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3 年 4 月 23 日,15:44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2023年,ChatGPT4 新AI 革命成為話題,也引爆眾多有關學習、閱讀、教育相關焦慮的時刻,在4月23日這個世界讀書日,可以讀什麼書?
我會說:十九世紀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自傳:《我的知識之路》。
雖然是將近兩百年前的書,但是這本書揭露了一個人可以如何擺脫既有教育的桎梏和影響,超前開發自己智能,以及其方法。
約翰.彌爾經常被人稱之為「天才」,他的自傳也經常有人說是「天才之書」。但彌爾絕不會同意這一點,因為《我的知識之路》告訴我們的,其實只是一條比較特殊、然而只要有心就可以有所依循的學習之路。
而新AI 時代,正好把其中一些比較特殊的條件和環境,更轉化為人人易得,人人皆可擁有。
2.
約翰.彌爾身有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等多種身分,並有許多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清末民初之際,嚴復翻譯了他的著作,因而以「穆勒」之名而為華人世界所知。
然而約翰.彌爾並沒有進過學校體制受教育。他父親想依照自己的想法,使他得到最高等的知識教育。
因此,他的童年沒有玩具,也沒有什麼兒童讀物,三歲就學希臘文,七歲讀柏拉圖的前六篇對話。八歲學拉丁文,開始讀西塞羅的演說辭及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整個童年,他熱中於閱讀及撰寫歷史的練習。其他學習的重點,則是數學。
十二歲起,約翰.彌爾開始讀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學習經院邏輯。十三歲讀完政治經濟學的全部課程。十四歲學會法文,開始離家遠行,去法國遊歷一年。回來後,約翰.彌爾雖然仍然在他父親指導下讀書,但是父親不再是他的導師了。此後,彌爾認為在促使他智力的發展方面,寫作重於讀書。
3.
約翰.彌爾這麼「早熟」的學習,特殊之點不只在於他父親詹姆斯.彌爾希望他學了些什麼,更在於要他怎麼學的。
詹姆斯.彌爾出身寒微,鞋匠和小農之家。雖然日後進了愛丁堡大學,畢業後成為研究希臘的學者,但一直也只能在雜誌上寫些不論政治還是宗教見解都不做違心之論,不為英國權貴人士所喜的文章,靠著有些不穩定的稿酬來維生。
約翰.彌爾回憶他父親,除了說這樣還敢結婚生子,養一大群家口令人吃驚之外,還有他仍然能堅持自己的研究,花了十年時間逐步計劃、寫作了自成一家之言的《印度史》。
也就在他寫《印度史》的同一張桌子上,詹姆斯.彌爾教起自己的兒子從希臘語開始學習之路。一條和其他家長教育孩子不同的學習之路。
「大部分經過訓練而學識豐富的兒童或少年,他的精神力不但沒有因為有學識而加強,反而受它的連累。他們的腦子充塞著單純的事實和他人的意見言辭,把這些東西接受下來,代替自己思想的力量。這樣,由那些傑出的父親不遺餘力地教育出來的兒子,長大後常常只成為學舌的鸚鵡,搬弄學過的東西,除了走別人走過的舊路,不會運用自己的頭腦。」
約翰.彌爾的父親則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提供大量的思考機會,「在我最早記憶中,綠茵和野花總是混合著每天向他複述上一天讀過課文的情景。就我記憶所及,這種複述出於我的自願,不是規定的練習……..我和父親經常談論我讀過的書本,他一有機會總是向我解釋一些概念,如文明、政治、道德和精神修養等等,過後叫我用自己的話向他重述這些概念的含義。」
約翰.彌爾的父親很早就對他接觸了經院邏輯的訓練,讓他及早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智力,打下了所有學術、哲學思考的基礎。
「我相信,沒有哪一種科學的教育法能比父親對我教授邏輯學和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更加徹底,或在培養才能上更為適合。他力圖(甚至有點過分)喚起我的智力活動,所以一切問題都要我自己去解決,事先不向我解釋,總要在我碰到困難無法解決以後,才對我講解。他不但把這兩門重要學科的精確知識傳授給我,達到當時一般的程度,而且要我成為對二者進行獨立思考的思想家。」
4.
在學習之路上,有比自己高出一籌,甚至更高的人相伴,是極有意義、助益的事情。
約翰.彌爾的學習之路的特殊,不只在於他有一位如此不同一般的父親,還在於因而他有機會可以及早親近一些可以啟迪思想的大人物。
十二歲,約翰.彌爾有機會訪問休謨;
十三歲,能認識李嘉圖,受邀去他家,和他一起散步,邊散步邊討論政治經濟學;
十四歲,去法國住薩伊家,見過聖西門;
十五、十六歲的時候,約翰.奧斯汀允許他跟他學羅馬法。不但得到有價值的法學入門知識,而且在他的普通教育中也是重要的一個部份。
大約與此同時,他得以親炙邊沁。
5.
約翰.彌爾也回憶,他父親特別刻意防範他會自滿,高度警惕不使他聽到讚美的話,不讓他和別人作自我誇耀的比較。
在十四歲結束跟在父親指導下的學習之路,要去法國遊歷的前夕,他父親在海德公園跟他講了一段話,讓他才體會到自己的學習之路領先同代人至少二十五年:
「等我結交新朋友時,將會發覺我所接受的教育不是與我同齡的年輕人普遍懂得的。⋯⋯我比別人懂得多一點,不是我有了不起的地方,只是我的命運賦予我不尋常的優越條件:有一位能教育我的父親,願意承受必要的麻煩和耗費必要的時間。⋯⋯假如我知道的不比那些人多,那就是最大的羞恥了。」
而他之所以想到寫《我的知識之路》,除了希望藉此向幫助他智力和道德成長的人們表示感激之外,是因為「如今教育或改良教育是比以前英國歷史上任何時期更受廣泛重視(如果不是更加深刻的話)的研究主題,在這裡記錄下一些不尋常且頗具特色的教育情況,也許不為無益。不說別的,這種教育已經證明人在幼年時期能接受的東西比一般設想的要多得多……」
他又說,「現代教育要求孩子學習的功課盡可能輕鬆和有趣,的確這種努力值得稱讚。但是如果這個原則發展為只要求兒童學習輕快和有趣的東西,那麼必然要犧牲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新制度正在養成一批人,他們將沒有能力做他們不樂意做的事情。」而彌爾認為,「如果不要求學生做他不會做的事情,他就永遠不會去做能做的事情。」
6.
當年我出版《我的知識之路》的時候,說看約翰.彌爾的學習歷程,先是如同搭上雲霄飛車,炫目之極,覺得非常人能及。但再細看他把自己的路程說明得如此清楚,所以這一條特殊的知識之路,其實也是任何一個普通讀者都可以學習的。
我也因此在代序中整理了許多參考的路標。
其中最難得的,當然還是那位一直陪同他共同思索的父親,以及那位父親所引介的那些才學過人的學者。這兩個特殊條件,不是一個普通讀者可以得到的。
但是因為彌爾的自傳裡介紹了所有這些人的重要著作,和他們的互動,所以我認為一個勤勉的讀者,仍然可以透過閱讀這些人的著作,找到替代的機會。
而2023年最大的不同,是有了新AI 的革命。
在新AI的對照下,「大部分經過訓練而學識豐富的兒童或少年……長大後常常只成為學舌的鸚鵡,搬弄學過的東西,除了走別人走過的舊路,不會運用自己的頭腦。」比兩百年前更加險惡。
而對一個想要走一條不同於傳統學習之路的人,新AI 革命雖然還是無法提供約翰.彌爾的父親,但可以同樣不怕「必要的麻煩和耗費必要的時間」,隨時協助,打開太多前所未有的新的知識之路的選擇。
同樣的,沒有約翰.彌爾父親引介的學者朋友可以陪伴成長的讀者,也可以在新AI 的引介下方便得識任何時代最頂尖的專家學者的思路,走上另一種新的飛躍的知識之路。
所以,《我的知識之路》裡的路標,今天也就更可以當作參考了。
感謝約翰.彌爾和詹姆斯.彌爾。

2023 年 4 月 22 日,22:01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往東半公里處的亞當斯河岸上,白樺有三十公尺高,加拿大馬鹿、鹿和白靴兔也吃了它們的樹枝和嫩芽;海狸用防水的莖蓋窩;松雞舒服地躲在葉叢裡;吸汁啄木鳥和啄木鳥在樹上挖洞,之後貓頭鷹和鷹再來接收。這些卓然而立的白樺吸收了冰河水,河裡的水因為秋天產卵的鮭魚而染紅。……
「捕食產卵鮭魚的熊,每天大約會把一百五十條鮭魚帶進森林。樹根吸收了腐爛鮭魚的蛋白質和養分,樹木所需的氮有超過四分之三由鮭魚提供。樹木年輪中的氮來自鮭魚還是土壤,清楚可辨,因為海魚體內有大量的氮十五同位素,是可用來追蹤木頭中鮭魚養分含量的自然示蹤劑。科學家利用樹木年輪氮含量的每年變化,便能找出鮭魚產量跟氣候變遷、砍伐森林、捕魚方式改變的相互關係。一棵雪松古木可能含有一千年的鮭魚洄游紀錄。」
2.
在陰天的星期六下午,想到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我去找出《尋找母樹》這本去年出版的書。吃著巧克力脆片冰棒,很快就沉入了。
一如去年OPENBOOK 年度好書評審所言,「 這是一本重要的知識書,也是溫暖而充滿著愛的故事書,結合森林科研的回憶錄。」
而作者把森林、熊、鮭魚的生態樣貌和循環寫得那麼迷人又清楚,只是這本書要講的故事和知識的入口之一。
更大的一個入口,則是這本書說明了「森林為什麼不只是一大群樹而已」,一步步帶我們看到林木之間其實存在著一個錯綜複雜、互相依賴的生命共同體。
就像人類社會裡有母親會照護自己的子女長大,與隣家共同互相照拂,森林中的樹木也有「母樹」的存在。
「現代社會以為樹不具有跟人類一樣的能力,認為它們沒有照顧幼小的本能,不會互相療癒,也不會關照他者。但現在我們知道母樹確實會培植自己的後代。花旗松能認出自家幼苗跟其他家族或不同種樹的差別。它們互相交流並送出碳(組成生命的要素),不只給自家幼苗的菌根,還有群落的其他成員,以利維持群落的完整。它們對待幼苗的方式,就像母親把自己最好的食譜傳給女兒,把自己的能量和智慧傳給下一代。紫杉也置身於這個網路中,跟一輩子的同伴互相連結,也跟我這樣大病初癒或只是偶然穿過林間的陌生人建立關係。」
作者對這個網路的發現,打破了「競爭是森林中唯一重要的植物互動」這個觀念,被譽為里程碑之作,從此改變人類與森林、樹木和其他物種互動方式的認知。
3.
作者蘇珊‧希瑪爾(Suzanne Simard)出生於加拿大,目前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森林系的森林生態學教授,研究森林有機體網路的先驅。
而她在這本書給讀者的另一個入口,是她個人的生命歷程。
我們看到她如何成長於一個伐木世家,如何被森林吸引而成為「森林偵探」,進而成為一名科學家,發現樹木之間藉由地底的隱密真菌網來回傳送的訊息 ,再進而發現母樹的存在,「母樹釋放的能量有如浪潮一樣豐沛,有如陽光一樣強烈,有如山上的風一樣難以抵擋,有如保護孩子的母親一樣所向無敵。 」
她不只帶我們走進森林的各個隱蔽的角落,用最生動的文字把森林表層、地底的景像、氣味呈現在讀者眼前,也讓讀者同時看到她如何奮力工作、研究的同時,身為一個母親,又如何經歷罹癌、離婚、出櫃介紹自己的女朋友,以及面對子女的心路歷程。
她把自己對「母親」角色的探索,和對「母樹」的尋找,交織成一個許多層次和面向的故事。
4.
而這本書的核心訊息是:「世界萬物都彼此相連 — 森林和草原,土地和水,天空和土壤,靈魂和生者,人類和其他生物,無一例外。」也因此,作者說:「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我很高興看到她在書末提到的建議:「如果你住城市,在陽台上放個盆栽。如果你有院子,打造一座花園或加入社區園地。」或者,「去找一棵樹——屬於你的樹。想像自己跟它的網路相連並與附近的樹合為一體。打開你的感官。」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讀了《尋找母樹》,讀的過程共吃了兩根冰棒,很開心。

2023 年 4 月 21 日,22:36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Starship 這個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發射升空4分鐘之後又爆炸,讓我學到很多。
馬斯克神情淡定,說這上了很好的一課,有助於幾個月後下次的努力,不足為奇。身為SpaceX的領導者,這是他該有的表現。
我學到的是從其他人身上。
第4分鐘爆炸的那一刻,會聽到觀看的人都噢地叫了一聲,但也就那麼一下,緊接著在4分零二秒就高聲歡呼用力鼓掌起來。
不看畫面的人,會以為是Starship和助推器成功地分離了。
這麼多人(在一秒鐘之內)這麼立即的反應,讓人感受到他們不是強作鎮定,不是阿Q,而是真的相信可以從挫折中樂觀地展望未來。
真該學習。大家加油!

2023 年 4 月 20 日,21:21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聽說今天這則新聞紅到國際了。重點不在槍手朝當舖開了多少槍,在所有旁觀民眾的淡定。連唯一剛聽到槍聲時反應比較大的那位淡紅衣服的女士,也都在走遠一點之後再回頭看看。
外國人說:現在終於了解台灣人為什麼對中國軍演毫不放在心上了。
淡定是我們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