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站不上第四道閱讀階梯的原因

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

*本文同時刊載於 2008.10.03 中國時報

如上回所言,如果一個社會的閱讀文化分為七道階梯,其中第四道階梯是極為重要的一個關鍵。閱讀文化的七道階梯,也可以看成是形成一座金字塔的七個層次。

第一道,閱讀為了使自己如何更美好,更富有,更上進,像是金字塔的最底層。在社會裡的基數最大,需求的人最多。

第二道,閱讀為了家庭,以及擴己及人,與人溝通的美好,是金字塔基數次大的一層。

第三道,閱讀以欣賞藝術等抽象的美好;第四道,閱讀為了思考並欣賞社會制度之美好,以及制度之下可以並存的多元行為之美好;第五道,懂得欣賞多元知識相互激盪之美好;第六道,體會站在巨人肩膀上創作之美好;第七道,體會知識的終極之美,則像是金字塔一層層上去,愈是上層,需求的人數愈少,但是這樣的一層層拾級而上,卻造就了穩固又壯麗的金字塔。

之所以說第四道極為關鍵,在於任何一個社會裡,前兩道閱讀需求都幾乎是必然存在的,或者說,人都很清楚自己有這種需求。第三道,溫飽問題解決的社會,也不難形成。金字塔之是否能有其形狀,要看第四道是否能確立,然後從這個基礎上再成長出第五、六、七道。

因此,第四道閱讀文化的階梯,「思考並欣賞社會制度之美好,以及制度之下可以並存的多元行為之美好」,是真正決定一個社會的閱讀文化是否穩固,是否有向上成長的空間,是否有一個完整光譜的關鍵。而台灣社會目前的閱讀文化的問題,正是在這第四道階梯上產生了問題。

回顧一下台灣從解嚴,到大約一九九○年代中半之前的社會情況吧。當時政治與社會的禁忌被打破,經濟起飛的力道還在,整個社會的閱讀文化,也站上了第四道階梯,有過很多元發展的一段時間。

我們迎接《資本論》,也迎接許許多多新馬的作品;《荒人手記》問世,《鱷魚手記》也受到注目;德希達、羅蘭巴特、傅柯的思想成為熱門話題,來自大陸的蘇曉康、來自香港的張五常,也都可以成為大家的焦點。美國保羅.甘乃迪的《強權的興衰》熱暢,本土政治人物許信良寫一部《新興民族》,照樣催動大家的神經。至於輕鬆一點的讀物,從《腦筋急轉彎》到《酸甜苦辣留言板》的受歡迎,更可以反映出大家就是不以固定與傳統為尚,想要讓各種不同的思路找到出口。

對照今天的情況,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在二○○八年的現在,台灣的暢銷書,絲毫不缺如何讓你健康的,美麗的,懂得理財的,掌握成功祕密的。但,主要也就是這些了。今天哪有什麼探討哲學、政治制度、經濟體系的書籍可以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至於政治人物,或是在政治上支持了什麼人的作家,或是在大陸與台灣話題上表達了什麼立場的作家,就更要經常以犧牲台灣另一半讀者當代價了。

這個現象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我們曾經有過的一種閱讀文化與氛圍,都消失了?我不認為用簡單一句「時代不同」,或者把責任推給網路出現,「分眾時代來臨」就足以解釋。要由我來解釋,我就說,是一九九○年代之後燃燒得愈來愈熱的政治熱,把我們好不容易站上的閱讀的第四道階梯,又給破壞了。

在一個任由「政治熱」燃燒的社會裡,政治人物不去思考「解嚴」之後應該給社會建立新的制度與體系,而只想以種種政治與意識主張來激起社會的對立,掩護自己的行為之後,產生了許多連鎖反應。

一旦我們任由政治人物長期歇斯底里地呼喊他的口號,電視媒體上的名嘴借由這些口號又日以繼夜地展開口水戰之後,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容易陷入「黨同伐異」的習慣。而一旦「黨同伐異」的習慣影響到很多人連穿衣出門都要思考藍綠顏色的時候,這個社會怎麼可能建立「思考並欣賞社會制度之美好,與多元行為之美好」的閱讀需求?

甚至,我們對羶色腥新聞的追求與需求會愈來愈刺激,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只有愈是直接刺激感官的新聞,才愈容易成為彼此對立,價值觀又水火不容的社會裡的共同話題,以及興趣。

從柏拉圖來看台灣閱讀文化的進程

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

*本文同時刊載於 2008.10.03 中國時報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之後,社會的閱讀環境與氛圍,有一段時間的發展十分蓬勃。主要原因有幾個:第一,「解嚴」之後,伴隨「補課」而來的閱讀需求,補過去因為有種種禁忌而沒能接觸的作家與作品等。第二,經濟有所成長,不論是出版產業還是讀者個人,口袋都有實力支持一些新的嘗試。第三,連鎖書店興起,形成新的通路平台,使社會上急漲的閱讀「供給」與「需求」曲線,有了交會之處,相互激盪之地。時間過去了二十年。來到二○○八,今天在台灣談到「出版」、「閱讀」,很可能最常聽到的,都是和「低迷」相關的形容詞。為什麼會如此?這裡面涉及的問題,有一個是全球性的,另一個則是非常在地的。全球性的問題,是閱讀內容的創作、編輯、生產、發行、零售,每個環節都爆發變革,紙本書籍閱讀需求面臨的壓縮與轉換。感嘆閱讀今昔之不同,讀者需求之發生變化,是全世界各地都在發出的聲音。

但是台灣也有只屬於自己的在地問題。那就是我們社會的閱讀文化,有一個自己的進程問題。怎麼描述這個進程,我從柏拉圖那兒找到一些參考。

柏拉圖在《會飲篇》之中,借蘇格拉底之口,說明了愛情可以如何由兒女之情一路提升為對宇宙真理之美的認知。「柏拉圖式的愛情」,正是說他的這種昇華理論:「先從人世間個別的美的事物開始,逐漸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像升梯,逐步上進」,而這個進程,是這樣的:「從一個美形體到兩個美形體,從兩個美形體到全體的美形體;再從美形體到美的行為制度,從美的行為制度到美的學問知識,最後再從各種美的學問知識一直到只以美本身為對象的那種學問,徹悟美的本體。

從柏拉圖的說法,讓我聯想到,一個人的閱讀需求,也有個進程,也可以分為七道階梯。 

第一道   關心、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一個人更美好。因此,會熱中於閱讀如何使自己健康、美麗,如何充實自己求學、考試、工作、理財的Knowhow,以及有關個人勵志的主題。第二道   開始關心、思考如何讓自己與所愛的人,共同更美好。因此,會尋找有關愛情、婚姻、親子教育、溝通、心理、居家這些主題來閱讀。

第三道   開始欣賞抽象的美好。因此,尋找藝術、繪畫、攝影、設計、建築、音樂等主題來閱讀。 第四道   開始懂得思考並欣賞社會制度之美好,以及制度之下可以並存的多元行為之美好。因此,(在自己專業之外)開始對政治、社會、法律、經濟、倫理這些題目感起興趣。也開始願意欣賞與自己主張、理念、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的行為之美。

第五道   開始懂得欣賞多元知識相互激盪之美好。在自己始終擅長、專研的知識領域之外,至少能再深入專研另一個知識領域,並且體會到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相互激盪、相互滋生的美好。 第六道   開始體會站在巨人肩膀上創作之美好。自己可以對知識的創造有所貢獻。第七道  體會到知識的終極之美。

一個人的閱讀需求的進程如此,一個社會的閱讀文化的形成,也可以分這麼七道階梯的進程來看。(系列三之一)

致新聞局出版處程正春處長一封公開信

C 出版

*昨晚得知此事後,匆匆在今天早晨趕寫此信。請大家參考。
——————————————————————————————

正春處長:

新年好。

匆匆奉函,是因為聽說新聞局在2月4日(星期一),就2008年首爾書展台灣館之承辦者競標案,將採抽籤決。我希望能進數言,以供及時參考。

Keep reading

我們的黑暗與光明–台灣出版產業未來十年的課題

C 出版

我們的黑暗與光明
台灣出版產業未來十年的課題

作者:郝明義 (大塊文化董事長/網路與書發行人)

★歡迎傳閱、回應與討論。未來如果根據讀者的回應而有所調整,則皆發表於http://www.rexhow.com

★全文下載處:
http://www.rexhow.com/wp-content/uploads/dark-light.htm


 【目錄】前言

一,過去二十年,台灣出版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出版產業之發展,涉及五個環節
熠熠生輝的第一個階段:1987至2000 
由高原期而進入衰退期的第二個階段:2001至2006

二,未來十年的課題之一:接受四個黑暗的事實

三,未來十年的課題之二:變革中創造光明

對於上游出版業者的期待
對於中游經銷業者的期待
對於下游書店業者的期待

後記

<附件一:台灣1980年以來,歷年新書出版種數>
<附件二:日本出版社與書店的交易模式>
<附文三:台灣出版產業一次傲人的自律經驗>
<附件四:出版社的財務管理原則與方法>
<附件五:香港出版業者的建議與借鏡>
<附件六:日本北海道動物園的啟示> 

Keep reading