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的防疫戰略高地,及延期之後可以做的事(二版)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台北國際書展的防疫戰略高地,及延期之後可以做的事】(二版)
有一位朋友來訊,希望我再多說明一下為什麼把台北國際書展說是國家防疫戰略高地,現在延期之後有什麼想法。
我整理如下。
1.
2001年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有個特別場景。
當時才一個月前的九月,剛發生911事件。
所以那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不但各個機場都冷清,許多人都不敢出門,到了展場,也發現去的人少了很多,很多展位都空著,原定的參展者沒來。
尤其一向熱鬧的英美館,安檢格外嚴格之外,也顯得空蕩。
但是那年看到老朋友,大家見面都很熱情,彼此都感嘆、有種共渡患難的慶幸。
我要說的是,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如果照原定時間舉行,我先想到那年法蘭克福書展,很可能有許多參觀者會因為擔心人多有傳染風險而不來。
有業者估算進場人數會少一半,剩25萬人;也有人估算會只剩三分之一,剩15萬人。
的確都有可能。
也因此,室內傳染風險,相形之下我覺得並不需要擔心。
一來,中央疫情防制中心本來就說台灣目前室內大型活動還不需要取消,應該相信專家的話;二來,如果因為心理作用會使得書展進場人數劇減,那會進而使得這種風險更小。
我和許多同業相同,主要擔心的是因為進場人數少這麼多,參展者業績大幅下跌的風險。
而看文化部最後公告延期的主要理由,也是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就大型公眾集會並未要求暫停辦理,惟經電話徵詢及與會業者大多認為參觀人次必受影響……業者參展效益恐難符預期」。換言之,這次延期之重點不在疫情之不可控,而在大多業者擔心人次受影響,「參展效益恐難符預期」。
但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們擔心「參展效益恐難符預期」而主張延辦,而我雖然明知有業績下跌、產生虧損的風險,還是主張應該照辦。
為什麼?
2.
首先,我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有二十八年的傳統,近幾年來,尤其透過逐年增加的現場演講場次,建立了一種讀者和作者、編輯、出版者直接溝通的習慣和機制。
在紙本書籍市場日益萎縮的近幾年,有一些讀者卻願意趁這一年一度的機會進場和作者、出版社互動,太難得了。
所以,即使進場的人數減少一半或更多,只為那剩下的15到25萬人服務,我身為一個出版者還是覺得值得,也應該。
在一個大家容易緊張、慌亂的時刻,為少數仍然願意到書展現場第一手接觸紙本書的讀者服務,我認為收入即使減少一些,但有難以言說的價值。
何況,正因為入場的人少,讀者不必像過去一樣擠進擠出,他們也可能會比較自在,也更安全。
第二,就是在這次防疫作戰上可以發揮的影響力。
先說在國際上的。
過去一個來星期,可以聽到國際作者和參展業者的多種不同意見。
以韓國主題國的29家出版社來說,幾天前聽說其中有11家因為擔心台灣疫情而不來,仍然準備要來的有18家。
我們自己邀請的國際來賓,大致可以說一半一半。
所以,我們是在一個關鍵點上。
我們可以如期舉辦,向那些決定要來的人證明台北並不是個疫區,也可以延期或取消,讓他們體會到「台北果然真的很嚴重」。
我自己的信念一直是:應該設法透過這個機會,向那些決定來參展的國際業者證明台灣不是疫區。
他們會看到台北國際書展的現場顯得比較冷清,但他們也會看到一些演講場所仍然各有人數多寡不一的讀者在專注地聆聽。
他們會看到台北的人都戴著口罩,但他們也會看到這些戴口罩的人在注意保護自己的同時,不忘閱讀。
這會是多麼動人的景像?
等他們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國家,對台灣會留下什麼樣的記憶?對台灣和中國的不同會產生多麼深刻的認識?
此外,韓國在世界各地書展當過主題國,但是這次經驗之後,他們和台灣之間會建立多麼緊密的聯繫?
再說國內的。
當社會上許多人因為對疫情的揣測而慌亂的時候,我相信一個參加人數雖然減少很多,但是參與者都顯示對閱讀理性與熱情的書展,不只對寒冷的出版業會產生鼓舞,對社會其他領域的人也會產生一種平靜的示範作用。
而這本來就是讀書的人可以發揮的力量。
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兩人過去都給人對閱讀有熱情的印象。現在他們一直奔波於各種防疫情況的檢視和說明。
而我相信,如果這兩位政府最高首長能在這種關鍵時刻平靜地前來主持書展,談他們此刻的閱讀,可能要比他們講多少句「請大家過正常日子」更有傳達力。
這就是我認為2020台北國際書展在這次國家防疫戰略上的高地。
3.
我相信防疫作戰有兩個戰場。
一個是醫院裡的,醫護人員負責。
一個是社會上日常生活裡的,我們每個人自己負責。我們應該護衛自己的健康,也護衛自己面對疫情時候的理性、信心和價值觀。
不能粗心大意,但也不必杯弓蛇影,無謂的恐慌。
有人說,颱風警報的時候,就不該去登山、出門。
用這個比喻很好。
首先,中央防疫中心現在並沒有要求停辦大型室內活動,也就是沒有發警報。所以本來我們就該照常活動。但現在同一時段的大型活動,有的繼續照常辦,有的延期辦,本身就是在紊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專業角色和作用,對整體防疫作戰不是好事。
至於颱風警報還沒發,有人就決定不出門,那是各人自己的選擇,不必要求其他人也如此。否則不等同有颱風消息的時候,每個人自己的揣測就可以取代防颱中心的指揮功能了?
又有人問:雖然現在中央防疫中心說是沒有問題,但如果到開展前一天發現疫情擴散、嚴重,中央防疫中心又發警報了怎麼辦?
那當然就停辦。
又有人可能會問:那到時候損失不是更大了?
這本來就是防疫作戰。作戰本來就是要堅持到最後一刻。不到最後一刻,本來就不該放棄。
颱風形成,是否登陸還在變化的時候,我們不也是都等到最後一刻才決定是否要停課停班的嗎?
最後還有一點:現在延期到五月,也不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給的建議,只是許多人覺得到那個時候應該沒問題。所以我們也必須有個心理準備,隨著疫情變化,不能排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屆時反而要求停辦大型室內活動。
4.
我也知道:在入場人數會明顯減少的情況下,要所有參展者都共同先不考量效益,那是強人所難。
尤其童書區業者,和其他綜合區不同,父母擔心兒童入場的顧慮更多,人數減少的可能更大。
所以我先建議政府應該看情況對參展出版社有什麼彌補,後來更覺得應該寫信給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請他動用超出文化部層級以上的預算資源與力量來彌補參展業者的損失。
如果問我:政府在台北國際書展上再多花這些預算,獲得的會是什麼?
我認為就是「我們不是疫區」的宣示,對社會大眾,對國際的宣示。
我相信,當我們自己,以及國際都相信台灣不是疫區的時候,我們會有更長久的防疫作戰能量。
5.
最後來談一下台北國際書展延後到五月,接下來可以做些什麼。
昨天我們通知國外要來的作者等人,有人正好在安古蘭,就當場告知。這位原本決定要來的朋友,第一時間聽到的表情,她沒說出來的話就是「果真很嚴重」。其他只是郵件來往的人,想必更是如此。
所以這兩天我會抽空再做一件事。
再補寄一信給國際朋友,特別是原本決定還是要來的那些人,說明「我們不是疫區」,情況沒那麼嚴重。書展雖然延期,但台灣和中國的情況不同,我們的感染病例很少,我們不是疫區。希望他們接下來五月還是可以安心地前來。
五月,已經是各種國際書展頻繁交錯的階段,我們需要花上格外很大的力氣來爭取他們前來,即使屆時確實可以在那個時間點舉行。
這件事情我建議每家出版同業都做,大家一起努力。
同時,我也會做另一件事。
就是基於我這些年來相信跟讀者面對面溝通的需要,現在二月份既然少了台北國際書展,那麼我們就會在全國各地尋找適合辦活動的地點,另辦和讀者見面的活動。至少北、中、南、東部各辦一場。
我們希望能和那些相信台灣不是疫區,每個人做好自己應有的防護,可以正常參加閱讀活動的讀者見面。也和他們預約五月再見。
當然,我四處移動,也會做好保護自己應有的措施。
以上請同業參考。
也請讀者注意我們接下來會公布的活動訊息。
大家加油。
——
圖說:2016年台北國際書展給我留下一個銘記的印象,永難磨滅。
那年書展最後一天是星期天,我參加下午5點開始的書展閉幕記者會。
結束後,6點半的時候,我經過一個沙龍區,看到一個講座,台下坐了滿滿的人。
當時離晚上8點整個書展結束不過一個半小時,周圍的出版社都在紛紛打包,但這群人坐在那裡好像在參加書展剛開幕的一場活動。
他們從此讓我相信:台北國際書展有一群十分理性而冷靜的讀者。 我與他們有約。
相關文章:
【從2020台北國際書展是否需要延期談起】
http://bit.ly/2RGlWT0
【政府是否以2020台北國際書展為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
http://bit.ly/2OaY7jR
【文化部新聞稿109/01/30】http://bit.ly/2GPhGKC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