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 4 日,20:39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今早起來的第一件事,是找出很少用的一套茶具。泡了一杯有人送我,還沒打開過的桂花九曲紅梅。
因為昨晚睡前讀了一本書。
1.
「二○一六年,中國科學院的考古學家分析了漢景帝墓中的隨葬植物,發現了舉世最古老的茶葉….白毫銀尖 ,這位寬大開明的皇帝如此鍾愛的茶,如此寶貴,沒有它,他甚至不能死,正如我沒有它活不下去一樣。」
這裡的「我」,名叫漢麗耶塔·洛弗爾(Henrietta Lovell)。
洛弗爾顯然是一個生命力很強的人。她曾經被閃電擊中,墜落過冰川,摔下過激流,還經歷過兩次癌症的襲擊。
她本來在大型跨國企業負責財務工作,2004年在倫敦創立了一家「珍稀茶」(Rare Tea)公司,為了尋找最好的茶葉,也為了幫助茶農,堅持不經由中間商來往,她遍訪全球各地的茶農,包括臺灣,也成立了一個回饋茶農的慈善協會。
今天以米其林一星聖約翰餐廳(St. John)和克拉里奇酒店(Claridge’s)為代表,全球許多頂級餐廳的主廚與飯店業者都尋求弗洛爾的專業指引與合作。
《訪茶》(Infused),是洛弗爾寫自己的茶葉故事、尋茶歷險。
「驀然回首,我往往會因為發現自己冒險得多麼深入而吃驚,我走過的路徑迷失在一片糾結的葉片之中。」而她開始動手寫這本書,是因為「或許我變得更勇敢了,而且明白自己並不孤單。當然,還是脆弱,但因為我周遭有仁慈構造的鋼骨,因而能夠擺出不屈不撓的模樣。」
2.
在臺灣這個自豪產好茶,懂茶的人多,談茶的書也多的地方,看到一個英國女人寫有關茶的書,即使知道這本書出版後成為《紐約時報》年度好書,也廣受名廚Oliver Jamie 等人的推薦好評,可能還是不免一個疑問:給我們看的?
沒錯。真是給我們看的書。也可能正因為臺灣產茶,懂茶的人多,所以更該讀《訪茶》這本書。因為她把茶寫得很立體。
《訪茶》好看之一,是作者不只談的是跨越全球十五個國家,至少三十個地方的茶的橫向連結,還有茶在全球開展的歷史縱深,以及對照的景深。
洛弗爾讓我們看到十七世紀茶開始進入英國,怎麼和咖啡與巧克力競爭,終於成為財富、文化和精緻品味的象徵;
看到英國社會上下對茶如何發展出巨大的需求,導致鴉片戰爭;
看到其後十九世紀一個叫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的人如何從中國偷出茶樹,由印度而再往世界各地散播;
還有英國二戰的時候「海軍給水手們喝蘭姆酒以提振精神,陸軍給士兵喝啤酒,皇家空軍的飛行員需要鬥智鬥勇,所以他們喝茶」的文化。
最有意思的是和茶和威士忌的故事。
十九世紀,除了蘇格蘭高地之外,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愛喝的是白蘭地和蘭姆酒,不怎麼喝威士忌,覺得那是拙劣的烈酒。
而當時英國的植物學家已經從印度的茶樹發展出三千多個品種,大家都大膽地探索把各種茶葉調和搭配起來是什麼風味。「英式早餐茶」就是這樣調和出來,大受歡迎。
蘇格蘭有些雜貨商因為看到調和茶葉大受歡迎,想到那何不也來把不同品種的威士忌也來調和一下。經過調和的威士忌保持一致性和圓潤平衡的風味,進入市場也大受歡迎,從此開始風行各地。
其中一家雜貨商叫亞歷山大.沃克( Alexander Walker ),他的家族後來調製出全球知名的「約翰走路」 ( Johnnie Walker )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興起,是後來的事。
茶葉真是全球飲料的高端先行者。
3.
《訪茶》當然有豐富而多元的茶葉及味覺知識。最重要的,是穿插著各種故事,讓人樂於一路閱讀下去。
「茶樹全年都會不斷生長新葉,但只有第一批新芽才能保住春天的甜美氣味。茶樹在寒冷的冬天休眠,夏季的糖分都儲存在根部,以度過漫長陰暗的月分,等待第一道微弱的春光。茶樹利用這些儲存的糖分長出第一批新葉,這些葉片還沒有因太陽的追逐而張開,還沒有開始把糖轉為能量的光合作用,這就是為什麼這些芽葉會如此獨特地甜美。 」…..
「同一片葉子可以製成白茶、綠茶、烏龍 、紅茶或普洱茶。普洱經過發酵;紅茶則是充分氧化,帶出茶多酚豐富的深度;綠茶只需略微加工,展現更微妙的植物風味;烏龍則巧妙地介於兩者之間。而白茶……白茶是最初始,原封不動的茶葉,只經過乾燥,因此保留了新鮮葉片最細膩的香味,清新如草。」
這本書對照各地不同的茶葉,尤其寫出了許多比較的幽微之處。
像是來自非洲馬拉威塞特瓦莊園的紅茶,和頂級的中國紅茶與大吉嶺紅茶相比,有什麼不同?
後兩者加了牛奶之後,「味道就會變得虛無縹緲,像幽靈一樣」,而馬拉威的紅茶加了牛奶之後,「卻像著了魔的擠奶女工一樣,四處潑灑,乳香四溢。 」
至於茶葉怎麼喝法,怎麼調和不同的茶葉喝,怎麼搭配各種食物、酒精喝的知識,更是作者每天思索的重點,這本書的好戲。
「把武夷茶與尼泊爾手揉紅茶混合會是什麼滋味?我們該不該在美洲沙漠的音樂節上泡原葉茶喝?…..」
於是我們看到目錄裡她做的各式各樣的探索、實驗。
內文裡,她更寫出細微的異同:
「白毫銀針——我喜歡稱呼它為白毫銀尖,聽起來比較柔和,是大白品種茶樹第一輪的絨毛春芽。這些芽是在春天之始,大約短短五天之內採摘的…..」
至於而白牡丹茶,則是在白毫銀尖之後採摘的,「是第一片展開的葉子和下一組葉片包的嫩芽。」
所以,洛弗爾說她每天以白毫銀尖茶開始,白牡丹茶則是在挪威海邊搭配吃海膽最好,這種茶「帶著青草味、柔和、甜美、多汁,帶著最細膩的杏子味,與北極海膽明亮、令人眼花繚亂的清新,和海邊空氣的鮮味相得益彰。」
4.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她真會寫。把歷史、科普、遊記、食譜、人生勵志調和在一起,讀得讓人入神、移神。
「這是我的尋茶歷險。我希望能引誘你,一點一滴地,愛上原葉茶。…….我想要告訴你真正為我帶來力量的好東西,以及他引領我去的地方。」
而貫穿整本書的,不只有她的熱情,還有她獨特的觀察力和描述。
她寫自己最早喝茶的體驗:「它嘗起來有老虎和大象的味道,有佩戴璀璨珠寶和四肢頭巾的男人的味道,有青山和冒險的味道。」
她堅決反對喝茶包,不只是因為茶包裡有漂白劑、膠水和廢物,還因為有些絲質茶包「像月經帶一樣懸掛在杯子的一側」。
看了台東茶農的工作,她說:「一個農民這個月可能在採收鳳梨,下個月則在採茶製茶。這是法老王.山德斯(Pharoah Sanders )在演奏壯麗複雜的自由爵士樂( free jazz),而不是皇家愛樂樂團按樂譜演奏。」
她在京都一所禪院向一位僧人求教抹茶,則觀察到:「他用由單一竹莖精雕細琢製成的茶筅刷茶…….他擊拂的手腕像最熟練的自慰者一樣靈巧地移動。」
而她也坦誠地告訴讀者兩件事:
第一:喝好茶要小心;你可能會上癮而停不下來。……
第二:歡樂可能會帶走你的壓抑。「極度愉快的經歷是如此不同尋常,因此我們對它們的反應可能同樣出乎意料。」
書裡,她講了一段在義大利一趟火車旅行的故事。
由於她對鐵觀音的熱愛,讓她和隣座一個男人在一再共享好茶的過程中,傾談如故,錯過自己該下的車站,最後兩人去一個港口住了兩天。
「我們並沒有碰一滴酒,但我卻覺得自己喝醉了一般,難以克制。我是英國人,當然十分拘謹,通常需要酒精才能讓我們放鬆,但是非常好的茶效果更好。」
5.
讀《訪茶》,雖然作者不斷地在空間上、時間上移形換位,或近或遠,或正或側地和茶相關的知識和故事,但神奇的是,完全不覺得炫目。
她寫這本書,真的像泡了一壺好茶,讓讀者喝得忘其所在,但又記其當往。
書的最後有一章是<用好茶改變世界>:「選擇好茶,直接由自農民的茶,而不是來自匿名的中間商。那個選擇將會有多方面的連鎖反應。你將會是支持世界各地的社區,人們努力擺脫貧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
然而,整本書寫的更直接的一件事,應該是「用好茶改變自己」。
可以體會到茶為什麼是為鬥智不鬥力的空軍而準備:「背後有一種細緻感。這是堅韌和勇氣,而非重量和肌肉。它是為也是由知道前方危險但並沒有厭倦戰鬥的人而調製。」
體會到為什麼在最無助夜裡需要茶的撫慰:「無緣無故地,有時在夜裡我會發現自己沒有任何一個明朗的念頭。我是在廢棄瀝青網球場上瑟瑟發抖的野草。……你需要你最珍貴的茶壺,你最珍愛的茶。在黑暗中,有你的燈的光芒,和你手中杯子的美麗,和茶的溫暖。」
也體會到為什麼每天早上起來要喝杯好茶:「一日之始在床上那最初的片刻充滿了可能,在我出門前啜飲最後那幾口茶時,我知道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即使是最好的日子,依舊可能天有不測風雲,但我的確有力量以真正美好的茶展開我的一天。」
於是能體會到:自己也可以從日常生活裡好好「訪茶」開始,給人生展開不同的面貌和可能。
這樣,今天早上起來就找出了我喜愛的茶壺,泡了朋友送的好茶,寫了這篇文章。
明天嘛,我想去照書裡的配方,調一杯「白毫銀尖馬丁尼」(White Silver Tip Martini)。
體會到為什麼每天早上起來要喝杯好茶: 「一日之始在床上那最初的片刻充滿了可能,在我出門前啜飲最後那幾口茶時,我知道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即使是最好的日子,依舊可能天有不測風雲,但我的確有力量以真正美好的茶展開我的一天。」

 

跨越十五國,至少三十個地方,把歷史、科普、遊記、食譜、人生勵志調和寫在一起。 至於茶葉怎麼喝法,怎麼調和不同的茶葉喝,怎麼搭配各種食物、酒精喝的知識,更是作者每天思索的重點,這本書的好戲。

 

有一章是<用好茶改變世界>:「選擇好茶,直接由自農民的茶,而不是來自匿名的中間商。那個選擇將會有多方面的連鎖反應。你將會是支持世界各地的社區,人們努力擺脫貧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

 

訪茶:一位英國女士的十五國覓茶奇遇      博客來:https://bit.ly/3JI4qay 誠 品:http://bit.ly/3yZP1xB 金石堂:https://bit.ly/3JCXrjn 讀 冊:https://bit.ly/3lABAAY MOMO:http://bit.ly/3lABp8M 大 塊:http://bit.ly/42zBf2f

 

 

Comments

Previous
2023 年 4 月 3 日,22:53
Next
2023 年 4 月 5 日,09:09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