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和網路之間的越界–給寶比的六封信之五
B 閱讀
寶比:
我們來談一談「書」和「網路」吧。
你已經看過不少書,從泡在浴缸裡讀的玩具書,到圖畫很大很多的書,到帶著注音符號的文字書。
早期的「書」,沒這麼多花樣和內容,主要都是文字。
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直到五、六千年前,才終於能夠使用文字。書的出現,就更晚了。書的第一個條件,紙張,是大約二千年前才出現的;第二個條件,印刷,在中國大約是一千三百年前,西方大約是五百年前才出現的。至於今天書店裡大部份中文書的樣貌,不過是一百來年前才開始發展出來的。
我要說的是,「書」這一種說起來天長地久,對人類文明發展起著根本作用的東西,其實是很晚才出現的。
「書」這麼晚出現,卻被我們如此重視,站上一個非常高的位置,是因為只有在「書」出現,並且可以大量流通之後,文字這一種「壓縮」與「解壓縮」的工具,才得以大量、快速地傳送。我們可以說,有了「書」之後,文字的力量才達到最大的傳播與擴散。
從這個角度看,「書」,就是我們早期的「網路」。書本裡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個個聯接點,藏著許多時空轉換器。所以,打開一本書,我們就擺脫了人類肉體的限制,在時間和空間裡有了穿梭、跳躍、變身的能力。
於是,在我們越來越愛閱讀「書」,以及書裡的文字的過程裡,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我們透過文字「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掌握了可以極為抽象又方便地認知這個世界,以及和別人溝通的方式。壞處是,我們感官之中原先可以透過聲音、圖像、影像、動作等其他途徑來認知世界、和別人溝通的能力,都逐漸退化了。簡單地說,我們很容易疏忽──甚至貶低──書籍及文字以外的知識來源。
很早就有人看出書籍的這種問題,並且等待書籍之後,人類下一步的新發明。
八十年前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夏丏尊的先生就是其一。
他說過一句話:「書只是供給知識的一種工具,供給知識其實並不一定要靠書。」他又說:「太古時代沒有書,將來也可不必有書,書的需要可以說是一種過渡時代的現象。」
今天,這件事情真的發生了。「網路」來了。
●
「網路」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今天這麼多人愛用「網路」?
我剛才說過,過去「書」之所以吃香,是因為只有「書」才能傳播文字裡面大量「壓縮」的智慧,也方便我們隨時「解壓縮」。聲音、圖像、影像,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就是極不方便。
「網路」出現之後,改變了這一切。「網路」上,人類頭一次發現,不只文字這種東西可以玩「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聲音、圖像、影像也都可以;不只「書」這種東西裡面埋藏著許多時空轉換器,我們還可以用更即時的方式擺脫肉體的限制,在時間和空間裡有了許多更容易體會的穿梭、跳躍、和變身能力。
「網路」是什麼,很多人寫了很多書來談。叫我來說,我會講:「網路」就是一種「書」,一種新型態的「書」。
●
有一次我去演講。在聽眾交流的時間,有兩位女士先後發言。
先發言的顯然是一位媽媽,她為孩子日益偏向於使用網路而不接近書籍而煩惱;後發言的則似乎是一位姊姊,她認為不必為孩子操那麼心。「他們自有出路。我們不也是那麼過來的?」她大約是這麼說的。
她們兩位針鋒相對了一陣。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那兩位女士的發言,表面看來像兩個極端,但事實上卻可能是同一個出發點。
第一位當母親的發言,太過重視書的作用了。第二位當姊姊的發言,太過主張平常心看待,則又忽視了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其實是人類過去從所未有過的變局。一個閱讀的嶄新時代己經來臨,如果只是援用過去幾十年,幾百年的經驗,遠遠不夠。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的前人曾經找到的出路可能是一樣的,但你們這一代和我們,卻大不相同。如果光是說平常心對待,很可能這也是在延續書籍時代的思維。
●
那我又要怎麼面對這件事情呢?應該說,我希望你會怎麼面對這個嶄新的閱讀時代呢?
我希望你對於閱讀的體會,是越界的。
在「書」和「網路」之間的越界;在「文字」和「聲音」、「圖像」及「影像」之間的越界。而這兩件事情都需要一些認識和準備。
先來說「書」和「網路」之間的越界。
我剛才說過,「書」是一種早期的「網路」。書雖然也有「網路」的功能,但它的一個限制是,必須等到打開書本,開始閱讀之後,書裡的文字才開始發揮「聯結」的作用。打開了某本書之後,我們就會擁有神奇的經歷與能力,但是,我們如何找到那「某本書」,卻是一個大得不得了的難題。我們不是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某本書」存在,就是知道有它的存在卻不知道它在哪裡,或者,知道在它在哪裡卻海角天涯。我們像是一個步行的人,有自己在現實世界裡的局限。
「網路」這種新型態的「書」出現之後,大幅改善了這個問題。網路出現,像是給了每個人一台高速跑車,並且還是帶著兩隻翅膀,可以飛翔的跑車。我們比較容易打聽到有「某本書」的存在,一旦打聽到,天涯海角都不是問題。
我用步行和開跑車來形容「書」和「網路」的不同,是因為我相信使用這兩者不同的樂趣與互補作用。有了跑車,步行的空間與地理界限,不再存在;但有了跑車之後,也不表示每個人都不需要走路了。重要的是如何適當地交互使用。
用旅行來舉個例子。有了跑車之後,(除非有特殊目的)堅持要去千里之外的一個地點也要步行,是浪費時間;但是到了目的地,只開車晃個一圈,不肯自己下車,尋幽探微,也是浪費時間。
所以我希望你在閱讀的這條路上,從小鍛練好步行的腿力,但是也很早就知道如何使用便利的跑車來載送自己。
●
再來說「文字」和「聲音」、「圖像」及「影像」之間的越界吧。
今天在網路上使用「聲音」、「圖像」及「影像」來進行各種訊息、知識及創作的「壓縮」與「解壓縮」,已經是平常至極的事情。你很快就會感受得到。
我說你需要的越界,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該用文字來掌握的訊息、知識及創作,就用文字來進行,反之,則用「聲音」、「圖像」及「影像」來掌握。譬如,將來你會讀到一本叫作《紅樓夢》的小說。《紅樓夢》可以告訴你,或是讓你享受的東西,都只有文字才能表達。但是如果你想探索宇宙的星系,去網路上參考那些太空的照片、影片及各種電磁波的聲音,可能更有助益。
另一個意思是,正因為你在今天這個時代,你眼睛能看到的東西,耳朵能享受到的東西都和過去大不相同,所以你需要仔細體會、保持視覺及聽覺等感官。細緻地使用這些感官,而不受其個別的局限。我不希望你進了學校之後,就被教導成閱讀就只有讀教科書那麼點事情,然後被教科書逼得喘不過氣的時候,看到點網路遊戲就以為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新奇天地。這樣錯過了「網路」和「書」繽紛的內容固然可惜,浪費了我們感官可能的進化機會,才更不值得。
我們人類演化過程中,因為文字和書的出現而得到許多好處,但也因而逐漸封閉了許多感官的發展。網路帶動的閱讀革命,是一個重啟封閉的機會。
我現在出差在國外。這裡零下五度,我感冒了一陣,這封信寫得拖稿了。好想念媽咪、你,和哥哥。
(本文刊登於中國時報E7版人間副刊2008/01/23)
24 Comments
Dear Rex,不知道您是否為寶比選好了學校?Jil本來以為,不需要特別的去選,讓孩子自然的面對公家提供的教育並且面對多元的公立學校學生們,我們做好父母的資源與family support,不需安親班也是足夠的…..但絕沒有想到,孩子似乎是可以適應,並且習慣,沒有準備好的是我們.
您提到,國中與高中才是升學壓力下的文字獄,我必須向您坦承,其實,國小六年果真是在為文字獄作準備.
為此,我向許多前輩媽媽與老師們請益..跨學校的跨學區的…
得到的是百分之90的無奈加上百分之10的放棄
無奈的選擇讓孩子去補習
放棄的賣屋出國去
….
無言了
受訪的與我都同在一條船上
許多父母提起李豔秋發表的新書
我還沒看過 卻也聽到了許多兩極化的意見
一極來自父母
一極來自老師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老師與父母的想法相差這麼遙遠
或著 我們小的時候 父母忙著拼經濟
沒有這麼多閒來看顧教育的細節
造就了我們被善意的忽略
而得到了某種呼吸的空間
現在
大多數的我們沒有足夠的挫折與苦難
也不願給孩子人生的灰暗
不願用負面的人生來喚醒孩子自覺自發
這麼胡說亂寫一陣
將這當了吐苦水之地
請多多包含
dear jill> 我還沒選寶比的小學。就照學區來吧,目前的想法是。我要急著出門,沒法多回答。但是就你的一句話
“但絕沒有想到,孩子似乎是可以適應,並且習慣,沒有準備好的是我們.“
多聽一點你說的孩子們適應的是什麼,我們沒有準備好的又是什麼。
然後我再一起回覆。謝謝。
有關教育與閱讀,這裡本就是吐苦水之地。歡迎歡迎。:)
我們也是順著照學區分的
恩 的確兩句話來不及將這段說清楚..
孩子進入小學之前 完全不會拿筆 但會拼會認所有的注音符號
這是刻意的 我希望孩子在一接觸文字
並且見到文字經由自己的手指筆尖形成時
會有莫明的興奮 與成就
小一的時候 真的˙有如此的效果
雖然寫的不好看
雖然課程是重複的練習
但一年結束時 我問
你最喜歡哪一堂課
孩子的答案是體育和國語
這時 孩子的成就感來自於自己的成就
他知道自己從不會寫到可以寫 可以開始閱讀了
現在是小二上學期結束
孩子對國語的興趣 像股市崩盤外資抽銀根一般不看好
孩子說 我喜歡的是綜合
什麼是綜合?我也問
綜合是一堂結合了生活與科學等等的課程
孩子說 只有這一堂課是有趣的
孩子讀的小學 國語與數學加起來有好多好多本
多到我們是用號碼來編號
1本2本3本…….
老師說 這是為了幫孩子昇上三年級所準備
對啊, 我連哪一本都搞不清楚,怎能確定要不要需不需準備呢?
但孩子清楚的知道哪本是哪本 卻記不完全寫了哪本要交哪本以及之前哪一本還需要訂正….
在這一段學習裡我嘗試遵循著老師的步調,一面觀察著孩子的變化…我驚覺前面提到的fact
並且覺得好像在重讀國小並且比還比自己以前讀的壓力大得多
說到這裡 您肯定已經了解我的意思
孩子開始學之前 不僅知識與習慣是白紙 吸收知識的方法與途徑也正在建立
我們年屆中年 還以為自己的人格準備好了
要用充滿啟發與自由思考的方式帶著孩子看世界時….
經過國小這一年半
卻還沒準備好 接受-發現公民教育仍是換湯不換藥的填鴨的真相
但這時,真正讓我擔心的事情不同了
是否我的孩子 已經開始習慣 這樣的方式了?
週遭的母親們都十分熱誠的問:難道你要送孩子出國唸書?
否則,在台灣,你現在不面對,到了國中一樣要面對,國中不面對,到了高中,大學,難道你不擔心你的孩子會進入不上大學的學習族群?
孩子學校裡的孩子們,有許多人住的遠,是一清早起床趕來上學,
很努力 真的
老師也一清早就準時到學校準備
很認真
孩子也因此知道這是一所受到大家追求並尊重的小學
但他小小的腦袋 短時間內
注入了好多的國字與數字
的確 不寫評量卷與補充教材
是不可能記得這麼多…
習慣這模式之後,孩子的大腦可有辦法吸收醞釀活用這些知識嗎?
一個有力量的孩子
似乎不需要在這麼年輕就能夠書寫這麼多文字
我們 認真思考著 是否帶著孩子換個不這麼”認真”的學校
jill> ” 週遭的母親們都十分熱誠的問:難道你要送孩子出國唸書?
否則,在台灣,你現在不面對,到了國中一樣要面對,國中不面對,到了高中,大學,難道你不擔心你的孩子會進入不上大學的學習族群?”
這就是關鍵。
家家母親都這麼想,家家學校就要滿足這種需求,提供那種學習環境。
我剛出差去大陸了一趟。
這次在大陸有個很大,很意外的發現。
之前,我一直以為台灣的父母為了子女的「出息」都緊張如此,大陸十三億人的激烈競爭下,父母給子女的壓力一定更大。孩子的課業壓力更大。
結果,好像沒這麼簡單。
有一天和一些朋友在聊天,談到我2003 年看一則新聞的感觸。
一名國三的獨生子,父親是公務人員,母親也是學校老師。有一天為了孩子看小說的問題吵起來,打了孩子一個耳光。結果男孩子碰地就跳樓了。
又談到我認識的一些母親朋友,如何急切地安排子女補習等情況。
我以為大陸類似的情況一定所在多有。
可是在北京的幾位朋友大呼不可思議。他們認為,大陸也有學生自己想不開的例子,但是一般來說,父母都不敢給孩子太大壓力。因為一胎化,誰都不敢讓自己的獨生子女出個什麼差錯。中學生,即使是考試壓力最重的初三,高三,也都有他們看小說,看課外讀物的自由。
大陸的校園青春小說風行,許多中學生奉為偶像的年輕作家走紅,和這有關。
我為了親自多了解一些,特別約了一位以前沒見過的高三學生見面。他初中讀的學校在北京一般,但是為了升學,高中讀了北京最拔尖的四中。就以台北的建中來比方吧。
他現在是高三,也是為考試衝刺得最厲害的時候。他們沒有補習班,但是可以申請在校自習。自習最晚九點半也回家了。
對台北的補習班林立,學生動輒補習到十點半,回到家還要拼到凌晨一兩點的情況,他們也覺得不可思議。
「我真沒想到台灣像你說的這樣。」 北京的朋友說,「我覺得是你們父母親自己的壓力大,轉嫁到孩子身上。」
她接下來說的話才有意思:「怎麼會呢,台灣的社會進程都來到這裡了,怎麼會這樣呢?何況是郝先生你身邊的朋友家裡也會這樣?」
她是不好意思把話說完。我知道那個意思:台灣的父母怎麼對自己和自己的社會這麼沒信心?即使是社會的中產階級也如此?
這件事情對我有相當衝擊。
我們當父母的擔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中學,上不了好的小學,其實說到底是我們當父母的對自己,對社會沒有信心。沒有信心,才會只認大學文憑。以為這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怎麼會對自己,以及社會,如此沒有信心?
這才是我們追根究柢要問的問題。
學歷=實力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一個有聲望的大學跟社會的互動是強烈的,
當然學生會比較接近真實的世界,
學歷,實力,努力,財富,
對於社會的貢獻
還早吧!!
我們看的太少裡解太淺
別人的經驗,一個好的導師,
密切的互動,深度的觀察,閱讀,思索
還有勒!!
今早起床跟父母一起看全民大講堂,跟這邊的討論有點相關。
那時我先去洗碗,偶而看一下電視,聽到其中一來自鄉下的孩子考上建中,成績優異,順從父母的期望考上台大醫學系,但是他不喜歡當醫生,他很怕軟軟的東西,看到血會暈,最後決定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降轉台大電機。他跟老師說如果日後要跟學弟講他的故事,記得要說:不要為了虛榮而選擇科系。
我想,望子成龍本無可厚非,但是對於成就的界定過於狹隘,僅在財富、地位一項,最後導致虛榮心的高漲,有時是父母,有時是孩子,都是一種偏差的現象吧。
節目資訊如下,二月十六日會重播
第18集/天才維特不煩惱~陳美儒
節目簡介
資優生為什麼會自殺?一路順遂、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
「功課好、很乖、很聽話」,幾乎是一般人對所謂資優生的普遍看法,甚至以為這樣懂事會讀書的孩子就不用人操心,更因此忽略了他們內心真實的世界。但是其實他們也是需要家人、朋友、師長關懷的青少年; 不斷的跳級,導致在學校裡寂寞、沒有朋友;人生閱歷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我們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在建中任教三十年的 陳美儒老師,透過實際的教學經驗分享,讓 大家了解資優生他們內在的想法和內心的感受,以及要如何擺脫煩惱?請聽 陳美儒主講 ~天才維特不煩惱 。
http://www.ctv.com.tw/ctv_entertainment/entertainment_4/12_18.php
我以前看過《數字搜查線》,這是部有趣的影集,很值得推薦。
主角是艾普斯兄弟,哥哥唐是FBI幹員,弟弟查理是天才數學家。有一位查理的老師也是他的同事問艾普斯先生說教導二個性格不同的兒子相當不容易吧。
艾普森先生的回答令人深思:
「對父母而言,教導小孩成為自己所期盼的模樣是種夢想,但這不容易,我們必須承認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的視線。所以,我只能在小時候給他們一些價值觀,人生觀,教會他們是非判斷,然後讓他們摸索,自由成長,最後看著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Dear Rex,
哈哈 您北京的朋友 口氣的確像是北京人
哈
北京的情形 我比較了解出版與媒體 因為有些朋友在那
但的確聽說了中國的情形
上海與廣東的 稍像台灣一點 望子成龍的心態甚至超越
也有朋友帶過高官兒的孩子成團出國旅行 自是被折騰的慘不忍睹
中國 可是小霸王的國度吧
試想 少子化+經濟爆發成長 未來可是無比樂觀
台灣 少子化的情形剛出現 現在比較多的是單親扶養 外籍母親
我很多心 也去問了日本的友人 想日本的壓力比我們重吧
結果不然
日本友人說 如果他孩子在我這小學的話 肯定會瘋了吧
他建議我立刻幫孩子轉學
您說的失去信心,正反應著母親們心中的無奈
她們的擔心其來有自 來自
自己在社會上求生存的經驗法則
因為經歷了這社會上不僅需一技之長
背景 同才 學歷 成績 得樣樣具備才能成為佼佼者
自己缺的 少的
自然 .希望. 孩子們能獲得 並且將來成為佼佼者
來自經驗的法則告訴母親們, 要升學 才有出路 讀到高中或大學 托福學測都沒問題了 孩子自可以選擇自己將來要走的路了
誰都希望孩子不僅能成就快樂的自己,同時還能成為某行業中的佼佼者
我的疑問就出在 教育設計的通往佼佼者的這條路
如果孩子有多點呼吸的空間
如果給孩子作自己的機會
就不會成為佼佼者了?失去先機?
這樣的想像 對父母親而言接近於恐嚇
基於恐懼嗎? 父母緊抓著僅有的方案 遵行著
或著無奈著 生活早已比以前好許多 孩子受到”嚴謹”一點的教育也沒有什麼不好?
其實 大部分Jil見到的台灣的孩子真的都乖都聽話
選擇作自己的人不多
或著
早也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小學時的昆蟲大王 太空專家 亞森羅蘋 黃飛鴻 金庸迷
到了高中都在補習 補到深夜 一切為了學測
進入大學之後 就等同是設天堂裡的免費網咖
為什麼 沒有信心
很大的一部分 父母 其實已經都不是養兒防老
而是 怕孩子不成才 反過來 是預防到老還要養兒?
謝 Meow 事實的確 而且如果是美國長春籐系的還更閃亮
謝pk2 的資訊 Jil會準時觀賞 因為家裡可能有一個成熟的老靈魂
對了 今年好像教育部還是某單位
有針對兩岸國小中文國字與閱讀教育的差異度
作了一個報告 Rex有見到嗎?
Jil說:我的疑問就出在 教育設計的通往佼佼者的這條路
如果孩子有多點呼吸的空間
如果給孩子作自己的機會
就不會成為佼佼者了?失去先機?
這樣的想像 對父母親而言接近於恐嚇
基於恐懼嗎? 父母緊抓著僅有的方案 遵行著
—
讓我想起自己曾寫過的一段感觸:
【生命的意義】
經歷貧窮與壓抑的一代,那世情歲月銘刻的生命經驗形成一種追求安穩的要求,安全感指數係由職業、收入、房屋、汽車、婚姻、子女等項目而定,用盡一生的努力,一步步在各項目欄內寫下成績,生命的意義就由這項成績而定,最主要的評分者其實不是自己,而是家族成員與社會觀感。
或許,可以說是農業社會型態下所能提供的標準人生腳本。不論認同與否,面對此一評量模式,大多數的人都選擇馴服,完成「任務」。一部分人早年選擇逃離體制,尋找其他可能,後來因為各種因素而又「回歸隊伍」。只有極小部分的人,於錯綜複雜的社會脈絡中閃躲騰移,發展出自己的生存策略,選擇堅持尋找「其他的可能」,用自己的觀點看世界,而不以旁人的注目與否為意。我想這沒有高下之分,只是選項之一而已。畢竟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與承受與之相應的代價。
我想問的是:回顧此生,當你想為自己下註腳時,除了別人給的標籤之外,你會寫些什麼呢?
[百年一記]
因為在這裡的討論 讓我開始跟孩子開始了一段新的討論
每天最想做的事 一輩子天天這麼做 愈做愈開心
怎樣也不厭煩的事 而且自己也作的好
有成就感 又可以讓自己長大以後 能夠有足夠的收入
享受想要的生活
能夠幫助別人
…..
孩子突然問:要做什麼 才能比郭台銘更富有?
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也回答不出來
過年後 我們來請教富爸爸
如果將來我跟自己的小孩聊到這
或許我會這樣說吧—
我不知道怎樣比郭台銘更有錢,但我希望你可以找到讓自己很開心、很快樂的方式,將來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但是也有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想想,那會是什麼?
這個問題 留給孩子來問富爸爸
jill> 我的疑問就出在 教育設計的通往佼佼者的這條路
如果孩子有多點呼吸的空間
如果給孩子作自己的機會
就不會成為佼佼者了?失去先機?
這樣的想像 對父母親而言接近於恐嚇
>這是關鍵的恐懼吧。因為這種恐懼,不但對自己的子女放不開半點手,別人家孩子放開點也不行。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連累"。結果很容易讓一些本來打算不恐懼的人也不能免除恐懼。
>有針對兩岸國小中文國字與閱讀教育的差異度
作了一個報告 Rex有見到嗎?
沒有啊。有的話請傳給我看一下吧。謝謝。
至於 "孩子突然問:要做什麼 才能比郭台銘更富有?",在問富爸爸回答他問題之前,不妨先問問他為什麼想比郭台銘更富有。
富爸爸是誰啊?:)
Meow> 學歷=實力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就這一點來說,我還是不能不佩服bill gates。當年讀到哈佛法律只差一年畢業,他可以說不要那張文憑就不要那張文憑。又不是什麼野雞大學的文憑。又不是七老八十覺得來日無多。二十出頭的年紀,覺得生命有要追求的東西,就連一年也絕不多等,就連別人夢寐以求的文憑都棄之若敝屣。
不只他,steve jobs, 也是個沒有相信學歷等於實力的例子吧。
不只他,steve jobs, 也是個沒有相信學歷等於實力的例子吧。
我只有私立大學的實力,
逛過哈佛,逛過麻省理工,
我只是一直牢記著 Less is more.
我的實力是啥??我不知道哩!!
郭台名缺我嗎??
蔡力行需要我嗎??
許文龍想找我嗎??
我不知道
on 03 Feb 2008 at 3:40 pm7pk2
當年有人從台大電機降轉,中文系,動物系,
或是連連考都不考的吳祥輝
當年建中還有個數學都考滿分的還開了家IC設計公司
當年聯考考完我也是不知要填哪一個系比較好,
反正都是吊車尾,老爸喜歡就好,
而當年的第一名得了腦瘤,失了音訊,
網路上遍尋不著他的名字
人生過了一大半,翻起陳舊個過往記憶,
最美的事情不過是一群人唱合唱,
一群人去看夕陽,在圖書館每日沒夜的生活,
人生苦短詩酒趁年華
My lost youth— Longfellow
謝 Meow 事實的確 而且如果是美國長春籐系的還更閃亮
謝pk2 的資訊 Jil會準時觀賞 因為家裡可能有一個成熟的老靈魂
我認為Ivy League的人應該都是對社會有正面推力的人,
不過每個人都有他的dilemma
富蘭克林的道德原則
好久以前讀的書了
出了社會就被沖的亂七八糟去了
第18集/天才維特不煩惱~陳美儒
節目簡介
資優生為什麼會自殺?一路順遂、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
羅素是一個精采的人,他年少的時候他也沒多快樂
以前讀書的時候肯了一堆王溢嘉的書覺得蠻有收穫的,
其實像我這種記憶力差的人,有時書亂啃肯多了記的住
的東西倒是覺得很寶貴
資優生的自殺,我想這個要從精神醫學看起吧!!
16rex on 05 Feb 2008 at 10:45 pm
能進建中,能進哈佛,我想它本身的資質就已經不差了
至於Steve Jobs我想他能跟一個工程技術底的人成為麻吉,
我想程度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on 05 Feb 2008 at 12:53 pm13pk2
郭董買不到的東西,老婆,弟弟…
補習這生意好像不只港台日本
北美和東南亞有華人的地區也很燙手呢
看過衛浩世的故事再看這裡的留言
心裡有點釋然
循著學歷往上的人生也許安全
處處轉彎後來終於明白自己能在哪裡立足
都是孩子的選擇吧
must fight for them, not against them,
finally, they would find where the suitable path they could follow.
有時候 相信和等待可能都是必要的吧
Rex>這是關鍵的恐懼吧。因為這種恐懼,不但對自己的子女放不開半點手,別人家孩子放開點也不行。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連累"。結果很容易讓一些本來打算不恐懼的人也不能免除恐懼。
的確是關鍵. 我的疑惑一點點解開了.因為有Rex的解說 謝謝
>在問富爸爸回答他問題之前,不妨先問問他為什麼想比郭台銘更富有。
很棒的問題!
孩子說:因為有很多錢就可以買Gundam啊!
我問:但是郭台明沒有買Gundamㄟ
孩子回答:恩..他也救不了他的太太..
所以,你覺得,要先有什麼才好呢…
兩個孩子點頭::)健康健康最重要
>不只他,steve jobs, 也是個沒有相信學歷等於實力的例子吧。
這幾位,似乎都對自己想要的事情 清楚的不能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