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4 月 30 日,22:17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今年年初有一天早上起來,突然覺得有點坐不起來,一坐直,胸腰之間隱隱作痛,好像切成兩半,躺下就又沒事。
我心想壞了,難道是我脊椎彎曲之處出了問題?
那前幾天陰冷不堪,當天冬陽很晴朗,我卻差點冷汗都要流下來了。
好不容易撐著身子,去泡了好一陣熱水澡。
出來後,好一點,又休息了幾個小時,到中午左右好多了。
以前我都是去一個推拿的地方,但那天是星期天他們不開,所以就等星期一再說。
第二天早上,又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輕微一些,但還是有點發毛。
這時突然想到那天我們的編輯要去採訪一位中醫師,和他整理一本書的書稿,
就想那我去插一下隊請教看看。
我去了之後講了情況,問他是否需要幫我把把脈。
他說不用,先問我幾個問題。
他問我昨天是否到了中午之後就比較好,我說對。
他問我今天是否比昨天情況比較好一些,我說對。
他跟我說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是那兩天高氣壓來台灣,天氣晴朗,大地的陽氣上升,但是我因為小兒痲痺,下半身血夜循環不良,所以陽氣上不來,正好到橫隔膜的地方擋住,因此胸腰之間像是被切成兩半。
而到了中午,陽氣更盛,就整個打通,所以我會覺得舒服多了。
因為第一天已經通了,所以第二天再有這種情況,也就比較輕微。
「不用緊張,沒事。」他說。「高氣壓的影響。」
2.
說話的人,是杜李威醫師。
我認識他很晚,去年九月才初見。
他清潔、明亮的診所放著古典音樂,寬敞的診間,乾淨沒有任何雜物的書桌,若不是空氣中飄著些中藥香氣,實在怎麼都和通常中醫診所的印象連不到一起。
所以我想,請這位醫師寫一本醫病的書,必定有特色。
也因此,雖然聽說杜醫師從不接受採訪,也不接受任何寫書的邀請,那天見後我還是寫信給他。結果,很開心他破例接受了。
不但接受,他還親自動筆,每個星期都準時地交出一篇篇文章,要我形容的話,簡直像沉寂多年的火山爆發。
他求學的背景、師承的啟發、豐富的醫病故事、獨到的處方,以及對社會的觀察,對中醫的期許,都載著滿滿的熱情爆發。
因為熱情,他一篇篇文章取的篇名也很生動。
<錯將民俗當中醫>,這是在講台灣社會對中醫許多迷思之一。
<今昔學醫大不同>,這是在講他對中醫價值的肯定卻又對許多中醫界的現象不以為然。
<醫家風範>,講他從海派中醫得到的傳承。
<重新定位中醫>,講他的眼界。
<臨床病案理法方藥>,講他毫不藏私地要把金針度與人。
但也因為如此,有陣子我們最傷腦筋的事,反而是書名。
他寫的面向很多,到底該如何總括呢?
我們建議了一些,顯然他不喜歡。
他又擬了一些,我們又覺得沒法呈現他整體的面貌。
直到我看了他的一篇文章後,覺得一切都清楚了。
3.
那篇是在寫一個習慣性流產的病例。
那個女的三十二歲,之前生過一個小孩,但接著連續流產三次,所以來看杜醫師的診。
而她在三年時間裡,屢屢來看診,中間卻又流產了兩次。這兩次流產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遵從醫囑,中斷吃藥;而每次流產之後,她又還是要來找杜醫師。
其中有一次兩人對話是這樣的:
杜醫師:「這樣已經第五次流產了!我不是跟妳說了嗎?驗到有孕,請妳趕快回來。為什麼妳不肯接受我的建議?」
女人:「我婆婆就很反對我吃中藥,怕吃中藥會生出畸形兒。」
杜醫師:「我記得妳婆婆去年有讓我看過。當時她腰椎長骨刺,我兩個月就把她看好了不是嗎?」
女人:「對啊。但是因為你的藥太有效了,我婆婆認為你一定有偷摻西藥,所以叫我不要給你看。」
這樣,這個女人反反覆覆地來看了杜醫師十四診。直到她最後她下定決心要聽杜醫師的話,乖乖接受治療之後,才在看了第十五診之後終於懷孕生下了寶寶。
我看完這一篇之後發訊給杜醫師,建議書名就叫《中醫到底行不行》。
因為這本書在寫的,就是台灣社會上對中醫到底行不行的種種反來覆去、左右矛盾的觀念和現象;以及杜醫師自己回答中醫到底什麼行,什麼不行的專業觀點和剖析。
並且,以這個醫案為例,他慷慨地把前後十五診的癥狀和他的處方,都完全公布。
4.
所以《中醫到底行不行》適合的讀者有兩種人。
一種是一般對中醫有些相信,又其實不信;有些好奇,又不知怎麼好奇的讀者。
杜醫師以生動的文筆和豐富的案例,來為我們打開一扇一篇門。
另外,則是學習中醫的人。
杜醫師不只整理出許多個案並且把珍貴的處方都公諸於世,也把學醫之道,及開業之道都講得非常深刻又生動。
他寫自己要開業之前,去拜別恩師朱士宗的時候,朱師母把他叫過去講的一段話,非常有意思:「因為學醫這條路很艱辛漫長,學出來以後,你還要熬過很長一段沒有病患 的日子。沒有病患的時候,你可以寫字作畫自娛,但一定要坐得住,不能到處亂跑。否則,等了一整天都沒有病患上門,你一跑出去閒逛,病患來了又撲空。……..出道第一年,以一天看一個病患作為目標。第二年一天看兩個、第三年一天三個、第五年一天五個。如果你可以堅持十年,你一定會聲名大噪,生活也就能安定下來。」
這段話裡的智慧,不只是給要開業的醫師看的,也是給所有人看的。
5.
我自己看這本書,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
身為佛教徒,我每天早上都要誦念「普賢十願」。
普賢十願裡,第九願是「隨順眾生」。
而多年來,我對這一句話始終沒法完全掌握。
到底要如何隨順?隨順到什麼程度?
在讀杜醫師治療那個前後來看診十五次的女人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
我一面看著書稿感嘆,一面心裡在想:「咦,杜醫師怎麼會還一直幫她看診呢?」
如果我是他,應該早就不接受這個女人的掛號了。
一來會覺得不耐煩,你不相信我,又要來看我,這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二來會擔心這個病人如此反覆來反覆去,看了十四診,中間又流產兩次,再看下去,萬一出個狀況豈不是搞不好連自己也要背黑鍋?
顯然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不只一個。杜醫師在書裡說他有個跟診的小學妹這麼問過他:「學長。剛剛那個病患講成那樣,為什麼你都不會生氣?」
而杜醫師的回答是:「當妳心裡知道,妳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僅剩的極少數,或許有機會可以救她的人,為她擔憂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生氣。」
一個人如果當真有見識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有能力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想幫助別人又一再被拒絕,他絕不會因而感到不耐煩,甚至憤世嫉俗。
他不會勉強別人相信他,但他持續關懷別人,並且永遠等候別人無路可走來找他的時候提供解方。即使反覆了十五次。
我曾經擔心「隨順眾生」會淪於隨波逐流,也曾經擔心「隨順眾生」會淪於被動,直到我讀完那篇文章,才體會到「隨順眾生」的面貌可以是慈悲和積極的完整展現。
很榮幸能出版《中醫到底行不行》。

Comments

Previous
2021 年 4 月 28 日,13:15
Next
如果你需要一份藏寶圖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