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20 日,22:35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
1.
「前衛音樂教母」、「多媒體實驗家」、「文化間諜」、「藝術情報員」,這麼多稱謂集中在一個今年75歲的人身上,實在令人心嚮往之。
蘿瑞・安德森( Laurie Anderson )為許多台灣人認識的,可能始自於她和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合作、於2017年在美國麻州當代藝術博物館(Mass MoCA)所展出的虛擬實境(VR)作品《粉筆之房》(Chalkroom)。(後來其擴增版本《沙中房間》於2017-2018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但她是從1970年代末出道。四十年來一路穿越素描、音樂、繪畫、裝置藝術、影片、雕塑、電子設計、電腦軟體、歌劇與舞台劇等各種創作領域。早在1980年,她就以創作的電子音樂 O Superman 攻下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二名的位置。今天聽這首歌,仍然可以感受到豐沛的創意。
總之,安德森早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勃興之前,她就因為對新媒體深感興趣,成為使用科技創作出嶄新藝術形式的先驅者,從此身兼音樂家、表演藝術家、作曲家、小說作家與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在音樂和純藝術之間自在遊走。
2.
不過,她說自己雖然從畫家和雕塑家起步,跨越這麼多創作領域,但所有創作的根源都是故事:「它們才是真正的引擎。故事和字詞是我的最愛。」
也因此,有了《我在洪水中失去的一切》這本書。「這本書就是關於我要把故事和字詞放進作品裡時,曾經使用過的許多不同手段。」
之所以出現這本書,是因為世界上並沒有「故事博物館」或者「敘事藝術博物館」這種存在,而安德森覺得她有很多件視覺作品被當成純視覺藝術作品展出,卻忽略了這些作品實際上與字語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所以,「這本書所寫的就是這種創作的發展過程,以及圖像與故事間的相互催化作用,還有我們用來呈現這個世界的多種符碼。」
3.
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
而最重要的是,她極為坦誠地把自己的創作拿出來,最心思振動的最原始點開始回憶、剖析、旁引、評論,最重要的,講出她的創作故事,以及只有她說得出來的話。
「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
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
4.
和她合作密切的黃心健說:「蘿瑞・安德森非常具有原創性,而且她的創作經歷,幾乎就是一部現代紐約與美國的藝術發展史。」
而《我在洪水中失去的一切》是有多層次的書。
是給前衛藝術創作者的書,是給任何藝術創作者的書,也是給任何創作者的書。
也是一本給普通讀者的書,因為安德森一直用文字、圖像,來談論我們每個人可以如何探索自己感官,以及心靈。
只是,讀這本書確實有個挑戰。
一方面她每個故事都寫得動人,令人覺得需要就像躺在海灘上安靜地一路讀下去;但另一方面她講故事過程裡旁徵博引的各種資料都豐富如一波波的海浪,所以又不斷地想起身跟著那些波浪去享受衝浪之樂。
也因此,她說「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是對的。
只有在夢中可以同時安靜地讀著書,又同時駕御衝刺在浪濤之上。
特別設計的書盒,構成外書封。拉出來的書另有一個封面。

 

前言的結尾處。

 

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 而最重要的是,她極為坦誠地把自己的創作拿出來,最心思振動的最原始點開始回憶、剖析、旁引、評論,最重要的,講出她的創作故事,以及只有她說得出來的話。

 

「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 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

 

 

Comments

Previous
2022 年 12 月 19 日,23:19
Next
2022 年 12 月 21 日,00:38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