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 月 4 日,07:30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2018年的意義 】(系列之三)
*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
———————————————————-
民進黨施政的魔幻寫實,讓許多人啞口無言。
去年我邀請一些人對前瞻計畫發言時, 許多人雖然私下批評其離譜之處,還是選擇不要出面說話。
有人是對民進黨愛之深責之切,但是擔心把民進黨罵多了,又給國民黨捲土重來的機會。有人是覺得民進黨一意孤行,多言無益。「反正民進黨已經說下次可以不用投他們,現在不必浪費口舌。」
最近,或是自覺狗吠火車,或是根本不屑與語的人,也越來越多。
如果時間是10年前,或者5年前,我同意大家就乾脆節省精力,反正到下次投票的時候見真章就是。
但今天不同。現在是風雲詭譎的2018年。不只川普和金正恩互比誰桌子上的核武按鈕大,從台灣海峽到中東到全世界,無處不風浪洶湧。
除了戰爭的鬼魅,以AI為代表的各種新科技所帶來的衝擊,可能把各行各業長期累積的經驗和成果一夕沖刷殆盡。
在這種浪高滔天,一年的劇變比過去幾十年還大的世局,我們不論出於什麼立場或考慮,都不應該停止發聲,並加大對民進黨政府的監督聲量。
那些愛護民進黨,擔心說多了會給國民黨添柴火的人,應該回顧一下:他們不吭氣,結果是否反而給國民黨表現的機會?這次《勞基法》修法,已經有現實的例子。那些不想或不屑發聲,準備下次用選票來教訓民進黨的人,也應該考慮:以今天世局之急變,我們是否承擔得起再耽誤時間的成本?即使下次大選只在兩年之後。
當然還要特別提一下3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我知道,有些比較年長的人認為,年輕人不論在政治和經濟相關領域的經驗和識見,都和他們的聲量不成比例。但是在各行各業的典範都粉碎的今天,我體會到台灣年輕人面臨的挑戰和機會都和過去世代截然不同。過去世代的許多經驗可能難以引導他們,他們自己要建立新的典範又可能時機未熟,因而說是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和絕望」不是沒有原因。
因此我寧願相信今天台灣年輕世代的聲量不是太大,而是還不夠大。蔡英文總統連續對年輕世代的喊話,說明民進黨已經感受到壓力,所以年輕世代應該更積極地參與對政府的監督。
對於民進黨政府的監督,我們可以從三方面進行。
第一,政治的。
我們只要盯緊兩件事情就好。
首先,不論在立法或施政上,不能借由任何名目逾越法治社會的底線,也就是程序正義。已經產生的破壞,要彌補。
再來,不論在立法或施政上,所有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抨擊國民黨,並且在競選時承諾絕不重演的錯誤,那就不該重犯,不該發生比國民黨執政時還嚴重的錯誤。
台灣幾十年民主歷程發展到今天,不是拿來倒退用的。
第二,經濟的。
一年內《勞基法》兩次修法所爭論的源頭,其實都是集中在休假時間如果減少一點,對員工是否造成傷害,這傷害有多大。
我們從沒有討論過休假時間如果多一點,員工是否在足夠的休息之後會在工作上創造出新的價值。
這是因為台灣太多產業是依靠Cost Down,依靠代工來維持微薄的利潤。員工的休假在企業主心目中就是成本,所以企業主不會把員工是否有創意放在心上,而是把如何減少休假成本當優先。
我們應該期待台灣能有越來越多企業是靠Value Added經營。這樣企業才會樂見員工有足夠的休息,並因而可以在工作上創造出新的價值。
民進黨政府不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而只是拿過時的生產線《工廠法》時代的《勞基法》修改,只會把大家帶進死角。許多企業主想的永遠是員工如何少休一點假來維持他的利潤,員工能倚靠的永遠是少休點假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我們應該清楚地告訴民進黨政府:頭痛不要醫腳。台灣的經濟不會因為修《工廠法》時代的《勞基法》而有新未來。台灣需要有新經濟的策略而有配套的新《勞基法》。
三,國家治理架構的。
蔡英文總統應該有深刻的體會:今天民進黨執政遭遇的眾多問題,有一個根源來自我們憲政體制之紊亂。
憲改呼籲響了多年。去年9月份的一場座談會,政治光譜極端不同的前任國家領導者,都各自坦言目前憲政體制的糾葛,已經是國家治理要面對的最嚴峻課題。
民進黨競選時期引憲改為號召,蔡總統在去年同一月份也強調要啟動憲改,「打造可完善運作憲政體系」。
這件事情不該再次延後。明年進入選舉年已經太晚,只有今年。憲政體制不釐清,國家無從治理下去,我們永遠在期待新聘的公僕當一個萬能的救世主,也將永遠失望。
我們應該把握2018這個機會。(本系列結束)
相關閱讀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