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12 日,07:36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馬英九不肯參加國慶,說蔡英文把「中華民國」消失了。但是更早把「中華民國」消失的是他吧。他應該重讀一遍劉柏煙給他的信。
1.
一七八〇年,清朝乾隆四十五年,當時李氏朝鮮派了個「入燕使節團」去中國祝賀乾隆皇帝七十大壽。使節團裡有個隨行人員朴趾源,紀錄了從那年六月下旬渡過鴨綠江開始,到八月底到達熱河,再回北京的五十七天見聞,是為《熱河日記》,成為後來要研究中國當時政經、文化、生活情況的重要經典。
《熱河日記》開篇是〈渡江錄〉。〈渡江錄〉的第一句話是「後三庚子,我聖上四年」。
「我聖上四年」說的是那年是朝鮮正祖四年。庚子年是說那年是庚子年。但為什麼說「後三庚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那年之後的第三個庚子年」。
哪一年?
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的那一年。
因為李氏朝鮮自認是明朝的屬國,瞧不起奪取了中原的滿族人,心裡供奉著明朝又不能明著說,所以朴趾源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要紀念中斷的明朝正朔,又不敢明寫那是崇禎十七年之後的第三個庚子年,只得寫「後三庚子」。
不敢明寫自己國家年號,就是心裡接受了已經亡國的事實。
中國共產黨自認已經消滅了中華民國,不肯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不肯承認中華民國年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直自視為延續中華民國國祚的國民黨;一直鼓勵民眾在臺灣揮舞中華民國國旗、喊中華民國國號的國民黨;在動員戡亂時期一心光復大陸,收復匪區的國民黨,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後不把共產黨當勢不兩立的敵人看倒罷了,自從和共產黨開始有來往,更連中華民國的年號都不敢講出來,主動有了亡國之民的心態。
2.
從連戰破冰之旅開始,國民黨高官去中國都免不了去南京謁陵的重頭戲。每次隨同的臺灣媒體,都免不了緊盯一件事:此行高官大員有沒有趁著和對岸官員來往,或謁陵的過程中設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面前講出「中華民國」四個字。看看誰有那個勇氣。
很可惜讓他們失望的是:到二〇二三年三月底,馬英九訪問中國之前,沒有任何國民黨重要人物在中國境內期間從口中吐出過「中華民國」四個字。而馬英九雖然說了,但也不過是在他湖南祭祖的過程中,喃喃自語地說他「兩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告祖先。
事後支持他的人大誇這是莫大突破。
然而,馬英九在祭祖文說了什麼,是他私人的事,也不會是中國媒體會報導的事,所以說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所有媒體報導最大的,還是馬英九去中山陵的時候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在中山陵題字的場面,才是重頭戲。
而他在落款的時候,和所有過去國民黨高官大員做的一樣,只寫了「一一二年」的時間。
他們回來說是落款寫了「一一二年」就是寫了「民國」紀元,那是自欺欺人。
有寫「民國一一二年」才是民國紀元,只寫「一一二年」卻不敢提「民國」,和朴趾源不敢提「崇禎」都是同樣的心理,就是承認了亡國。只有亡國的人,才在滅了你國家的人面前不敢提自己國家的年號和時間。
3.
也許有人會說,到了中國大陸,要客隨主便,給對方面子,所以沒法提「民國」、「中華民國」。
那歷年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有新的領導人出現,互相恭喜對方的時候呢?為什麼每一任國民黨黨主席寫民國年祚的時候都是只寫哪一年,卻漏掉「民國」兩個字呢?
如果說書信往來也要顧及禮貌,不想刺激對方所以才漏掉,那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第一次來台的時候,馬英九政府清除臺北路上還在慶祝中華民國國慶的國旗,連路上手持國旗的民眾也被警察驅逐產生衝突呢?兩岸官員來往,在中國大陸是主場的時候,「中華民國」見不了光是一回事;來到臺灣是主場的時候,自己也把「中華民國」消聲匿跡,這不是亡國心態是什麼?
最令人扼腕的,是馬英九在臺北賓館接見陳雲林的時候。
事先媒體紛紛揣測到底會不會接見;如果接見的話,會不會以中華民國總統接見。
國民黨有人透露的消息是:不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見,用什麼見?
然而,結果以身為總統又在臺北主場可以控制一切進行細節的時候,馬英九不但仍然只讓陳雲林以「馬先生」相稱,更從頭到尾沒把握機會,讓陳雲林在現場聽到「中華民國」四個字。
不是亡國心態作祟,是什麼?
4.
抗議國民黨政府處理陳雲林來台經過的不當,不只引發野草莓學運,還有一位七十九歲的退休老師劉柏煙從南投上來,抗議國民黨政府在陳雲林面前的卑躬屈膝而自焚。
劉柏煙在民國三十九年就加入國民黨,當時黨齡有五十八年。他自焚前留下的抗議書裡,對馬英九說:「陳雲林跟總統見面時,用手指著總統說你、你、你,我看,總統很高興的樣子……我做國民黨黨員的,看了很慚愧,如果大陸派更上一級的來,總統不就要跪下來了嗎?」
連馬英九在臺灣聲勢如日中天的高峰,連在臺北擁有全程主場優勢的時候,國民黨都可以讓「中華民國」四個字在中國共產黨官員面前噤聲消跡,馬英九之後的國民黨主席和政治人物,就更不必說了。
這樣國民黨還能說他們是中華民國的捍衛者,其實是有些奇怪的。
劉柏煙的抗議書也可以給所有其他國民黨大員看一看。
(本文主體摘自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
因為李氏朝鮮自認是明朝的屬國,瞧不起奪取了中原的滿族人,心裡供奉著明朝又不能明著說,所以朴趾源在寫《熱河日記》的時候,要紀念中斷的明朝正朔,又不敢明寫那是崇禎十七年之後的第三個庚子年,只得寫「後三庚子」。 不敢明寫自己國家年號,就是心裡接受了已經亡國的事實。

 

馬英九今年去中山陵的時候在落款的時候,和所有過去國民黨高官大員做的一樣,只寫了「一一二年」的時間,沒有寫「民國一一二年」。 他們回來說是落款寫了「一一二年」就是寫了「民國」紀元,那是自欺欺人。 有寫「民國一一二年」才是民國紀元,只寫「一一二年」卻不敢提「民國」,和朴趾源不敢提「崇禎」都是同樣的心理,就是承認了亡國。只有亡國的人,才在滅了你國家的人面前不敢提自己國家的年號和時間。

 

也許有人會說,到了中國大陸,要客隨主便,給對方面子,所以沒法提「民國」、「中華民國」。 那歷年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有新的領導人出現,互相恭喜對方的時候呢?為什麼每一任國民黨黨主席寫民國年祚的時候都是只寫哪一年,卻漏掉「民國」兩個字呢?

 

 

 

Comments

Previous
2023 年 10 月 11 日,22:58
Next
2023 年 10 月 12 日,21:42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