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一「灘」血與一「攤」血產生的兩個感慨

B 閱讀


我們生活周圍充斥太多錯別字,有許多原因。少了一個有公信力的字典,是其中之一。

2003年,慈濟緣起一灘血的案子,花蓮地方法院宣判證嚴法師必須賠償莊姓家屬一百零一萬元。《中國時報》不但在頭版的新聞報導中把法院宣判書中的「一灘血」註明「應為攤」,二版還有一篇〈說文解字:此「攤」非彼「灘」〉,解釋為什麼應該是一「攤」血而不是一「灘」血。理由是「一般人想當然耳,認為血是液體,當然是『一灘』。翻閱字典,灘是指水淺沙石淤積之處,如沙灘。搶灘也是這個用法。至於液體的量詞,跟攤販一樣,都該用攤。不管是一攤爛泥、一攤污水、還是一攤血,都不能用『灘』。牛肉麵攤當然更不能因為有湯,就變成灘了。

《中國時報》沒有註明他們「說文解字」的根據何在,翻閱的是什麼字典,所以我只好自己去查證一下。

Keep reading

Cheers雜誌:這樣思考就對了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Cheers雜誌2007年6月號專訪郝明義的照片《Cheers雜誌》2007年6月號   

沒有人會懷疑,「思考型工作者」的時代已經降臨,但你是否經常覺得腦袋渾沌,思緒枯竭?

看看「出版界金頭腦」郝明義與新科世界棋王周俊勳,如何透過不同方式,建立靈動充沛的思考力。

文︱盧智芳      攝影︱王竹君

大塊文化董事長  郝明義
用懷疑+閱讀打通任督二脈

總是在出版界創造驚奇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最近又寫下一項個人紀錄:他剛完成的新書《越讀者》,雖然醞釀7年,但神奇地只花了8天就完成初稿。「沒有越界不成閱讀,」面對洶湧而來的資訊流,郝明義大膽預告一個「越讀者時代」的來臨。

郝明義8年前出版的《工作DNA》,字字珠璣睿智,至今仍對許多人影響深遠。然而,郝明義的思考效率顯然更令人咋舌。

對郝明義來說,思考的本質是什麼?

「沒有任何人比笛卡爾講得更好。『我思故我在』的『思』,指的是懷疑,」郝明義解釋。對任何習以為常的觀念、行為方式,都應該保持懷疑,懷疑不是唯一、最適的解答,轉而搜尋其他的可能。

「好奇——懷疑——求解」的過程,霸佔了郝明義人生極長的時間,而且他駐足思考處,也真的就是一般人覺得理所當然,根本沒什麼需要多想的地方。

Keep reading

《越讀者》簡介PPT檔歡迎下載

B 閱讀

《越讀者》簡介PPT檔于美人曾說:「在閱讀之前,你要先知道如何閱讀。」傅月庵則說:「《越讀者》是台灣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果您喜歡郝明義所寫的《越讀者》這本書,歡迎下載《越讀者》簡介PPT檔,email給親朋好友,號召大家一起來提升閱讀力。

下載處http://www.netandbooks.com/3111NP012/001.pps
(約3MB,用滑鼠右鍵按網址,再按另存目標,即可下載。)

Keep reading

一個普通讀者如何閱讀一本「天才」之書

B 閱讀

彌爾自傳*最近為《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寫了一篇導讀,貼在這裡。記得最早讀約翰.彌爾的自傳,有點像是去看一場電影。

彌爾,以嚴復過去譯為「穆勒」的名字,而為我們所熟悉。但是過去從中學教科書上所知道的,僅限於他在十九世紀集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等於一身,以及閱讀過他的《論自由》(On Liberty)。

想要讀彌爾的自傳,是因為看了一篇報導艾德勒(Mortimer Adler)求學的文章。艾德勒早年因為想當記者,輟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改善寫作,去上大學的夜間部課程。這時他讀到了彌爾的自傳。知道彌爾竟然是在五歲就讀了柏拉圖的書之後,艾德勒不但從此為哲學所著迷,也開始了他在大學的正式求學,最後自己在教育領域卓然成家。

我因為想知道彌爾是如何在五歲就讀柏拉圖的著作(後來發現其實是七歲),所以也跟著去讀了他的自傳。一打開書,就如同搭上一列雲霄飛車,又好像置身三維立體電影銀幕之前,五色炫目,神馳心移。

Keep reading

2007年6月13日

E 人生回顧

事情總要發生的。只是不知什麼時候,不知如何。

十年後回頭看2007613日,會說就在那一天。

記在日記裡的話,貼到布落格上,當作立此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