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 月 31 日,21:56

P 隨筆

前幾天,苗博雅寫了一篇<台北城市美學,關鍵在執政團隊的腦袋>;今天,新聞說<文史團體嗆:柯P別在日本打台灣的臉>,談的都是柯文哲競選市長期間和當選之後,對處理歷史建築的立場前後不一,上任後更以「屢次『尊重文資審議結論』為由,作為拆除文資建物的擋箭牌。」

他們談的重慶南路一段現址彰化銀行重慶分行,令人感慨尤多。

摘一段苗博雅寫的重點:「該建物興建於1929年,日治時期是日商「辰馬商會」的營運點,終戰後轉變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1947年2月27日,台北發生緝菸血案。2月28日,民眾前往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群聚抗議,爆發第一波衝突。

「是的,彰銀台北分行,就是228事件的首波衝突點。當時衝突畫面甚至被《紐約時報》紀錄,成為228事件著名的歷史影像。有此歷史,辰馬商會的文資價值自不待言。台北市文化局也早已在2012年列為「歷史建築」。

「既然已是歷史建築,還有什麼問題嗎?問題就在於,柯市府的文化局在2015年4月竟通過了彰銀提的13層大樓改建案,僅要求彰銀保存『立面、騎樓』。

「想像一個畫面:未來,台灣人看到的228事件首波衝突點,僅剩一片『立面』和『騎樓』,後方是13層商業大樓。這該是何等的「城市美學」見證,告訴後代子孫,我們這代人的轉型正義多麼失敗,一家公股銀行的「活化資產」重要性大過228事件重要遺址的保存,見證開發至上的思維如何侵蝕這個城市所剩不多的文化資產。」

<台北城市美學,關鍵在執政團隊的腦袋>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aipei-urban

<文史團體嗆:柯P別在日本打台灣的臉>
http://udn.com/news/story/6655/1478305

柯文哲市長在競選期間曾主張「城市的進步不是犧牲歷史遺跡而來,而是…
TWREPORTER.ORG|作者:報導者 THE REPORTER

Comments

Previous
2016 年 1 月 30 日,21:18
Next
2016 年 2 月 1 日,20:12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