章,對蔡總統一篇。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總結。

林全院長:

訪問您之後,我再訪問多方回應寫的四篇文章,均已請您過目。這裡再綜合幾點大家對前瞻計畫的意見如下:

1. 政府的決策權責不清

這麼大的國家建設計畫,國發會不謀其事,卻要接受質詢,行政、立法機制均遭擾亂。前瞻計畫封面不見具名單位,混亂可知。

而這個計畫只經行政「院」,而不是「院會」核定通過,我問林濁水的意見,他說確實有違憲之虞。憲法第58條規定:凡涉及預算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係之事項,提出於行政院會議議決之。」

2. 準備時間倉促

前瞻計畫自蔡總統去年12月31日談話發端,到4月5日行政院核定通過,只有三個月多四天的時間。準備時間如此短暫,與計畫揭櫫之目標相較,太過倉促。

政府答辯其中大多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備,這次是統合進來。

但,一來有人質疑多年前就籌備的計畫,到完成時是否已經落伍;二來,以林思吾為代表,質疑地方政府如果只能侷限於軌道項目,是否缺乏對未來的想像。

也因此,林大涵有謂:「我不知道為什麼行政院都不怕別人看到這樣一份計畫會怎麼想。」

3. 前瞻視野不足,偏重工程

以楊志彬看水資源建設為例,指出這次政府不僅前瞻不足,對「基礎建設」的檢視也不足;在「基礎建設」裡,又過於相信工程手段,太少新的治理理念,也忽視非工程手段。

結果,「部會之間缺乏整合,導致政府看不出對水的整體思考,缺乏全面性的政策說明,沒法做施政視野的討論。」

今年年底政府就要公布國土計畫,涉及這麼多重大建設的計畫,理應配合國土計畫而行,現在要搶先於國土計畫之前。這也遭到多人質疑。

4. 預防公共工程的弊病不夠深切

台灣公共工程以延宕、追加預算為常態,又有大量淪為蚊子建設的慘痛教訓,久為人詬病。

這次前瞻計畫一面倒地偏向工程,卻不見防範機制,不但沒有強化究責條款,反而取消。

您回答「監察院本來就隨時可以追究」,但是長期追蹤蚊子館的姚瑞中,以監察院過去實際的情況,來請問您如何確保預算不致追加,如何期待監察院的追究。

5. 預算編列草率

以預算金額高達4,241億元,在前瞻計畫佔比近百分之五十的軌道工程為例,全部38個項目,除了一二例外,絕大多數內容都區區兩、三百字。以邱繼弘所質疑的新竹環線輕軌三百億元的計畫,不過158個字。我問林濁水這是否政府編列預算的常態,他回答未見如此草率。

您說預算是兩年一編,並且「也不是計畫就不可以停」。但是以徐世榮為代表,他表示預算框定,公務員就有進度考核,回不了頭。並且,說預算兩年一編,但「軌道建設怎麼可能做了第一段不做第二段?」

6. 公民參與不足

以徐世榮為代表所質疑的,是民進黨政府為什麼要延續威權時代的心態,「仍然是光重視經濟發展,卻破壞政府施政應有的程序,涉及的基本人權仍然沒有當一回事。」

因此,他雖然同意您承諾前瞻計畫不做區段徵收是進步,但仍然主張凡涉及爭議的土地徵收都要辦聽證會。總體而言,補救之道就是納入公民參與,建立回饋與修正機制。

我自己個人要再補充的,則有三個疑問。

第一個疑問是:我問您這次政府為什麼只做硬體,不做軟體的時候,您回答:「按舉債法,政府舉債只能做資本門的事。軟體,是每年都要做的,只能進經常門。所以這次特別預算只能做硬體。」

但事實上前瞻條例的第七條已經明言這次預算編製「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不得充經常支出規定之限制。」換言之,是可做軟體的。 請問您所言和事實是否有出入?

在各方對前瞻計畫的質疑聲中,陳博志有個特殊的位置。他不只是總統府資政,更是蔡英文總統競選期間的經濟政策智囊與十年政綱撰稿人。所以我的第二個疑問是:現在如果政府連陳博志的建議與質疑都不理會,是否應該說明經濟政策出現什麼轉折?因何轉折?因誰轉折?

目前國家治理的困境,本來有一大焦點就是政府無法突破本位主義,中央和地方也無能整合。而我訪問您的時候,您也提到地方政府財政的種種病態現象,說那是您心中之痛。

所以我第三個疑問是:您最清楚這些問題,那是否曾經向蔡總統說明過,前瞻計畫以破壞中央政府決策體制來迎合地方政府,以草率編列的巨大預算來取得地方政府的擁護,日後可能造成更嚴重之後果?

弘一大師整理的箴言中,說「偶一失謀,而事幸成」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為「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我相信對政府也是如此。

因此這次社會提出這麼多質疑,希望執政者不要引以為忤。我們希望政府能以這次引發的大量公共討論為契機,吸納社會的建議,全面檢視前瞻條例和計畫,擘畫施政新局,也為國家開創新的未來。

附註:
6月12日早上十點,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全面檢視『前瞻條例』」連署聲明記者會 http://bit.ly/2r8gVCY

相關閱讀: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四:不能只想用錢、用工程解決問題】http://bit.ly/2rOgIWA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http://bit.ly/2senQyi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三:國土計畫不是建設計畫的下屬】http://bit.ly/2qZPejH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二:比八億元蚊子館大四十倍的疑問】 http://bit.ly/2sCdgyy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一:八億六千多萬元蚊子城的例子】http://bit.ly/2sBw2pJ

【林全院長的補充說明與我接下來回應的進程】http://bit.ly/2rSV71v

【在520的前夕訪問林全院長】 http://bit.ly/2rDev2T

【蔡英文的困境與兩種機會】http://bit.ly/2r8DjMA

【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http://bit.ly/2qZM0wq

前言:郝明義發表〈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之後,因為林全院長的約見而在5月19日進行了訪問。他公布了訪問稿之後,再訪問…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記者會通知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記者會通知

這份新聞通知請沃草代發各媒體,也張貼在這裡,歡迎轉告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下簡稱「前瞻計畫」)費時8年,動用中央政府特別預算8,800億元,是國家重大建設,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深遠。

然而,前瞻計畫推出之後,成為多方質疑焦點。我們也觀察到許多問題。

由於立法院臨時會開議在即,因此我們決定發起一個連署聲明,希望邀集大家一起支持,以便政府重視。

我們希望政府能以這次前瞻計畫所引發的大量公共討論為契機,吸納社會的建議,擘畫施政的新局,也為國家開創新的未來。

6月12日早上10點,我們舉行「全面檢視『前瞻計畫』」連署聲明的記者會。歡迎大家參加。

連署發起人:(姓名筆劃序)

邱繼弘 (聖洋科技執行長)
林大涵 (貝殼放大創辦人)
林思吾 (Awoo 創辦人)
林祖儀 (沃草執行長)
林濁水 (前立法委員)
姚瑞中 (台師大美術系副教授,海市蜃樓-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踏查計畫發起人 )
徐世榮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
郝明義 (大塊文化董事長)
楊志彬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魏 揚 (太陽花運動參與者)

時間:6月12日(周一)早上10點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3A 室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四:不能只想用錢、用工程解決問題 】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四:不能只想用錢、用工程解決問題 】

四月有一天我主講了一場座談會之後,交流時間有一個人的發言讓我馬上做了筆記。

他說的話是,起碼就水資源建設這一塊來說,他看到前瞻計畫是在「為舊有的工業生產模式打開資源的大門」。

那人名叫楊志彬。當天我初識,會後另趕約會,也就沒有機會再多請教。

但是「為舊有的工業生產模式打開資源的大門」這句話一直在我心底閃動著。我覺得這句話的本身就像一扇門,如果能知道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可以幫我解讀不只水資源建設,甚至整體前瞻計畫的一些狀態或問題。

後來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

楊志彬是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秘書長。全促會裡有一個常設的河川智庫,而楊志彬本人也參與了這次水資源政策的討論。

在我這次訪問的許多人裡,楊志彬站在一個很特別的位置。他看來有不少和政府溝通的機會,因此看到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可能。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所看到政府的呆滯面,也就格外真切,他分析前瞻計畫所帶來負面影響的理由,就格外務實。

我開始聯絡楊志彬那一天,他正好出國。所以一直等到他回國後才進行。那天又正好是上星期五暴雨成災,所以我當天以及之後的補充訪問,都是電話進行。

整理訪問內容的時候,因為其中一些邏輯脈絡的前後呼應,決定用問答方式來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這次水資源建設的預算是2,000億元,僅次於軌道建設,佔前瞻計畫的百分之二十二。從水資源建設的角度,你怎麼看前瞻計畫?】

很多的爭議環繞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的「前瞻」兩字,如果拿掉這兩個字,可以把問題看得更清楚。

台灣有許多基礎、結構性的問題亟待解決,如果是老老實實地以「基礎建設補強計畫」的觀點來看,台灣的確到了應該全面檢視「基礎建設」的時候,但應該是真正的全面,並且應該配合半年後就要公布的國土計畫來一起檢視。不是現在這樣搶在國土計畫公布之前做這麼多大規模的建設。這樣置國土計畫於何地?

何況,就我所知道的水資源建設來說,政府對某些真正的基礎建設是逃避的。譬如,水資源建設裡,「水與發展」這個計畫,是確保供水穩定,所以有很多增加供水的項目。但是,真要達到供水穩定的目的,節水的總體效益要高於增加供水的效益。而涉及節水的主要「基礎建設」應該是:全面汰換老舊自來水管以減低滲漏。

可是自來水公司屬於事業公司,汰換老舊水管屬於「投資」業務,政府認為已經責成自來水公司改善投資,所以不列入「前瞻計畫」 。可是又因為考慮到地方政府的城市配合等等因素,基於實際施作量能有限,投資也只能做「有限投資」。這就顯示了政府無法面對問題癥結,決心有限的心態。

這次我看前瞻計畫本身,或者看林全院長接受你採訪所談的內容,都感受到太注重「財務」和「工程手段」,而太少新的治理理念,也忽視非工程手段。

前瞻計畫裡不是沒有比較進步的項目,但比例不高。缺乏其他項目配合,缺乏系統性的配合。單項單項的,發揮不了作用。就大項而言,將水與安全、水與發展、水與環境三項分列,雖然無可厚非,但也就掉入了個別處理的傳統思維。

例如都市裡的生態基盤保存,以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概念,是跨防洪、水資源與環境面向的整合性做法,但並沒有出現在前瞻建設之列,因為這些做法的主導權在內政部而不在水利署。而水利署正在推動的政策中,不乏結合河道防災與土地使用的真正前瞻的政策,也沒有出現在前瞻建設之列。

部會之間缺乏整合,導致政府看不出對水的整體思考,缺乏全面性的政策說明,沒法做施政視野的討論。

【2. 這次暴雨洪災,有沒有顯示或印證水資源建設的什麼問題?】

這次水資源建設中的「水與安全」項目,就是治水,為了應對淹水,列了1,151億元。但這裡面的主要建設,是為了完成十年前開始的八年八百億易淹水治理時期所做的規劃。看看現在還在進行中的六年六百億流域綜合治理就知道,政府並沒有太多重新反省檢討當年規劃的機會,一直處於「完成高強度保護措施優於一切」的心態。

這些觀念和方法,都是以快速排水、高築堤坊來保護城市,防止「外水」灌入城市。但是這兩天的暴雨洪災告訴我們,「內水」排不出去的問題同樣嚴重。很多區的水排不出去,顯示新舊都市計畫整合不了。

這次暴雨洪災,正是提醒我們,在工程手段之外,要並重非工程手段。

在水資源建設上,一直存在著新舊觀念的交鋒。
舊的觀念就是就用錢用工程,淹水了,就趕快防淹;治水,就只知道用水泥工法蓋堤防。

新的觀念,要以這些非工程手段來舒解對工程的需要,要政府進行跨部門的整合,譬如都市計畫、國土計畫。

像前面所說,這次許多都市淹水,不是過去的「外水」淹進來,而是「內水」排不出去。要解決「內水」排不出去的問題,光靠水利署不行,至少要整合地方政府和營建署。

再以「水與環境」來說。前瞻計畫裡的「水與環境」,有280億元,並且是競爭型項目。過去看到的例子讓我們很擔心地方政府太過重視水岸美化,結果又造成水岸的水泥工程化。

進步的「水與環境」,則應該是重視河岸兩旁「水、土、林」的整合,把水岸在生態廊道上的作用要有一定的價值取向。這需要許多部門,譬如林務局的共同參與。

【3. 這次都市的「內水」排不出去,連台北市都淹,我聽說台北市更新後的排水管規格是可以應付每小時78 mm的降雨量,在全球都算先進。但是有清理淤塞的問題,這就要工務局的配合。這也和你說的跨部門整合相關吧?】

對。這也說明我們的都市不能只倚靠排水系統,還應該考慮很多滯洪的設計。目前水利署也在積極研擬徑流分攤的法規,可是在實際執行面將非常複雜,需要高度協調水、土、林相關事業主管機關的配合修法與執行,可是在整個前瞻計劃裡頭,並沒有很清楚地把這個政策目標標示到比較上位的指導方向。

既然提到了台北市,市府力推社子島的開發,將使得台北市面對未來的防洪風險大為提高。我們同時看到城市裡有先進的排水系統,又有和公務執行力息息相關的清淤,以及錯亂的土地開發政策,這些事務同時並存、新舊衝突,效果互相抵消,而政府在面對這些衝突時候的立場與價值是什麼?

【4. 你說的「為舊有的工程方法打開資源的大門」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次水災後,看到林院長說要重視「水與環境」,「都市計畫要動」,如果是用新觀念來檢討「水與環境」的話,那當然是好事。我們最怕的是,看到淹水,就馬上說要加碼防止淹水。

當新舊觀念和典範正在對話,正在競爭的時候,政府要加碼,政府要投8,800億進來,是支持誰?外部的顧問公司又會支持誰?

公務員最怕被追究執行率,因此所有的預算都要用滿用足,並且一定是採用最習慣也最成熟的系統和產能。

所以我說這是「為舊有的工程方法打開資源的大門」。為舊有的工程方法打開資源的大門,我們要承擔最大的風險就是:原本已經逐漸要被淘汰的觀念和方法,又得以延續生命,不但繼續形成問題,並且把新觀念和新方法都壓後二十年,不但阻礙社會的進步,還會加大世代衝突。

偏偏最習慣和最成熟產能的工作方法,不足以面對未來的氣候劇變。今天在全球氣候的詭變之下,要承認極端氣候的可能性,要積極走向「韌性城市」。否則,想治水卻光是沿續過去的理論和想像,而不停下來思考、不翻轉,近乎不可能。

台灣的雨量與災害潛勢可以說是「傲視全球」,但這並不是不轉型的藉口。美國紐奧爾良、丹麥哥本哈根、荷蘭等國家和地區同樣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原本少雨的國家突然多雨起來,必須承受的系統衝擊絕不比台灣小。但這些地方面臨危機衝擊後為何選擇轉型,而不是強化舊有系統與做法,其間有許多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

【5. 你們水資源建設這一塊好像和行政部門的溝通還比較多,是什麼情況?】

過去幾年,本來我們發現情況也慢慢有變化。我也看到公務員也不是沒有人願意嘗試新的觀念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只是需要比較好的執行條件和夠長的溝通討論時間來面對社會歧見。

我們的對話本來在進行,但是像前瞻計畫這樣泰山壓頂,一下子就框下這麼多預算,就產生我剛才說的問題。公務員馬上為了執行預算疲於奔命,地方政府和各方勢力都來搶食大餅,最後一切都回到使用大家最習慣和最成熟的觀念和方法。

換句話說,問題又回到原點。

過去幾個月,政府部門和我們進行了很多對話,釐清一些他們的想法,也做了些保證,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進展。但是也正因為看到這些進展都是因為不斷對話才發生的,所以我們認為對話應該再繼續進行,不要急著決定,更不要為了通過前瞻計畫就急著告一段落。

為了避免國家應有的基礎建設再被政治操作切斷、影響,因此全促會的河川智庫主張在前瞻條例中應該加入四點,成為所有計畫形成的原則:

一,資訊透明。讓所有建設項目的資訊都公開透明,方便各方檢視。現在的網路平台,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二,公眾參與。尤其讓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有充分的發言、申訴機會。

三,生態優先。所有的工程建設項目,都該接受生態檢核。

四,效益評估。新工程開始之前,首先應該回顧檢討過去十年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效。

政府也該全面檢討自己操作面上的心態。工程有爭議,就該面對,而不是逃避。有些水庫,爭議存在多年,但是在這次水資源建設裡,只是給水庫名字多加「生態」兩個字,打包放進前瞻計畫,就以為可以過關了。

【6. 我聽說雙溪水庫就是一個例子?】

對。政府要建這個水庫有好多年了,這是為了支持基隆的用水需求,在分析裡,雙溪水庫預定區是個優質的水庫場址。

但是二十幾年來,地方人士也好、生態團體也好,反對的說法以及替代性的計劃一直不斷出現。有人主張把原有的梯田復耕、基隆市的水管滲漏率降低….等等做法,水庫的需求就沒有那麼急迫。

我也看到了水利署用各種數據的計算來回應這些不同意見,但是民間的質疑還沒有完全釋疑,對於政府部門的計算需要更多的公眾與專家檢視。政府應該面對更具體的爭議,再繼續討論、溝通,而不要認為只要預算過關了,就可以加速執行的步伐。

【7. 這兩天員山子分洪到底有沒有效是個話題。你怎麼看?】

做員山子分洪,是為了不要影響汐止,趕快排洪。有沒有效果?要看下雨是否主要降在汐止河川上游的集水區範圍之內才能評估。

以前面提過的社子島爭議來說,如果降雨落在汐止河川下游的集水區,那麼員山仔分洪對於保衛社子島未來的防洪效果不大。

另外,這幾天看到林佳龍市長非常驕傲柳川的防洪效果,可是由鍾振坤博士提供我六月三號從 00:00~10:30的降雨圖來看,台中市在暴雨圈的外環,10個小時的降雨量還不到100mm,這種降雨量如果還發生水災就真的大有問題了。所以這次的豪大雨在台中市柳川的集水範圍並不明顯,不能證明柳川的防洪功能是否通過考驗。

【8. 最後給政府的建議是?】

最後,我要給政府的建議是:不要局限於只是延長既有的工業生產模式,刺激短暫的經濟繁榮。

真正的前瞻是:國家治理能否突破過去的本位主義:是否能跨部門整合中央部會,是否能整合中央和地方。

所以,儘管前瞻計畫到目前受到這麼多質疑和討論,但畢竟這些質疑和討論也都是因為有這個計畫而起,所以政府汲取教訓,今後應該做三件事情:

1. 趁國家規劃大規模建設的時候,發動大規模公共討論,吸納社會的建議。

2. 透過這些大規模的計畫,整合中央部會相關政策,並要求或誘導地方政府在跨部門工作上整合,配合中央整合。

3. 這些大計劃應該具備彈性,納入公民參與,建立回饋與修正機制,不需要把預算在期限內消化完畢。

相關閱讀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http://bit.ly/2senQyi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三:國土計畫不是建設計畫的下屬】
http://bit.ly/2qZPejH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二:比八億元蚊子館大四十倍的疑問】
http://bit.ly/2sCdgyy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一:八億六千多萬元蚊子城的例子】
http://bit.ly/2sBw2pJ

【在520的前夕訪問林全院長】 http://bit.ly/2rDev2T

【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http://bit.ly/2qZM0wq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

回應林全院長的系列,第四篇文章我訪問了水資源建設的相關學者。但因為前兩天的暴雨洪災,讓我覺得還要再補充採訪一些最新狀況,就先延後完稿。所以趁下周一立法院要開臨時會之前,趕寫這一篇,在今天的自由時報共和國版面發表。

先前訪問的水資源建設內容中,正好有一段可以呼應我看到許多年輕人不支持前瞻計畫的四個理由中的第四點。所以昨天也臨時補問了一點,列了進來。

由於前瞻計畫的發端在蔡英文總統去年底的談話,解鈴還需繫鈴人,所以這封信是寫給她的。

我把年輕人不支持前瞻計畫的四個重點摘錄在這裡,詳細內容請參閱全文。

「我聽到他們第一個反應是:第一個反應是:這麼倉促決定的計畫也能前瞻?」

「第二,是這個主要由各種交通、工程建設所構成的前瞻計畫,與他們所期待或認知的前瞻建設差距太大。」

「第三,是他們看出這次前瞻計畫由地方政府主導的侷限。」

「第四,即使回到硬體與工程項目,他們也懷疑現在的政府是否真的有能力為下一個世代決定他們需要的基礎建設和地方建設。

「此外,上個世代的視野、知識、技術是否真可以為下一代解決問題,以及將來如果證明不行,現在已經舉債花這麼多錢,那他們還剩什麼資源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都是年輕人憂心的。」

自由時報全文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07870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