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8 日,22:38

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I 反服貿運動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補充版)
利用連假,我終於整理出對四十四位受訪者的致謝。他們不只協助我完成了《臺灣的未來在海洋》這一本書的寫作,也擴大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專研國際政治的尹麗喬,讓我看到今天地緣政治和傳統地緣政治的不同,如何從全球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兩岸關係。
———————————————-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解讀他觀察到民進黨八年執政在經濟發展上做出的成績和意義。
———————————————-
經濟學者林宗弘,幫我說明了八年來民進黨執政下臺灣人均GDP亮麗表現中陰暗的角落。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對前瞻計劃所下的註腳「為舊有的工業生產模式打開資源的大門」,是最簡要的總結。
———————————————-
前立法委員黃國昌,分析了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復刻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四類腐化問題。
———————————————-
前立法委員林濁水,分析國民黨過去培養中央菁英和地方力量的兩手策略,從另一個角度幫我認清國民黨今天的困境。
———————————————-
政論家吳崑玉,從近距離對國民黨的觀察,解析其擺脫不了的長期問題,並補充海洋思維及陸地思維的異同。
———————————————-
曾經幫柯文哲在第一次選舉時立下戰功的王景弘 TonyQ,從近距離分析柯文哲現象的幻滅,以及他對三十歲以下年輕世代的觀察。
———————————————-
程式設計師高懷遠 Ash,從最單純的選民身分,說明他為什麼從兩屆柯粉轉為柯黑,他觀察到柯文哲背叛了選民什麼。
———————————————-
曾經擔任台北市都發局長的建築師林洲民,說明了柯文哲社會住宅政策的混亂,以及在藍白政黨交相掩護下大巨蛋的危險。
———————————————-
政治評論家張益贍,以他曾經為柯文哲運作網紅執政的經驗,指出柯文哲代表的是「柯文哲們」,有助於我整理出柯文哲的五種話術。
———————————————-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清楚指出柯文哲在居住正義上倒退的政策及盲點,也讓我看到年輕世代對未來政治的另一種期待。
———————————————-
在郭台銘企業集團裡工作過的Y,提醒我一個思考大企業CEO談判術的角度。
———————————————-
巢運創辦人,也是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讓我全面了解政府和民意代表如何成為高房價的核心炒手、租屋為何成為年輕世代比高房價更急迫的問題、年輕世代被剝奪的福利權及公民權,以及其可能解方。
———————————————-
打里摺建築公司共同創辦人施尚廷,讓我看到土地為什麼是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成本及影響。
———————————————-
M女士從企業主立場提出她對「缺工」現象的疑惑,以及所觀察到年輕世代傾向斜槓的現象。
———————————————-
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繼八年前分析年輕世代的苦悶之後,提供八年後新的觀點。
———————————————-
達摩媒體執行長林合政,說明他看到大學教育的問題,以及年輕世代的躁動。
———————————————-
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敘述他看到八年來年輕世代世代不正義感反而更擴大的現象,以及《勞基法》無法與時俱進,還有臺灣許多產業和企業主心態需要調整的問題。
———————————————-
前黑潮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告訴我即使在NGO組織也面臨的缺工和人才傳承課題。
———————————————-
B女士說明百貨服飾品牌遭受網拍服飾品牌衝擊之後,網拍服飾品牌又被直播帶貨衝擊的情況,讓我看到斜槓現象的另一面。
———————————————-
師範體系大學的K教授,接受學生憂鬱訴苦到
自己也出現症狀必須休息一年。她為我呈現大學生因為資訊過多對未來反而產生的茫然。
———————————————-
腦神經領域專家蘇經天,為我引介國際最新研究短影音和多巴胺對成長期少年影響的資料。
———————————————-
雷亞遊戲執行長游名揚,為我介紹現在流行的遊戲趨勢,以及同時與各種媒體競爭的現實。
———————————————-
已經退休的文華高中教師潘如玲,讓我看到現在高中生和過去的不同,以及教育機制的不足。
———————————————-
T老師為我說明現行師培體系及學校制度的根本性問題,以及臺灣教育如果要有所改進,國家教育研究院不該歸教育部管轄的理由。
———————————————-
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張潔平,分析了香港如何實證海洋思維,以及她看到臺灣的熟人社會和圈子文化。
———————————————-
音樂評論家焦元溥,敘述了他感受到社會上許多人對圈子文化的反應。
———————————————-
L女士,解釋了她看到政府單位和圈子文化形成的關係,以及可能的解方。
———————————————-
中子創新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天宗,談了另一種圈子文化,以及臺灣人應該具備但卻不足的合作精神。
———————————————-
從中國回來的C女士,說明了她對兩岸產業政策,以及年輕世代面對的挑戰的觀察。
———————————————-
太陽花運動代表人物林飛帆,解釋他們那一代政治工作者在民進黨執政下的傾向,以及對公共知識份子消失的觀察。
———————————————-
人類學者劉紹華,分析她看到公共知識份子消失的原因和影響,以及學界過多研究都集中在臺灣研究上,形成的看自己肚臍眼現象。
———————————————-
學者J,說明許多學者腳踏兩條船,把學術界當成政界在運作,把學生當成政治幹部在培訓的現象。
———————————————-
來自香港的資深電影人陳永雄 ,跟我說了臺灣應該保持從中國文化裡提取資源的機會。
———————————————-
350.org亞洲管理總監張良伊,從臺灣參與國際氣候管理所呈現的奇特情況,印證了我們在急於登上國際舞台的同時,也要做好的準備。
———————————————-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提供他對2024大選及第三勢力的觀察。
———————————————-
法律學者黃丞儀,除了提供他對前瞻計劃及國會的觀察,也讓我看到認識第三勢力的另一種可能。
———————————————-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楊士範,從媒體角度提醒每個人在同溫層時代需要做好的準備。
———————————————-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地及設施」互動地圖創建人溫約瑟,讓我看到今天二十四歲年輕人可以擁有的爆發力。
———————————————-
均一平台創辦人呂冠緯,以線上教育對偏鄉教育的作用,提供了我走向邊緣反而可以找到站在中心看不到的解答。
———————————————-
苑裡「掀海風」共同創辦人林秀芃,展現太陽花世代實證社會運動的另一條路。
———————————————-
和林秀芃一起返鄉的劉育育,去年當選苗栗縣苑裡鎮鎮長,以一個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從小單位的行政首長身分,示範擾動的力量。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廖鴻基,以魩仔魚只要3%生存就能復原,以及臺灣曾經和《白鯨記》相會的故事,讓我看到即使情況再惡劣,臺灣只要接受海洋的啟示就會從風浪中看到的機會。
———————————————-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共分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分析民進黨、國民黨、柯文哲、郭台銘四方人馬掀起的競選迷霧,四方人馬各自呈現的問題。

第二部份,從一位橫跨演藝、暢銷書作家身分的女士談起,整理了常見的來自中國的認知戰煙霧,以及如何避免成為共鳴者,如何避免轉售厭恨與恐懼。
第三部份,穿越政治人物的口水,看清實際需要聚焦的三個臺灣年輕人最緊迫的課題。並以教育體系的失靈,來觀察年輕世代的茫然與虛無,並請大家注意近十年來臺灣各階層自殺率都在下降,唯有15到24歲年輕世代自殺率上升現象的嚴重。
第四部份,從魩仔魚和鯨豚的故事,翻轉對困境與危險的認知,如何準備好個人的力量、走向邊緣,以海洋的精神連結世界。
———————————————-
同時,也感謝10月6日出席的所有貴賓和媒體朋友。各位的鼓勵,讓我可以繼續帶著熱情前進。
———————————————-
* 補充:今天看書才發現,書末的「感謝」裡漏列了何榮幸和Y先生兩位,在此致歉。並會在再刷時補正。
施尚廷 林大涵 何榮幸 張卉君 YuanPu Chiao 林飛帆 黃國昌
周奕成 Cheng-Yi Huang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10月6日發表會,感謝各界貴賓及好友,以及媒體朋友出席。

 

四十四位我訪談過的人裡,10月6日有十三位到場,上場致詞的有十一位。 這場照片裡自左至右: 打里摺建築創辦人施尚廷、 音樂評論家焦元溥、 程式設計師高懷遠、 政治觀察家吳崑玉、 政治觀察家張益贍、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地及設施」互動地圖創建人溫約瑟、 數位身分架構師王景弘、 國際政治學者尹麗喬、 達摩媒體執行長林合政。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 苗栗苑裡鎮鎮長劉育育、 腦神經專家蘇經天 未在照片裡。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共分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分析民進黨、國民黨、柯文哲、郭台銘四方人馬掀起的競選迷霧,四方人馬各自呈現的問題。

 

第二部份,從一位橫跨演藝、暢銷書作家身分的女士談起,整理了常見的來自中國的認知戰煙霧,以及如何避免成為共鳴者,如何避免轉售厭恨與恐懼。

 

第三部份,穿越政治人物的口水,看清實際需要聚焦的三個臺灣年輕人最緊迫的課題。並以教育體系的失靈,來觀察年輕世代的茫然與虛無,並請大家注意近十年來臺灣各階層自殺率都在下降,唯有15到24歲年輕世代自殺率上升現象的嚴重。

 

第四部份,從魩仔魚和鯨豚的故事,翻轉對困境與危險的認知,如何準備好個人的力量、走向邊緣,以海洋的精神連結世界。

 

Comments

Previous
2023 年 10 月 7 日,21:12
Next
2023 年 10 月 8 日,23:45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