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2024 年 6 月 27 日,22:16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臺灣處在中共的三彈威脅之下。
第一彈是砲彈。第二彈是銀彈。第三彈是煙霧彈。
砲彈是打你。銀彈是買你。煙霧彈是騙你。
而打你不如買你,買你不如騙你。
2.
煙霧彈至少有三重作用。
一是因為煙霧,讓你看不清敵人的攻擊方向,產生錯覺。
二是因為煙霧,讓你在分不清東南西北中自己互相開火。
三是因為煙霧,讓你覺得烏煙瘴氣,乾脆自己躲起來不出聲比較安全。
三重作用都是認知戰,都是癱瘓我們的防衛能力。
3.
如果我們接受認知戰也是戰爭,那麼就該知道
A. 認知戰的戰場到底發生在哪裡,何時發生
B. 攻擊者的分類有哪些
C. 認知戰的武器有哪些
D. 攻擊目標有哪些
E. 因此我們該如何防禦、反擊
F. 需要解析哪些重要戰役來汲取經驗與教訓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這本書,就是回答以上這些和認知戰有關的核心課題。
台灣民主實驗室專門研究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所帶來的民主威脅,創辦人及常務理事沈伯洋、執行長吳銘軒與台灣民主實驗室的同仁們,這次以最簡易明瞭的筆法、清楚問答的方式,快速幫讀者爬梳資訊操弄的相關議題。

Keep reading

2024 年 6 月 15 日,21:19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1911年9月1日,發生了什麼大事?
在西方,這一天有荷蘭飛行家安東尼.弗克(Anthony Fokker)試飛成功他設計的「蜘蛛機」(Spin),接著為德國建立空軍所用。
在東方,有中國的保路運動發展到高潮,這一天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號召開展「抗糧抗捐」,引發四川總督趙爾豐的鎮壓,激起民變,四十天後爆發辛亥革命。
那一天,台灣又發生了什麼事?台北又發生了什麼事?
2.
談起台灣的嚴重水災,一般人常談的有(1959年的)八七水災,有(2009年的)八八風災;對日治時期有認識的人也多是記得(1898年的)戊戌水災。
而林煒舒寫《一九一一 ,台北全滅》,正是希望大家知道,發生在1911年八月下旬到九月一日之間的大洪災,才是台灣與台北史上最慘烈的天然災害。
日本總督府當時說「台北全滅」。而日治七十年時間裡,也僅有因這次水害而發出過<水害告我全島>書。
但這麼重大的事件,以及其影響,卻極少人知道。這也正是推動林煒舒做研究,寫這本書的原因。
3.
我是前年在古碧玲的介紹下認識林煒舒。那天先是聽他談對桃園水塘的研究,接著話匣子就像水流一樣溪、埤、陂、潭,由水利而地理而歷史,接續不斷。
煒舒大學讀的是會計,研究所讀歷史。他在書裡說,他生長的世代,「熟背中國的歷史與地理,是高中、大學、高普特考必備的考試技能」。所以他研究所本來也想做比較容易上手的中國古代史研究,但是在指導教授的啟發和指引下,決定做「台灣歲計制度起源的研究」。
只是他發現,儘管他可以把中國所有的史地知識默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對於台灣的歷史和地理,還處在幾乎一無所知的狀態。」
而他決定投入異常的熱情來追趕,包括從頭補習日文來閱讀史料;以及完成碩士學位後,從財政等研究項目再大轉彎,進行「更接地氣」的研究,選擇了台灣水利事業的主題。
「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寫得異常辛苦。在史料難尋的 狀況下,只能日日夜夜,月月年年難以成眠,不斷地搜尋。曾經,幾度想要放棄,卻又極其不甘;健康雖然也出現了難以逆轉的狀況,不斷生病變成常態。」
煒舒說他看為數數百萬頁的《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是一頁一頁地看,一頁一頁地確認再確認」。最後終於完成了「兩本還算看得過去的台灣史論文,也無愧於『母親台灣』。」
《一九一一 ,台北全滅》,只是他把自己所發現的台灣,和讀者分享的開始。

Keep reading

2024 年 6 月 14 日,22:50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在印度教有一個關於諸神的傳說是這樣的。
諸神在討論著,要把喜樂的祕訣放在何處,既不會太容易找到,又不會在人類還沒準備好之前,就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
「其中一個神祇說,放在高山上,另一個神祇說這樣太好找到。
「爭論許久之後,祂們一致同意,要『藏在人們的心中』,因為這往往是人們最不會去探索的地方。」
2.
人類所有的課題,都在如何面對自己的心。
佛家說:萬法唯心造。同理:萬法唯心藏。
《萎靡解答之書》標題上寫:「卡在不上不下心理狀態的你,必須知道的六個解方」。
3.
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處於「萎靡」狀態嗎?看看你會不會問這些問題:
為什麼我時常感到「無力」?
我該如何重新找回力氣?
為什麼長大之後,我們「不再願意相信過去的某些相信」?
很多人都在鼓勵我們要「做自己」,但我真的可以嗎?還有,什麼叫做「做自己」?
為什麼長大之後,我愈來愈覺得自己變成一個「沒有感覺的大人」?
接觸過愈來愈多人之後,我愈來愈「覺得自己不夠好」,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年紀愈大,我愈「害怕讓別人進入我的人生」?
我時常處在「無話可說」的狀態,可是,這世界卻總是鼓勵那些樂於發言的人⋯⋯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開始嘲笑那些還在說著「有夢最美」的人,並對他們感到不屑⋯⋯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