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19 日,20:30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改變台灣的山海關】

十月下旬,我從美國回來之後,去了花蓮一趟。主要是應張卉君 Hui-chun Chang之邀,去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20周年活動的一場演講。

卉君熱心公共事務。三年前認識她的時候,她說的一些話,像是「過去,人民是被逼上梁山。現在,我們是被逼當公民。」或是「越來越多人不相信政府,越來越多人不相信政治人物,連拜託立委也不需要。在議題上,每個人都是守門人,每個人都不能缺席。」直到今天都迴盪在我耳邊。

當然,三年前她向我介紹花蓮保守,被傅崑萁一手掌握,因而許多人都稱傅崑萁為「國王」,也讓我印象很深刻。

也因此,這次當她問我在演講之前,是否可以去認識一下 楊華美,一位無黨籍花蓮縣議員參選人的時候,我就答應了。

楊華美是道地的花蓮人,從小到大都在花蓮求學,有二十多年社工經驗,之前是勵馨基金會台東分部主任。四年前她第一次參選,拿到兩千多票,可惜最後以一百多票之差而落選。

見面那天,她剛騎單車去拜票回來,名符其實的風塵僕僕。她跟我大略介紹了選區的特色之後,我問她這次和四年前選舉的比較。她說四年前她是異軍突起,在無黨無派無資源的情況下,以網路來打了出乎大家意料的選戰,但四年後各方都知道在網路上投注資源,她反而更辛苦。她說她什麼都沒有,只有在地許多公民團體的聯合推薦。

楊華美看過我寫的那篇<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說她也查過花蓮縣議會的紀錄,2018年根本就沒有任何紀錄。

我問她們那傅崑萁現在坐牢去了,這次選舉有什麼改變?她們都說沒什麼改變。傅崑萁雖然進去坐牢,但他早安排好自己的太太徐榛蔚參選縣長。而花蓮的縣議員不只有世襲,街頭還有父女檔、父子檔聯合參選公職的造勢廣告。

那天沒有多談,我就去準備自己的演講。講前也去參觀了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的一個20年特展。那是黑潮首開紀錄,花了十六天做的一次繞島行動的成果展。

船隻從花蓮港出發,逆時針沿臺灣及離島進行,體檢內容以「鯨豚」為主體,設定三項檢測指標:「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聲音及噪音」、「海水溶氧量」。他們串聯學者及各地海洋環境組織工作者,共同完成這個科學調查任務,建立臺灣第一筆名為「藍色國土初探」的觀察記錄。

之前我聽卉君說「潮界線」,那次第一次從他們拍的照片看到海洋裡的潮界線是什麼樣子。看到台灣四周海洋之美,也看到許多地方受污染的醜惡。

那天我講的是年輕人怎麼面對「陸地思維」和「海洋思維」。帶著這個印象開始了演講之後,到快結束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個心得。

我說:花蓮在許多地方是台灣最保守的一個地方,種種代夫出征、父子聯手、父女聯手的戲碼仍然歷久不衰,可以看作海洋時代最不受影響的一座既得利益舊勢力的山頭。但是花蓮有一些年輕人又可以在自己沒有什麼資源的情況下,做出台灣第一筆「藍色國土」的探測紀錄,啟動珍貴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最呼應海洋時代的先進行動。

既得利益舊勢力盤踞在山頭,年輕人勇於在海洋裡進行最先進的探索,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在花蓮,花蓮真是台灣的「山海關」。

所以,我跟台下的聽眾,包括張卉君和楊華美說:千萬不要覺得花蓮小,花蓮改變不了。最難攻下的山海關一旦發生變化,就是天下真正變化。你可以說花蓮是台灣最後一個指標,也可以說最重要的指標。

之後,我再沒機會見到楊華美,但是會偶爾去看看她的臉書。在她臉書上的自我介紹,寫著「為什麼要參選,是因為花蓮的政治現實雖然教人失望,但我們還是要抱著希望,相信透過這一次參選,真的可以發聲。一席的力量,雖然進入縣議會之後仍屬弱勢,但重要的是透過這一席,將縣政資訊公開透明,打開議會與縣府協商與決策的黑盒子;將過去遙不可及的施政方針,重新讓花蓮人來共同擬訂,從看見施政後的不滿意,積極轉化為在地永續的方法。」

我相信這也是這次縣市議員選舉中,許許多多地方新人參政的心願和目的。

那天我和楊華美分開的時候,問她上次以那麼微小的差距落選,這次拿多少票才有把握。

她說至少要三千票。

花蓮的朋友,請用三千票來支持 4 號的楊華美,啟動台灣山海關的變革吧。

相關閱讀

黑潮繞島行動 https://kuroshiovoyage.weebly.com

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舉 http://bit.ly/2PFLyvD

如何打破這麼聰明的三個設計 http://bit.ly/2QjDHEm

 

黑潮的繞島行動中,拍出海中清晰的「潮界線」。海水都是有生命的。只是位於海洋中的台灣,始終沒有認清自己的四周是海洋。

 

楊華美的競選slogan很有意思:「人人都挺美的」。:) 她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uanewday/

 

張卉君在幫我介紹「藍色國土初探」的細節。 黑潮繞島行動網站:https://kuroshiovoyage.weebly.com/— 和張卉君。

 

這是他們收集的海洋污染物的一個樣品瓶。現場也有展出。

 

楊華美在介紹花蓮的選區,以及花蓮地形大,交通不便,她想推動的一些改革。

 

那天還遇見以前在台北就認識的(左起)林清盛,他是飛碟太魯閣之音電臺主持人。還有蘇素敏,推動在地原住民藝術及文創工作、方凱平,花蓮的自由接案攝影師。 張卉君告訴我:這次有多個公民團體聯合推薦楊華美,包括地球公民、黑潮、花蓮社工工會、勵馨基金會、新住民姐妹,以及慈大社會系主任、東華自資系教授、東華法律系教授等人。

 

 

Comments

Previous
2018 年 11 月 19 日,07:30
Next
2018 年 11 月 20 日,10:00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