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確診不是常態,我們畢竟要與病毒共處

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零確診不是常態,我們畢竟要與病毒共處】
1.
從三天前台灣出現7個確診病例而宣布二級警戒,到今天出現29個病例,這幾天媒體充滿疫情「飆增」、「暴增」、「激增」、「爆發」的形容詞,不把人嚇到像是世界末日不休。
拜託不要這樣。
增加幾例就寫幾例,不必加那麼多形容詞。
我們社會,也不必繼續以零確診當基準來看待防疫的成敗。
去年疫情初起,全世界都大亂,疫苗的開發也杳無音訊之際,台灣以堅壁清野的策略,封閉國境,上下一心落實戴口罩、勤洗手、追蹤、隔離,締造了防疫的全球奇蹟。
但我們應該知道:堅壁清野是不可能永遠的,零確診也不可能是永遠的。
我們遲早要從奇蹟回到人間。
就在台灣宣布二級警戒的三天前,英國首相強森宣布疫情已經受到控制,5月17日起將開放小型室內聚會,並解除先前「禁止擁抱」。但三天前英國前一個星期的每天新增確診病例還有2,200人。
就在為了台灣出現29個確診而鬧哄哄的今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只要完整打過兩次疫苗的人,可以不必再戴口罩,不必維持社交距離,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但美國上星期的每天新增確診病例還有36,000人。
人家如果知道我們只因為出現二、三十個病例就是「飆增」、「爆發」,快要崩盤的樣子,那不是說我們過去一年的防疫成果都成了笑話?
我們應該沉住氣,平靜地繼續戴口罩、勤洗手、追蹤、隔離。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但也要平靜地接受每天零確診將不存在的事實。
2.
英國和美國之所以確診人數仍高卻在歡欣鼓舞,是因為美國有1.54億、將近一半的人口至少打過1劑新冠肺炎疫苗,1.19億人已接受完整接種。英國則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成人施打至少一劑疫苗,且1千8百萬人已經施打兩劑。
而強森說英國已經符合解除限制的四大條件:「疫苗施打符合進度」、「足夠證據顯示疫苗減少重症案例」、「成功控制感染率」、以及「變種病毒風險維持穩定」。
這樣看,台灣去年的成功,是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完成的。
而無論如何,那個平行時空是不可能再繼續下去的。
就算我們今天仍然保持零確診,甚至仍然可以再保持幾個月的零確診,也仍然是終究會難以為繼的。
為什麼?
因為我們去年可以整年堅壁清野,封閉國境;就算今年也可以,但不可能明年、後年也如此,永遠如此。
我記得今年二月底就看到美國紐約州有個公告。去年因為疫情嚴重,他們養老機構的門禁森嚴,即使允許進入,也要檢查體溫等等。但今年二月底的公告說,各郡的染疫人口比例只要不到百分之五,養老機構就開放,進入也不必檢查體溫。
換句話說,他們已經準備好接受染疫人口在百分之五以下就當作正常生活來過了。
美國如此,英國和歐洲應該也都會有這種心理準備了。
台灣如果要一直堅持零確診才是常態,那就是不必再和美國,也不必和歐洲來往了。
以台灣的經濟體質,可能嗎?
我們可以努力延後開放邊境的時刻,但那一天終究會到來。
而只要來往一頻繁,當然就免不了會升高染疫人數,不可能永遠保持零確診。
零確診本來就是異常狀態,但台灣處於奇蹟之中太久,許多人把零確診當成正常狀態了。
所以,今天既然染疫人數多起來,要小心,但不必驚慌;要努力追蹤治療,但不要以為回到零確診才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3.
我們真正該努力的,是趕快確保有足夠的疫苗可以用。
政府應該做的是,不要讓人民想打疫苗卻無苗可打。
堅壁清野,目的不是為了相信自己可以永遠堅壁清野。
堅壁清野,目的都是等來援兵。疫苗就是援兵。
我們封閉國境,堅壁清野一年,能順利接上施打疫苗,才是防疫的真正成功。
政府要確保這件事,人民也該督促政府做到這件事。
政府做不到這件事,卻只是在事隔多天後大陣仗派出化學兵去老地方消毒,那是模糊焦點。
負責任的政府,也應該隨著疫苗的施打,逐步調整各級警戒標準,讓大家有逐漸適應「正常生活」的過程。
強森說得好:「我們朝與病毒共處的目標又更進了一步」。
我們畢竟是得學習與病毒共處的。
(圖是今天在台中高鐵站拍的。很高興今天看到和去年不同的景像,在疫情之中相信自己可以移動的人還不少。)

Comments

Previous
2021 年 5 月 14 日,20:07
Next
2021 年 5 月 15 日,15:38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