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1 年 2 月 15 日,21:46

P 隨筆
台灣許多地方要求出示身障證明的規定值得一提。
先說買高鐵票好了。
如果是身障者找別人去便利商店代為買票,要求出示身障證明是合理的。
或者,如果身障者雖然親自到高鐵櫃台買票,但身體情況是肉眼不易判別的話,那要求出示證明也合理。
但是如果當事者拄著拐杖,或坐輪椅到高鐵櫃台買票,看一眼就可以判別是否身障的情況,卻仍然要求非出示身障證明不可,就是很不便民的規定。
在美國、歐洲,甚至韓國,即使我是外國人,去買火車票也從沒被要求出示什麼身障證明。
今天去一家電影院又長了見識。
不但要求出示身障證明,還要我在他們手寫我姓名欄的旁邊,再簽名。
我簽了個名。
但是說不行,「要用正楷簽」櫃台說。
「可是旁邊你已經用正楷寫了我的名字啊。」我說。
「這是我們規定。你還是要用正楷寫一遍。」
「這麼麻煩那我不要買了。」我說。
「那你可以請陪你的這一位在底下這邊替你寫。」櫃台的人一絲不苟地提醒。「可是要註明是『代』噢。」
我看他說的那一欄是「經理或M2 核可」。管控還真是嚴格。
身障優待不就是要優待身障者嗎?不必搞得如此如臨大敵吧。

閱讀的拋物線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閱讀的拋物線】
這是大塊文化的一個 online video 系列。目前已經播出的有五集。
想看影像談書的人,請看一下。
和幸運頭碰頭
圖像的敘事感vs文字的畫面感——
在不同的媒介上說故事
《GOGO MONSTER》——
透析松本大洋的故事佈局:
幻想、惡夢與現實的朦朧邊界
機器男孩的孤獨與戰鬥——
從《秘密耳語》看台灣原創動漫的爆發力

2021 年 2 月 13 日,20:40

P 隨筆
初二分享一個吃不胖的方法吧。
本來就有體會, 前一陣子和同事吃了四天晚餐,格外得到證明。
第一餐吃後,次日體重加了0.5公斤。
隔了三天吃第二餐,體重減了1公斤。
隔了兩天吃第三餐,體重增加2 公斤。
次日吃四餐,體重減了0.75公斤。
怎麼會出現體重減少的情況?
都是因為那之前的日子吃了甜食,體重先急速上升的原因。
以第三餐和第四餐來看最明顯。
第三餐,同事選的是烤鴨店,飯後大家還吆喝著特別找了一家甜品店,吃了一堆鬆餅加冰淇淋之類, 所以次日體重就增加了2公斤。
而第四餐,吃的還是同一家烤鴨店,我吃的量也都相當, 但餐後沒有再去找甜品店,所以次日就反而下降了0.75 公斤。
總之, 兩個心得分享:
1. 要減重,吃多吃少都還好, 但絕對不能喝碳酸飲料,別吃甜食。 這兩者是首惡。而精製澱粉也要少吃。
任何嚷著要減肥的人,吃甜食,是不可能的事。
2. 一旦吃了甜食或多吃了澱粉,第二天體重會急劇上升,但不要慌亂。 一天裡的變化是來得快也去得快,只要控制,還會下降。
千萬不要因為看到體重上升就灰心喪志,自暴自棄。 繼續接著吃的話,那就不容易降下來了。
而我上次吃那四餐,本來拿出三公斤的濶打,最後統合算起來,只增加了0.75 公斤。
祝大家吃得愉快。想減重的話少吃甜食。

辛丑年初一,和大家分享兩個幸運

P 隨筆
【辛丑年初一,和大家分享兩個幸運】
辛丑年第一則貼文,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今年2月1日遇上的幸運。
有人很早就已經遇上這兩個幸運,而我是很晚。但也正因為如此更覺得珍貴,所以就想野人獻曝,和大家分享一下。
1.
那天早上,我先是在讀一位中醫師作者的書稿。
他寫的主題之一,是談台灣社會一方面愛看中醫,同時又不相信中醫的現象。
其中一個病例是,有個女人一再為了安胎來看診,卻又一再因為沒法遵照醫囑治療,半途而廢。
她前後流產四次。一再流產卻又一再來看他的診,前後十一診。
直到最後她下定決心要聽這位中醫師的話,再看了四次診之後,終於懷孕生下了寶寶。
我一面看,一面心裡在想:「咦,怎麼會還一直幫她看診呢?」
如果是我,應該就不接受她的掛號了。
一來會覺得不耐煩,你不相信我,又要來看我,這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二來會擔心這個病人如此反覆來反覆去,前後流產四次,再看下去,萬一出個狀況搞不好豈不是連自己也要背黑鍋?
顯然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不只一個。書裡也有人在問這位醫師同樣的問題。
而這位醫師的回答,像道電光,讓我感動,也受到啟發。
他這麼說:「當你心裡知道,你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僅剩的極少數,或許有機會可以救她的人,為她擔憂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生氣」。
佛法的普賢十願裡,第九願是「隨順眾生」。
多年來我對這一句話始終沒法完全掌握。
在那天早上,我終於真正明白了。
一個人如果當真有見識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有能力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想幫助別人又一再被拒絕,他絕不會因而感到不耐煩,甚至憤世嫉俗。
他不會勉強別人相信他,但他持續關懷別人,並且永遠等候別人無路可走來找他的時候提供解方。即使反覆了十一次。
我曾經擔心「隨順眾生」會淪於隨波逐流,也曾經擔心「隨順眾生」會淪於被動,直到那天早上才體會到「隨順眾生」原來是慈悲和積極的完整展現。
雖然遲來,但能體會到這一點,對我而言是極大的幸運。所以和大家分享。
這位中醫師叫杜李威,他寫的書名是《中醫到底行不行》,今年五月會出版,到時再詳細介紹給大家。
2.
最近幾個月,我也在整理幾米的一本書稿。有關他三十年來進行各種圖像創作的心法。
也是在2月1日那天,稍晚的時候,我整理到一段文字,看幾米轉述法國導演盧貝松談編劇的一段話:
「盧貝松寫了非常多精彩的劇本,編劇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問他怎麼辦到的呢?
「導演說:創作劇本就像健身一樣。比方說每天固定練兩個小時,一開始一定痛苦萬分,看不到任何任何成果,全身痠痛。
「但持續一個月後慢慢感覺肌肉有了強度,身形出來了。兩個月後所有的成果變得美好,三個月後可能已經可以展示讓別人羨慕了。
「四個月後走在路上虎虎生風,驕傲得不得了,於是覺得應該慶祝一番,所以放三個月的長假大吃大玩。等假期回來後,一切也都毀了,必須又從可怕痛苦的起頭開始鍛鍊。
「盧貝松說他每天固定時間寫劇本,天天都得練身體,沒有放縱的長假。」
這也像是一道電光擊中我。
三十多年來,《阿鼻劍》的漫畫只停留在兩集,沒能繼續,固然有鄭問和我各自忙碌,找不到合作機會的原因,但我也另有困惑。就是後來我也曾經嘗試自己先寫劇本,但一直不順。可為什麼不順呢?
我一直相信自己當年寫完《阿鼻劍》第二集的劇本之後,算是一個突破,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但為什麼自己具備了那個能力之後,後來再寫卻總是找不到手感呢?工作忙?可當年寫《阿鼻劍》第二集的時候,我也是常出差,經常在飛機上就寫好啊?
鄭問去世後,我決心改寫小說。
辛苦地摸索了幾年之後,去年好不容易寫出了小說《阿鼻劍前傳》卷一,但是之後卷二又難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又該如何改善?
我知道沒時間寫是重要原因,但到底有多重要,卻是被盧貝松說舉的例子點醒了。也把我三十多年來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想通了。
三十多年前,我寫《阿鼻劍》第二集,之所以感到有所突破,是因為那之前我已經用了一年多時間一直在寫《阿鼻劍》第一集。鍛練了那麼久體能和身形,當然第二集就覺得有所突破。也因為寫二集的時候已經進入一種結實的狀態,所以不論出差在路上寫,在飛機上寫,都難不倒我。
而其後的三十年,從來再沒鍛練過身體,體能和身形早已經鬆垮了,所以當然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好像一個參加奧運撐竿跳拿過獎牌的選手,三十年後從來沒再鍛練過自己,卻一直在想:當年我拿過獎牌啊,怎麼現在跳不動了?
改寫小說《阿鼻劍前傳》,很像是從撐竿跳改跑百米。雖然都是田徑賽,根本性質不同。這當然又要經過鍛練、全身酸痛、痛苦萬分、自我懷疑的過程。
等到卷一寫好,很像是終於鍛練好新的體能和身形,本來應該再接再勵馬上寫卷二,但是我在出書後卻又中斷了兩個月才開始寫,當然又寫不出來了。
去年中斷那兩個月,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疫情爆發,必須讓郝明義集中心力在公司經營上,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覺得馬利辛苦了好一段時間,可以先休息兩個月喘喘氣。
照盧貝松的說法,顯然那是大錯,根本是兩天都不該鬆懈的。停筆那兩個月,就相當於大吃大喝,把自己好不容易鍛練好的體能和身形又毀了。
要重新開始,必須再次接受魔鬼訓練,經受全身酸痛,自我懷疑,痛苦萬分的過程。必須安住於其中,才有下一步可說。
盧貝松的話讓我明白了所有問題的根源。
知道了原來這都是重新鍛練身體的必要過程後,我就再也不懷疑了。
春節之前的九天,我把手邊其他工作清理告一段落。從進入辛丑年的今天起,就是我重新鍛鍊的開始。我也不知道寫得會如何,但起碼就老老實實地準備每天健身、鍛練。
在《阿鼻劍》問世三十多年後才有這個體認,實在很遲。
但因為雖然遲,卻畢竟還是讓我體會到,所以也覺得是莫大的幸運。因此寫在這裡給其他有同樣掙扎的人參考。
至於我整理的《幾米的圖像創作心法與方法》(書名暫定),會在今年年中和大家見面,到時候再詳細向大家介紹。
3.
庚子年是波濤很大的一年,我相信所有今天能享受辛丑年開始的人,都是幸運的人。
希望辛丑年大家能更把握自己的幸運,也創造自己的幸運。
(本文附圖出自幾米的新書《幸運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