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編輯的對話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和一位編輯的對話】
1.
「盈志,七年裡你已經出了五本卡繆的書,明年還有兩本,說說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一開始並不是想出版卡繆作品,而是我想讀卡繆的《反抗者》。那時候,將近十年前,因為反核四、士林王家拆遷、大埔強徵、洪仲丘事件、反服貿、三一八事件,義憤之下需要思想與閱讀的來源。在那時得知卡繆有本著作叫《反抗者》,於是我去尋找,但沒找到還有流通的版本,只有一個四十年前的譯本,只在某些圖書館有少數存本。因為我自己很想讀,想要有一個符合當代語感的譯本,在找了一些關於此書的資料和評論之後,便開始著手洽談翻譯《反抗者》。
編輯《反抗者》的最後階段,剛好踫上三一八事件,我就是上班編稿,下班把稿子帶到青島東路、濟南路上,就著路燈接續看稿。
「啊?那我怎麼沒有在那裡見到你?」
三一八那時立法院旁人山人海的連電話訊號都很弱啊。太多手機。
2.
「後來又怎麼繼續的?」
《反抗者》出版後,邀請撰寫導讀的沈清楷老師到書店演講,我也到幾個場合談這本書。談書的方式我不是直接解釋書裡的思想,而是與讀者分享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本書、為什麼卡繆會產生反抗思想,因為這些準備,也讓我覺得應該要把卡繆反抗思想前一階段的荒謬思想大致理解一遍。也是因為自己想閱讀,希望有更適合當代讀者閱讀的版本,所以又找嚴慧瑩合作翻譯《薛西弗斯的神話》,讓卡繆的思想脈絡可以更清晰。
3.
「《異鄉人》又是怎麼出來的?」
本來以為出版《薛西弗斯的神話》和《反抗者》(後來有組成「卡繆思想套書」出版)之後應該暫時告一段落,但意外的旅程總是開啟新風景。前幾年出差到美國舊金山,到舊金山當然要去逛當地的地標「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tore),一進書店門沒多久,就在書架上看到陳列推薦當月出版的新書:Looking for The Stranger,這是關於卡繆如何寫出他一鳴驚人作品《異鄉人》的故事,我立刻把書拿到櫃台結帳。回國後,看了一點書讀了評論,就決定買下版權翻譯出版這本《尋找異鄉人:卡繆與一部文學經典的誕生》。此書的作者艾莉絲.卡普蘭是美國耶魯大學法文系教授,她的法國文學研究也往往得到法國學界的讚賞。既然要出版《尋找異鄉人》,是不是需要再出版一本新翻譯的《異鄉人》呢?幾經考慮,決定重新翻譯最多人認識的卡繆作品《異鄉人》,與《尋找異鄉人》一起出版,我們再重新探尋這部經典作品一次。
出版《異鄉人》和《尋找異鄉人》之後,我不由又想到卡繆兩個完整系列的創作。正當在心中思索這個念頭之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始爆發,很快便決定要出版一部能展現當下人類處境的《瘟疫》新譯本。到此時,卡繆的荒謬系列和反抗系列已經有過半出版,而剩下的是卡繆創作的最初——戲劇,卡繆在大學時便開始參加劇團。我也了解劇本在台灣讀者間並不討好,但卡繆的戲劇作品善用角色間的衝突來試煉他的中心主題,不跟台灣讀者介紹這些卡繆的經典,難以全面展現卡繆思想與創作,因此便決定將兩個系列都完整出版。
4.
「說說我們版本的《瘟疫》和其他版本有什麼不同吧?」
這是全新從法文直譯過來的版本。譯者嚴慧瑩在法國念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時,卡繆一度是她專攻的對象,對卡繆作品有自己的熱愛和研究,而不光只是譯者與譯作的關係而已。
大塊文化與嚴慧瑩長期合作翻譯卡繆作品,依出版序目前已經出版:《反抗者》、《薛西弗斯的神話》、《異鄉人》、《瘟疫》與《正義者》,後續還有《卡里古拉》及《誤會》,在翻譯上有一致性的優點,也是台灣第一次根據卡繆自己規畫(根據1947年6月的卡繆札記裡的記載)創作的不同系列階段來整合出版。
我們已經出版反抗系列(Le cycle de la révolte)三部曲:《瘟疫》+《反抗者》+《正義者》。明年將會出齊荒謬系列(Le cycle de l’absurde)四部曲,除了《異鄉人》+《薛西弗斯的神話》之外,還會再出版《卡里古拉》、《誤會》,這就出齊了卡繆作品中完整的兩個創作系列。
5.
「你走的這條路,真是編輯可以走也應該走的路啊。」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