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人──記陸鏗最後十年
E 人生回顧F 文化相關L 人物
(本文交香港明報發表於7月13日。明報版本的,有些文字未及調整。這裡是定稿版。)
by 郝明義
唐德剛先生記陸鏗先生的文章裡,說他沒有「生朋友」,第一次見面,就像是二十年的老朋友。
我也可以印證這句話的一半。
◎
一九九六年,我離開時報出版公司,自行創業。
不久,有朋友轉告,說陸鏗先生在誇讚我,講我離開時報很可惜等等。之後,又有兩三位朋友這麼說。
我有些納悶。搜尋記憶,還在時報任內的時候,確實和鏗老見過一面。有天他在一位朋友的陪伴下來辦公室小聊過一次。也就如此而已,連餐敘都未曾有過。雖然久仰鏗老的大名,但是以一個一直在做出版,和報紙與新聞界隔了一層的人來說,對他的「豐功偉業」認識不足,留下的記憶也不多。
鏗老對這個只見了一面的後生晚輩,卻如何留下什麼印象,要四處誇讚他呢?我很好奇。
和鏗老第二次見面,是在一個書畫展上不期而遇。我看到他,過去為他的諸多鼓勵而道謝。鏗老也沒特別說什麼,只記得他握我的手很緊。
第三次見面,是去參加他的八十壽宴。那天各方高朋雲集,甚至有許多貴賓從海外專程趕來。鏗老神采奕奕地裡外招呼,看到我熱情地歡迎之外,一定要親自帶我去余紀忠先生那一桌(同桌還有林行止伉儷)打招呼,大聲地跟余先生說:「紀忠老大哥,我帶明義來看你了!」 Keep reading
代記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的譯序
B 閱讀L 人物
在我們的希望地圖進展到很忙碌的一天,有記者打電話來告訴我克拉克過世了。除了那天匆匆談了幾句之後,一直沒什麼時間反應.今天想到應該先把我曾經翻譯的《2001太空漫遊》的譯序拿出來,貼在這裡.
-----------------------------
一九六八年,《二○○一:太空漫遊》的電影和小說分別問世,各自奠定了在影史與小說史上的地位。
一般而言,電影和小說總有主從之分,或是電影改編自小說,或是小說延伸自電影。但是《二○○一:太空漫遊》卻十分特別。正如克拉克在本書序裡所言,起初他們是想在「著手那單調又沈悶的劇本之前,先來寫本完整的小說,盡情馳騁我們的想像,然後再根據這本小說來開發劇本」,然而,後來他們卻「小說和劇本同時在寫作,兩者相互激盪而行」。最後,在一九六八年春天,電影和小說幾乎同時問世──電影早了幾個月。
也因此,《二○○一:太空漫遊》的電影和小說一直被視為各自獨立的創作,談到電影,大家會說是「庫布利克的《二○○一》」,談到小說,大家會說是「克拉克的《二○○一》」。的確,雖然在講同樣的一個故事,但卻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
Keep reading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